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金融发展中的农村金融转型 被引量:1
1
作者 陆磊 王颖 《金融发展研究》 2008年第1期7-11,共5页
农村金融转型是一个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命题,经过十多年的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改革,农村金融改革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本文认为,农户经营行为及其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演变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客观前提,为此,本文提出农村金融应该立... 农村金融转型是一个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命题,经过十多年的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改革,农村金融改革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本文认为,农户经营行为及其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演变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客观前提,为此,本文提出农村金融应该立足于农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根据农村经济的特质性风险,建立面向农户的零售银行体系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农村金融 金融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区域金融中心模式:市场选择与金融创新——兼论广州—深圳金融中心布局 被引量:24
2
作者 陆磊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4,共6页
本文就当前中国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模式进行讨论,主要结论如下:第一,金融中心的本质特征是金融交易的集中性与金融资源配置的分散化,在现有决策体制下,金融资源分配权导致了只有北京具备建设中国金融中心的唯一可能性。因此,金融中心建... 本文就当前中国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模式进行讨论,主要结论如下:第一,金融中心的本质特征是金融交易的集中性与金融资源配置的分散化,在现有决策体制下,金融资源分配权导致了只有北京具备建设中国金融中心的唯一可能性。因此,金融中心建设在实质上必然要求对现有金融体系进行改造。第二,当前的金融中心建设仍主要立足于对特许权和行政审批的高度依赖,而真正的金融中心具有不依赖于行政决策的自发形成特征,这就要求任何具备建设金融中心冲动的城市必须反思构建金融中心的基本目标与发展模式。第三,从现有经济制度和金融发展初始条件看,北京是金融行政中心,也是中国唯一真正的金融决策中心;上海是北京中心的执行中心,具有行政特许权背景下的"准行政—半市场"特征,但正是这种特征,是所有其他试图建立区域金融中心的城市所垂涎的特许权价值。第四,真正的区域金融中心必须具有体制上的市场化、区域上的辐射性和产品上的适用性等特征,不以金融资源集中为特点,反以金融资源扩散为基本职能,不断发现本城市以外的金融需求,打破条块分割,实现金融资源配置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中心 行政特许权 市场选择 金融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金融发展与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基于系统广义矩估计的动态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饶华春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2-27,共6页
融资约束是制约企业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极大障碍,从2003~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的分析结果发现,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融资约束;金融发展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水平,民营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较国有上市公司得到更加明... 融资约束是制约企业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极大障碍,从2003~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的分析结果发现,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融资约束;金融发展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水平,民营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较国有上市公司得到更加明显的缓解;金融中介的发展在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中的作用远比股票市场发展的作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融资约束 欧拉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设计标准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2
4
作者 陆磊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4,共1页
关键词 金融监管体制 中国金融 设计标准 不对称信息问题 改革和发展 中小投资者 社会成本 金融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社区型金融机构为载体构建中国普惠制金融框架:从微观到宏观 被引量:19
5
作者 陆磊 王颖 《农村金融研究》 2010年第5期11-17,共7页
在一般意义上,普惠制金融与农村金融和小额贷款构成了捆绑性概念。更为一般的定义是,普惠制金融涉及一切被金融市场挤出的融资需求。本文按照这一定义得出的基本结论如下:第一,普惠制金融是介于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之间的合作金融形... 在一般意义上,普惠制金融与农村金融和小额贷款构成了捆绑性概念。更为一般的定义是,普惠制金融涉及一切被金融市场挤出的融资需求。本文按照这一定义得出的基本结论如下:第一,普惠制金融是介于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之间的合作金融形式;第二,合作的边界决定了普惠制金融操作的社区性质;第三,由于正规银行体系的操作逻辑遵从内部评级和历史信用记录对借款人进行"定价",其结果必然构成挤出效应——相当一部分弱势主体实际上通过金融体系完成了向强势融资主体的资金提供;第四,被挤出的弱势融资主体不仅仅存在于农村金融领域,大量中等收入以下的城市居民和小企业亦事实上需要普惠制金融加以覆盖;第五,在中国,普惠制金融体系的构建必须且只能立足于金融增量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框架 普惠制 社区型 金融机构 中国 宏观 微观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发展与金融创新 被引量:7
6
作者 陆磊 《金融发展研究》 2008年第6期5-8,共4页
当前的宏观调控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诸多影响。本文基于对当前宏观经济问题与金融风险的认识,分析宏观调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冲击,认为区域经济发展应遵循比较优势的思路,通过金融创新来将区域经济增长所受宏观调控的冲击降到最低程度。
关键词 宏观调控 区域经济 金融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调整、新经济增长点与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被引量:1
7
作者 陆磊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共1页
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双重冲击下,以广东省为代表的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已经面临迫在眉睫的经济结构调整。从可持续发展需要看,外需萎缩已成必然,内需提振有待时日。在中央出台若干宏观总量性经济刺激计划的同时,广东省必须... 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双重冲击下,以广东省为代表的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已经面临迫在眉睫的经济结构调整。从可持续发展需要看,外需萎缩已成必然,内需提振有待时日。在中央出台若干宏观总量性经济刺激计划的同时,广东省必须在微观结构上寻求突破,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各类产业中,金融产业振兴和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应该成为广东省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金融中心 新经济增长点 经济结构调整 经济发达地区 产业振兴 可持续发展 广东省 国内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风潮下的中国宏观经济走势 被引量:1
