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冠肺炎疫情下广东金融业结构调整、转型机遇与政策路径 被引量:27
1
作者 吴非 王醒男 申么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6-129,共14页
疫情全球蔓延愈来愈显现其影响的长期性,可能成为冲击全球金融市场、拖累全球经济增长乃至影响全球历史进程的标志性事件。在中国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当前中国国内疫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疫情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稳步推进,经济活力逐... 疫情全球蔓延愈来愈显现其影响的长期性,可能成为冲击全球金融市场、拖累全球经济增长乃至影响全球历史进程的标志性事件。在中国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当前中国国内疫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疫情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稳步推进,经济活力逐步提升。但境外疫情的持续蔓延令全球经济不确定性陡增,进而对金融业发展构成前所未有的挑战。鉴于此,广东省金融业需要防范前期影响实体经济部门造成的风险传导至金融部门。其关键在于配合好中央政府逆周期调节政策节奏,提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协调度,从总量和结构同时入手,在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转"疫"为机,以"稳预期"为首要目标,以"降成本"为重要抓手,以"促发展"为核心驱动,以"防风险"为基本底线,多管齐下,切实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助推广东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广东金融业 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创新如何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促进还是抑制?——理论分析框架与区域实践 被引量:230
2
作者 唐松 赖晓冰 黄锐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4-144,共11页
本文以金融科技创新为切入点,考察其能否通过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在理论分析这一机制的基础上,利用中国31省市面板数据,综合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区域... 本文以金融科技创新为切入点,考察其能否通过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在理论分析这一机制的基础上,利用中国31省市面板数据,综合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区域间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受到周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影响;金融科技创新借助技术优势缓解信息不对称,其衍生的创新性金融基础设施、金融新业态和金融新业务模式助力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且在空间知识溢出传导下,金融科技创新能有效提高周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因此,从金融科技视角考察"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路径,借助技术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宽区域间技术知识溢出通道,设计金融科技发展的创新驱动政策,夯实金融科技创新推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长效机制,以保障经济高质量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创新 全要素生产率 高质量发展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去杠杆”与区域金融风险防范研究——基于杠杆率的区域结构差异视角 被引量:11
3
作者 黄锐 唐松 +1 位作者 常曦 汤子隆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37,共12页
本文以2010-2015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为样本,从债务规模、变化和结构三个维度评估政府、企业、居民、金融四个部门的区域影响,进而考察东、中、西及东北的区域杠杆率变化与金融风险产生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各区域各部门的杠杆率... 本文以2010-2015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为样本,从债务规模、变化和结构三个维度评估政府、企业、居民、金融四个部门的区域影响,进而考察东、中、西及东北的区域杠杆率变化与金融风险产生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各区域各部门的杠杆率水平、增速和结构存在异质性,其中金融部门杠杆率增速以东部区域为首,其居民杠杆率也最高,东北区域的政府杠杆率最高,西部区域企业的杠杆率增长最快;造成债务分布不均衡的核心在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引致的产业结构同构,进而影响当地的资产价格变动带来的区域金融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杠杆率 区域金融风险 风险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金融发展与区域金融效率——基于VAR脉冲响应方法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镔 赵丹妮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2-110,共9页
近几年,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决策层、监管层、学界等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互联网金融作为当前一种特有的爆发性发展的新业态,其对现阶段我国金融效率的影响如何尚无定论。考虑到信息不对称、交易... 近几年,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决策层、监管层、学界等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互联网金融作为当前一种特有的爆发性发展的新业态,其对现阶段我国金融效率的影响如何尚无定论。考虑到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金融创新直接影响金融效率,可从传导机制入手对互联网金融发展与金融效率提高之间的关联性和影响机制进行分析。而基于省际面板和第三方网络支付时间序列数据,利用VAR模型脉冲响应方法实证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对金融效率的影响和冲击可以发现,从静态来看,互联网金融对区域金融效率的平均影响并不显著;从动态来看,尽管互联网金融对区域金融效率的影响大部分都是负向的,但这种负向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缩小;分区域来看,互联网金融对东部地区金融效率的影响程度和方向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不同。因此,为早日完成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传统金融部门应当在系统认识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及其与区域金融效率关系的基础上,适应经济增长需要,积极主动迎接新生事物,提高自身资源配置效率。具体而言,就是要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协调好金融创新与审慎监管策略之间的关系,化解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区域路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区域金融效率 金融创新 VAR模型 区域路径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市场化程度与企业数字化转型 被引量:34
5
作者 吴非 丁子家 车德欣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31,共17页
