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我国财产与权利、权力之关系——结合相关资产负债表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童之伟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3-132,共20页
有必要在对归属已定财产做二元划分的基础上,具体揭示“公共财产转化为权力”和“个人财产转化为权利”的实现机理。政府预算支出直接由广义政府部门最终消费的部分生成权力,而回到居民部门并由其最终消费、无须付对价的部分生成权利。... 有必要在对归属已定财产做二元划分的基础上,具体揭示“公共财产转化为权力”和“个人财产转化为权利”的实现机理。政府预算支出直接由广义政府部门最终消费的部分生成权力,而回到居民部门并由其最终消费、无须付对价的部分生成权利。国民总收入初始分配后居民部门向广义政府缴纳之税和费,构成居民部门成员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包括诉权的各项公权利的对应财产内容。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是与私权利直接对应的物质内容。国有资产“两权”中广义政府部门行使的财产所有权是权力,而国有公司可自主行使之权是权利。居民生命、身体是居民部门首要财产,它们作为整体在宪法上表现为生命权这项不证自明的前提性基本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资产 个人财产 权力 权利 资产负债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对西方民主的超越:“人民的统治”再阐释 被引量:2
2
作者 戴激涛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7,共12页
针对西方民主面临的理论困境和实践难题,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性地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论,从理论逻辑、运行机理和实践进路明晰了作为民主本质的“人民的统治”核心要义,为如何实现民主有效运转设计了系统完备的制度... 针对西方民主面临的理论困境和实践难题,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性地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论,从理论逻辑、运行机理和实践进路明晰了作为民主本质的“人民的统治”核心要义,为如何实现民主有效运转设计了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人民”概念,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和合型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设计以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始终坚持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建立起高效协同的“全过程协商”机制确保人民始终“在场”,是以广泛协商为基本原则的参与型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实践主体层面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确保最广泛的人民参与;在实践成效层面要求对国家权力进行全程制约和监督,以实现人民广泛权利和自由全面发展,是以“全过程”为鲜明特色的发展型民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人民的统治 和合型民主 协商参与 发展型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宪法实施情况报告制度: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创新举措 被引量:1
3
作者 邓世豹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1,共4页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①。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加强宪法实施制度建设,完善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推动宪法全面实施,...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①。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加强宪法实施制度建设,完善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推动宪法全面实施,设立国家宪法日、开展宪法宣誓、加强备案审查、设立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实行法律草案合宪性审查等,以保障宪法全面实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制度体系,建立宪法实施情况报告制度。宪法实施情况报告是负有监督宪法实施职责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段时间内宪法实施状况进行总结,并予以信息公开,接受人民的监督,督促相关宪法责任主体切实履行宪法责任的重要制度。宪法实施情况报告以信息公开方式,发挥着评价督促、规范指引、宪法教育、宪法研究等作用,实现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功能。建立宪法实施情况报告应明确宪法实施情况报告的功能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内在机理,厘清报告工作机制,科学设计报告工作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 合宪性审查 备案审查 法律草案 宪法宣誓 宪法责任 宪法和法律 创新举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公共财产生成权力的机理——结合若干国家预算收支状况的法学考察
4
作者 童之伟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0,共16页
揭示公共财产向权力转化的路径和机理,是形成实践法学基本范畴中的权力概念的关键环节。体量和效用随广义政府预算收支激增的权力,早在大半个世纪前就成为各国法律实践中与权利并驾齐驱的最重要法现象之一。因此,有必要结合当代国家预... 揭示公共财产向权力转化的路径和机理,是形成实践法学基本范畴中的权力概念的关键环节。体量和效用随广义政府预算收支激增的权力,早在大半个世纪前就成为各国法律实践中与权利并驾齐驱的最重要法现象之一。因此,有必要结合当代国家预算收支状况系统地揭示公产向权力转化的具体路径和机理。只有实际公产直接生成权力,名义公产只对权力生成起辅助作用,且往往最终会退出公产序列。广义政府部门对其投入经营性资产形成的公司享有的财产所有权是权力,不是权利。一国公产占该国全部财产的比重客观上是受限的,因而权力占法权的比重也是受限的,超过必要限度就会有损于权利、法权乃至权力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财产 权力 权利 预算收支 法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法治保障
5
作者 邓世豹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0,共3页
