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供需关系的广东省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动研究
1
作者 徐茜 卢芷欣 +2 位作者 许莹杰 林子晴 杨忍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753-5768,共16页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在空间上存在不平衡关系,促成生态系统服务流动过程,对区域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厘清其空间流动过程与强度等至关重要。以经济高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权衡博弈突出的广东省为典型案例区,基于InV...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在空间上存在不平衡关系,促成生态系统服务流动过程,对区域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厘清其空间流动过程与强度等至关重要。以经济高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权衡博弈突出的广东省为典型案例区,基于InVEST、RUSLE、CASA等模型综合测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能力及其空间匹配特征,进而通过构建断裂点模型和场强模型揭示其生态系统服务的流动过程、范围和流动强度。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广东省整体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能力区域差异特征显著,同“一核一区一带”的空间发展定位相一致,北部生态屏障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明显较强,珠三角地区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形成生态系统服务需求核心高值区域,并呈现出放射状向外围地区递减的格局特征。(2)广东省生态系统服务整体大致处于一个供略大于求的稳定状态,珠三角地区为明显的强需求区,尤其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产业集聚的广州-佛山城市带和深圳-东莞城市带更为突出,粮食生产及产水服务的主要供给区为粤西、粤北地区,固碳服务也主要来源于粤北地区,土壤保持服务为粤东和粤北地区的主要供给。(3)全省生态系统服务流在空间上形成了以一个以珠江三角洲入海口两侧的城市群为主要强需求区,生态系统服务流入为主,粤东西北地区疏散供给流出为主的空间流动格局。珠三角地区能够被大部分供给区的最大流动范围所覆盖,其生态系统服务流动密集,平均流动强度高,存在明显的虹吸效应;粤西及粤东城市的中心城区也有流入,但流动强度和密度明显低于珠三角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差异性产生了供需关系的空间联系,生态系统服务流动的空间差异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利益相关者及多因素的远程耦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流 供需关系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服务供给视角的城乡融合新路径
2
作者 王妙妙 《村委主任》 2025年第4期280-283,共4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乡关系的协调发展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议题。县镇村一体化发展作为推进城乡融合的关键路径,其成效直接影响城乡差距的缩小和区域协调发展。文章以广东省云浮市为例,探讨基于公共服务融合视角的县镇村一体化发...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乡关系的协调发展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议题。县镇村一体化发展作为推进城乡融合的关键路径,其成效直接影响城乡差距的缩小和区域协调发展。文章以广东省云浮市为例,探讨基于公共服务融合视角的县镇村一体化发展模式及其对城乡融合的推动机制、挑战,进而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全国类似地区提供城乡融合发展的有益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公共服务供给 县镇村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达地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了吗?——以广东为样本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蔡晓珊 陈旭佳 陈和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4-78,共5页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直是学界的重要话题。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拥有较雄厚的财政收入和资源基础,以往不少文献观点认为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更高。文章通过以全国GDP排名首位的广东省作为样本进...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直是学界的重要话题。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拥有较雄厚的财政收入和资源基础,以往不少文献观点认为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更高。文章通过以全国GDP排名首位的广东省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发达地区并不一定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反而某些发达地区存在更大程度的不均等,凸显出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不足以及转移支付结构的缺陷。因此,发达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同样值得关注,这也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发达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素耦合失效模式下地铁施工安全系统与管理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房明 张毅 谭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90,共9页
