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高分子材料透明制品内应力分布检测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金伟 杨铃 +4 位作者 吴丽旋 翁秋仙 梁向 汤锶琪 苏似鑫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3-117,共5页
高分子材料制品普遍存在内应力,而内应力分布不均匀或过大均会使制品产生翘曲变形或应力开裂的缺陷,从而影响制品的正常使用。针对此类问题自主研制了一种基于应力双折射原理可视化表征高分子材料透明制品内应力分布的新装置,并利用该... 高分子材料制品普遍存在内应力,而内应力分布不均匀或过大均会使制品产生翘曲变形或应力开裂的缺陷,从而影响制品的正常使用。针对此类问题自主研制了一种基于应力双折射原理可视化表征高分子材料透明制品内应力分布的新装置,并利用该装置系统研究了不同注射成型工艺参数对聚苯乙烯(PS)、聚碳酸酯(PC)等典型高分子材料透明制品内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塑压力均会造成PS及PC制品内应力增大,但注射速度的增大使PC制品内应力增大,而对PS的影响则不明显;保压时间增加则会降低PS制品的内应力,而对PC内应力影响则不明显,该实验结论为今后寻求有效降低高分子材料制品内应力的措施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材料 透明制品 内应力分布 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向非对称双螺杆混合石墨增强导热高分子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杜思莹 杜遥雪 +1 位作者 徐百平 殷小春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6-91,共6页
选用粒径为15μm的鳞片石墨和3μm的氧化铝(A1203)为导热填料,采用新型同向非对称双螺杆挤出机为加工设备,在石墨填充量为10%(质量分数,下同)而Al2O3填充量为10%~50%范围内,制备聚丙烯(PP)/Al2O3和PP/A1203/石墨导热高... 选用粒径为15μm的鳞片石墨和3μm的氧化铝(A1203)为导热填料,采用新型同向非对称双螺杆挤出机为加工设备,在石墨填充量为10%(质量分数,下同)而Al2O3填充量为10%~50%范围内,制备聚丙烯(PP)/Al2O3和PP/A1203/石墨导热高分子材料并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添加少量石墨,在Al2O3填充量低时可增强导热高分子材料的拉伸强度,石墨与Al2O3的混杂减缓了拉伸强度下降的速率,改善了导热高分子材料的弯曲和冲击性能;PP/Al2O3/石墨的熔体流动速率比PP/Al2O3的小,PP/Al2O3/石墨比PP/Al2O3的负载热变形温度升高约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向非对称双螺杆挤出机 聚丙烯 石墨 氧化铝 导热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驱动弹头辅助注塑技术 被引量:7
3
作者 匡唐清 刘文文 +3 位作者 吴丽旋 陈碧龙 潘俊宇 赖德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4-190,共7页
流体驱动弹头辅助注塑工艺是一种基于流体辅助注塑工艺发展起来的新型中空注塑工艺。该工艺利用压力流体驱动弹头在熔体中穿透形成中空,可分为短射法、溢料法、回流法、活动型芯法和流动成型法。固体弹头的引入使得其突破了流体辅助注... 流体驱动弹头辅助注塑工艺是一种基于流体辅助注塑工艺发展起来的新型中空注塑工艺。该工艺利用压力流体驱动弹头在熔体中穿透形成中空,可分为短射法、溢料法、回流法、活动型芯法和流动成型法。固体弹头的引入使得其突破了流体辅助注塑工艺的局限,具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可给予进一步的改进。弹头的合理设计是该工艺最关键的技术,该工艺要顺利实施还需要合理的模具设计及工艺控制。对该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该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塑 压力流体 弹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混炼单元加工聚合物混合性能的模拟对比 被引量:7
4
作者 杜遥雪 石绍伟 +1 位作者 殷小春 徐百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1-106,共6页
采用屏障单元、混沌单元和叶片单元,应用聚合物流体动力学软件Polyflow,对这3种新型混炼单元加工聚合物的混合性能进行模拟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单元的混合指数大于屏障单元和混沌单元,3种新型混炼单元流道内的物料均以拉伸作用为... 采用屏障单元、混沌单元和叶片单元,应用聚合物流体动力学软件Polyflow,对这3种新型混炼单元加工聚合物的混合性能进行模拟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单元的混合指数大于屏障单元和混沌单元,3种新型混炼单元流道内的物料均以拉伸作用为主,流道内拉伸作用强度最大的是叶片单元;混沌单元的停留时间期望值大约为4 s,屏障单元的大约为5 s,叶片单元的大约为6 s,叶片单元对物料的分布混合效果相对较好;叶片单元的拉伸作用明显高于屏障单元和混沌单元;3种新型混炼单元的瞬态混合效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叶片单元、屏障单元、混沌单元,屏障单元的时均混合效率始终高于混沌单元,叶片单元随着轴向位置的增加对物料混合性能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炼单元 混合性能 混合指数 停留时间 拉伸速率 混合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WNTs对PP/MWNTs导热复合材料性能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杨芳 徐百平 +4 位作者 杜遥雪 喻慧文 吕细敏 杨淦锋 张大聪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9-103,共5页
