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探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谢丽娴 韩光道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3-115,共3页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的一部分,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在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中应遵循情感性、针对性、主体-主导性、情趣适度性等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心理品德素质教育研练中心"是思想政治教...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的一部分,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在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中应遵循情感性、针对性、主体-主导性、情趣适度性等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心理品德素质教育研练中心"是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的尝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提供了情感化实践教学场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情境创设中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原则 “研练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小班化”教学方法探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谢丽娴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0-112,共3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小班化"教学是相对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级授课制提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小班化"教学为克服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级授课因学生人数多带来的困境和局限性,为师生交流互动、平等对话...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小班化"教学是相对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级授课制提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小班化"教学为克服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级授课因学生人数多带来的困境和局限性,为师生交流互动、平等对话创设了环境。思想政治理论课"小班化"教学的研究也为实现主体间性或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途径,在遵循主体性—主体间性等原则基础上实行"小班化"教学更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小班化”教学 主体间性 交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练教学的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志敏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36-137,共2页
为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文章阐述了以教材为基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心理品德素质教育研练中心"为载体,形成"创设环境,诱发趣情;专题设计,任务驱动;学生主体,教师引领;集散结合,言辩竞赛;启... 为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文章阐述了以教材为基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心理品德素质教育研练中心"为载体,形成"创设环境,诱发趣情;专题设计,任务驱动;学生主体,教师引领;集散结合,言辩竞赛;启发感悟,修德塑行"的特色研练教学模式,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受体"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根本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 思想政治理论课 研练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的思想与实践:一个值得深度开发的“学术富矿” 被引量:5
4
作者 徐俊忠 刘红卫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47,共8页
毛泽东的思想与实践,是历史馈赠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一笔丰厚遗产。然而,我们对于它的开发总体上看,仍然严重不足。必须深入毛泽东的思想与实践的深层逻辑,把握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实践的独特价值取向,才能使其"学术富矿"... 毛泽东的思想与实践,是历史馈赠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一笔丰厚遗产。然而,我们对于它的开发总体上看,仍然严重不足。必须深入毛泽东的思想与实践的深层逻辑,把握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实践的独特价值取向,才能使其"学术富矿"的价值得以充分展开,以服务于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虚君共和” 农村人民公社 社会主义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职业生涯教育比较研究及其启示 被引量:18
5
作者 黄志敏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92-94,共3页
当前,职业生涯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针对我国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美国职业生涯教育具有学校、社会共同参与、专门的人员指导、健全的法律保障等特色,重点论述了美国职业生涯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 职业生涯教育 职业指导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价值引导 被引量:22
6
作者 谢丽娴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0-152,共3页
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高校青年教师这一特定群体在师德师风方面表现出政治思想意识淡化,敬业精神、为人师表意识淡薄,只教书不育人等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明确了指导思想、行动指向、动力来源和行动规... 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高校青年教师这一特定群体在师德师风方面表现出政治思想意识淡化,敬业精神、为人师表意识淡薄,只教书不育人等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明确了指导思想、行动指向、动力来源和行动规则,具有理论、理想、精神和道德四个层面的价值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高校青年教师 师德师风 价值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概论课”教学“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爱华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8-81,共4页
高校"概论课"基本实现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认知体系递进转化。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信仰比认知更持久稳定,因此"信仰体系"的构建才是"概论... 高校"概论课"基本实现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认知体系递进转化。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信仰比认知更持久稳定,因此"信仰体系"的构建才是"概论课"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在这个转化中,要坚持教师示范原则、双面引导原则和隐性渗透原则,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加以改进。其中,确立信仰教育教学目标是前提,实践教学是关键环节,情感教育是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论课 认知体系 信仰体系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本质属性”微课教学论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谢丽娴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7-91,共5页
"人的本质属性"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思政课教师讲透其涵义是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我,领悟人生真谛的逻辑起点,理解和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各种各样关系(即社会关系)的理论基点。微课教... "人的本质属性"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思政课教师讲透其涵义是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我,领悟人生真谛的逻辑起点,理解和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各种各样关系(即社会关系)的理论基点。微课教学是帮助教师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手段、教学技术、教学补充及教学资源,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视觉驻留规律。因此,"人的本质属性"微课教学设计,要注重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关照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状况,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把抽象理论具体化、生活化,深入浅出讲透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的本质属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微课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蚁族”群体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9
作者 袁淑 袁慎芝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90-91,共2页
"蚁族",作为直接从高校里走出来的群体,与高校有着紧密联系。实证调查研究表明,"蚁族"现象对在校大学生择业心理与行为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不仅将直接影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成效,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危及学生与社... "蚁族",作为直接从高校里走出来的群体,与高校有着紧密联系。实证调查研究表明,"蚁族"现象对在校大学生择业心理与行为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不仅将直接影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成效,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危及学生与社会的健康、稳定和发展。科学应对"蚁族"群体带给在校大学生的择业心理与行为影响,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族 在校大学生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德示范教育历史沿革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慎芝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57-58,138,共3页
道德示范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在中国社会由来已久。改革开放后,受各种内外因素影响,我国道德示范教育效果明显式微。在党的十八大再次大力强调弘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系统梳理新时期以来我国道德示范教育的历史演变,... 道德示范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在中国社会由来已久。改革开放后,受各种内外因素影响,我国道德示范教育效果明显式微。在党的十八大再次大力强调弘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系统梳理新时期以来我国道德示范教育的历史演变,探寻其中的规律与特征,显然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道德示范 沿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困惑:新媒体时代青年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爱华 袁勇睢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15,21,共6页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流动的时代、扁平化时代、多元化时代和转型的时代。流动的时代意味着不稳定性,从而给青年的职业生涯和未来发展方向带来选择性困惑;扁平化时代意味着自由性,面对传播模式的转变和主体性地位的提升,且缘于青年群体身心...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流动的时代、扁平化时代、多元化时代和转型的时代。流动的时代意味着不稳定性,从而给青年的职业生涯和未来发展方向带来选择性困惑;扁平化时代意味着自由性,面对传播模式的转变和主体性地位的提升,且缘于青年群体身心发展的不成熟,青年难免在价值判断上出现选择性困惑;多元化时代意味着多样性,面对多种社会思潮,青年的人生信仰出现了选择性困惑;转型时代意味着过渡性,即处于传统社会、现代社会、后现代社会的多重交叠状态,不同社会形态的规范发生的张力和冲突也导致青年出现选择性困惑。因此,新媒体时代,为了引导青年做出正确选择,必须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的价值取向;构建社会支持体系,为青年成长提供有力保障;优化互联网和新媒体发展,打造青年成长的绿色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青年 价值取向 选择性困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