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融市场摩擦与企业对外投资 被引量:1
1
作者 何康 方显仓 +1 位作者 项后军 于洋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3-55,共13页
利用我国全球投资跟踪数据,本文探讨了金融市场摩擦影响企业对外投资的作用方向和作用机制。理论建模与实证检验发现,金融市场摩擦会显著降低企业对外投资,且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具体而言,金融市场摩擦对金融、科技、化工和房地产行... 利用我国全球投资跟踪数据,本文探讨了金融市场摩擦影响企业对外投资的作用方向和作用机制。理论建模与实证检验发现,金融市场摩擦会显著降低企业对外投资,且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具体而言,金融市场摩擦对金融、科技、化工和房地产行业的企业对外投资具有显著影响,而针对能源、农业、物流、冶金等行业企业的影响则不显著;此外,金融市场摩擦显著负向影响企业对中高收入和高收入国家的投资,而对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没有显著影响,这种差异与企业和行业属性有着密切关系,且金融市场摩擦只对企业的非绿地投资有显著负向影响。基于因果中介分析方法的机制检验表明,金融市场摩擦通过影响企业外部融资溢价和抵质押约束进而影响企业对外投资,两者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16.8%和36.3%。该研究可为企业对外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市场摩擦 企业对外投资 因果中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政策对城市新质生产力影响机制分析——基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2
作者 林梨奎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5-201,329,共18页
科技金融政策助力科技创新,为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采用中国29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0—2022年的面板数据,以“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为外生事件,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科技金融政策影响城市新质生产力的... 科技金融政策助力科技创新,为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采用中国29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0—2022年的面板数据,以“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为外生事件,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科技金融政策影响城市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1)科技金融政策显著促进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2)从资源依赖类型分组看,科技金融政策显著促进非资源型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但对资源型城市新质生产力的影响作用不显著。(3)从区域分组看,科技金融政策显著促进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且影响作用的强弱程度按照“中部→东北→东部地区”顺序逐步减弱,但对西部城市新质生产力的影响作用不显著。(4)从中间传导机制看,科技金融政策促进城市金融发展效率提升,进一步促进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但对城市科技人才集聚水平的影响作用不显著。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扩大科技和金融结合政策试点范围、充分发挥金融发展效率提升的中间传导作用、加快建立科技人才集聚机制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政策 城市新质生产力 资源型城市 非资源型城市 金融发展效率 科技人才集聚 多期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挖掘广东经济增长的结构性潜能——“广东当前经济形势与未来发展建议”笔谈
3
作者 才国伟 钱金保 +6 位作者 张方 李兵 余壮雄 田秋生 项后军 林梨奎 张莉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9-178,共30页
主持人语: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筹备之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有效应对挑战,克服困难,进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2025年9月25日,在广东省发改委规划处... 主持人语: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筹备之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有效应对挑战,克服困难,进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2025年9月25日,在广东省发改委规划处的指导下,《南方经济》杂志社联合中山大学课题组特别邀请来自广东高校的部分专家学者召开“广东当前经济形势与未来发展建议”座谈会。与会专家基于对广东当前经济形势的研判,先从税收结构角度分析了广东经济增长的动能变迁,继而分别从产业结构、空间结构、人才结构三个方面为广东提升经济增长动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现将与会专家主要观点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结构 空间结构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入风险、普惠金融与居民消费跨期平滑--基于CHFS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6
4
作者 杨碧云 毛钦兵 +1 位作者 易行健 尹志超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11,共20页
促进居民消费对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普惠金融与居民消费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考察普惠金融是否有助于缓解收入风险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能够显著地缓解收入风险... 促进居民消费对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普惠金融与居民消费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考察普惠金融是否有助于缓解收入风险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能够显著地缓解收入风险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该作用主要通过降低家庭流动性约束、提高家庭风险管理能力以及扩大家庭社会网络来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该缓解作用在欠发达地区居民家庭以及低收入居民家庭中更为明显,但受到个体金融素养高低以及社会信任程度高低的限制。因此,需采取措施着力提升国民金融素养,增强居民的社会信任度,从而更好地发挥普惠金融的经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金融 收入风险 居民消费 流动性约束 金融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减缓农户相对贫困?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明婉 张乐柱 颜梁柱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9,共12页
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2019年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与机制分析,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减缓农户相对贫困影响机制,实证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缓解农户相对贫困,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农户的相对贫困... 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2019年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与机制分析,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减缓农户相对贫困影响机制,实证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缓解农户相对贫困,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农户的相对贫困减缓效应比中西部地区更为显著。从影响机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增加农户经济机会,促进农户参与创业市场,进而缓解农户相对贫困。从异质性分析发现,中低、中高收入水平以及高教育水平的农户家庭使用数字普惠金融减缓相对贫困影响更为显著。文章使用不同的方法证明了结论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 相对贫困 市场参与 机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还是阻碍: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创业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明婉 张乐柱 颜梁柱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120,共11页