金融科技作为数字经济时代下金融与前沿技术融合的新产物,能对实体经济转型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沪深A股上市企业2011-2020年数据,实证检验金融科技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机制和外部重要条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对企业数字化... 金融科技作为数字经济时代下金融与前沿技术融合的新产物,能对实体经济转型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沪深A股上市企业2011-2020年数据,实证检验金融科技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机制和外部重要条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异质性检验发现,金融科技对于非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驱动作用。机制检验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有效提升财务配置质效、激发数字技术创新活跃度并强化风险平滑能力,这些都能有效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特别地,良好的外部市场化环境是充分释放金融科技数字化转型驱动力的重要条件。本文结论为优化金融科技发展、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及完善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企业数字化转型 市场化程度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市场化改革与企业数字化转型——来自利率市场化的中国经验证据 被引量:74
6
作者 唐松 李青 吴非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27,共15页
在数字经济时代,微观经济主体的数字化转型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这离不开高质量金融供给的支持。基于2007—2019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研究利率市场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机制路径。实证发现,利率市场化能够显著驱动企业数... 在数字经济时代,微观经济主体的数字化转型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这离不开高质量金融供给的支持。基于2007—2019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研究利率市场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机制路径。实证发现,利率市场化能够显著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并且对于非国有企业的驱动效果更为突出,但对于科技属性企业的支持力度并未展现出特异性的支持偏好。机制研究发现,利率市场化通过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降低企业杠杆,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等方式,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特别地,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会削弱利率市场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作用。因此,建议政府部门应着力营造稳定的货币政策环境,进一步提高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效果;金融机构应主动适应市场化定价方式,加大创新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投贷联动;企业应当侧重将金融资源注入创新项目,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企业数字化转型 融资约束 投融资行为 货币政策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与企业研发投入——结构差异、渠道检验与市场化程度下的效应识别 被引量:24
7
作者 车德欣 吴非 赵丹妮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0-149,共10页
基于2011—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及渠道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有助于驱动企业提升研发投入强度,对非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的创新投入驱动效果更为显著,并能有效校正传统金融存在... 基于2011—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及渠道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有助于驱动企业提升研发投入强度,对非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的创新投入驱动效果更为显著,并能有效校正传统金融存在的属性错配和行业错配问题。机制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优化产业结构和金融结构,为企业研发投入提供外生动力,有效提升股价信息含量,克服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在市场化程度较差的地区,数字金融发展能够为企业研发投入带来更为显著的驱动效果,发挥较为突出的补足市场短板功能。研究结论为优化数字金融的发展、提振企业创新动能提供了可靠经验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研发投入 市场化程度 产权属性 科技属性 结构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市场化改革与企业“短贷长投”——基于利率市场化视角下的中国经验 被引量:6
8
作者 祝佳 孙念念 吴非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3-113,共11页
基于中国新发展时期对经济转型的要求,本文借助2007-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利率市场化对企业“短贷长投”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能够显著抑制企业“短贷长投”行为,对不同属性企业的“... 基于中国新发展时期对经济转型的要求,本文借助2007-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利率市场化对企业“短贷长投”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能够显著抑制企业“短贷长投”行为,对不同属性企业的“短贷长投”行为有着异质性的效果差异;从影响机制来看,利率市场化能够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减少企业的融资成本,又能够帮助企业降低金融杠杆,维护财务稳定,从而抑制企业的“短贷长投”行为,而政府层面的金融监管能够更大程度发挥利率市场化抑制异质性企业“短贷长投”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短贷长投 融资约束 脱实向虚 金融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监管能否治理企业房地产投资:效用识别与机制检验 被引量:3
9
作者 常曦 吴非 任晓怡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8-108,F0003,共12页
基于2009—2019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实证分析地方金融监管对企业房地产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监管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房地产投资强度。微观层面的渠道机制研究发现,在股价信息含量较高的情况下,金融监管更能有效抑制房地产的投机行为... 基于2009—2019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实证分析地方金融监管对企业房地产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监管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房地产投资强度。微观层面的渠道机制研究发现,在股价信息含量较高的情况下,金融监管更能有效抑制房地产的投机行为,克服企业在“融资难、融资贵”的情形下的房地产投资偏好。宏观层面的渠道机制研究发现,无论是货币供给抑或是金融部门都会对企业房地产投资起到驱动效果,而金融监管的存在则很好地校正了上述偏误。结合当前实体经济的“脱实向虚”特征,治理企业房地产投资势在必行,开展有效监管和创新监管,能够规范微观经济主体的投资活动,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监管 房地产投资 渠道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金融化影响技术创新的期限结构异质性研究——理论模型推演与中国经验证据 被引量:16
