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陆河南万红锥林省级自然保护区科普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罗素娜 钟锦城 黄舒雯 《花卉》 2023年第16期193-195,共3页
自然保护区科普教育作为我国科普教育活动类型之一,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科学素质有着积极影响,同时也广泛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兴趣与期望。基于此,以广东陆河南万红锥林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对自然保护区科普教育现状以及发展对策进行分析研究... 自然保护区科普教育作为我国科普教育活动类型之一,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科学素质有着积极影响,同时也广泛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兴趣与期望。基于此,以广东陆河南万红锥林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对自然保护区科普教育现状以及发展对策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广东陆河南万红锥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基本概况的阐述,对开展保护区科普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最后对广东陆河南万红锥林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科普教育发展对策进行总结。旨在提高人们对科普教育的认知程度,提高环境保护力度,最终取得显著的科普效果以及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科普教育 现状以及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陆河南万红锥林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及保护对策
2
作者 罗素娜 黄秋虹 +2 位作者 黄舒雯 彭志远 钟锦城 《南方农业》 2024年第9期27-31,46,共6页
为掌握广东陆河南万红锥林省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资源现状和威胁因素,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通过红外相机、样线法和文献法对该自然保护区开展珍稀濒危陆生脊椎野生动物调查,共记录珍稀濒危野生动物4纲15目23科47种,国家级... 为掌握广东陆河南万红锥林省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资源现状和威胁因素,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通过红外相机、样线法和文献法对该自然保护区开展珍稀濒危陆生脊椎野生动物调查,共记录珍稀濒危野生动物4纲15目23科47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4种;广东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5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的物种3种,附录Ⅱ的物种15种,附录Ⅲ的物种3种;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的有:极危2种,濒危5种,易危5种,近危9种,数据缺乏1种。该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资源较为丰富,生物多样性高,主要威胁因素为人为活动和放牧,应当控制人类活动,减少对野生动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野生动物 保护对策 资源现状 广东陆河南万红锥林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南万红锥林省级自然保护区资源植物保护利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钟锦城 黄科 +2 位作者 罗素娜 黄舒雯 钟烨瑶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2期44-49,93,共7页
介绍了广东陆河南万红锥林省级自然保护区拥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1科32种,主要观赏资源植物15科131种,主要药用植物44科82种。经简要分析认为,这些植物具有很重要的保护利用价值,但是,迄今对珍稀濒危资源植物的保护利用仍缺分布矢量位置... 介绍了广东陆河南万红锥林省级自然保护区拥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1科32种,主要观赏资源植物15科131种,主要药用植物44科82种。经简要分析认为,这些植物具有很重要的保护利用价值,但是,迄今对珍稀濒危资源植物的保护利用仍缺分布矢量位置档案、人工繁殖技术等短板,对具有地方特色的观赏资源植物尚未开发利用,对药用资源植物的保护利用不到位且不科学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加强资源植物的调查监测,尤其加强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育和观赏、药用等资源植物的保护利用,是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资源植物分布特点、频率、频度和矢量位置等方法,可供相关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资源植物 保护利用 分析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