为提升地铁施工安全管理效果,减小地铁坍塌事故的发生,分析地铁施工事故风险因素。首先,分析事故致因中人群-机群的多因素耦合模式;然后,借助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和广义安全模型(GSM),构建地铁施工安全系统管理模型;最后,将人... 为提升地铁施工安全管理效果,减小地铁坍塌事故的发生,分析地铁施工事故风险因素。首先,分析事故致因中人群-机群的多因素耦合模式;然后,借助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和广义安全模型(GSM),构建地铁施工安全系统管理模型;最后,将人群-机群系统多因素耦合失效模式应用于已有的16起地铁施工坍塌事故,统计得到14个人群与6个机群致因因素,分别给出其多因素耦合模式及作用路径,并计算风险等级。结果表明:地铁施工人群-机群的多因素耦合效应包含6种模式和14条作用路径。地铁施工安全系统管理模型分为目标层与匹配层,其中,匹配层主要是将事故原因与安全防线相匹配,包括微匹配、中匹配和宏匹配3个层面。并基于地铁施工安全系统管理模型,给出地铁坍塌事故预防安全管理“三道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因素耦合 失效模式 地铁施工 安全系统 坍塌事故 “2-4”模型(24Model) 广义安全模型(G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基层行政人员工作倦怠实证研究--以广东某高校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郑田 宋信强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34,共4页
高校基层行政人员工作倦怠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采用CMBI问卷法对广东某高校260名基层行政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60.7%的人轻度倦怠,28.6%的人中度倦怠,5.4%的人高度倦怠;14.3%的人情感耗竭,32.1%的人人格解体,87.5%的人成就感降... 高校基层行政人员工作倦怠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采用CMBI问卷法对广东某高校260名基层行政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60.7%的人轻度倦怠,28.6%的人中度倦怠,5.4%的人高度倦怠;14.3%的人情感耗竭,32.1%的人人格解体,87.5%的人成就感降低。综合来看,属于轻度倦怠Ⅲ。随着学历的提高,成就感逐渐降低;随年龄增长,会逐渐出现一种负性的态度,在耗竭维度和人格解体维度男性稍高,男性成就感比女性稍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基层行政人员 工作倦怠 人的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经济发展与滨海环境污染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庄大昌 叶浩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1-736,共6页
以环境库兹涅茨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广东省1991―2011年的经济发展与废水排放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广东省经济增长与废水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计量模型。结果表明:1)广东省废水排放总量、生活污水排放量与GDP之间存在较明显的... 以环境库兹涅茨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广东省1991―2011年的经济发展与废水排放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广东省经济增长与废水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计量模型。结果表明:1)广东省废水排放总量、生活污水排放量与GDP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库兹涅兹曲线关系。2)工业废水排放量与GDP之间出现了脱钩效应,工业生产对资源环境压力逐步降低。3)生活污水排放量增长却相对较快,逐渐成为废水排放的主体,致使滨海水体中无机氮与磷酸盐的含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滨海地区水质富营养化日趋严重,赤潮发生的频率逐渐增多,直接威胁到滨海地区水体功能的正常发挥。4)从渔获率的年际变化来看:近年来广东省滨海水域生物多样性有所恢复,但形势仍不容乐观。尽管EKC理论表明经济增长最终会改善环境质量,但这是有前提条件的。广东省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政策,建立滨海生态环境保护区,实现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滨海环境 环境库兹涅兹曲线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广东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艳 陈晓宏 张鹏飞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3-85,89,共4页
对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广东省进行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是十分必要的。参考已有的关于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运用突变级数法对广东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进行了评价,并与层次分析法评价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证明了... 对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广东省进行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是十分必要的。参考已有的关于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运用突变级数法对广东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进行了评价,并与层次分析法评价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针对评价结果,对广东省各片区进一步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型社会 突变级数法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服务供给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兼论人口集聚与公共交通的门槛效应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彦 林晓燕 付文宇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7-132,共16页
