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府干预、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谜——基于财政分权视角下的广东经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赵丹妮 许珊珊 吴非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1-26,共6页
本文采用1978—2013年广东省的时间序列数据,探讨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干预和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金融进程的推进有利于提高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但在财政分权的框架内,"锦标赛&... 本文采用1978—2013年广东省的时间序列数据,探讨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干预和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金融进程的推进有利于提高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但在财政分权的框架内,"锦标赛"式的区际竞争会促使地方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微观资源配置进行干预,这种干预脱离了市场形成的内在机理,降低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加之金融结构较大的波动性,对经济增长而言,损害颇多。这些论据都隐含了合理框定政府的金融控制边界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但这种金融体系革新应和财税体系及政府体制变革协同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金融发展 政府干预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竞合与产业结构差异的金融空间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唐松 祝佳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8-116,共9页
运用Moran’s I指数和空间计量模型对区域竞合与产业结构差异的金融空间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区域金融体系发展、各产业发展以及劳动投入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选取空间SDM模型进行分析更为适用;金融发展水平对中国区域产业... 运用Moran’s I指数和空间计量模型对区域竞合与产业结构差异的金融空间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区域金融体系发展、各产业发展以及劳动投入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选取空间SDM模型进行分析更为适用;金融发展水平对中国区域产业结构差异具有显著影响,这不仅体现为本地金融发展对本地不同产业发展具有差异化促进作用,而且反映为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中国区域产业结构差异不仅受到本地区和周边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而且受到本地区和周边地区劳动力投入水平以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的相互冲击。因此,应在采用差别化区域金融发展政策的基础上加强各地区的金融与产业发展合作,同时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促进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金融 产业结构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金融产业集聚研究——基于空间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7
3
作者 李镔 汤子隆 +1 位作者 许珊珊 任晓怡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6-60,共5页
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并采用Moran指数和Lisa指数以考察中国金融产业集聚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经济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间金融产业集聚程度存在明显的全局空间正相关,各省域间金融产业发展差距不断加大,且在我国已形成了以"长三... 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并采用Moran指数和Lisa指数以考察中国金融产业集聚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经济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间金融产业集聚程度存在明显的全局空间正相关,各省域间金融产业发展差距不断加大,且在我国已形成了以"长三角"为中心的经济和金融中心,因此,应根据区域禀赋原则稳步推进各地区的金融产业集聚,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产业 集聚 空间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发展对科技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北京市和上海市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丹妮 任晓怡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7-100,共4页
文章采用1991-2012年北京市和上海市的时间序列数据对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首先介绍北京市和上海市金融发展和科技创新的现状,其次构建模型进行协整分析检验,并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来说明金融发展对科技创新... 文章采用1991-2012年北京市和上海市的时间序列数据对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首先介绍北京市和上海市金融发展和科技创新的现状,其次构建模型进行协整分析检验,并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来说明金融发展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的金融发展能够促进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并不能反过来促进金融发展,两者之间是单向因果关系;上海市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之间是双向因果关系,金融发展促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也能反过来促进金融发展。最后提出优化发展环境,促进金融发展,营造金融生态环境,加快金融改革创新等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科技创新 科技信贷 风险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创新驱动科技金融“试验田”运行模式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赵丹妮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0-112,共3页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是一种理念和倡议,它通过模式创新,从而驱动科技金融发展。通过分析科技金融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是一种理念和倡议,它通过模式创新,从而驱动科技金融发展。通过分析科技金融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一带一路"创新驱动中科技金融"试验田"发展模式,并对"一带一路"的几种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科技金融 试验田 运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知识资源与金融发展关系研究
6
作者 骆世广 许桂芳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0,共5页
评价金融发展之金融知识资源的支持效率,需要全面评价它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从多角度分析效率影响因素,这才有助于全面厘清金融知识资源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总体上看,我国半数省份的金融发展的金融知识资源支持效率较... 评价金融发展之金融知识资源的支持效率,需要全面评价它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从多角度分析效率影响因素,这才有助于全面厘清金融知识资源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总体上看,我国半数省份的金融发展的金融知识资源支持效率较好,平均技术效率高于平均规模效率;我国金融信息资源建设滞后于金融发展;部分省份金融发展的金融知识资源支持效率不高是由规模效率不高导致的;经信委主页的反向链接数、区域金融学术成果等对效率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知识资源 数据包络分析 T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金融活动空间结构探索性数据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汤子隆 任晓怡 +1 位作者 祝佳 唐松 《广东商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8-33,56,共7页
采用Moran指数和Lisa指数,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中国金融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经济影响,结果表明:省域金融活动存在显著的全域空间正相关,各省域之间金融活动的空间差异程度扩大,东、中、西区域金融活动的空间结构差异加大。因此,应... 采用Moran指数和Lisa指数,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中国金融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经济影响,结果表明:省域金融活动存在显著的全域空间正相关,各省域之间金融活动的空间差异程度扩大,东、中、西区域金融活动的空间结构差异加大。因此,应根据区域禀赋原则,加快建立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培养更多的金融专业人才,进而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金融 金融活动 空间统计学 探索性空间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赵丹妮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01-104,共4页
文章利用广东省21个城市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影响广东省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因素,构建广东省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模型。在此基础上,选取空间自回归模型(SAR)与空间误差模型(SEM)来分析广东省经济增长及其空间相关性。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经济增长 影响因素 空间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聚视角下的我国第一产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赵丹妮 汤子隆 +1 位作者 任晓怡 李镔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44-50,共7页
