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郡县农政》被冷落的远程原因与人的愚蠢性
- 1
-
-
作者
周邦君
-
机构
广东财经大学社科部
-
出处
《农业考古》
2016年第1期127-131,共5页
-
文摘
《郡县农政》是鸦片战争前后杰出经世学者包世臣的农学杰作,但长期遭到冷落,其远程原因在于:近现代位居世界主流的欧美文化惯于漠视农业生产,特别是极端鄙薄传统农业技术,致使人的愚蠢性发生漫无遮拦的全球化蔓延之势。在欧美工商文化的影响之下,即便是富有生态品格的中华传统农业文化也无力阻挡这种势头。但是,人们若对《郡县农政》之类传统农书抱以赤子之心,将有助于缓解人性退化的程度。
-
关键词
包世臣《郡县农政》
冷落
远程原因
欧美文化
人的愚蠢性
人性退化
-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张履祥笔下的乡土技术与经济图景
- 2
-
-
作者
周邦君
-
机构
广东财经大学社科部
-
出处
《农业考古》
2015年第1期280-285,共6页
-
文摘
明末清初,张履祥的农学杰作《补农书》具体展现出江南乡土技术与经济实践的历史图景。农家讲究种植技术,力求精耕细作;加强副业生产,坚持稻桑并重;推行多种经营,兼顾林牧水产。众多生产对象和环节,形成内容丰富的技术体系。农家根据整体规划,适时加工物品;特别是围绕家常需要,加工乡土食品,从而产生整套技术规范。在技术经济实践中,农家就多种乡土物品从事交易活动,表现出一定的市场意识。张履祥重视农业的根本价值,但不存在排斥工商业的问题。人们应全面看待其农业学术思想遗产,以巩固唯物史观而走科学发展之路。
-
关键词
张履祥
《补农书》
江南
乡土技术
技术经济
科学发展
-
分类号
K85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包世臣与鸦片战争前后的肥料技术及生态环境
- 3
-
-
作者
周邦君
-
机构
广东财经大学社科部
-
出处
《农业考古》
2015年第3期149-154,共6页
-
文摘
身为鸦片战争前后杰出的经世学者,包世臣以《郡县农政》奠定了他在中国传统农业生态文化史上的一席之地。该书表明,肥料技术对农业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价值。江淮等地广大农民在林业、桑蚕、畜牧等部门,特别是种植业活动中,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广泛积制、合理施用肥料,有效利用土地。藉此,他们为多种多样的劳动对象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从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收益。这些展示出传统农民的勤劳品格和乡土智慧,并有助于启发后人寻求生态农业之路。
-
关键词
包世臣
《郡县农政》
鸦片战争前后
肥料技术
生态环境
-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