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财经大学校园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品颖 刘惠 《现代园艺》 2022年第19期26-28,共3页
以广东财经大学(广州校区)种子植物为对象,采用样线法,对校园种子植物种类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为校园植物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该校区种子植物多样性较丰富,共有56科126属145种,在高校中位于中下水平。在植物属的区系组成中,... 以广东财经大学(广州校区)种子植物为对象,采用样线法,对校园种子植物种类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为校园植物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该校区种子植物多样性较丰富,共有56科126属145种,在高校中位于中下水平。在植物属的区系组成中,属热带分布的种子植物属有82属,占比86.32%;属温带的植物属有13属,占比13.68%;校园植物区系组成的热带分布明显,反映了校园所在地区分布由热带向亚热带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植物 种子植物 植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减贫背景下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地治理的机制与效应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吴炆佳 孙九霞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8-116,共9页
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发展为案例,将旅游减贫视为一种治理途径,分析并回溯遗产地3种旅游减贫计划实施的机制与过程,力图呈现并比较旅游减贫带来的乡村遗产地治理效应。研究表明:第一,旅游减贫是遗产地治理的一种形式... 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发展为案例,将旅游减贫视为一种治理途径,分析并回溯遗产地3种旅游减贫计划实施的机制与过程,力图呈现并比较旅游减贫带来的乡村遗产地治理效应。研究表明:第一,旅游减贫是遗产地治理的一种形式,是在治理主体、治理技术、社会响应以及治理过程中生产出并由话语、知识等构成的动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权力主体之间形成了稳固的结构,多元主体在遗产地治理过程中呈现出双向互动的状态。第二,遗产地治理按照主体的治理理性和遗产旅游产业角色的不同,可分为工具型、对象型和共轭型。第三,遗产地治理呈现文化权力“再中心化”的趋势,政府在场和第三方监督是保证权威治理体系下遗产地治理效能的核心。结合“世界遗产文化”与乡土文化,使用遗产地能够接受的治理技术,能够更好地发挥文化治理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旅游减贫 遗产地治理 红河哈尼梯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可达性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孙莹 宋嘉隽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4-150,共7页
以广东省263个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以空间可达性为研究内容,借用ArcGIS、GWR模型、网络爬虫技术等现代地理学的分析工具与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深入解析了传统村落空间可达性的时空演变特征、过程与影响因素,并运用GWR模型探究... 以广东省263个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以空间可达性为研究内容,借用ArcGIS、GWR模型、网络爬虫技术等现代地理学的分析工具与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深入解析了传统村落空间可达性的时空演变特征、过程与影响因素,并运用GWR模型探究影响因子的局部效应与空间溢出。研究表明:①从宋代到清代,历史可达性与历史道路的点轴渐进发展模式非常明显,大体上沿六轴以广州为中心向外围延伸;②现状空间可达性水平整体由珠江三角洲区域向外围圈层式、阶梯状递减;③择居选址中的“山水相伴”理念与“交通商贸”需求成为影响空间可达性的重要因素;④通过GWR模型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因子中高程值对可达性水平的影响由珠江三角洲区域向外围圈层状减弱;河流密度的影响出现较为明显的市际正值与负值空间分区;路网密度市际影响差异较大,回归系数由广东省中部区域向四周递增。可达性的差异,影响着现今传统村落保护与振兴的不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可达性 广东省 影响因素 GW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创业推动下乡村旅游地共同富裕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心蕊 黄雅妮 黄凯洁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49,共18页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旅游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价值,更要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社会创业关注社会价值,为解决我国乡村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可能的路径。文章聚焦明月村的社会创业实践,从“主体-...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旅游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价值,更要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社会创业关注社会价值,为解决我国乡村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可能的路径。文章聚焦明月村的社会创业实践,从“主体-实践-效应-保障”这一过程视角探讨社会创业推动乡村旅游地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作用机理与适用情境。研究发现:社会创业主体兼顾经济与社会的双重创业目标,在创业实践过程中通过创新发展与资源共享持续推进主体赋能与社区资本提升,并建立制度化的共享机制,从而提升了乡村旅游地的发展程度与共享程度,推动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文章的研究发现对于探索共同富裕目标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创业 旅游发展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明月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发展背景下双廊古镇客栈语言景观分布特征及演变逻辑 被引量:4
