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蝇抗菌肽MDC协同庆大霉素抗普通变形杆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晴汝 桂水清 卢雪梅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5-93,共9页
以普通变形杆菌(Bacillus proteus vulgaris)为研究对象,探讨家蝇抗菌肽(Musca domestical cecropin,MDC)和庆大霉素(Gentamicin)的体外联合抗菌效果及协同抗菌机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棋盘法、结晶紫染色等方法研究两药的协同抗菌... 以普通变形杆菌(Bacillus proteus vulgaris)为研究对象,探讨家蝇抗菌肽(Musca domestical cecropin,MDC)和庆大霉素(Gentamicin)的体外联合抗菌效果及协同抗菌机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棋盘法、结晶紫染色等方法研究两药的协同抗菌作用和抗生物膜作用;通过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FC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两药联用的抗菌机制。家蝇抗菌肽MDC与庆大霉素的FIC为0.313,表明两者具有较好的协同抗菌作用;结晶紫染色结果显示两药对细菌初始生物膜、成熟生物膜和胞外蛋白质的影响也有一定的协同作用;荧光和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药物可以有效杀伤细菌,使细菌死亡数目上升;透射电镜观察到给药后大部分细菌细胞壁破损,细胞膜不完整,胞质内容物坏死溶解导致细胞肿胀破裂。家蝇抗菌肽MDC和庆大霉素具有协同抗普通变形杆菌作用,且两药的作用机制相辅相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变形杆菌 家蝇抗菌肽 庆大霉素 协同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蝇抗菌肽MDC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抑菌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子琰 王建 +2 位作者 张伦 桂水清 卢雪梅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9-156,共8页
以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家蝇抗菌肽(Musca domestica cecropin,MDC)在不同条件下的抑菌稳定性。采用牛津杯法研究pH值、温度、光照、蛋白酶、金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有机试剂对MDC抑菌活性(抑菌圈大... 以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家蝇抗菌肽(Musca domestica cecropin,MDC)在不同条件下的抑菌稳定性。采用牛津杯法研究pH值、温度、光照、蛋白酶、金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有机试剂对MDC抑菌活性(抑菌圈大小)的影响。在酸性条件下MDC的抑菌活性稍有下降,保持在85%左右,但在碱性条件下的抑菌活性无明显改变,稳定性较好。经低温和高温处理后,抑菌活性无显著差异。MDC在黑暗、正常光及紫外线照射处理30 min,其抑菌活性仍保持稳定。MDC对胰蛋白酶敏感,抑菌活性完全消失,而对胃蛋白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MDC对Ca^(2+)、K^(+)有良好的稳定性,但对Mg^(2+)敏感,在Fe^(3+)作用下其抑菌活性较对照组有所升高(P<0.05)。表面活性剂和有机试剂处理MDC后,其抑菌活性均明显降低。家蝇抗菌肽MDC能显著抑制鼠伤寒沙门氏菌生长繁殖,其活性几乎不受pH值,温度和光照变化、胃蛋白酶和某些金属离子的影响,且Fe^(3+)能够协同增强MDC的抑菌活性,但Mg^(2+)、表面活性剂、有机试剂以及胰蛋白酶水解作用可分别使其抑菌活性部分或完全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抗菌肽 稳定性 鼠伤寒沙门氏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分泌高效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菌株YB的鉴定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彬 李小波 +2 位作者 周林 区佩渝 金小宝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0-118,共9页
筛选和鉴定可降解木质纤维素的真菌,并研究其产酶特征。采用刚果红平板涂布法,从荔枝腐叶中筛选具有木质纤维素降解能力的真菌,结合ITS-r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初步测定其产酶条件,然后采用DEAE 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与Seph... 筛选和鉴定可降解木质纤维素的真菌,并研究其产酶特征。采用刚果红平板涂布法,从荔枝腐叶中筛选具有木质纤维素降解能力的真菌,结合ITS-r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初步测定其产酶条件,然后采用DEAE 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与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对硫酸铵沉淀的粗酶液进行分离纯化,对其开展酶学性质研究。结果显示,筛选出一株可降解木质纤维素降解的菌株YB,鉴定为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在发酵过程中,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最大活力分别为313.53±26.78 U/mL和18 120.87±500.37 U/mL。分离纯化得到纤维素酶(CMC酶)Ⅰb、Ⅳ和木聚糖酶Ⅰa;通过SDS-PAGE检测,其分子量分别为58.5 kD、22.8 kD和44.5 kD。3种酶的最适酶促反应条件均为:50℃,pH 5.0。其中,木聚糖酶能有效降解玉米芯木聚糖为木糖和多种木寡糖。菌株Trichoderma virens YB可分泌高效木质纤维素降解酶,具有应用于木聚糖酶和木寡糖生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木霉 纤维素酶 木聚糖酶 酶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靶向肽修饰的人内皮抑制素rES-CSP融合蛋白可溶性表达及活性鉴定
4
作者 余田甜 张晶晶 +3 位作者 许敏华 金小宝 汪洁 马艳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18,共4页
为了方便获得大量的有活性rES-CSP融合蛋白,通过优化诱导表达条件,实现融合蛋白rES-CSP的可溶性表达,并纯化后检测其生物学活性,使该融合蛋白作为药用蛋白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首先在常规条件下诱导表达融合蛋白rES-CSP,通过SDS-PAGE电... 为了方便获得大量的有活性rES-CSP融合蛋白,通过优化诱导表达条件,实现融合蛋白rES-CSP的可溶性表达,并纯化后检测其生物学活性,使该融合蛋白作为药用蛋白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首先在常规条件下诱导表达融合蛋白rES-CSP,通过SDS-PAGE电泳分析,选出最优菌株;继而优化诱导温度和诱导时间,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可溶性表达情况,Ni-NTA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后RP-HPLC分析其纯度;CCK-8细胞增殖实验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融合蛋白生物学活性。结果选出目的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43.84%的单克隆菌株为研究对象,在诱导温度为25℃,诱导时间为20 h时,融合蛋白rES-CSP实现可溶性表达,并且可溶性表达量较高。经纯化后获得的rES-CSP融合蛋白纯度达到98%以上;制备的rES-CSP融合蛋白具有抑制肝癌细胞HepG2增殖作用,且与HepG2结合能力较强;为融合蛋白rES-CSP的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表达 肝靶向肽修饰的人内皮抑制rES-CSP 活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溪黄草黄酮类成分对酒精性肝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5
