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智能理论融入高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路径研究——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倪尔妍 李青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5期42-45,共4页
创新教育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也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部署重点。为解决创新教育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创新培养机制相对滞后、创新教学实践不足、创新教学评价单一等问题,高职院校将多元智能理论融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是一种... 创新教育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也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部署重点。为解决创新教育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创新培养机制相对滞后、创新教学实践不足、创新教学评价单一等问题,高职院校将多元智能理论融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是一种可行选择,其情境式实践观、可塑式学生观、差异式教学观和发展式评价观可对应地解决上述问题。具体实施路径为:"多方协同"升级基于智能学生观的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多措并举"推行基于多元智能教学观的创新教育教学实践,"多元全程"开展基于多元智能评价观的创新教育教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高职院校 创新教育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历史逻辑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朱雪梅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3期16-19,共4页
在职业教育纷繁的发展历程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规律和逻辑主线,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内在规约?考察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三条发展逻辑逐渐清晰地呈现在研究者视野中,同时为我们揭示了高职教育发展的三大规律:一是职业教育模式在技术变... 在职业教育纷繁的发展历程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规律和逻辑主线,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内在规约?考察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三条发展逻辑逐渐清晰地呈现在研究者视野中,同时为我们揭示了高职教育发展的三大规律:一是职业教育模式在技术变迁中的适应与选择,二是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学术教育的对峙与融合,三是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在各国文化传统中的传统与变革,这三点构成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技术教育 历史逻辑 发展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职业教育体系:问题与发展趋向 被引量:7
3
作者 朱雪梅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23-25,共3页
中国职业教育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跨越式发展并未能带来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中职与高职断层,职教与普教分离。在结构功能主义视野中,教育体系结构类型包括双轨型(制)、单轨型(制)和分支型(制),而走向普职融合和实现职教体系多层次衔接贯... 中国职业教育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跨越式发展并未能带来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中职与高职断层,职教与普教分离。在结构功能主义视野中,教育体系结构类型包括双轨型(制)、单轨型(制)和分支型(制),而走向普职融合和实现职教体系多层次衔接贯通正是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趋向,也是解决中国职业教育体系问题的关键和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体系 结构功能主义 发展趋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演进历程与内在逻辑 被引量:2
4
作者 朱雪梅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46-49,共4页
在人类不同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下,高职教育经历了农业社会的学徒制模式,到工业社会的"工厂——学校"模式,至信息社会的多元合作模式的演进历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演进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有着自发的、规律性的内在... 在人类不同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下,高职教育经历了农业社会的学徒制模式,到工业社会的"工厂——学校"模式,至信息社会的多元合作模式的演进历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演进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有着自发的、规律性的内在逻辑,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演进的多视角分析表明:服务社会的根本动力、适应各国国情的文化规则、职业与学术的价值取舍,是决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和各国实践路径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发展模式 演进历程 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预警机制的价值、问题与策略 被引量:18
5
作者 周红莉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3-16,共4页
专业设置预警机制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有利于促进区域高职教育专业布局结构的调整优化,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针对专业设置预警机制当前存在的研究匮乏、主体缺位、指标相... 专业设置预警机制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有利于促进区域高职教育专业布局结构的调整优化,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针对专业设置预警机制当前存在的研究匮乏、主体缺位、指标相对传统单一和实施程序失范等问题,高职院校应遵循五个基本原则,高度重视和把握劳动力市场信号,从横向和纵向上打造协同发展的联动预警主体和体系,研究和确定规范化的实施程序,进一步健全专业设置预警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专业设置 预警机制 布局结构 区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职师资培养新平台的构建 被引量:8
6
作者 李芹 《职教论坛》 2006年第10X期26-28,共3页
分析了高职师资培养的缘由,并就如何构建高职师资培养新平台提出了一些设想,主要建议有三:设置独立的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对原有师范性大学和现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进行提升式改造,对综合性大学、技术性大学等进行学制改革。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师资培养 构建 平台 学制改革 动手操作能力 继续教育 在职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励理论及其在高职师资管理中的运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芹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38-40,共3页
从不同的激励内容,如需要、动机、目标和结果等方面对人的行为影响来看,我们可以把激励理论基本概括为三种类型。在高职师资管理中,我们应根据高职师资工作的特点,充分灵活地利用不同的激励理论,以调动高职教师的积极性,调整他们... 从不同的激励内容,如需要、动机、目标和结果等方面对人的行为影响来看,我们可以把激励理论基本概括为三种类型。在高职师资管理中,我们应根据高职师资工作的特点,充分灵活地利用不同的激励理论,以调动高职教师的积极性,调整他们的行为,更好地实现学校组织管理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励理论 高职院校 师资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示范性院校分布格局与珠三角高职发展
8
作者 张成玉 《职业技术教育》 2008年第1期37-39,共3页
对7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分布格局与类型的剖析及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发展分析表明,珠三角地区高职规模扩张与内涵质量提升具有非同步性,这不适应其迈入重工业为主导的新一轮发展周期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珠三角高职教育应全面提升... 对7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分布格局与类型的剖析及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发展分析表明,珠三角地区高职规模扩张与内涵质量提升具有非同步性,这不适应其迈入重工业为主导的新一轮发展周期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珠三角高职教育应全面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争取更多“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名额,实施“省级示范性院校”建设项目,加强高职内涵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范性建设院校 珠三角 长三角 区域经济 高职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修改前后之比较分析
9
作者 张成玉 《职业技术教育》 2007年第25期20-22,共3页
与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相比,第二版方案建设目标更为具体实际,建设内容更强调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由笼统到层次清晰,建设经费投入得以合理论证,建设效益标准数字化,工学结合得到系统设计,同时补充了管理能力建设内容。这些变... 与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相比,第二版方案建设目标更为具体实际,建设内容更强调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由笼统到层次清晰,建设经费投入得以合理论证,建设效益标准数字化,工学结合得到系统设计,同时补充了管理能力建设内容。这些变化应作为后续申报单位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范性高职院校 建设方案 专业建设 经费 管理能力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自我认同的双向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刚 刘娜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47,共6页
教师自我认同影响因素性质的区分性研究对提升教师自我认同感具有基础与前提性价值。实证研究发现,教师自我认同的影响因素按照功能性质可以分为增强性因素和削弱性因素,每一影响因素都潜藏着独特的教育性内涵并发挥着具体的影响作用。... 教师自我认同影响因素性质的区分性研究对提升教师自我认同感具有基础与前提性价值。实证研究发现,教师自我认同的影响因素按照功能性质可以分为增强性因素和削弱性因素,每一影响因素都潜藏着独特的教育性内涵并发挥着具体的影响作用。认识和掌握影响教师自我认同主要因素的本质特征,才能有效从主体层面达成教师对个体自我和关系自我的增强性构建,切实从外部环境层面改善教育制度环境和学校管理方式,进而提升教师自我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自我认同 双向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类型化特征及其比较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刚 蔡辰梅 刘娜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2-29,共8页
伴随教学学术在大学教学实践领域中的推进,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成为影响这一实践过程的关键议题。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基于自下而上的实践归纳逻辑而提出的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三种典型类型为:实践取向型、专业取向型和整合取向型... 伴随教学学术在大学教学实践领域中的推进,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成为影响这一实践过程的关键议题。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基于自下而上的实践归纳逻辑而提出的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三种典型类型为:实践取向型、专业取向型和整合取向型。三种类型在价值、知识、方法、交流等四个维度上的区分性特征,呈现出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多样性存在和多元化取向。对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类型化描述及特征比较的目的在于探索具有本土实践依据的教学学术能力解释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 教学学术 教学学术能力 教学学术能力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