5
作者 曾莉 郑诗琳 吕光耀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29-944,共16页
客栈语言景观作为旅游地文化景观的重要类型,是折射旅游地社会文化现象的窗口。运用半结构访谈与GIS空间分析方法,以2002—2020年云南双廊古镇景区客栈名称为研究对象,探讨客栈语言景观与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互动关系,揭示客栈语言景观的... 客栈语言景观作为旅游地文化景观的重要类型,是折射旅游地社会文化现象的窗口。运用半结构访谈与GIS空间分析方法,以2002—2020年云南双廊古镇景区客栈名称为研究对象,探讨客栈语言景观与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互动关系,揭示客栈语言景观的演变过程、特征及其逻辑。研究发现:1)在时间维度上,客栈语言景观经历了从逐渐丰富到衰减再到趋于平稳的发展历程,其中,景观元素范畴占据主导地位;在空间维度上,其呈现为较不均衡的空间结构类型,海街、天生营、老渔港此类临海特征显著的区域是客栈语言景观聚集程度最高的区域。2)双廊客栈语言景观除受市场影响呈现典型听众设计特征外,也受客栈经营者身份的影响而呈现自我意识表达的典型特征。3)在现代性与流动性的综合影响下,双廊古镇景区客栈语言景观的时空演变紧密镶嵌在旅游地营建与消费过程中,客流量的增多、游客对双廊的浪漫想象及旅游移民对自我的思考推动客栈语言景观不断生产出多元范畴;而独特的山水自然环境、有限的生活空间及对商业利益的追求推动着客栈语言景观的空间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景观 客栈名称 旅游发展 双廊古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地方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地治理模式转变与发展要素互动——以四川省成都崇州市竹艺村为例 被引量:16
6
作者 郑诗琳 黄焕 +1 位作者 张晓梦 史甜甜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74-1482,共9页
全球地方化背景下如何通过旅游治理发挥要素优势成为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以四川省竹艺村为例,从发展要素视角探析从LOT(Lease-Operation Tourism)模式到LOT-CBT(Community-Based Tourism)融合模式转变中乡村旅游发展要素的... 全球地方化背景下如何通过旅游治理发挥要素优势成为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以四川省竹艺村为例,从发展要素视角探析从LOT(Lease-Operation Tourism)模式到LOT-CBT(Community-Based Tourism)融合模式转变中乡村旅游发展要素的互动机制。研究发现:①旅游治理模式决定了发展要素的互动关系,要素的互动关系亦推进了旅游治理模式的转变,两者之间呈现循环往复的作用路径;②不同主体对发展要素的利用与整合能力存在差异导致其从旅游业中获益程度不同;③不同旅游治理模式融合下竹艺村形成了竹艺村-乡村企业-农户家庭层层嵌套的3层旅游发展层级;④社工的进驻推进了模式融合和发展要素的层级间流动,实现了2种模式优势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地方化 旅游治理 发展要素 治理模式 乡村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宿旅游的乡村性生产与消费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刘俊 占胜蓝 +1 位作者 郑诗琳 黄焕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1-159,共9页
文章以广东省网红乡村民宿H民宿为例,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析民宿旅游的乡村性生产与消费及互动过程,有以下4点发现。(1)H民宿的经营者以自身对乡村性的认知为基础,通过物质空间建构、文化空间营造和新媒体工具运用等在地生产实践进而表... 文章以广东省网红乡村民宿H民宿为例,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析民宿旅游的乡村性生产与消费及互动过程,有以下4点发现。(1)H民宿的经营者以自身对乡村性的认知为基础,通过物质空间建构、文化空间营造和新媒体工具运用等在地生产实践进而表征和展演乡村性。(2)在乡村性消费中,H民宿游客的消费更多集中于农耕知识体验、自然景观环境、农家生活文化和想象“乡村”等不同层面。但由于游客对乡村了解、感受程度的差异,不同游客的乡村感知具有矛盾性与异质性,呈现为全球地方化下消费体验相异的特征。(3)游客通过再消费与传播、拒绝与批判等不同的消费行为将消费意见反馈至生产者,生产者则对应采取调整策略,并通过体验空间的重塑和知识空间的再造进行乡村性的再生产,从而形成了消费与生产的互动过程。(4)在民宿旅游情境下,乡村性在生产与消费互动过程中被建构成“舞台真实”,具有本真化和失真化的双重表征,呈现了真假混杂的特征,并随着不同主体的互动实践,呈现一种流动变化的状态,不断在本真化与失真化的连续谱上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性 生产 消费 民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新冠疫情相关的旅游研究进展及学术贡献——基于10本英文期刊载文的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李默涵 陈钢华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6-146,共11页