利用新型非对称同向双螺杆挤出机制备聚丙烯(PP)/多壁碳纳米管(MWNTs)导热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MWNTs含量对该复合材料热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热导率、缺口冲击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均呈先增后减趋势。与纯PP相比,当MW... 利用新型非对称同向双螺杆挤出机制备聚丙烯(PP)/多壁碳纳米管(MWNTs)导热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MWNTs含量对该复合材料热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热导率、缺口冲击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均呈先增后减趋势。与纯PP相比,当MWNTs含量为6份时,导热复合材料热导率可提高123%;当MWNTs含量为4份时,导热复合材料最大分解速率温度可提高4.8%,热稳定性得到有效改善但存有较为明显的突变特性;当MWNTs含量为2份时,导热复合材料缺口冲击强度可提高13.7%;随着MWNTs含量的增加,观察导热复合材料微观断面形貌表明,含量增加整体团聚尺度趋于增大,团聚量也呈增多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向非对称双螺杆 聚丙烯/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热导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KPEG/MWNTs导热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杨芳 徐百平 杜遥雪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49,共5页
将可膨胀石墨(KPEG)和多壁碳纳米管(MWNTs)混合填料填充至聚丙烯(PP)制备PP/KPEG/MWNTs导热复合材料。保持混合填料总质量分数30%不变,改变两者质量比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MWNTs填充比例增加,导热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趋... 将可膨胀石墨(KPEG)和多壁碳纳米管(MWNTs)混合填料填充至聚丙烯(PP)制备PP/KPEG/MWNTs导热复合材料。保持混合填料总质量分数30%不变,改变两者质量比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MWNTs填充比例增加,导热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而缺口冲击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与纯PP相比,当MWNTs与KPEG质量比为1∶5(MWNTs质量分数为5%)时,导热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提高了328.4%;MWNTs可提高复合材料热稳定性,但改变其与KPEG质量比在试验范围内对热稳定性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可膨胀石墨 多壁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热导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加工叶片塑化输运单元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杜遥雪 石绍伟 +2 位作者 胡建朋 冯彦洪 徐百平 《中国塑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8-92,共5页
应用多体系统动力学软件ADAMS,对叶片塑化输运单元的运动规律及动力学特性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叶片塑化输送单元叶片的运动规律为简谐振动,随着转子转速的增加,叶片简谐振动频率增大,位移谐振强度不变,速度谐振强度提高,叶片与定子... 应用多体系统动力学软件ADAMS,对叶片塑化输运单元的运动规律及动力学特性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叶片塑化输送单元叶片的运动规律为简谐振动,随着转子转速的增加,叶片简谐振动频率增大,位移谐振强度不变,速度谐振强度提高,叶片与定子之间的作用力增大,作用力的变化幅度提高,加剧了叶片伸缩运动时与定子的冲击;叶片塑化输送单元的第11阶模态对单元系统振动的影响最大,第13阶模态次之,激励频率为5.7544、24.36、153.7Hz时单元系统会发生共振,但是偏心激励不会引起叶片共振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加工 叶片 塑化输运单元 动力学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伊利石对ABS/EVAC膨胀阻燃复合材料的协效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松 徐百平 +1 位作者 喻慧文 王颖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25,共5页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OTAB)对伊利石(ILT)进行表面处理,以改善其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相容性,通过对比实验得出有机改性伊利石(OILT)使复合材料具有更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同时研究了OILT用量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乙...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OTAB)对伊利石(ILT)进行表面处理,以改善其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相容性,通过对比实验得出有机改性伊利石(OILT)使复合材料具有更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同时研究了OILT用量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乙烯–乙酸乙烯酯塑料(EVAC)阻燃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OILT用量为1%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大,为16.85 MPa,冲击强度达到4.3 k J/m^2,氧指数也达最大值27.3%,燃烧级别达到V–0级,且具有最好的起始热稳定性能。适量的OILT对ABS/EVAC阻燃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阻燃协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 EVAC 伊利石 有机改性 阻燃协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石墨/Al_2O_3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杜思莹 杜遥雪 +1 位作者 付一政 徐百平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22,共6页