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并采用Moran指数和Lisa指数以考察中国第一产业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经济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第一产业省域空间集聚程度存在明显的全局空间正相关,各省域间第一产业发展水平不平衡,东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活动的空... 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并采用Moran指数和Lisa指数以考察中国第一产业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经济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第一产业省域空间集聚程度存在明显的全局空间正相关,各省域间第一产业发展水平不平衡,东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活动的空间结构差异十分明显。因此,根据各地区的区位优势,充分依托市场和政府的力量,促进第一产业集群和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产业 集聚 空间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双重集聚效应研究——基于政府行为差异的视角 被引量:8
10
作者 祝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60,共9页
运用空间经济学方法对我国285个城市2004-2011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双重集聚,且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双重集聚都存在显著的负... 运用空间经济学方法对我国285个城市2004-2011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双重集聚,且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双重集聚都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效应,而政府行为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双重集聚具有正向差异化影响。因此,政府应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进行适度干预,根据不同区域产业集聚特征制定差异化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制造业集聚 空间溢出效应 政府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异化路径下区域产业品牌的发展战略:基于利益主体行为的博弈 被引量:4
11
作者 唐松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9-105,共7页
区域产业品牌已成为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要素之一。笔者基于利益主体行为博弈视角对差异化路径下区域产业品牌的发展战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市场主导型路径下,各主体在区域产业品牌投入上存在互补性,产业集聚虽然会降低... 区域产业品牌已成为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要素之一。笔者基于利益主体行为博弈视角对差异化路径下区域产业品牌的发展战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市场主导型路径下,各主体在区域产业品牌投入上存在互补性,产业集聚虽然会降低单个企业对区域产业品牌的投入,但却会促进整体企业和政府加大对区域产业品牌的投入,对企业征税税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区域产业品牌的发展;在政府主导型路径下,地方政府在区域产业品牌建设上的效率越高、外部性越大、产业集聚程度越高以及市场需求对区域产业品牌的敏感度越大,则政府建设区域产业品牌的力度越大。因此,各地区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发展路径建设区域产业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产业品牌 产业集聚 利益主体 市场主导型路径 政府主导型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中部80个城市的空间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任晓怡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4-118,共5页
文章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选取中国中部地区80个城市2003-2012年的数据,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旨在为我国中部地区第三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空间正相关,一个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 文章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选取中国中部地区80个城市2003-2012年的数据,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旨在为我国中部地区第三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空间正相关,一个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能够对相邻地区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产生正面的影响,产业集聚已经形成。金融机构贷款和地方财政支出都能够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且影响较为显著。劳动投入虽然对第三产业发展产生正面影响,但影响并不显著,这表明中部地区第三产业正在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因此,必须加大金融体系和财政体制对第三产业的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以推动我国中部地区服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地区 结构调整 第三产业 产业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技创新活动空间分布及其政策意蕴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宗宏 赵丹妮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55,共4页
运用空间统计方法对中国2007—2011年科技创新活动的空间分布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看,我国科技创新活动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但科技创新活动的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基本形成了在创新集群上的"核心-外围"格局,在东... 运用空间统计方法对中国2007—2011年科技创新活动的空间分布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看,我国科技创新活动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但科技创新活动的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基本形成了在创新集群上的"核心-外围"格局,在东部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形成了较强的空间集聚效应。政府在制定科技创新政策时,应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为契机,大力推进各省区间的联合研发,共建研发平台和创新支撑平台,积极构建跨区域产学研联系互动机制,强化省域间科技创新活动的集聚和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空间统计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工业集聚空间配置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丹妮 李镔 汤子隆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5-80,共6页
在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Moran指数和Lisa指数对中国工业集聚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经济影响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域工业发展程度存在明显的全局空间正相关,各省域工业产业发展差距缩小,但东西部地区的工业... 在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Moran指数和Lisa指数对中国工业集聚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经济影响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域工业发展程度存在明显的全局空间正相关,各省域工业产业发展差距缩小,但东西部地区的工业产业发展仍存在明显的差距。因此,各地区应切实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大力加强工业产业的建设,以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活动 省域 空间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宗宏 唐松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86-88,共3页
传统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存在融资渠道狭窄、风险高且难以长期持续等问题,难以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在我国经济加速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急需构建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适应的新型投融资机制。本文在分析现有投融资机制形成及演... 传统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存在融资渠道狭窄、风险高且难以长期持续等问题,难以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在我国经济加速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急需构建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适应的新型投融资机制。本文在分析现有投融资机制形成及演变历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加快完善财税体制、规范发展地方投融资平台、建立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构建新型投融资机制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投融资平台 土地财政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