10
作者 吴非 向海凌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4-91,共8页
基于中国经济创新驱动转型的现实要求,针对企业金融化对自身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文章首先建构了企业投资活动的稳态模型,研究企业金融化与技术创新活动之间的关系,并将金融化期限结构差异视角引入了模型之中,得出了金融化期限结构差异... 基于中国经济创新驱动转型的现实要求,针对企业金融化对自身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文章首先建构了企业投资活动的稳态模型,研究企业金融化与技术创新活动之间的关系,并将金融化期限结构差异视角引入了模型之中,得出了金融化期限结构差异可能存在的异质性影响。进一步地,借助2007-2016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集进行验证。研究发现,企业长期金融化行为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抑制作用并不足够明显,而短期金融化则有着明显的创新减益效果,从而发现了金融化期限差异下的结构性表现,也进一步拓展了现有文献对于“企业金融化-技术创新”的视角。有鉴于此,不能简单对企业的金融化行为进行“一刀切”式的管理,应根据企业金融化的期限结构差异,制定具有精准导向的政策体系,才能有效中和乃至逆转企业金融化对研发创新活动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化 技术创新 期限结构 脱实向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部门高杠杆致因的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丹妮 祝佳 汤子隆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9期104-116,共13页
选取2010—2015年全国30个省级区域的金融部门杠杆率作为样本,使用空间杜宾模型和溢出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金融部门杠杆率的空间结构及区域间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金融杠杆水平存在空间相关和异质性,但区域间杠杆变化... 选取2010—2015年全国30个省级区域的金融部门杠杆率作为样本,使用空间杜宾模型和溢出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金融部门杠杆率的空间结构及区域间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金融杠杆水平存在空间相关和异质性,但区域间杠杆变化的联动机制和影响因素的显著性错综复杂,具体而言,本区域的经济增长对本区域杠杆率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而对外区域的杠杆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金融波动的作用则恰好相反。同时,通过添加经济增长和金融波动作为核心解释变量,进一步考察不同区域的企业高杠杆形成机制的相异性。据此提出优化宏观货币政策操作、强化区域金融机构监管和把握金融去杠杆的节奏和步伐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部门杠杆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与机制——基于“发展方式——政绩考核——政府行为——经济效应”范式的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吴非 曹铭 任晓怡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6-68,共23页
经济增长目标管理是中国政府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与实现会对地区经济发展和微观企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在主要追求数量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下,GDP增长率成为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核心指标,并形成地方... 经济增长目标管理是中国政府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与实现会对地区经济发展和微观企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在主要追求数量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下,GDP增长率成为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核心指标,并形成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格局;在此情形下,过高的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与实现目标的硬约束导致地方政府可能过多干预地区经济以确保目标实现,而这种干预会抑制企业研发投入的增长。以2007—2018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的分析发现: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越高,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越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过高,会促使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扩张、产业结构偏向工业化和技术市场发展相对迟缓,并驱使企业加大实物资本投资力度、提升杠杆率和降低财务稳定性,这些都会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负面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行为的转变会引发"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企业研发投入"关系的变化: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目标的"加码"行为(超越国家目标和区域目标)和"五年规划"考核临近带来的考核压力加大,都会强化"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企业研发投入"的负向关系;在地方政府竞争体系中,"为增长而竞争"的相对弱化和"为创新而竞争"的相对强化可以有效改善"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企业研发投入"的结构性错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带来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结构性调减,并有效弱化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企业研发创新"的负向关系。因此,要深化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制改革,优化地方政府竞争体系结构;各级政府用重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过高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审慎制定短期经济增长目标;地方政府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目标管理与企业创新发展之间的适配度,疏通阻碍企业创新活动的堵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经济增长目标 企业研发投入 地方政府 政府行为 政绩考核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杠杆率结构联动分析——基于部门分化和区域分异双重视角 被引量:5
13
作者 汤子隆 易露霞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7-107,共11页