新冠疫情给全球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在此背景下,英文期刊涌现出一大批与新冠疫情相关的旅游研究文献。虽然有学者对这些研究展开过批判性的思考,但对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学术贡献却较少论及。基于对10本旅游类英文SSCI期刊... 新冠疫情给全球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在此背景下,英文期刊涌现出一大批与新冠疫情相关的旅游研究文献。虽然有学者对这些研究展开过批判性的思考,但对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学术贡献却较少论及。基于对10本旅游类英文SSCI期刊所载文献(245篇论文,截至2021年8月31日)的分析,文章对与新冠疫情相关的旅游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并对这些研究的学术贡献做出了评价和解释。从研究主题看,现有研究集中在旅游者行为、新冠疫情在国家/地区层面、目的地层面以及企业/行业层面的影响及应对等方面。从研究取向看,定量研究占主导;与之相对应的是,问卷调查是数据收集的主要渠道。上述特征与当下国际旅游研究的趋势基本一致。从学术贡献看,虽然英文期刊已涌现出大量与新冠疫情相关的旅游研究,但它们主要还是:(1)应用现有理论来检验在新冠疫情情境下所假设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未对现有理论框架、概念做出重大改变;(2)用现有理论解释新冠疫情背景下出现的新的旅游现象。期刊、学者、自由主义经济影响下的大学制度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与新冠疫情相关的旅游研究的理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旅游研究 学术贡献 理论贡献 理论建构 理论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精英移民社会融入的多情境性 被引量:10
9
作者 黄凯洁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11,共3页
人才振兴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旅游乡村的人才振兴除了关注本土人才在地发展和旅游劳动力回流之外,不可忽视另一个重要群体——旅游精英移民。随着"逆城市化"生活方式的兴起,以及乡村旅游所带来的广泛的市场前景,乡村逐... 人才振兴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旅游乡村的人才振兴除了关注本土人才在地发展和旅游劳动力回流之外,不可忽视另一个重要群体——旅游精英移民。随着"逆城市化"生活方式的兴起,以及乡村旅游所带来的广泛的市场前景,乡村逐渐吸引了一批从城向乡迁徙、定居的旅游移民,其中携带着超乎普通村民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个体可被称之为旅游精英移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城市化 资本 乡村旅游 本土人才 劳动力回流 全面振兴 情境性 不可忽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者的饮食难忘体验、地方依恋与忠诚度的关系研究——基于成都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彬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3-30,共8页
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的发展,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形成的难忘体验也受到学界及业界的关切。而现有研究对于游客在目的地饮食消费中所产生的难忘体验关注较少;鉴于此,以成都作为案例地,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旅游者饮食消费过程中的难忘体验、地... 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的发展,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形成的难忘体验也受到学界及业界的关切。而现有研究对于游客在目的地饮食消费中所产生的难忘体验关注较少;鉴于此,以成都作为案例地,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旅游者饮食消费过程中的难忘体验、地方依恋及忠诚度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旅游者的饮食难忘体验会显著正向影响他们对旅游目的地的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而地方依赖及地方认同都会显著积极影响游客的忠诚度;此外,饮食难忘体验对游客忠诚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地方依恋在难忘体验与忠诚度关系中起到了显著的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消费 旅游难忘体验 地方依恋 忠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村落活化与发展路径探究——以广东省湛江市调丰村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慧超 莫荣向 黄凯洁 《农村农业农民》 2022年第20期48-52,共5页
自国家建立《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以来,我国传统村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在此基础上,探究传统村落的活化与发展模式成了学界的重要议题。在促进乡村多功能发展的政策背景下,产业融合成了传统村落活化的重要路径之一。广东省湛江市调丰村... 自国家建立《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以来,我国传统村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在此基础上,探究传统村落的活化与发展模式成了学界的重要议题。在促进乡村多功能发展的政策背景下,产业融合成了传统村落活化的重要路径之一。广东省湛江市调丰村作为典型的粤西传统村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农业资源,但村落发展滞后,亟须产业激活。本研究通过对调丰村实地考察,基于对案例地的现状分析,探讨其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以此提出对传统村落活化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农文旅融合 活化路径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露营活动网络关注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昆仑 宋新昊 +1 位作者 刘小琼 李丹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8,共18页
