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丙烯酰胺中毒大鼠周围神经病的治疗研究
1
作者 杨敏慧 刘爱群 +1 位作者 向光红 李金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58-661,共4页
目的:探讨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对丙烯酰胺中毒大鼠周围神经病的治疗效果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BMSC组,模型组采用丙烯酰胺灌胃大鼠构建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模型,建模成功后,BMSC组大鼠经尾... 目的:探讨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对丙烯酰胺中毒大鼠周围神经病的治疗效果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BMSC组,模型组采用丙烯酰胺灌胃大鼠构建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模型,建模成功后,BMSC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BMSC 1×107个,对照组和模型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分别在治疗后第0、1、2、3、4和5周分析3组大鼠步态变化;第5周坐骨神经传导潜伏期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染色分析坐骨神经病理程度,Western blot分析每组大鼠周围神经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GDNF)水平;分析每组大鼠氧化应激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BMSC组大鼠治疗后各时间点步态评分明显降低(P<0.05),神经传导潜伏期明显降低(P<0.05),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BMSC组大鼠坐骨神经病变病理评分显著下降(P<0.05),坐骨神经组织NGF和GDNF等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外周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BMSC可显著提高丙烯酰胺中毒大鼠的神经组织营养因子和抗氧化应激水平,进而改善了中毒大鼠的周围神经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丙烯酰胺 周围神经病 氧化应激 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痫性发作为表现成人起病的瓜氨酸血症Ⅱ型1例
2
作者 刘倩 黄叶青 +3 位作者 游荣娇 刘爱群 洪铭范 彭忠兴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164,共3页
对SLC25A13基因纯合变异引起以痫性发作为表现的成人起病的瓜氨酸血症Ⅱ型(adult-onset typeⅡcitrullinemia,CTLN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男,28岁,反复四肢抽搐4年余,再发加重2个月,平素喜食花生及肉类。头颅MRI检查未见异常,予抗... 对SLC25A13基因纯合变异引起以痫性发作为表现的成人起病的瓜氨酸血症Ⅱ型(adult-onset typeⅡcitrullinemia,CTLN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男,28岁,反复四肢抽搐4年余,再发加重2个月,平素喜食花生及肉类。头颅MRI检查未见异常,予抗癫痫治疗效果不佳,进一步查血转氨酶、血氨和瓜氨酸升高,基因检测显示SLC25A13基因c.851_854del纯合致病突变,诊断为CTLN2,予高蛋白、高脂肪、低糖饮食和精氨酸治疗,随访半年无痫性发作。对反复痫性发作伴有特殊饮食嗜好者应注意CTLN2可能,基因检测对CTLN2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可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氨酸血症 高氨血症 痫性发作 希特林蛋白 尿素循环障碍 基因突变 SLC25A13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脑桥延髓内侧“心”型孤立性脑梗死临床和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刁胜朋 吴伟烽 +2 位作者 刘爱群 彭忠兴 洪铭范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28,共10页
目的 探讨累及双侧脑桥延髓内侧特征性“心”型孤立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及2020年2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例累及双侧脑桥延髓内侧“心”型孤立性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 目的 探讨累及双侧脑桥延髓内侧特征性“心”型孤立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及2020年2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例累及双侧脑桥延髓内侧“心”型孤立性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计算机检索近10年来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录的公开发表的脑桥延髓“心”型孤立性脑梗死患者的国内外文献数据,复习文献并总结分析。结果 2例患者病程均为进展性,临床上均表现为球麻痹、感觉障碍、进展性四肢瘫痪、呼吸受累。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显示脑桥延髓内侧典型的“心”型孤立性梗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病例1为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病例2为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及闭塞。24篇文献共纳入29例患者,延髓“心”型梗死21例,脑桥“心”型梗死8例。本中心和文献报道共计31例患者。男性28例,女性3例,发病年龄32~87(60.3±12.1)岁。出现球麻痹症状29例(29/31,93.55%),感觉障碍23例(23/31,74.19%),四肢瘫痪31例(100%),进展性病程29例(29/31,93.55%),累及呼吸23例(23/31,74.19%),预后不良24例(24/29,82.76%),死亡6例(6/29,20.69%)。29例患者行MRA、CTA或DSA检查,椎基底动脉无明显异常或仅存在粥样硬化7例(7/29,24.14%),椎基底动脉狭窄或发育不良11例(11/29,37.93%),椎基底动脉存在闭塞11例(11/29,37.93%)。结论 双侧脑桥延髓内侧“心”型孤立性梗死病例临床罕见,其在脑MRI上形态学特殊。此类患者病因常为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病程常呈进展性,四肢瘫痪,常累及呼吸,病情危重,容易误诊、漏诊;应尽快行脑MRI及DSA检查,争取早诊断、早治疗,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心”型梗死 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偶参与注意力训练对中年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潘秀玲 徐祝丽 黄勤兰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9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配偶参与注意力训练对中年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98例中年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安排配偶参与注意力训练,包括凝视法、冥想法、复述法、寻... 目的探讨配偶参与注意力训练对中年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98例中年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安排配偶参与注意力训练,包括凝视法、冥想法、复述法、寻物游戏法等。于干预后3、6个月对患者的认知障碍严重程度和康复效果满意度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认知障碍严重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对认知功能恢复效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配偶参与的注意力训练对中年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年人 脑卒中 认知障碍 注意力训练 配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与脾切除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脾亢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幸伟芳 周志华 +2 位作者 黄叶青 危智盛 洪铭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3333-3337,3342,共6页