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中国就业市场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农村地区受影响最为严重,而农户自主创业能够吸引更多劳动力,减轻就业压力,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创业行为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因此,本文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 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中国就业市场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农村地区受影响最为严重,而农户自主创业能够吸引更多劳动力,减轻就业压力,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创业行为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因此,本文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2019年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与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创业存在显著激励效应,社会资本能够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创业的积极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农户的创业激励效应比中西部地区更为显著。为了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创业积极作用,我国政府应大力推广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宣传,提升农户金融素养,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支付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户创业 社会资本 激励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市场与实体部门的金融风险溢出及宏观政策调控效果 被引量:4
7
作者 单敬群 王浩楠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7,共1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为有效监测我国资本市场与实体部门的金融风险溢出,本文通过TVP-VAR模型测度了金融风险动态溢出指数和吸收指数,利用有向网络拓扑结构考察金融风险主要溢出路径和特殊时期演变规律,再基于T...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为有效监测我国资本市场与实体部门的金融风险溢出,本文通过TVP-VAR模型测度了金融风险动态溢出指数和吸收指数,利用有向网络拓扑结构考察金融风险主要溢出路径和特殊时期演变规律,再基于TVP-FAVAR模型实证研究宏观政策的金融风险溢出调控效果。研究表明,(1)金融风险溢出效应在2015年后增强,各资本市场与实体部门的风险溢出效应呈非线性。(2)在金融系统内,“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和“政府部门→企业部门”是主要的风险溢出路径,且次贷危机时期风险溢出效应显著增强,尤其是股票市场,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时期的风险溢出路径更为复杂。(3)从宏观政策调控效果看,次贷危机期间,提高货币市场利率、降低货币增速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风险溢出的调控效果更显著,而疫情期间,财政政策和外汇干预政策的调控效果更显著。上述结果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制定宏观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 实体部门 吸收效应 溢出效应 宏观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营僵尸企业挤占了更多的商业信用资源吗?——来自供应链金融市场的解释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斯旸 李晓岚 陈辉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本文从供应链视角剖析了僵尸企业,尤其是民营僵尸企业得以存续的原因,并使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1990—2019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僵尸企业和商业信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相比正常企业,僵尸企业使用了更多的净商业信用,尤其是主动性... 本文从供应链视角剖析了僵尸企业,尤其是民营僵尸企业得以存续的原因,并使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1990—2019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僵尸企业和商业信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相比正常企业,僵尸企业使用了更多的净商业信用,尤其是主动性商业信用;僵尸企业的市场份额越高,其使用的净商业信用越多;僵尸企业会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使用更多的净商业信用;这些关系在民营企业样本中更加显著;当企业由正常企业转变为僵尸企业时,净商业信用会显著增加,而当企业由僵尸企业转变为正常企业时,净商业信用会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尸企业 民营企业 商业信用 供应链 货币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发达省份普惠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基于广东省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高士然 杨明婉 +1 位作者 张乐柱 于明珠 《农村金融研究》 2020年第8期24-33,共10页
论文测度了广东省20个地市2015~2018年间的普惠金融指数,运用门槛回归和面板模型分析了普惠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省普惠金融发展程度每提高1%,贫富差距会缩小5.5%,且随着普惠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其减贫的边际效果会... 论文测度了广东省20个地市2015~2018年间的普惠金融指数,运用门槛回归和面板模型分析了普惠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省普惠金融发展程度每提高1%,贫富差距会缩小5.5%,且随着普惠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其减贫的边际效果会逐渐减弱。2.分地区看,只有粤东地区存在门槛效应,其中普惠金融发展对粤北地区减贫作用最强,粤西、粤东地区次之,珠三角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没有起到减贫效果。根据上述结论,得出推进金融机制改革、平衡区域间的普惠金融发展以及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协同发展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减贫效应 面板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受教育水平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 被引量:61
10
作者 廖婧琳 周利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53,共12页
基于2014年、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行为的影响。对此,文章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的积极效应,主要包括覆盖广度和发展(使用)深度,且... 基于2014年、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行为的影响。对此,文章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的积极效应,主要包括覆盖广度和发展(使用)深度,且进一步考察户主受教育水平可能在其中起到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会促进家庭参与风险金融资产投资,其中一级维度指标发展深度对因变量的回归结果更加显著、稳定;但户主受教育水平的调节作用与预期并不完全一致,其仅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深度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中起着显著调节作用。相关结论有助于厘清数字普惠金融作用于家庭金融投资行为的影响机制与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深度 受教育水平 风险金融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入风险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基于CHFS数据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2