8
作者 陆磊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4,共1页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中国总体形势是好的,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金融业稳健运行,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与此同时,相对于2007年以来的官方权威判断,出现了两个微妙的变化:一是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成为宏观政策...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中国总体形势是好的,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金融业稳健运行,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与此同时,相对于2007年以来的官方权威判断,出现了两个微妙的变化:一是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成为宏观政策的主要目标;二是承认全球性总需求下降已经不可避免,立足国内,“把我国自己的事情办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发展 宏观经济走势 金融风潮 基本态势 宏观政策 金融稳定 经济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资源流动带给农行发展新契机
9
作者 王颖 陆磊 《农村金融研究》 2009年第2期64-70,共7页
金融资源的跨区域配置是一个非常有趣、但通常被忽略和误读的现象。从资源的角度看,真正的金融中心应是跨区域配置金融资源的市场。
关键词 资源流动 区域金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劳动用工制度改革 劳动力配置 农行 户籍制度改革 社会资金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转型的逻辑:从拖延、尝试到推进
10
作者 陆磊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4,共1页
关键词 金融转型 “华盛顿共识” 逻辑 帕累托改进 经济学解释 经济转轨 美国学者 20世纪 世界性 普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货币金融在金融转型中面临的特殊挑战
11
作者 陆磊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4,共1页
经济转型存在不同的路径和模式,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新兴市场和转型经济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远较成熟市场经济体复杂而多变。这是由于两个基本因素造成的。第一,经济和金融转型意味着体制的重大变化,宏观经济政策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在... 经济转型存在不同的路径和模式,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新兴市场和转型经济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远较成熟市场经济体复杂而多变。这是由于两个基本因素造成的。第一,经济和金融转型意味着体制的重大变化,宏观经济政策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在某个历史阶段是有效的,但在另外一个阶段很可能失灵。例如,我国1994年的汇率并轨改革与2005年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面临的就是不同的背景、不同的金融资产结构和不同的币值预期,本外币政策搭配必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经济决策 金融转型 货币金融 转型经济国家 宏观经济政策 金融资产结构 经济转型 机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及面对“硬着陆”的持久战
12
作者 陆磊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4,共1页
当我们关注金融风暴对经济基本面冲击的同时,一个更值得警醒的问题是,金融风暴本身是否已经结束或者仍然处于向纵深发展的阶段。一个更加接近现实的可能是,金融风暴将进一步恶化而非单纯的实体经济增长放缓,危机将从发达市场向新兴... 当我们关注金融风暴对经济基本面冲击的同时,一个更值得警醒的问题是,金融风暴本身是否已经结束或者仍然处于向纵深发展的阶段。一个更加接近现实的可能是,金融风暴将进一步恶化而非单纯的实体经济增长放缓,危机将从发达市场向新兴市场扩散。而这一切将在2009年第二季度成为现实。由此,实体经济所遭受的冲击将跨越2009—2010年度,总需求在底谷的徘徊时间或许比各方预测的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持久战 硬着陆 金融风暴 实体经济 经济基本面 经济增长 市场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金融创新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困难
13
作者 陆磊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共1页
当前的经济运行是令人困惑的,诚如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的记者会上的讲话所指出,2008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目前推动通货膨胀和经济下滑的因素并存,由此导致的“决策困难”意味着宏观调控处于十字路口。我们... 当前的经济运行是令人困惑的,诚如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的记者会上的讲话所指出,2008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目前推动通货膨胀和经济下滑的因素并存,由此导致的“决策困难”意味着宏观调控处于十字路口。我们需要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即使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工具使用都准确无误,但微观传导途径的顺畅与否同样会影响政策效果。事实上.我们面临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在通货膨胀治理和必要的经济增长之间权衡取舍;二是构建更为有效的微观金融传导机制。两者都意味着在近期必须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创新 经济发展 十届人大一次会议 金融传导机制 通货膨胀 宏观调控 温家宝总理 经济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人民币贸易结算与人民币国际化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石凯 杨公齐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3,共9页
人民币贸易结算有利于缓解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尤其是对外贸易的冲击。但是,人民币贸易结算更重要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启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成就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中国经济高度的外向性和... 人民币贸易结算有利于缓解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尤其是对外贸易的冲击。但是,人民币贸易结算更重要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启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成就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中国经济高度的外向性和人民币良好的国际信誉确立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外部条件,全球金融危机给人民币国际化打开了有利的时间窗口。因此,要抓住全球金融危机提供的机遇,利用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金融危机 人民币贸易结算 人民币国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保险的性质与金融制度创新 被引量:3
15
