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M_(2.5)中重金属砷呼吸暴露对肠道菌群结构及代谢的影响
1
作者 张敏娟 余梓勋 +4 位作者 易运红 田苗 周银锋 冯杰 祁增华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2-441,共10页
重金属砷(As)不仅具有致癌性,还能诱发和加剧心血管、呼吸以及生殖等多种系统疾病.有色金属冶炼区域大气细颗粒物(PM_(2.5))载带的重金属As(PM_(2.5)-As)具有浓度高、传播广、危害大以及生物吸收效率高等特点,因此,能够对机体造成更大... 重金属砷(As)不仅具有致癌性,还能诱发和加剧心血管、呼吸以及生殖等多种系统疾病.有色金属冶炼区域大气细颗粒物(PM_(2.5))载带的重金属As(PM_(2.5)-As)具有浓度高、传播广、危害大以及生物吸收效率高等特点,因此,能够对机体造成更大程度的损伤和危害.现有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是环境污染物暴露诱发机体损伤的重要“枢纽”.然而,关于有色金属冶炼场地PM_(2.5)-As吸入暴露对肠道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其代谢功能影响的研究仍存在不足.本研究依据有色金属冶炼场地PM_(2.5)-As的环境浓度及组成开展动物暴露研究,探究PM_(2.5)-As暴露对肠道菌群组成及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PM_(2.5)-As暴露显著影响了微生物菌群的丰度和特征结构,其中乳酸杆菌是受影响最大的肠道菌属.在此基础上,使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共筛选出317种差异代谢物,而色氨酸代谢是受PM_(2.5)-As暴露影响最为显著的代谢通路.本研究不仅为PM_(2.5)-As的健康危害提供了新的证据,还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As 吸入暴露 肠道菌群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regulation of cosmetic ingredients produced by synthetic bi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2
作者 Yunping Lan Zhijie Xie +3 位作者 Chujie Zhao Xiaochun Liu Shiqiong Wang Qiuxing He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7-380,共10页
The use of synthetic biology technology to develop cosmetic ingredients is attracting widespread attention due to its effectiveness,safety,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 concept of synthetic ... The use of synthetic biology technology to develop cosmetic ingredients is attracting widespread attention due to its effectiveness,safety,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 concept of synthetic biology and its key technologies and current status in the production of cosmetic ingredients.It also briefly analyzes the regulatory approaches to synthetic biology-based cosmetic ingredient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providing guidan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is field in China.The goal is to ensure product safety,enhance consumer trust,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thetic biology cosmetic ingredients regulatory polic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氨基酸工业品中26种游离手性氨基酸含量 被引量:6
3
作者 匡慧颖 李子樱 +6 位作者 朱波 张玉鑫 倪一平 肖伟敏 叶新玉 杨国武 杨燕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3-713,共11页
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氨基酸工业品中26种游离手性氨基酸含量。样品经0.1 mol/L HCl溶液溶解提取后,在碱性条件下与Marfey试剂进行衍生化反应,使用Phe⁃nomenex Kinetex F5(250 mm×5 mm,4.6μm)色... 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氨基酸工业品中26种游离手性氨基酸含量。样品经0.1 mol/L HCl溶液溶解提取后,在碱性条件下与Marfey试剂进行衍生化反应,使用Phe⁃nomenex Kinetex F5(250 mm×5 mm,4.6μm)色谱柱,以10 mmol/L乙酸铵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分析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ESI-)模式和多反应监测(MRM)模式。结果表明,各氨基酸衍生物之间的分离度良好,26种手性氨基酸的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不小于0.9940,定量下限为0.5~12.5 ng/mL,加标回收率为80.3%~118%,相对标准偏差为0.47%~9.8%。应用该方法对180个工业样品进行检测,在L-型氨基酸纯品试剂、L-型稳定同位素标记氨基酸内标试剂、单品L-型氨基酸原料及复合氨基酸原料粉中均检出D-氨基酸。该研究首次评估了国内相关工业产品中手性氨基酸的质量状况,发现复合氨基酸原料需加强手性构型的监测管理,并深入分析了利用相关氨基酸纯品试剂作为标准物质或同位素内标时,对食品、环境、化工、医药等领域样品检测结果准确性可能造成的影响。该方法可为科研试剂、生物制药、化工食品和营养健康等领域提供质量管理和健康评测的有效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氨基酸 手性衍生化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工业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化硒的制备及其在洗护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诗琼 刘晓纯 +3 位作者 蓝云萍 孔祥灵 陈来成 何秋星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7-476,共10页