当前,露营活动日益成为我国群众喜闻乐见的户外生活方式,其热度居高不下,关注度与参与度迎来爆发式增长。文章利用2012—2021年百度搜索指数,运用指数分析、空间可视化表达及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探究中国露营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及... 当前,露营活动日益成为我国群众喜闻乐见的户外生活方式,其热度居高不下,关注度与参与度迎来爆发式增长。文章利用2012—2021年百度搜索指数,运用指数分析、空间可视化表达及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探究中国露营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得出结论如下:(1)时间特征上,中国露营网络关注度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露营市场前景较好。具体来说,其发展进程可分为爆发式增长、平稳增长、短暂回落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再次爆发4个阶段;露营关注的季节性差异较大,年内分布不均匀,旺季多为气候适宜、公众较为闲暇的时段,反之则为淡季;公众关注露营活动的日类型分布存在一定程度的前兆效应,但受露营热度提高和疫情不确定性的影响,网络关注的实时性有所增强。(2)空间特征上,全国范围内露营网络关注度的空间分布不断趋于均匀,但当前省域间的关注差异依然显著;区域间的露营网络关注度呈现东、中、西递减的态势;区域内,西部地区各省(区、市)的关注差异大于中部和东部地区。(3)影响因素上,中国露营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差异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主要受自然气候条件、经济发达程度、网络普及度及旅游业发展水平4项因素影响,其中,自然气候条件是基础因素,经济和旅游发展水平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此外,社会突发公共事件、相关官方政策以及热门赛事产生的流量话题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亦不可小觑。基于研究结论,文章对露营网络关注度所反映的露营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讨论,最终提炼出我国露营产业的发展启示,例如高效、灵活地应对疫情等突发事件,把握行业机遇,推动露营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精准调控供给与营销策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营活动 网络关注度 时空分布 影响因素 发展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地区至2050年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鸣雷 邱思妍 史文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7183-7197,共15页
人类活动引发的剧烈土地利用变化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明晰未来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关注未来农田和城市扩张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而忽... 人类活动引发的剧烈土地利用变化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明晰未来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关注未来农田和城市扩张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而忽略了其他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综合影响。基于不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和代表浓度路径(RCPs)耦合情景下的5种未来土地利用情景数据、物种丰富度数据等,结合“预测生态多样性对陆地系统变化的响应(PREDICTS)”数据库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InVEST)模型等,系统评估了至2050年珠三角地区土地利用、物种丰富度和生境质量的变化;构建了综合生物多样性指数,探讨了未来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综合影响。研究发现:(1)未来珠三角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仍然是以侵占草地为主的建设用地扩张,且主要集中在中部平原区;而东北和西北低山丘陵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是耕地和草地转为林地。(2)物种丰富度和生境质量之间存在协同关系,高值区及提升区主要分布在植被覆盖度较高的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而中部平原区由于建设用地扩张导致生境质量持续退化。(3)未来珠三角地区四分之三以上的地区综合生物多样性指数基本保持不变,而其他地区则以轻度或中度下降为主,表明未来珠三角地区整体生态质量可能有所恶化。研究可为未来珠三角地区制定科学的生态保护和土地利用管理政策提供科学参考,从而保障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长期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地区 土地利用变化 生物多样性 InVEST模型 物种丰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及价值评估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江润 吴艳艳 吴志峰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1-280,共10页