选择粒径为15μm鳞片石墨(FG)和3μm Al2O3混杂导热填料,采用新型同向非对称双螺杆挤出机,当Al2O3质量分数为20%时,改变FG的质量分数,制备PP/FG/Al2O3导热复合材料,研究混沌混合加工对导热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FG含量的增... 选择粒径为15μm鳞片石墨(FG)和3μm Al2O3混杂导热填料,采用新型同向非对称双螺杆挤出机,当Al2O3质量分数为20%时,改变FG的质量分数,制备PP/FG/Al2O3导热复合材料,研究混沌混合加工对导热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FG含量的增加,导热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逐渐减小,弯曲弹性模量逐渐增大,加工流动性能变差。当FG质量分数为40%时,导热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有最大值,分别为32.76,46.88 MPa;抵抗热变形能力和热稳定性能逐渐提高,热导率逐渐增大。当FG质量分数为50%时,维卡软化温度提高7.2℃,负载变形温度提高38.6℃,最大分解速率温度提高13.7℃,热导率是未填充FG的6.6倍、纯PP的7.9倍。制备的导热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耐热、导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向非对称双螺杆 混沌混合 PP/石墨/Al2O3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耐热性能 导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EG/MWNTs导热复合材料试验对比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芳 徐百平 杜遥雪 《塑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52,72,共5页
利用高温膨胀插层工艺制备PP/EG/MWNTs导热复合材料,对比置于室温、800℃、900℃3种条件下制备的导热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经900℃高温膨胀后,PP/EG/MWNTs热导率可达1.51 W/(m·K),比纯PP的热导率提高了487.5%... 利用高温膨胀插层工艺制备PP/EG/MWNTs导热复合材料,对比置于室温、800℃、900℃3种条件下制备的导热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经900℃高温膨胀后,PP/EG/MWNTs热导率可达1.51 W/(m·K),比纯PP的热导率提高了487.5%,与室温和800℃条件下制备的PP/EG/MWNTs相比,热稳定性和拉伸强度均得到有效增强,但缺口冲击强度没有明显变化。结合微观形貌可知,高温可使MWNTs进入膨胀后的EG层间,将复合材料结构空间填实后,有利于形成导热网络,从而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膨胀 复合材料 热导率 石墨 多壁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同向双螺杆端面造型对混合行为影响数值模拟 被引量:26
11
作者 喻慧文 徐百平 +3 位作者 何亮 杨崇岭 王玫瑰 刘跃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22-1629,共8页
提出了同向自洁型双螺杆挤出机端面非对称造型的新概念。以符合Carreau定律的纯黏性流体为加工对象,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采用Polyflow软件,基于叠加网格技术,对两种螺杆造型端面内的周期性流动和混合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将粒子示踪技术... 提出了同向自洁型双螺杆挤出机端面非对称造型的新概念。以符合Carreau定律的纯黏性流体为加工对象,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采用Polyflow软件,基于叠加网格技术,对两种螺杆造型端面内的周期性流动和混合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将粒子示踪技术及分离尺度相结合,研究了流场内分布混合能力;将分散准数与剪切速率相结合,表征了流场的分散混合能力。当两组螺杆单位时间转过的总圈数一致时,螺杆转速比为2∶3的组合混合能力稍优于转速比为2∶1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同向双螺杆 混合 分散准数 分离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EEMD与Teager能量算子结合的轴承故障诊断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凤利 邢辉 +3 位作者 段树林 邱赤东 宋玉超 李宏坤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7-91,共5页