二硫化硒是硫化硒(SemSn)混合物的统称,具有多元环结构,不同环结构之间可相互转化。二硫化硒常用熔融法、化学法合成,而纳米二硫化硒常用电化学法和绿色合成法制备,其常用的表征方法有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 二硫化硒是硫化硒(SemSn)混合物的统称,具有多元环结构,不同环结构之间可相互转化。二硫化硒常用熔融法、化学法合成,而纳米二硫化硒常用电化学法和绿色合成法制备,其常用的表征方法有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能量光谱仪(EDS)、动态光散射(DLS)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二硫化硒属于细胞生长抑制剂和角质溶解剂,具有抗皮脂溢出、抗真菌及细菌的作用,能抑制核分裂,造成表皮细胞更替减少,起到止痒、消炎、减少脱屑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脂溢性皮炎和花斑藓。硫和硒都是具有多种原子价位的元素,既可表现还原性,又可表现氧化性,其潜能让二硫化硒的分子结构、性能特点及应用开发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二硫化硒性质、结构特点、制备方法、表征及其在洗护领域的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硒 纳米材料 制备 皮炎 洗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离子污染快速可视化检测方法研究
5
作者 李丹 黄金怡 +3 位作者 严志红 肖湛 刘龙元 刘意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开发了一种基于壳聚糖的酰基化改性、利用含巯基碳量子点(S,N-CQDs)与点击反应制备的荧光修饰的改性壳聚糖(NMCS-SNCQDs)的简易方法,并对NMCS-SNCQDs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成本低、便捷快速、可视化等特点;NMCS-SNCQDs保留了S... 开发了一种基于壳聚糖的酰基化改性、利用含巯基碳量子点(S,N-CQDs)与点击反应制备的荧光修饰的改性壳聚糖(NMCS-SNCQDs)的简易方法,并对NMCS-SNCQDs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成本低、便捷快速、可视化等特点;NMCS-SNCQDs保留了S,N-CQDs的良好荧光性能,可对Cr^(6+)有选择性地进行荧光淬灭响应,其临界响应浓度为52μmol/L;NMCS-SNCQDs具有很好的成凝胶性,可用于开发荧光试纸/凝胶,实现快速、实时检测水体中的Cr^(6+)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壳聚糖 碳量子点 铬离子 污染 可视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fermented polypeptide of Sacha Inchi(Plukenetia volubilis L.)on the structure of liquid crystal emulsion
6
作者 Xiaochun Liu Tingting Luo +2 位作者 Jie Dai Laicheng Chen Qiuxing He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56-1464,共9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Sacha Inchi polypeptide in liquid crystal emulsion,oil-in-water liquid crystal emulsions with Sacha Inchi fermented polypeptide as the active component were prepared.The micro... In order to study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Sacha Inchi polypeptide in liquid crystal emulsion,oil-in-water liquid crystal emulsions with Sacha Inchi fermented polypeptide as the active component were prepared.The microstructures,particle sizes,stabilities,thermodynamic properties,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liquid crystal emulsions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the fermentation products were observed by Polarizing microscope,Particle size meter,Thermogravimetric differential thermal synchronous measurement system,and Rheometer,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fermented peptide liquid crystal emulsion was(25.7±2.8)μm,and the liquid crystal structure was complete and stable.The content of bound water and liquid crystal in the emulsion with 1%Sacha Inchi polypeptid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blank emulsion and the emulsions with 3%and 5%Sacha Inchi polypeptide.Rheologic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viscosity of liquid crystal emulsion with the change curve of shear rate registered the shear thinning phenomenon,which belongs to non-Newtonian fluid.The hysteresis area,energy storage modulus,and loss modulus of the 1%additive amount of liquid crystal emulsion were larger than those of the blank emulsion and the emulsions with 3%and 5%Sacha Inchi polypeptide,indicating greater thixotropy and stronger shear resistance.The hydrophilic amino acid residues of the peptide in the 1%additive amount of the emulsion were combined with the water phase,while the hydrophobic amino acid residues of the peptide entered the oil phase,which formed a viscoelastic film at the oil-water interface,so that the liquid crystal emulsion had a more stable gel network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cha Inchi polypeptide liquid crystal emulsion liquid crystal structure RHE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熊果苷平衡溶解度、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和解离常数的测定 被引量:6
