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服益生菌改善铝诱发的小鼠海马炎症 被引量:3
1
作者 袁丽芳 杨俊华 +3 位作者 邢志伟 祁方昉 左泽杰 姚志彬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0-216,共7页
[目的]探讨口服益生菌能否改善铝暴露诱发的小鼠海马炎症.[方法]通过给予小鼠口服氯化铝,建立海马炎症模型,将24只8周龄雄性小鼠C57BL/6随机分成对照(CON)组、氯化铝处理(Al)组、益生菌处理(PO)组和联合处理(Al+PO)组,每组各6只,分别持... [目的]探讨口服益生菌能否改善铝暴露诱发的小鼠海马炎症.[方法]通过给予小鼠口服氯化铝,建立海马炎症模型,将24只8周龄雄性小鼠C57BL/6随机分成对照(CON)组、氯化铝处理(Al)组、益生菌处理(PO)组和联合处理(Al+PO)组,每组各6只,分别持续给予口服氯化铝和(或)益生菌6周.海马神经炎症的评估,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激活的小胶质细胞(Iba-1+/CD68+)数量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和海马组织中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免疫荧光染色法研究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Al组海马组织中Iba-1+/CD68+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1),而BDNF表达量显著减少(P<0.01);与Al组相比,Al+PO组海马组织中Iba-1+/CD68+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1),而BDNF表达量增加(P<0.01).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研究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Al组血清和海马组织中的IL-1β和TNF-α含量均有显著增加(P<0.01);与Al组相比,Al+PO组血清IL-1β含量显著减少(P<0.01),海马组织中的IL-1β和TNF-α含量均显著减少(P<0.01).[结论]口服益生菌可改善铝暴露诱发的小鼠海马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海马 神经炎症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酰胺母源性暴露对新生大鼠海马GFAP和S100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春梅 李细霞 +5 位作者 贾会 古梓婷 李诗琪 罗利 马宇昕 刘靖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19-624,共6页
目的:探讨丙烯酰胺(ACR)母源性暴露对新生大鼠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β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SD母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低剂量ACR暴露组(ACR-L)、中剂量ACR暴露组(ACR-M)和高剂量ACR暴露组(ACR-H),每组8只,母鼠自妊娠... 目的:探讨丙烯酰胺(ACR)母源性暴露对新生大鼠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β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SD母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低剂量ACR暴露组(ACR-L)、中剂量ACR暴露组(ACR-M)和高剂量ACR暴露组(ACR-H),每组8只,母鼠自妊娠第6 d起连续14 d灌胃给药,control组给予ddH20,ACR组分别给予4、8以及16 mg/kg ACR直至仔鼠出生取出海马组织,建立ACR染毒孕鼠模型。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的改变;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海马GFAP和S100β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显示随ACR染毒剂量增大,新生大鼠海马颗粒层神经元排列疏松;与control组相比,各剂量组GFAP的表达量呈浓度依赖性减少,而S100β的表达量随染毒剂量的增大而增加。结论:ACR母源性暴露对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造成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GFAP表达及上调S100β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海马 神经发育毒性 星形胶质细胞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S100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