针对滚动轴承发生局部故障时振动信号中微弱周期性冲击的特征提取问题,提出参数优化集合经验模式分解(optimal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OEEMD)与Teager能量算子解调结合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针对集合经验... 针对滚动轴承发生局部故障时振动信号中微弱周期性冲击的特征提取问题,提出参数优化集合经验模式分解(optimal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OEEMD)与Teager能量算子解调结合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针对集合经验模式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EEMD)过程中两个关键参数k(加入白噪声的幅值系数)和m(集合平均次数)的准确选取问题,通过引入相关系数、相关均方根误差和信噪比分析,给出一种可自适应确定这两个参数取值的OEEMD方法,通过OEEMD将冲击从滚动轴承振动信号中分离出来;其次,采用Teager能量算子对其进行包络解调,计算出瞬时幅值后再对瞬时幅值进行包络谱分析,以获取冲击的特征频率,从而对滚动轴承故障进行准确诊断。仿真信号分析和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能量算子 包络解调 滚动轴承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速双螺杆非充满输送粘弹流体的可视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喻慧文 徐百平 +2 位作者 吴宏武 李美 王玫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9-87,共9页
给出了一种新型同向非对称双螺杆结构,2根螺杆的转速比为2∶1。为探索其物料流动以及混合特性,研制了全程可视化新型实验样机。采用一种常温粘弹性流体羧甲基纤维素钠着色后,观察流体在可视化设备中流动以及混合过程。采用4台摄像机采... 给出了一种新型同向非对称双螺杆结构,2根螺杆的转速比为2∶1。为探索其物料流动以及混合特性,研制了全程可视化新型实验样机。采用一种常温粘弹性流体羧甲基纤维素钠着色后,观察流体在可视化设备中流动以及混合过程。采用4台摄像机采集挤出过程图片,提取图像关键尺寸后计算得到填充度,建立法向分布尺寸和填充度的关系模型。采用电导率法测定物料在各工况下的停留时间,考察了螺杆转速对物料轴向混合的影响。首次捕捉到新型双螺杆在非充满情况下的流动图像,发现上下啮合区及远离啮合区的非对称现象存在及单头螺槽内料陇的拉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向非对称双螺杆 非充满 可视化 流动分析 停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向非对称双螺杆挤出HDPE/PS共混体系沿程混合表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喻慧文 罗家胜 +3 位作者 徐百平 何亮 王玫瑰 杜遥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3-117,共5页
同向非对称双螺杆挤出机作为新型加工设备,混合机理以及聚合物相形态变化是值得关注的重点。文中借助HDPE/PS共混体系,对同向非对称双螺杆挤出机螺槽充满程度以及螺杆输送机理做出简要分析,对挤出过程沿程混合相形态及分散相粒径统计分... 同向非对称双螺杆挤出机作为新型加工设备,混合机理以及聚合物相形态变化是值得关注的重点。文中借助HDPE/PS共混体系,对同向非对称双螺杆挤出机螺槽充满程度以及螺杆输送机理做出简要分析,对挤出过程沿程混合相形态及分散相粒径统计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同向非对称双螺杆挤出机中双头螺槽填充率高于单头,物料完全熔融后,粒径变化较小,而在同一径向长度,单头螺槽内分散相粒径略小于双头螺槽,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向非对称挤出机 充满度 混合相形态 分散相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螺杆挤出机内混沌混合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5
作者 徐百平 喻慧文 +2 位作者 冯彦洪 刘跃军 王玫瑰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9-113,共5页
提出了在单螺杆挤出机内插入与螺槽等高的间断副螺棱来强化混合的结构。建立了不同副螺棱周期长度及扰动强度的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借助Fluent软件求解得到速度场。基于具有4阶精度的Runge-Kutta数值积分方法开发了流体前锋追踪代码,并对... 提出了在单螺杆挤出机内插入与螺槽等高的间断副螺棱来强化混合的结构。建立了不同副螺棱周期长度及扰动强度的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借助Fluent软件求解得到速度场。基于具有4阶精度的Runge-Kutta数值积分方法开发了流体前锋追踪代码,并对混合过程动力学进行了数值模拟表征。采用Poincaré截面分析、界面演化及停留时间分布等探讨了混合过程动力学细节,揭示混沌混合作用的尺度。结果表明:螺槽中上部存在左右2个KAM岛,其余区域为混沌混合区域。副螺棱周期长度越小,扰动强化越大,混合的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螺杆挤出机 混沌混合 前锋追踪 POINCARÉ截面 停留时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非对称同向自洁型双螺杆混合过程模拟表征 被引量:6
16
作者 喻慧文 徐百平 +2 位作者 刘跃军 王玫瑰 王小龙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0-83,共4页
介绍了新型非对称同向自洁型双螺杆端面造型特点及运动关系,建立了转速比为2/1的两根螺杆端面造型的物理模型。基于准静态假设,采用叠加网格技术,借助商用Polyflow软件,分别对新型非对称双螺杆和传统双螺杆端面内的周期性二维流动和混... 介绍了新型非对称同向自洁型双螺杆端面造型特点及运动关系,建立了转速比为2/1的两根螺杆端面造型的物理模型。基于准静态假设,采用叠加网格技术,借助商用Polyflow软件,分别对新型非对称双螺杆和传统双螺杆端面内的周期性二维流动和混合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以分散准数为指标,进行了静态混合及动力学行为表征。通过粒子示踪技术,得出累积分散准数和最大分散准数,分析新型非对称双螺杆和传统双螺杆的二维流场混合行为的差异,进一步探索螺杆造型对混合过程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非对称同向自洁型双螺杆 叠加网格技术 POLYFLOW 混合 分散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物理场耦合叶片塑化单元聚合物混合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杜遥雪 周阳 +2 位作者 胡建朋 冯彦洪 徐百平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54,共5页