粤港澳大湾区湿地生态系统近年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因素的双重胁迫,湿地面积急剧萎缩,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服务、生态过程等愈加复杂,加剧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及保护工作的难度。因此如何在类型丰富、结构复杂的大湾区湿地生... 粤港澳大湾区湿地生态系统近年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因素的双重胁迫,湿地面积急剧萎缩,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服务、生态过程等愈加复杂,加剧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及保护工作的难度。因此如何在类型丰富、结构复杂的大湾区湿地生态系统构建针对性的、适用性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体系,进而开展系统性的、针对性的生态服务及资产评估,也是现阶段大湾区自然资源监测及生态安全评估的重点及重大课题之一。以粤港澳大湾区湿地生态系统为分析对象,梳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研究进展。研究发现该区域存在湿地遥感监测能力不足、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系不适用等关键问题,受限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气候特征、复杂的地表环境及湿地类型,此区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难度将会提升。针对粤港澳大湾区湿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目前面临的挑战,展望粤港澳大湾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三个重要方向:1.实现湿地参数精准提取,构建高时间分辨率湿地数据集;2.针对湿地资源特征,构建大湾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系;3.建立湿地资源价值评价系统,实现湿地从“资源评价”到“资产核算”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湿地生态系统 服务价值 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族银器流动的社会生命史研究
15
作者 李怡飞 孙九霞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92,155,共11页
在旅游影响下,考察大理新华村白族银器生产、销售与消费各个环节的社会生命历程变迁。大理新华村银器从西南民族地区走向了大众消费的主流市场,在生命历程的不同阶段呈现出多重功能和多元化意义。在生产场域,银器是白族人的民族饰品和... 在旅游影响下,考察大理新华村白族银器生产、销售与消费各个环节的社会生命历程变迁。大理新华村银器从西南民族地区走向了大众消费的主流市场,在生命历程的不同阶段呈现出多重功能和多元化意义。在生产场域,银器是白族人的民族饰品和手艺人身份象征;在销售场域,银器被贴上不同族群的商品化符号,发生了族群符码的商品化转换;在消费场域,对不同身份的消费者而言呈现出多元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新华村 白族银器 社会生命史 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城际陆地公共客运交通联系格局和子结构特征分析
16
作者 盛艳玲 郭小岚 胡国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70,共10页
探讨珠三角城际陆地公共客运交通联系总体特征和内部结构,对于提升珠三角交通网络韧性,合理规划都市圈,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城际陆地公共客运交通数据,结合联系指标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珠三角内各城市之间联系的空... 探讨珠三角城际陆地公共客运交通联系总体特征和内部结构,对于提升珠三角交通网络韧性,合理规划都市圈,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城际陆地公共客运交通数据,结合联系指标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珠三角内各城市之间联系的空间格局和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客流走向发生改变,但是首位联系和高联系强度的城市基本不变。不同年份的客流走向稍有变化,但是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入射首位联系格局基本不变。对外联系强度最高的城市集中在广州、深圳、东莞,与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基本相符。(2)珠三角城市联系均呈现出核心-边缘的内外圈层联系结构。广州、深圳、东莞的核心地位始终保持不变,边缘区域内部的城市交通联系得到加强。(3)东部深圳东莞惠州结构稳固,符合都市圈规划,其他子群结构发生改变。中部的广州佛山肇庆都市圈规划与凝聚子群运行结果相差较大,需加强这三个城市间的客运联系,使之能真正形成一个强联系的子群。除广州外的3个子群间相对独立,客运联系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联系 陆地公共客运 社会网络分析 空间格局 子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盟跨边界合作研究对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治理的启示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德宁 吴康敏 +2 位作者 吴家瑜 马仁锋 姜炎鹏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3-292,共10页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是21世纪区域合作的核心动因,跨边界合作议题备受学界关注。欧盟在区域一体化实践方面有丰硕的理论与实证成果,其发展经验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治理提供了指引,二者均涉及到跨制度、边界的协作和权力的尺度重组。...