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速的趋缓与结构转型的推进,我国总杠杆率水平急剧攀升,且受债务驱动增长模式及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等因素影响,我国杠杆率与经济增长、金融稳定之间作用机制的复杂性进一步增加。考虑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与金融资... 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速的趋缓与结构转型的推进,我国总杠杆率水平急剧攀升,且受债务驱动增长模式及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等因素影响,我国杠杆率与经济增长、金融稳定之间作用机制的复杂性进一步增加。考虑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与金融资源分布错综复杂的客观现实,要正确理解杠杆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而制定积极稳妥的去杠杆政策必须考虑区域因素和部门因素。以2010—2016年全国30个省市区(不包含我国西藏和台湾地区)的总杠杆率、分部门杠杆率、金融波动及经济增长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并基于部门分化和区域分异双重视角对我国杠杆率结构变动关联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区域杠杆水平存在空间相关性,但各部门杠杆率变动与本区域及其他区域总杠杆率变化的联动机制不尽相同。总体而言,金融杠杆率对总杠杆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其他部门杠杆率对总杠杆率的推动作用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表现。因此,为实现稳增长与去杠杆之间的平衡,决策层应基于不同区域或部门影响机制,根据区域杠杆结构特征、经济结构调整进度及金融稳定程度制定差异化政策,通过影响和引导市场主体杠杆变动幅度和方向来实现稳增长与去杠杆的平衡。具体来讲,一是去杠杆必须注重区域间差异化政策的求同存异;二是去杠杆必须注重部门间杠杆波动的组合规律;三是去杠杆必须注重监管与宏观政策的合理选择与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杠杆率 联动机制 金融稳定 部门分化 区域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融资成本的影响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83
14
作者 车德欣 戴美媛 吴非 《金融监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6-74,共19页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创新驱动的缩影,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借助大数据文本分析手段,识别2007—2019年上市企业年报中有关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词,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融资降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创新驱动的缩影,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借助大数据文本分析手段,识别2007—2019年上市企业年报中有关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词,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融资降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上述关系在经过稳健性和内生性处理后依旧成立。特别是这种降成本效应具有较长时间的可持续性,且融资成本越高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降成本效果越好。从机制检验来看,企业数字化转型改善了信息不对称,并提升市场的正面预期,抑制了企业的短贷长投和金融杠杆行为,强化了其内部控制和财务稳定。这些改变都有助于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本文的研究为理解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的创新转型绩效提供了有益参考。最后,本文从差异化转型、强化信息流通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数字化转型 融资成本 信息不对称 投融资行为 内部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票流动性、企业生命周期与技术创新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杜金岷 谭怡君 吴非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1-71,共11页
基于2007—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在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检验股票流动性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股票流动性显著地促进了技术创新,并展现出了一定的结构性创新动力;界分企业生命周期后发现,初创期和成熟期的企业在高股票流... 基于2007—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在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检验股票流动性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股票流动性显著地促进了技术创新,并展现出了一定的结构性创新动力;界分企业生命周期后发现,初创期和成熟期的企业在高股票流动性刺激下更容易展现出显著的创新驱动效应。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揭示出初创期企业的股票流动性确实能提高企业的各类投资水平,进而提高创新产出,但也发现了成熟期企业的股票流动性有着加剧企业短视倾向、不利于长期资本收益有效转化的证据。研究结论有助于强化股票流动性对技术创新的促进机制,提高企业的专利产出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票流动性 技术创新 企业生命周期 融资成本 资本市场 外部融资 创新驱动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税收激励能否赋能企业绿色治理? 被引量:10
16
作者 车德欣 向海凌 吴非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21,共19页
基于中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重大现实和政策需求,本文选取2007—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政府“有形之手”的影响出发,实证检验税收激励对企业绿色治理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税收激励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绿色治理动能。... 基于中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重大现实和政策需求,本文选取2007—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政府“有形之手”的影响出发,实证检验税收激励对企业绿色治理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税收激励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绿色治理动能。异质性检验发现,税收激励对于非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的绿色治理具有显著驱动作用。机制检验显示,减税能够有效平滑风险、强化责任并激发绿色创新转型活力,这些改善都有助于企业绿色治理水平的提升。特别地,在地方政府对生态环境更加关注的情景中,税收激励能够发挥出更大的绿色治理驱动作用,并重点改善国有企业税收激励促进不足的问题,展现出了一定的结构性优化趋向。本文为理解政府税收工具的有效性和渠道机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对服务中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低碳转型 税收激励 企业绿色治理 政府生态环境关注度 税收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作视频游戏与认知控制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甄霜菊 胡谏萍 +1 位作者 孟阳 张卫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3-109,190,共8页
认知控制是个体根据环境变化控制或调节自己反应的能力,是一个人心理执行功能的核心。根据认知控制的双机制理论,结合停止信号任务和贝叶斯动态模型,考察动作视频游戏经验与反应控制和前摄控制的关系,结果发现:(1)游戏组与控制组的成功... 认知控制是个体根据环境变化控制或调节自己反应的能力,是一个人心理执行功能的核心。根据认知控制的双机制理论,结合停止信号任务和贝叶斯动态模型,考察动作视频游戏经验与反应控制和前摄控制的关系,结果发现:(1)游戏组与控制组的成功反应率、成功控制率、反应试次反应时及停止信号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2)游戏组与控制组的错误后减慢效应和停止后减慢效应也没有显著差异;(3)游戏组的序列效应显著低于控制组的序列效应。这些结果表明,动作视频游戏经验对反应控制没有影响,但可能损害了个体的贝叶斯学习,使玩家不能根据对环境刺激的预期实时地调整自己的行为,表现出前摄控制的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游戏经验 反应控制 前摄控制 贝叶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技术应用与企业融资成本 被引量:3