11
作者 易行健 陈俊 +1 位作者 周聪 张凌霜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6-94,共19页
本研究构建了包含金融市场摩擦和背景风险因素的家庭资产配置模型,深入探究了收入风险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行为的关系,发现收入风险的增加将显著降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并且市场摩擦和其他背景风险的上升均将加剧收入风险对家庭... 本研究构建了包含金融市场摩擦和背景风险因素的家庭资产配置模型,深入探究了收入风险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行为的关系,发现收入风险的增加将显著降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并且市场摩擦和其他背景风险的上升均将加剧收入风险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负效应.同时,本研究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对理论模型的结果进行实证检验,以分组收入方差衡量家庭收入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收入风险对风险金融资产投资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信贷约束、社会互动与金融素养等金融市场摩擦因素均显著增强了收入风险对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负向效应;在健康、住房及工商业经营和负债等其他背景风险越高的家庭,收入风险对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负向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风险 风险金融资产 市场摩擦 背景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户主外地生活经历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碧云 杨雨佳 易行健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86,共15页
当前,我国居民家庭存在风险金融市场有限参与的问题,这也是造成我国直接融资占比较低的客观原因。然而,学术界少有文献从户主经历角度分析其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决策的影响。基于此,利用CHFS2017年数据,研究了户主的外地生活经历对... 当前,我国居民家庭存在风险金融市场有限参与的问题,这也是造成我国直接融资占比较低的客观原因。然而,学术界少有文献从户主经历角度分析其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决策的影响。基于此,利用CHFS2017年数据,研究了户主的外地生活经历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户主有外地生活经历、户主外地生活经历时长增加均显著提升了家庭风险金融市场参与和风险金融资产投资占比。影响机制方面,户主外地生活经历会通过拓宽户主获取经济金融相关信息的渠道、增强家庭的社会互动进而提升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异质性分析显示,上述促进作用仅在户主有社会医疗保险、不存在借贷约束的家庭中显著。因此,要积极完善就业政策和人才引进政策,建立健全外来人员的权益保障机制,加快普及社会医疗保险;同时,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引导居民家庭合理利用信贷工具优化资产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地生活经历 风险金融资产投资 信息渠道 社会互动 社会医疗保险 借贷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地区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周少甫 陈亚辉 袁青青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4-41,共8页
基于我国2011—2018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地区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提高地区技术创新效率。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会显著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在中部地区和大中型城市数字普惠... 基于我国2011—2018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地区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提高地区技术创新效率。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会显著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在中部地区和大中型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对技术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强。数字普惠金融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呈现出“倒U型”结构特征。随着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对技术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技术创新效率 空间面板模型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减排政策、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与“双支柱”调控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小文 项后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6-155,共10页
碳减排政策会影响经济发展路径,可能提升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评估与防范低碳转型下的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此,文中将碳减排政策和银行系统性风险内生化纳入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构建包含环境政策-宏观经济... 碳减排政策会影响经济发展路径,可能提升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评估与防范低碳转型下的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此,文中将碳减排政策和银行系统性风险内生化纳入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构建包含环境政策-宏观经济-金融风险的分析框架,研究总量控制、强度标准与碳税政策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以及“双支柱”政策的防控效果。结果显示:①影响机制方面,减排政策会抑制企业生产活动,降低企业的信贷需求;也会引起居民存款下降,减少银行的信贷供给。即同时恶化银行资产与负债,引起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可能出现转型风险。②长期影响方面,若碳强度下降20%,减排政策会引起居民存款规模下降4.9%,企业贷款规模下降5.9%,银行资本下降17.9%,最终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11.79%;而当碳强度下降40%时,经济和金融变量的下降程度更大,呈现非线性递增变化。③短期影响方面,减排政策具有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能降低产出、银行信贷与资本充足率等变量的波动。技术冲击下,三大减排政策的效果无明显差异;能源价格冲击下,总量和强度政策的稳定效果要显著优于碳税政策;社会福利损失分析发现,总量控制政策的效果最优、强度政策次之、碳税政策的效果最弱。④风险防控方面,盯住转型风险的货币政策与逆周期资本监管的“双支柱”政策均能有效缓解减排政策引起的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但“双支柱”调控效果更加有效。这意味着,要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构建以控制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为主导的“双控”低碳政策体系。同时,在“双碳”工作中必须坚持树立底线思维,预防转型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政策 金融风险 “双支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以驱动企业债务融资降成本——基于数字金融的效用识别、异质性特征与机制检验 被引量:94
15
作者 阮坚 申么 范忠宝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44,共13页