产业链供应链可靠安全是大国经济的突出特征。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之间利益博弈激烈,经济逆全球化盛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破坏,在此背景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水平,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对我... 产业链供应链可靠安全是大国经济的突出特征。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之间利益博弈激烈,经济逆全球化盛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破坏,在此背景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水平,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对我国新发展格局意义尤为重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要拉长长板,补齐短板,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节点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安全 逆全球化 全球产业链 法治保障 供应体系 掉链子 补齐短板 自主可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社会治理的权利逻辑:以个人信息权为中心 被引量:4
6
作者 戴激涛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3-64,共12页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社会迅速发展,促进多元主体信息交流和资讯共享,给个人信息保护带来挑战。作为数字社会公民身份的基本表征,个人信息权既是数字公民实现全面自由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防范和控制数字权力异化的重要工具。实现数字...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社会迅速发展,促进多元主体信息交流和资讯共享,给个人信息保护带来挑战。作为数字社会公民身份的基本表征,个人信息权既是数字公民实现全面自由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防范和控制数字权力异化的重要工具。实现数字社会个人信息权保护的价值追求,国家立法机关应秉持作为宪法价值核心的人格尊严进行立法,明晰个人信息权的规范内涵与保护机制;行政机关应遵循权力法定原则,严格基于法律保留、公共利益和比例原则处理和使用个人信息,并建立专门的个人信息权保护的监管机构;司法机关应通过法律适用和司法解释对被侵犯的个人信息权提供及时司法救济,填补法律漏洞,实现数字社会个人信息权保护的制度正义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社会 个人信息权 权利逻辑 主观公权利 制度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权利”向“和化权利”的变异和回归 被引量:2
7
作者 童之伟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25,共21页
“汉语权利”指的是在中国本土形成并融入现代汉语、指称范围不包括任何公共权力的“权利”一词。“和化权利”指汉语的“权利”一词进入日语法学后发生变异、指称范围包括各种公共权力的“权利”一词,后者严格来说属于未经翻译的日语... “汉语权利”指的是在中国本土形成并融入现代汉语、指称范围不包括任何公共权力的“权利”一词。“和化权利”指汉语的“权利”一词进入日语法学后发生变异、指称范围包括各种公共权力的“权利”一词,后者严格来说属于未经翻译的日语。“汉语权利”诞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随后进入日语法学并保持了20余年的主流地位。“和化权利”出现于日语法学的时间大体在19世纪80年代,经过与“汉语权利”的竞争,到20世纪初完成了定型化,同时开始返流中国。“汉语权利”与返流中国的“和化权利”也有过竞争,但毕竟势单力薄,顶不住。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汉语法学全面承袭了以和化的“权利”为核心的话语体系。“和化权利”在当代汉语法学研究领域影响日渐式微,但在法学基础理论教学领域仍处在主流地位。当代汉语法学应全面回归“汉语权利”,同时吸纳“和化权利”的合理因素,形成以法权或其他本土化概念为核心的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权利” “和化权利” 法律体系 法学基本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意义、实践要求及推进路径
8
作者 戴激涛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3,共11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从政理、法理和学理层面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进行了多维创新,为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与理论支持。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明确了根本性政治原则、奠定了系统性法治思维、筑牢了长期... 习近平法治思想从政理、法理和学理层面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进行了多维创新,为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与理论支持。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明确了根本性政治原则、奠定了系统性法治思维、筑牢了长期性制度保障,在实践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应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宪法制度体系、全面落实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即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宪法商谈是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的理论模型与实践路径,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规范价值。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应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心,以宪法商谈建制化路径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作用,构建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宪法商谈形式,培养公民的观念性宪法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全过程人民民主 宪法商谈 观念性宪法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