阐述了聚合物叶片注塑成型机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叶片塑化单元转子模型及本构方程的表征,分析了该单元聚合物熔体拉伸流动特性和混合性能.结果表明,叶片塑化单元的流场为拉伸与剪切复合流场,混合指数值高达0.945,叶片两边的强拉... 阐述了聚合物叶片注塑成型机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叶片塑化单元转子模型及本构方程的表征,分析了该单元聚合物熔体拉伸流动特性和混合性能.结果表明,叶片塑化单元的流场为拉伸与剪切复合流场,混合指数值高达0.945,叶片两边的强拉伸流场区域黏度值较低,具有较强的拉伸作用,可以提高聚合物的塑化混合性能和熔体流动性;叶片单元的混合指数多分布在0.5~0.6之间,而螺杆元件的混合指数多分布在0.4 ~0.5之间,螺杆元件在产生拉伸流场方面远低于叶片单元;动态时叶片塑化单元的拉伸速率比稳态时的大,随着振动强度的增加,该单元拉伸速率和平均拉伸混合效率提高,但是动态时的振动强度不宜过大.因此,采用叶片塑化单元及多物理场耦合开发的叶片注塑成型机优于传统注塑成型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塑化单元 混合性能 混合指数 黏度 拉伸速率 平均拉伸混合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向非对称双螺杆挤出高密度聚乙烯/聚苯乙烯共混体系熔融机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罗家胜 喻慧文 +2 位作者 杜遥雪 王玫瑰 徐百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7-113,共7页
借助于自主研制转速比为2的剖分式同向非对称双螺杆挤出机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苯乙烯(PS)共混体系的熔融混合过程进行了沿程取样研究,并比较不同螺纹元件螺距和操作条件对熔融过程的影响,对熔融过程沿挤出方向的相形态变化进行初步... 借助于自主研制转速比为2的剖分式同向非对称双螺杆挤出机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苯乙烯(PS)共混体系的熔融混合过程进行了沿程取样研究,并比较不同螺纹元件螺距和操作条件对熔融过程的影响,对熔融过程沿挤出方向的相形态变化进行初步分析。实验表明,大部分物料在第1加热区发生塑性变形,单头螺杆固体输送区的充满度比双头螺杆的高且HDPE首先发生熔融,左右螺槽的拉伸和压缩作用和对应螺纹元件螺距的不一致性使物料更快形成海-岛熔融模型,HDPE/PS在耗散混合熔融和粘性耗散熔融机理下快速熔融;减少螺纹元件螺距可以加快熔融速率,缩短熔融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向非对称双螺杆 高密度聚乙烯 聚苯乙烯 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水辅助共注塑管件的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匡唐清 王刚义 +1 位作者 周凯 吴丽旋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9-76,共8页
以最小总壁厚及内层壁厚为目标,基于响应面法(RSM)对成型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由单因素实验确定总壁厚和内层熔体壁厚的主要影响因素;由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关键因素;再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法分析与优化,获得最小总壁... 以最小总壁厚及内层壁厚为目标,基于响应面法(RSM)对成型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由单因素实验确定总壁厚和内层熔体壁厚的主要影响因素;由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关键因素;再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法分析与优化,获得最小总壁厚和内层熔体壁厚的工艺条件为:注水压力7.5 MPa,注水延迟时间2 s,内层熔体温度215℃;在优化条件下,利用Design-expert模型预测总壁厚和内层壁厚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响应面法能够优化水辅助共注塑管件最小壁厚的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辅助共注射成型 溢流法 响应面法 壁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双螺杆端面构型对混合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喻慧文 徐百平 +3 位作者 孔萍 何亮 颜倩 薛刚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8-102,共5页
给出了3组等速旋转同向非对称自洁型双螺杆端面造型,并对3种螺杆构型与普通双螺杆端面混合行为进行了对比。基于Ployflow软件网格叠加技术,以满足Carreau定律的纯黏性流体为加工对象,得出速度场分布。运用粒子示踪技术,探索不同位置混... 给出了3组等速旋转同向非对称自洁型双螺杆端面造型,并对3种螺杆构型与普通双螺杆端面混合行为进行了对比。基于Ployflow软件网格叠加技术,以满足Carreau定律的纯黏性流体为加工对象,得出速度场分布。运用粒子示踪技术,探索不同位置混合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新型非对称双螺杆中粒子分散时间较短,且较均匀。采用累积分散准数表征分散混合,分离尺度、界面拉伸长度表征分布混合能力,分析了不同构型混合性能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非对称同向双螺杆 粒子示踪 分离尺度 长度拉伸 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