作为快速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铁建设对于城市劳动生产率发挥着重要影响。高铁服务供给不仅提高了人口集聚的边际效益,而且有利于增强综合交通运输能力。本文首先就高铁建设如何影响城市劳动生产率进行理论探讨,接着通过构建双向... 作为快速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铁建设对于城市劳动生产率发挥着重要影响。高铁服务供给不仅提高了人口集聚的边际效益,而且有利于增强综合交通运输能力。本文首先就高铁建设如何影响城市劳动生产率进行理论探讨,接着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来探讨高铁服务供给对不同区域和不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最后基于人口集聚和公共交通的视角,来实证研究高铁服务供给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高铁服务供给对城市劳动生产率具有积极且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最大。高铁服务供给对城市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最大,对农业则无显著影响。门槛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当城市人口密度超过边际门槛,每万人中公交汽电数在一定范围时,高铁服务供给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正向影响将得到更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服务 劳动生产率 人口集聚 交通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融资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圣金 冯剑锋 陈秋怡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于我国社会融资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的特点,本文采用2014-2022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社会融资的规模及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于我国社会融资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的特点,本文采用2014-2022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社会融资的规模及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社会融资规模占GDP比重增长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社会融资规模占GDP比重增长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呈现边际递减的倒U型规律;(2)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社会融资规模占GDP比重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效应递减;(3)表外社会融资由于在资源可得性和产品复杂度上拉大城乡金融资源差距,从而扩大城乡收入差距;(4)在常规社会融资方式中,贷款融资、直接融资和政府债券均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正面作用,但不同的常规社会融资方式在效率和公平上各有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融资结构 城乡收入差距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DEA的广东省城市效率演变及区域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蕾 杜鹏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2-86,共5页
以广东省21市为研究样本,采用SE-DEA模型对其2005、2009及2013年城市效率进行评价及区域差异分析,研究发现:(1)广东省城市效率整体偏低且呈下降趋势;(2)城市间投入产出效率差异明显,整体呈现为珠三角城市效率高于西翼,西翼高于东翼,东... 以广东省21市为研究样本,采用SE-DEA模型对其2005、2009及2013年城市效率进行评价及区域差异分析,研究发现:(1)广东省城市效率整体偏低且呈下降趋势;(2)城市间投入产出效率差异明显,整体呈现为珠三角城市效率高于西翼,西翼高于东翼,东翼高于山区的空间特征。珠三角地区城市平均效率虽远高于其他城市,但内部效率差距在逐渐拉大;(3)空间溢出效应成为影响城市效率值的重要因素,造成了领军型、跟随型、赶超型、草根型四类城市,领军型主要包括深圳及广州,草根型城市数量较多,城市效率的两级分化特点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效率 SE-DEA 区域差异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的历史背景及政策发展透视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丁蓉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9-121,共3页
英国公共服务外包发展的历程与经验表明,公共服务外包是当今世界各国公共管理领域改革的趋势。本文详细分析英国公共服务外包中的经验与教训,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从公共服务市场竞争环境等角度分析了英国经验对我国公共服务合同外包发展... 英国公共服务外包发展的历程与经验表明,公共服务外包是当今世界各国公共管理领域改革的趋势。本文详细分析英国公共服务外包中的经验与教训,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从公共服务市场竞争环境等角度分析了英国经验对我国公共服务合同外包发展的启示,以帮助逐步构建更贴合我国实际的公共服务外包管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公共服务 委托 外包英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产业振兴视角下数字经济赋能农村消费市场潜力的实证检验
12
作者 黄丽英 王妙妙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87-91,共5页
本文在乡村产业振兴视角下对数字经济赋能农村消费市场潜力进行实证检验,旨在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挖掘农村消费市场潜力,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提升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城乡收入比... 本文在乡村产业振兴视角下对数字经济赋能农村消费市场潜力进行实证检验,旨在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挖掘农村消费市场潜力,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提升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城乡收入比显著降低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农村基础设施、农村信息发展、城镇化率、产业结构均能够显著提升农村消费市场潜力;乡村产业振兴在数字经济对农村消费市场潜力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村消费 消费市场潜力 乡村产业 产业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州市不同作物组合的风险研判与结构优化