18
作者 车德欣 李宝儿 +1 位作者 向海凌 吴非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4-295,共12页
大数据技术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下的新兴技术,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07—2020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探讨企业大数据技术应用对融资成本的影响和机制.实证结果发现,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够显著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此结... 大数据技术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下的新兴技术,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07—2020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探讨企业大数据技术应用对融资成本的影响和机制.实证结果发现,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够显著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此结论在经由稳健性与内生性处理后依旧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非国有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大数据技术应用更能显著降低自身的融资成本.机制识别检验发现,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够改善信息不对称、增强财务风险稳定性并优化市场预期,从而有助于融资成本的降低.特别地,基于影响企业融资成本的重要外部因素进行探讨,发现大数据技术应用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较高的情境中具有更好的融资降成本效果.研究结论在微观上有助于指引企业应用前沿技术,在宏观上有助于政府部门制定更加完善的大数据技术相关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大数据技术应用 企业融资成本 文本识别 货币政策不确定性 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科技支出如何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异质性特征、宏微观机制与政府激励结构破解 被引量:83
19
作者 车德欣 吴传清 +1 位作者 任晓怡 吴非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1-182,共12页
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大背景下,本文利用2007-2017年中国上市企业及宏观数据集,构建实证模型研究财政科技支出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本文不仅考虑"财政科技支出-企业技术创新"间的关系,还将地方政府激励结构引入上述框架。研... 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大背景下,本文利用2007-2017年中国上市企业及宏观数据集,构建实证模型研究财政科技支出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本文不仅考虑"财政科技支出-企业技术创新"间的关系,还将地方政府激励结构引入上述框架。研究发现,财政科技支出是驱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在区分企业属性差异、地区差异的条件下,财政科技支出有着明显的异质性创新驱动效果。想要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动能,要考虑财政科技支出传导机制是否通畅,更应该在调整政府激励结构上倾注努力,以增强财政科技支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科技投入 企业创新 晋升考核压力 创新增长压力 财政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FII持股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制研究——影响路径、企业异质性与提质补短效应 被引量:17
20
作者 向海凌 陈玉茹 吴非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9,共19页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QFII制度的引入则使QFII持股成为影响企业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现有文献对QFII持股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不足,尤其缺乏相关经验证据。本文认为,QFII持股能够提升企...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QFII制度的引入则使QFII持股成为影响企业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现有文献对QFII持股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不足,尤其缺乏相关经验证据。本文认为,QFII持股能够提升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意识,为数字化转型项目提供长期的资金投入,并通过改善投融资行为、优化信息状况、推动技术进步等路径来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采用2007—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发现:(1)QFII持股比例的提高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提升;(2)QFII持股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财务费用和金融杠杆、提高分析师关注度和媒体正面报道数量、增加研发投入来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3)QFII持股对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比国有企业更为显著,对高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比非高科技企业更为显著,对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依次递减;(4)QFII持股可以促进企业发展质量提升(提高投资价值和主业业绩),数字化转型也可以促进企业发展质量提升(提高投资价值和投资效率),而且QFII持股可以改善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发展质量的影响(强化正面的投资价值和投资效率提升效应,弱化负面的主业业绩降低效应),因而QFII持股下的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的提质效应;(5)在创新创业VC/PE投资和外来投资活跃度较低的地区,QFII持股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较大,表明在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QFII持股具有弥补资本市场投资活跃度不足的“补短板”效应。相比现有文献,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拓展和深化:一是考察了QFII持股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路径和异质性,二是提供了QFII持股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经验证据,三是进一步探讨了QFII持股下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发展的提质效应和QFII制度对资本市场的补短效应。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QFII持股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进而深入认识QFII持股制度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以利于政府部门和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FII制度 数字化转型 投融资改善 信息优化 技术进步 资本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