借助沪深两市上市企业2011~2017年的数据集,研究"数字金融--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有助于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并有着显著的动态叠加效果;随着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上升,数字金融对其降低效果呈现出&q... 借助沪深两市上市企业2011~2017年的数据集,研究"数字金融--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有助于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并有着显著的动态叠加效果;随着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上升,数字金融对其降低效果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特别地,只有处于较好发展状态下的数字金融,才能发挥对企业融资的"降成本"功效。从传导机制来看,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水平、降低企业杠杆率并减少盈余管理活动的发生,这些都有助于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研究结论有助于政府部门合理有效引导数字金融发展,从而在企业融资"降成本"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企业债务融资成本 内部控制 杠杆率 盈余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与企业数字化转型 被引量:55
16
作者 向海凌 丁子家 +1 位作者 徐斯旸 吴非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7-215,共9页
为检验金融科技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机制,基于中国沪深两市A股主板企业的2011—2020年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金融科技有效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并对非国有、高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有更突出的作用。从机制来看,金融科技能够改善企业... 为检验金融科技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机制,基于中国沪深两市A股主板企业的2011—2020年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金融科技有效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并对非国有、高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有更突出的作用。从机制来看,金融科技能够改善企业融资境遇、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稳定、提升企业创新活力,从而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良好的外部金融制度建设有助于发挥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企业数字化转型 金融制度改革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金融参与如何影响农户正规借贷行为?——基于CHFS数据实证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杨明婉 张乐柱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2-53,共12页
使用2017年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结合互联网金融的特点,从技术优化、制度创新的特征入手,建立农户参与互联网金融影响正规借贷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农户参与互联网金融能够有效缓解正... 使用2017年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结合互联网金融的特点,从技术优化、制度创新的特征入手,建立农户参与互联网金融影响正规借贷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农户参与互联网金融能够有效缓解正规信贷约束,提高农户获得正规借贷的可能性。具体分析发现,理财参与、第三方支付的行为能缓解需求型信贷约束,而网络借贷对农户需求型约束的影响显著为正。对于供给型约束,理财参与以及网络借贷均在5%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而第三方支付则负向显著影响。由于农户存在个体差异,研究发现,风险厌恶者会削弱互联网金融对正规信贷约束的缓解作用,而农户教育程度较高者则会加强互联网金融对正规信贷约束的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信贷约束 借贷可获性 风险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普惠金融实践路径:基于乡村中介的金融联结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明婉 张乐柱 《农村金融研究》 2020年第12期38-45,共8页
论文通过研究金融联结中信息中介、风险中介两种乡村中介,运用案例分析法,根据“形成动因—运行机理—案例分析—功能成效”的分析框架,通过实地调研,以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深入解剖“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站+农户”模式和“政府+银行+保... 论文通过研究金融联结中信息中介、风险中介两种乡村中介,运用案例分析法,根据“形成动因—运行机理—案例分析—功能成效”的分析框架,通过实地调研,以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深入解剖“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站+农户”模式和“政府+银行+保险”模式的运作机理。通过广东省典型乡村中介案例发现,两种模式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借贷契约双方的交易费用,其制度安排存在共性:通过乡村中介,实现了各个组织间的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因此,农村金融市场应打破传统的“银行+农户”契约安排,允许第三方参与,利用优势互补,寻找利益的平衡点,构建低交易费用的普惠金融供给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约安排 交易费用 普惠金融 服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服务减缓农户多维相对贫困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明婉 张乐柱 颜梁柱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23年第6期22-29,共8页
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7年数据,实证分析多种金融服务模式对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传统正规金融模式与数字金融模式能够显著缓解农户多维相对贫困,而民间金融模式中有息贷款加剧了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第二,相对贫困... 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7年数据,实证分析多种金融服务模式对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传统正规金融模式与数字金融模式能够显著缓解农户多维相对贫困,而民间金融模式中有息贷款加剧了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第二,相对贫困程度较低的农户受到传统正规金融的减贫效应更为显著,相对贫困程度较高的农户受到数字金融的减贫效应更为显著。第三,从中介机制来看,传统正规金融和数字金融通过影响农户创业、非农就业,进一步缓解农户相对贫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规金融 数字金融 民间金融 多维相对贫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信贷可得性与居民贫困减缓——来自中国家庭调查的微观证据 被引量:179
20
作者 周利 廖婧琳 张浩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5-157,共13页
本文从微观视角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以日人均消费支出1.9美元(3.1美元)的静态贫困指标还是贫困脆弱性这一动态指标衡量,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均能显著降低居民贫困的发生。具体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发... 本文从微观视角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以日人均消费支出1.9美元(3.1美元)的静态贫困指标还是贫困脆弱性这一动态指标衡量,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均能显著降低居民贫困的发生。具体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主要通过增加信贷可得性、促进收入增长和缩小收入差距机制减缓居民贫困。而且,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减贫作用呈先恶化后改善的效应,并具有显著的时滞性。对于人力资本越高的家庭,数字普惠金融越能发挥减贫作用;而对于收入越低、社会资本越匮乏、健康状况越差的家庭,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越显著,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初衷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居民贫困减缓 信贷可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