目的比较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与脾切除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合并脾功能亢进(脾亢)的疗效。方法收集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2例HLD合... 目的比较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与脾切除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合并脾功能亢进(脾亢)的疗效。方法收集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2例HLD合并脾亢行PSE和脾切除术病例,PSE组10例,脾切除术组12例,随访2年,收集患者的一般信息、血常规、肝功能、凝血指标、术后主要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PSE与脾切除术均可使白细胞和血小板升高,两组术后白细胞、血小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E组与脾切除术组术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对比,仅术后第7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E组术后1年与术前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对比下降(P=0.007);两组术后1年的总胆红素与术前对比明显下降(PPSE=0.035,P脾切=0.0001)。但白蛋白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术后1年的PT均较术前缩短改善(P<0.05);脾切除术组术后APTT与术前对比均缩短(P<0.05)。两组术后主要并发症都是发热和腹胀、腹痛,PSE组并发症较轻。两组术后神经系统症状均未加重。结论PSE和脾切除术均可有效改善HLD合并脾亢所致的血细胞三系减低、肝功能和凝血指标。虽PSE部分疗效不如脾切除术显著,但PSE具有相对安全、创伤小,术后并发症较轻,手术指征要求低,可重复治疗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脾切除术 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身体质量指数及其与相关症状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汪传歌 周志华 +4 位作者 刘爱群 黄叶青 余青云 彭忠兴 洪铭范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9-133,共5页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变化及其与PD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83例PD患者和同期6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患者均进行统一的PD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 disea...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变化及其与PD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83例PD患者和同期6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患者均进行统一的PD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第三部分UPDRS-Ⅲ评定、改良Hoehn-Yahr(H-Y)分级评定,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简易智力状态健康量表(mini mental state health scale,MMSE)和蒙特利尔认识评定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及便秘评分系统(constipation scoring system,CCS)评分和卧立位血压测定。根据BMI结果将PD组分为低BMI PD组和不伴低BMI PD组。结果PD组与对照组比较,PD组BMI[(21.4±2.3)kg/m^(2) vs.(23.7±1.2)kg/m^(2)]、MMSE(24.7±1.8 vs.25.9±1.7)、MoCA(23.6±2.4 vs.25.9±1.3)评分均更低(P<0.01),收缩压下降[(13.0±3.0)mmHg vs.(8.3±2.3)mmHg]及舒张压下降[(7.1±1.7)mmHg vs.(5.2±1.4)mmHg]更多、CCS评分(15.4±2.8 vs.12.2±2.9)、HAMA(8.3±3.0 vs.6.6±2.0)及HAMD(11.1±4.1 vs.6.9±1.8)评分更高(P<0.01)。低BMI组较不伴低BMI组MMSE(22.9±2.1 vs.25.1±1.6)、MoCA(21.2±1.8 vs.24.0±2.0)评分均更低(P<0.01),收缩压下降(16.5±2.0 mmHg vs.12.3±2.7 mmHg)及舒张压下降(8.2±2.0 mmHg vs.6.9±1.6 mmHg)更多,CCS评分(18.3±3.2 vs.14.8±2.4)、HAMD(18.4±2.6 vs.9.8±2.7)及HAMA(13.8±2.2 vs.7.3±1.7)评分更高(P<0.01)。结论PD患者BMI降低,伴低BMI的PD患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更严重,临床需要重视对PD患者的BMI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身体质量指数 运动症状 非运动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头痛相关炎性因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7
作者 李琴瑶 杨红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56-459,共4页
偏头痛是常见的神经血管性疾病,三叉神经血管学说认为无菌性神经源性炎症是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炎性因子参与了偏头痛的病理生理学过程。如今针对炎性因子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及其受体的特... 偏头痛是常见的神经血管性疾病,三叉神经血管学说认为无菌性神经源性炎症是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炎性因子参与了偏头痛的病理生理学过程。如今针对炎性因子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及其受体的特异性抗体逐渐成为偏头痛治疗的研究热点,受此启发,本文就偏头痛相关炎性因子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偏头痛药物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CGRP 炎性细胞因子 环氧化酶 一氧化氮(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胶注射治疗胃底静脉曲张致脑栓塞一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游荣娇 吴伟烽 +1 位作者 陈松发 彭忠兴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8-251,共4页
患者男性,68岁。主因呕血、黑便5天,胃底静脉组织胶注射术后10小时突发剧烈咳嗽、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于2018年8月23日入院。患者于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呕血、黑便,于2018年8月18日至外院消化内科就诊。
关键词 颅内栓塞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胶剂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脑膜动静脉瘘继发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报道
9
作者 陈松发 吴伟烽 +2 位作者 危智盛 洪铭范 彭忠兴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65-1667,共3页
硬膜外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与脑静脉血栓形成(intracrani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IVST)发病率低[1-2],在临床工作中漏诊率和误诊率较高。DAVF合并IVST时病情更严重,风险更高,治疗难度更大,预后差。一经发现... 硬膜外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与脑静脉血栓形成(intracrani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IVST)发病率低[1-2],在临床工作中漏诊率和误诊率较高。DAVF合并IVST时病情更严重,风险更高,治疗难度更大,预后差。一经发现应及时治疗,否则会导致严重不良后果。本文通过对1例IVST合并DAVF的病例诊治过程进行报道,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动静脉瘘 静脉窦血栓形成 脑静脉血栓形成 漏诊率 文献分析 误诊率 及时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