13
作者 张小冰 谢晓妮 +3 位作者 卢宗亮 刘敬熙 许若楠 张嘉翼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5期24-28,共5页
基于梅州市34个乡村1027份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发现当前复合种植模式存在显著风险差异,农户收益不稳定问题突出。分析表明:同类作物组合因风险叠加效应加剧收益波动,而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间的负向协方差虽能降低部分风险,但由于现有补... 基于梅州市34个乡村1027份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发现当前复合种植模式存在显著风险差异,农户收益不稳定问题突出。分析表明:同类作物组合因风险叠加效应加剧收益波动,而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间的负向协方差虽能降低部分风险,但由于现有补贴政策未能充分协调作物组合与风险缓释的关系,导致抗风险能力不足。建议优先推动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协同布局以利用负向协方差效应,同时完善补贴政策,政策引导与结构优化协同发力,增强农户收益稳定性与农业抗风险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作物组合 风险研判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潜力模型的广东城市可达性度量及经济联系分析 被引量:30
14
作者 陈少沛 丘健妮 庄大昌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4-69,共6页
以城市中心职能强度指数分析为基础,应用和改进潜力模型对广东省各地级市的可达性进行综合测算和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广东城市可达性及由此反映出来的经济联系的空间格局呈现同心圈层结构,并以佛山市禅城区和顺德区为中心向外辐射... 以城市中心职能强度指数分析为基础,应用和改进潜力模型对广东省各地级市的可达性进行综合测算和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广东城市可达性及由此反映出来的经济联系的空间格局呈现同心圈层结构,并以佛山市禅城区和顺德区为中心向外辐射。广东珠三角城市群表现出最优的可达性和经济联系强度,而北部和东、西两翼城市在交通网络结构缺乏横向关联、远离经济中心的地理位置和过于依赖珠三角城市群的带动作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可达性程度和经济联系最差。通过城市可达性和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分异规律分析,揭示出广东区域空间结构和交通网络结构存在的问题,诠释城市经济水平、发展模式和地理区位对可达性空间分异的作用,从而为广东省城镇网络体系发育、区域经济协调及珠三角产业转移规划优化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力模型 经济联系 可达性 空间格局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产业生态化评价与时空演化特征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珏晗 张国俊 +1 位作者 周春山 谢浩锋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6-43,共8页
从经济发展效率和资源环境效率两个维度构建广东省产业生态化评价体系,利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究2005—2015年广东省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和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2005—2015年广东省产业生态化... 从经济发展效率和资源环境效率两个维度构建广东省产业生态化评价体系,利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究2005—2015年广东省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和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2005—2015年广东省产业生态化综合水平显著提升,总体呈现以珠三角地区为核心、珠三角外围地区为边缘的"核心-边缘"格局;经济效益与结构、污染控制、能源效率、循环利用各主因子高值主要位于珠三角地区,不同主因子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将广东省各城市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分为高水平、次高水平、次低水平和低水平4个类型,各类型基本保持稳定,总体上从高水平到低水平类型的各主因子发展水平依次递减,表明产业生态化是内部各因子协同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广东省产业生态化水平具有空间关联性,空间上具有产业生态化发展的集聚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生态化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时空演变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县域乡村土地利用功能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朱孟珏 庄大昌 +1 位作者 张慧霞 文继群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9-87,共9页
研究目的:探讨2010—2018年广东乡村土地利用功能的类型识别、时空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系统聚类、因子分析、地理探测器。研究结果:(1)基于土地利用结构,乡村土地利用可分为耕地型、园地型、林地型、设施农用地型、建设用地型... 研究目的:探讨2010—2018年广东乡村土地利用功能的类型识别、时空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系统聚类、因子分析、地理探测器。研究结果:(1)基于土地利用结构,乡村土地利用可分为耕地型、园地型、林地型、设施农用地型、建设用地型、均衡型6种类型;(2)生态功能始终为广东省县域乡村发展主因子,非农生产功能凸显,农业生产功能、生活功能仍是乡村特征重要组成,不同乡村类型的功能因子存在空间异质性;(3)土地类型、地理区位、城镇化、人口流动、古村落分布、交通运输等对广东乡村土地利用功能具有显著影响,且不同功能因子影响因素各有差异。研究结论:乡村土地利用功能存在时空异质性,应分区分类制定差异化土地利用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功能 乡村 空间分异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郊乡村人才根植的空间环境因素及启示——以广东省24个近郊乡村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卢宗亮 张语欢 +4 位作者 梁心怡 李毓 蔡恺南 刘婧雨 肖斯仪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3-137,149,共6页
