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新驱动与金融支持的区域协同发展研究——基于产业结构差异视角 被引量:60
1
作者 祝佳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6-116,共11页
基于不同金融产业视角,以2003-2012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四阶三角剖分权重矩阵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创新驱动与金融支持的区域协同发展情况。研究发现,中国技术创新与金融支持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互动效应,但... 基于不同金融产业视角,以2003-2012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四阶三角剖分权重矩阵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创新驱动与金融支持的区域协同发展情况。研究发现,中国技术创新与金融支持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互动效应,但中国创新驱动与金融支持的区域协同发展程度较低,且不同金融产业支持与创新驱动的协同程度存在差异。此外,创新驱动与金融支持的区域协同发展程度还会受到研发投入、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但并不显著。因此,为了促进金融支持与创新驱动的区域协同发展作用,中国应加快金融新业态发展,促进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为技术创新提供多样化直接融资渠道;促进产学研合作,大力扶持科技含量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采取适当的外资政策,引导外资进入高技术产业;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万众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支持 创新驱动 协同发展 空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金融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基于东、中、西部空间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2
2
作者 唐松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0-110,共11页
本文基于2001—2012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东、中、西部地区金融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之间的关系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金融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金融资... 本文基于2001—2012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东、中、西部地区金融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之间的关系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金融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金融资源对本地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逐渐增大,而在东部地区逐渐下降;外地金融资源对本地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在中部和东部地区大幅度增加,而在西部地区逐渐减小。因此,为了实现金融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我国应实施差别化金融政策、加强利率市场化和金融机构改革、推动金融资源配置与区域产业政策相结合以及制定合理的金融资源转移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资源 空间溢出效应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竞合与产业结构差异的金融空间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唐松 祝佳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8-116,共9页
运用Moran’s I指数和空间计量模型对区域竞合与产业结构差异的金融空间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区域金融体系发展、各产业发展以及劳动投入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选取空间SDM模型进行分析更为适用;金融发展水平对中国区域产业... 运用Moran’s I指数和空间计量模型对区域竞合与产业结构差异的金融空间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区域金融体系发展、各产业发展以及劳动投入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选取空间SDM模型进行分析更为适用;金融发展水平对中国区域产业结构差异具有显著影响,这不仅体现为本地金融发展对本地不同产业发展具有差异化促进作用,而且反映为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中国区域产业结构差异不仅受到本地区和周边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而且受到本地区和周边地区劳动力投入水平以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的相互冲击。因此,应在采用差别化区域金融发展政策的基础上加强各地区的金融与产业发展合作,同时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促进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金融 产业结构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知识资源与金融发展关系研究
4
作者 骆世广 许桂芳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0,共5页
评价金融发展之金融知识资源的支持效率,需要全面评价它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从多角度分析效率影响因素,这才有助于全面厘清金融知识资源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总体上看,我国半数省份的金融发展的金融知识资源支持效率较... 评价金融发展之金融知识资源的支持效率,需要全面评价它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从多角度分析效率影响因素,这才有助于全面厘清金融知识资源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总体上看,我国半数省份的金融发展的金融知识资源支持效率较好,平均技术效率高于平均规模效率;我国金融信息资源建设滞后于金融发展;部分省份金融发展的金融知识资源支持效率不高是由规模效率不高导致的;经信委主页的反向链接数、区域金融学术成果等对效率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知识资源 数据包络分析 T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金融活动空间结构探索性数据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汤子隆 任晓怡 +1 位作者 祝佳 唐松 《广东商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8-33,56,共7页
采用Moran指数和Lisa指数,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中国金融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经济影响,结果表明:省域金融活动存在显著的全域空间正相关,各省域之间金融活动的空间差异程度扩大,东、中、西区域金融活动的空间结构差异加大。因此,应... 采用Moran指数和Lisa指数,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中国金融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经济影响,结果表明:省域金融活动存在显著的全域空间正相关,各省域之间金融活动的空间差异程度扩大,东、中、西区域金融活动的空间结构差异加大。因此,应根据区域禀赋原则,加快建立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培养更多的金融专业人才,进而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金融 金融活动 空间统计学 探索性空间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技金融实践中的经验、误区与路径导向——论普惠性科技金融体系的探索与构建 被引量:10
6
作者 韩亚欣 吴非 李华民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6年第11期86-92,共7页
科技金融是科学技术创新活动与金融有机结合的产物,是围绕科技创新链条进行的系统的金融活动。目前中国的科技金融仍存在诸多"发展中的问题",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目标仍有着较大的差距。为此,文章在理论文献梳理... 科技金融是科学技术创新活动与金融有机结合的产物,是围绕科技创新链条进行的系统的金融活动。目前中国的科技金融仍存在诸多"发展中的问题",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目标仍有着较大的差距。为此,文章在理论文献梳理的基础之上,总结归纳了科技金融在经济实践中出现的偏差与误区:一是认为科技金融的主导机制应在政府而非市场;二是对科技企业的本质特征把握失当;三是融资方式拘泥于传统范式,资本循环渠道不明晰;四是为科技金融服务的金融体系存有缺欠。据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导向建议,将普惠性金融与科技金融相结合,探索普惠性科技金融应有的路径导向,并给出相关理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实践误区 金融普惠 普惠性科技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金融:理论解构与中国实践 被引量:19
7
作者 韩亚欣 吴非 李志漫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7-105,共9页
互联网金融兴起缘于中国金融体制的缺欠,在中国境况下的发展多有变异,但终究脱离不了传统金融范畴。从本质上讲,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属于传统金融下的一个新类目,在现今金融生态环境尚未得到有效扭转的情况下,这种"新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兴起缘于中国金融体制的缺欠,在中国境况下的发展多有变异,但终究脱离不了传统金融范畴。从本质上讲,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属于传统金融下的一个新类目,在现今金融生态环境尚未得到有效扭转的情况下,这种"新金融模式"存在诸多发展中的问题,值得审慎对待。当下,应当尽快地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措施进行落实,但更重要的是,塑造适配新形势下的金融生态形制,是推动包括互联网金融在内的金融业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金融本质 中国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异化路径下区域产业品牌的发展战略:基于利益主体行为的博弈 被引量:4
8
作者 唐松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9-105,共7页
区域产业品牌已成为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要素之一。笔者基于利益主体行为博弈视角对差异化路径下区域产业品牌的发展战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市场主导型路径下,各主体在区域产业品牌投入上存在互补性,产业集聚虽然会降低... 区域产业品牌已成为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要素之一。笔者基于利益主体行为博弈视角对差异化路径下区域产业品牌的发展战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市场主导型路径下,各主体在区域产业品牌投入上存在互补性,产业集聚虽然会降低单个企业对区域产业品牌的投入,但却会促进整体企业和政府加大对区域产业品牌的投入,对企业征税税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区域产业品牌的发展;在政府主导型路径下,地方政府在区域产业品牌建设上的效率越高、外部性越大、产业集聚程度越高以及市场需求对区域产业品牌的敏感度越大,则政府建设区域产业品牌的力度越大。因此,各地区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发展路径建设区域产业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产业品牌 产业集聚 利益主体 市场主导型路径 政府主导型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