作者 钟景斌 刘文彬 王晖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4期667-675,共9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溪黄草黄酮类成分对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的作用机制。通过文献、PubChem、TCMSP、PharmMapper数据库收集成分及预测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规范靶点。再运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ALD疾病靶点,并经...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溪黄草黄酮类成分对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的作用机制。通过文献、PubChem、TCMSP、PharmMapper数据库收集成分及预测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规范靶点。再运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ALD疾病靶点,并经Venny2.1.0获得交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的PPI网络由STRING数据库构建,接着通过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溪黄草黄酮类成分-靶点-通路的作用网络由Cytoscape3.7.0构建,最后对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本文共收集溪黄草中12种黄酮类成分,这些成分涉及172个与ALD相关的靶点,筛选24个核心靶点。GO富集显示52条生物过程、24条细胞成分、16条分子功能,主要涉及转录调控、细胞凋亡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NF-κB调节、脂质稳态、DNA损伤凋亡等生物过程;KEGG富集27条通路,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FoxO信号、P53信号等关键通路;分子对接显示HSP90AA1、VEGFA、CCND1核心靶点与活性成分有良好的结合效应。综上,本文揭示溪黄草黄酮类成分作用于多靶点,参与多通路的调控发挥治疗ALD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验证溪黄草黄酮类成分治疗ALD的相关靶点及通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溪黄草黄酮 酒精性肝病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抗革兰阳性菌的戈登氏菌WA4-43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和梦颖 刘文彬 +3 位作者 林震鸣 黎尔彤 汪洁 金小宝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2-242,共11页
蜚蠊肠道来源WA4-43为首次发现具有抗革兰阳性菌的戈登氏菌,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比较基因组分析,获得菌株与其他戈登氏菌的共性和差异性,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菌株WA4-43仅对革兰阳性菌具有抑制活性;通过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蜚蠊肠道来源WA4-43为首次发现具有抗革兰阳性菌的戈登氏菌,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比较基因组分析,获得菌株与其他戈登氏菌的共性和差异性,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菌株WA4-43仅对革兰阳性菌具有抑制活性;通过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初步鉴定菌株WA4-43为Gordonia terrae;全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菌株基因组大小为5.44 Mb,GC含量为67.76%,含有4 963个蛋白编码基因,其中GO、COG、KEGG数据库中分别注释3 563、4 178、1 870个基因;antiSMASH预测获得8个类型共13个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同源性平均值为(22.67±24.72)%,并运用PRISM 4预测了基因簇合成化合物;比较基因组分析发现G. terrae基因簇较为保守,但同源性均显著低于已知基因簇,具有合成新颖化合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登氏菌 全基因组测序 次级代谢产物 抗革兰阳性菌 比较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大蠊肠道产7-木糖紫杉烷糖基水解酶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7
作者 唐彬 刘文彬 +2 位作者 李小波 王宁 金小宝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9-148,共10页
旨在筛选美洲大蠊肠道具有产7-木糖紫杉烷糖基水解酶性能的内生菌,并对其进行生物学鉴定。以实验室保存的178株美洲大蠊肠道内生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刚果红透明圈法和荧光显色法筛选产木聚糖酶菌株,进一步利用薄层色谱法筛选产7-木糖紫杉... 旨在筛选美洲大蠊肠道具有产7-木糖紫杉烷糖基水解酶性能的内生菌,并对其进行生物学鉴定。以实验室保存的178株美洲大蠊肠道内生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刚果红透明圈法和荧光显色法筛选产木聚糖酶菌株,进一步利用薄层色谱法筛选产7-木糖紫杉烷糖基水解酶菌株。在此基础上,选取一株高产7-木糖紫杉烷糖基水解酶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对7-木糖-10-去乙酰基紫杉醇的转化率。结果显示,178株美洲大蠊肠道内生菌中有55株菌产木聚糖酶,其中8株链霉菌和2株贪铜菌可产生7-木糖紫杉烷糖基水解酶。高产菌株WA11-2-9经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Streptomyces enissocaesilis。WA11-2-9可将7-木糖-10-去乙酰基紫杉醇转化为10-去乙酰巴卡亭Ⅲ和10-去乙酰紫杉醇,主要产物10-去乙酰紫杉醇的转化率为21.52%。美洲大蠊肠道内生菌WA 11-2-9(GenBank Accession:MZ411692)具有分泌7-木糖紫杉烷糖基水解酶的能力,它为后续生物转化制备紫杉醇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肠道 7-木糖紫杉烷糖基水解酶 7-木糖-10-去乙酰基紫杉醇 10-去乙酰紫杉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