在收集广东省24个近郊乡村646份问卷的基础上,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识别近郊乡村人才根植意愿的空间环境因素。结果表明:近郊人才的事业环境感知通过设施环境感知、人文环境感知和自然环境感知影响根植意愿,生活环境感知单独影响根植意愿,... 在收集广东省24个近郊乡村646份问卷的基础上,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识别近郊乡村人才根植意愿的空间环境因素。结果表明:近郊人才的事业环境感知通过设施环境感知、人文环境感知和自然环境感知影响根植意愿,生活环境感知单独影响根植意愿,总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人文环境感知、事业环境感知、自然环境感知、生活环境感知、设施环境感知。其中,30岁以下、已工作3~5年和较高学历的人才有较强烈的根植意愿。这些人才重视近郊乡村的人文环境、事业环境和自然环境,除了收入和发展前景,提升幸福感和生活舒适感是增强其根植意愿的关键。建议通过打造优质的人文氛围、引进新兴产业、提升环境的治理水平来增强人才的根植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郊乡村 人才 空间环境 根植意愿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纽带与公共教育对代际收入流动性影响的实证 被引量:4
18
作者 邵洲洲 冯剑锋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93-96,共4页
文章分时期研究代际收入流动的变化,从家庭原因和公共教育的视角来解释我国收入分配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我国代际收入弹性呈现直线下降的总体趋势,城镇的收入弹性大于农村,教育程度越高代际收入流动性越大,体制内代际收入弹性在改革开... 文章分时期研究代际收入流动的变化,从家庭原因和公共教育的视角来解释我国收入分配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我国代际收入弹性呈现直线下降的总体趋势,城镇的收入弹性大于农村,教育程度越高代际收入流动性越大,体制内代际收入弹性在改革开放不全面阶段明显大于体制外,职业地位越高代际收入弹性越大。社区有幼托、小学、初中和高中的代际收入弹性比其他社区代际弹性显著降低,而大学的回归系数为正,并没有发挥出促进代际收入流动加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地位 代际传递 代际收入流动 公共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彦 章紫微 林晓燕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02-107,共6页
文章利用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接入-使用-技能”三维视角,研究数字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能促进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且对经济内循环的影响更大。数字基础设施接入和技能均能... 文章利用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接入-使用-技能”三维视角,研究数字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能促进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且对经济内循环的影响更大。数字基础设施接入和技能均能有效促进经济双循环发展,而数字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益尚未发挥;分区域来看,数字基础设施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经济双循环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但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并不显著。数字基础设施能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缓解资源错配两条路径来促进经济双循环发展。产业结构越合理、市场化水平越高,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双循环发展的提升作用越大。当地区人口集聚水平超过既定门槛值时,数字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正向影响将得到更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双循环 资源错配 市场化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城市群内涝灾害韧性综合评估及障碍因子识别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丁蓉 杨凯 孙仕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29,38,共8页
为解决珠三角地区城市治理中亟须应对的城市内涝灾害问题,在构建城市内涝灾害韧性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CRITIC-TOPSIS组合模型与韧性发展度测算和分析了2022年珠三角城市群内涝灾害韧性的空间分布、维度差异与类别异质性,并采... 为解决珠三角地区城市治理中亟须应对的城市内涝灾害问题,在构建城市内涝灾害韧性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CRITIC-TOPSIS组合模型与韧性发展度测算和分析了2022年珠三角城市群内涝灾害韧性的空间分布、维度差异与类别异质性,并采用障碍度模型识别了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内涝灾害韧性空间分布上以广州、深圳为中心向周边递减,呈现“中心高四周低”特征;各城市在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与人口素养等维度的发展上具有显著差异性;在内涝灾害韧性抵抗力、适应力与恢复力方面广州、深圳两城具有显著优势,珠三角地区各城市总体处于“梯队式”发展趋势;经济发展是惠州、江门与肇庆的首要障碍因子,社会生活是佛山、东莞与中山的首要障碍因子,生态环境是广州与珠海的首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灾害韧性 CRITIC-TOPSIS组合模型 障碍因子 珠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