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是21世纪区域合作的核心动因,跨边界合作议题备受学界关注。欧盟在区域一体化实践方面有丰硕的理论与实证成果,其发展经验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治理提供了指引,二者均涉及到跨制度、边界的协作和权力的尺度重组。文章基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系统分析了1993—2020年欧盟跨边界合作研究动向。结果发现:1)欧盟跨边界合作研究主要集中在边界区域互动、跨边界合作模式、跨边界合作领域、跨边界合作障碍等方面;2)欧盟跨边界合作的发展得益于国家之间政治上的互动互信、正式与非正式的制度协调和合作范围的扩大与深入,然而在双边差异、跨边界可达性、移民和安全等方面仍存在不足;3)欧盟跨边界合作的实践经验对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治理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增强价值与文化认同,创设特殊制度安排,构建多尺度合作空间与多维度治理体系是实现大湾区协同发展的核心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 边界 边境毗邻区 粤港澳大湾区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视角下广州老年人步行距离阈值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8
作者 林琳 范艺馨 +3 位作者 杨莹 严程棋 曾娟 钟志平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共9页
"健康老龄化"背景下,通过干预措施提升步行距离阈值,是促进身体活动并提高健康水平的可行路径。基于日志数据,运用行为序列和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可得:30min是健康视角下老年人步行距离极限阈值,5min、15min为步行距离拐点,依此... "健康老龄化"背景下,通过干预措施提升步行距离阈值,是促进身体活动并提高健康水平的可行路径。基于日志数据,运用行为序列和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可得:30min是健康视角下老年人步行距离极限阈值,5min、15min为步行距离拐点,依此将老年人划分为短距离、中距离和长距离3组;活动目的地数量、个体特征、健康状况、建成环境感知和社会关系存在组别差异;心理健康、朋友关系、休闲性步行活动空间满意度是影响步行距离阈值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老龄化 步行距离 阈值 行为序列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惠化目标下中国托育机构建设压力评价及其预警区应对 被引量:5
19
作者 曾娟 顾敏煜 +1 位作者 林琳 杨莹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50,共7页
基于托育机构POI及城市人口经济数据,探究其空间建设现状,评估各地所需增建数量,构建涵盖供给建设、经济支持和家庭照护3个维度6项指标的普惠化建设压力评价体系。结果表明:(1)全国托育机构空间集聚显著,建设缺口量大,超40%的城市缺口... 基于托育机构POI及城市人口经济数据,探究其空间建设现状,评估各地所需增建数量,构建涵盖供给建设、经济支持和家庭照护3个维度6项指标的普惠化建设压力评价体系。结果表明:(1)全国托育机构空间集聚显著,建设缺口量大,超40%的城市缺口量在中高区间,平均缺口达138家,重庆缺口达1302家;(2)托育普惠化建设压力水平普遍较高,近85%的城市为中、高压状态,呈“北低南高”空间分层特征;(3)划分三级预警城市,针对一级和二级预警城市的“三向、双向”型高压以及三级预警城市的“无向”型低压结构,提出“壁垒破除、政府增供、优势利用、多元共建”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托育 托育机构 建设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城市群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水平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争胜 祝志刚 +2 位作者 杨高 叶小梅 王宇渠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87,共10页
基于珠三角城市群流动人口调查数据,文章构建多维指标体系来测算和分析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水平及影响因素,以为城市群市民化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表明:(1)珠三角城市群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水平总体较低,而一线城市流动人口的综合市民化... 基于珠三角城市群流动人口调查数据,文章构建多维指标体系来测算和分析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水平及影响因素,以为城市群市民化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表明:(1)珠三角城市群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水平总体较低,而一线城市流动人口的综合市民化水平高于二线城市。在经济维度和身份维度,一线城市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水平高于二线城市;在家庭维度和社会维度,二线城市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水平高于一线城市。(2)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水平受多重因素共同影响,出生在1980年后、受过高等教育、来自广东省内、已婚的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水平高于相应对照组;男性的经济市民化水平高于女性,但家庭市民化水平低于女性;外出时间越长,流动人口的身份市民化水平越高,但社会、家庭市民化水平越低;拥有耕地和宅基地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水平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市民化水平 影响因素 珠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