作者 陆磊 王颖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共4页
2008年年初的冰雪灾害使中国的农业保险缺失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宏观经济稳定的问题进一步凸显。显然,农业保险不仅具有商业意义,也是一项公共政策;但是,这不意味着农业保险是一种政策性金融。本文从农业保险的性质出发,首先论证了农... 2008年年初的冰雪灾害使中国的农业保险缺失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宏观经济稳定的问题进一步凸显。显然,农业保险不仅具有商业意义,也是一项公共政策;但是,这不意味着农业保险是一种政策性金融。本文从农业保险的性质出发,首先论证了农业保险按照商业性逻辑运行的理论和现实基础,并进一步讨论农业保险的财务可持续问题与农业保险缺乏所导致的风险通过CPI向全社会转嫁的问题,最后从金融制度创新的角度分析中国建立全面覆盖型农业保险的金融制度、业务和机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保险 农村金融 金融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湛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4-105,共12页
国内外诸多学者已经开始从代理成本、税盾作用、信息不对称等角度来研究影响债务融资期限的各种因素。但综合各种因素来考察企业融资期限结构影响的研究却相对较弱。以中国546家A股的上市公司最近9年相关数据为样本,从企业规模、财务杠... 国内外诸多学者已经开始从代理成本、税盾作用、信息不对称等角度来研究影响债务融资期限的各种因素。但综合各种因素来考察企业融资期限结构影响的研究却相对较弱。以中国546家A股的上市公司最近9年相关数据为样本,从企业规模、财务杠杆、债务税率、清算比率和资产期限等因素对企业融资期限结构的影响做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后,指出代理成本等理论对中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解释是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务期限 代理成本 企业融资期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金融资源配置模式 被引量:4
17
作者 陆磊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4,共1页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预示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面临重大转型.可以预见,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结构调整是未来经济政策和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向;具体就金融领域而言,同样...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预示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面临重大转型.可以预见,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结构调整是未来经济政策和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向;具体就金融领域而言,同样可以预言,在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持续提高的前提下,金融资源的结构性配置将成为金融转型的主要课题.但是,这需要诸多理论和操作层次上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资源配置模式 金融领域 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经济发展模式 结构调整 金融转型 中共中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币替代、金融资产结构调整与需求管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陆磊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共1页
当前我国金融形势实际上可以用两个“替代”来描述:一是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的货币替代,即人民币资产替代美元资产;二是中国居民的金融资产替代,即资本市场工具替代存款类金融资产。两大替代导致了中国金融结构的深刻变化,也意味着本... 当前我国金融形势实际上可以用两个“替代”来描述:一是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的货币替代,即人民币资产替代美元资产;二是中国居民的金融资产替代,即资本市场工具替代存款类金融资产。两大替代导致了中国金融结构的深刻变化,也意味着本外币协调机制依然值得研究和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结构调整 金融形势 货币替代 需求管理 资产替代 中国居民 金融资产 资本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宏观货币调控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和发展方向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颖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13,共8页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金融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经过三十年的改革与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体制初步形成,整体金融实力不断增强,在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金融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经过三十年的改革与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体制初步形成,整体金融实力不断增强,在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面总结金融改革发展的经验,对理清改革思路,保持金融业又好又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刊编辑部与广东金融学院中国金融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共同推出了"金融改革开放30年",从宏观货币调控、农村金融改革的基本历程出发,总结了三十年的基本经验,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以此专题纪念中国金融改革开放三十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金融 基本经验 体制改革 货币调控 宏观 改革开放以来 农村金融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的两大转型:货币国际化与收入分配 被引量:1
20
作者 陆磊 王颖 《金融发展研究》 2011年第1期3-8,共6页
2011年很可能是"中国故事"的一个新起点。这一故事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外的货币国际化必将进入加速通道,当然,其负面作用是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仍将持续萎缩;二是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进入不得不操作的时间点,其中的... 2011年很可能是"中国故事"的一个新起点。这一故事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外的货币国际化必将进入加速通道,当然,其负面作用是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仍将持续萎缩;二是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进入不得不操作的时间点,其中的政策疑虑在于是否会系统性地提高中国的通货膨胀中枢水平。本文据此提出四个预测性结论:第一,中国面临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时期,这将推动中国由外贸顺差主导型增长结构向内需主导型增长模式转型;第二,中国的收入分配改革是一个被动但必须进行的改革,原因在于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已经持续下降,且这一改革不会造成通货膨胀快速上行;第三,留给我们的转型时间很短——2011到2013年的两年资本流入期将是实现上述两大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时间框架,否则很可能出现"断裂——修复"式经济增长格局;第四,2011年是上述两大转型元年,由此可以对短期经济运行和政策趋势作出相应判断——货币政策收缩和财政政策扩张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 货币国际化 收入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