7
作者 滕希峰 李钟 +5 位作者 刘龙元 何洋 王亚青 陈星宇 梁颖欣 何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66-2370,共5页
目的测定α-熊果苷的平衡溶解度、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和解离常数。方法 HPLC法测定37℃下α-熊果苷在水和不同p H值磷酸盐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以及在正辛醇-水和正辛醇-磷酸盐缓冲液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app),紫外吸光度法测定其解离... 目的测定α-熊果苷的平衡溶解度、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和解离常数。方法 HPLC法测定37℃下α-熊果苷在水和不同p H值磷酸盐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以及在正辛醇-水和正辛醇-磷酸盐缓冲液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app),紫外吸光度法测定其解离常数。结果 37℃下,α-熊果苷在水中的平衡溶解度为325.7 mg/m L,Papp(lg Papp)为0.65(-0.187);在磷酸盐缓冲液(pH 3.0、4.0、5.0、6.0、7.0、8.0)中分别为395.4、523.4、405.8、427.7、407.2、369.6 mg/m L,Papp(lg Papp)分别为0.37(-0.432)、0.61(-0.215)、0.81(-0.091)、0.58(-0.236)、0.57(-0.244)、0.58(-0.236)。其解离常数为4.22。结论α-熊果苷溶解性好,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小,属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Ⅲ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熊果苷 平衡溶解度 表观油水分配系数 解离常数 HPLC 紫外吸光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杨酸的平衡溶解度及表观油水分配系数 被引量:6
8
作者 滕希峰 王峰 +4 位作者 李坤荣 陈珊珊 叶鹏 何琳 李国全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水杨酸25℃平衡溶解度及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app),为其制剂的设计与制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摇瓶法及HPLC法,Water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47∶53)...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水杨酸25℃平衡溶解度及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app),为其制剂的设计与制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摇瓶法及HPLC法,Water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47∶53);柱温:室温;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70 nm;进样量20μL。考察25℃水杨酸在水中,p H值1.0盐酸溶液,p H值2.0,3.0,4.0,5.0,6.0,7.0,7.8磷酸盐缓冲溶液体系中平衡溶解度及Papp。结果25℃下水杨酸在水中平衡溶解度为(2.205±0.020)mg·m L^(-1),Papp为(6.18±0.08);在p H值1.0盐酸溶液,p H值2.0,3.0,4.0,5.0,6.0,7.0,7.8磷酸盐缓冲液中平衡溶解度分别为(1.169×10-3±7.40×10-6),(2.250±0.010),(2.410±0.010),(2.694±0.003),(5.208±0.010),(5.826±0.006),(6.255±0.030),(3.353±0.070)mg·m L^(-1),相应的Papp分别为(16.39±0.19),(4.23±0.07),(6.03±0.11),(5.56±0.10),(1.25±0.01),(0.27±0.001),(0.08±0.001),(0.07±0.002)。结论水杨酸的平衡溶解度随溶液p H值增大而增大;Papp随着p H值的增大而减小。其溶解度小,脂溶性小,属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的Ⅳ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平衡溶解度 表观油水分配系数 色谱法 高效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食药用菌多酚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活性比较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静 叶殿锋 +3 位作者 邓明高 孙鹏珍 董长治 杜志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57,共7页
为探讨两种提取方法对猴头菇、杏鲍菇、松茸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比三种食药用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差异。本文采取浸提和热回流方式分别提取了猴头菇、杏鲍菇和松茸子实体多酚。通过改进的Folin-酚法测定了各提取物多酚含量,分别采... 为探讨两种提取方法对猴头菇、杏鲍菇、松茸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比三种食药用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差异。本文采取浸提和热回流方式分别提取了猴头菇、杏鲍菇和松茸子实体多酚。通过改进的Folin-酚法测定了各提取物多酚含量,分别采用了DPPH和ABTS法测试了三种食用菌在不同提取条件下提取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最后以MTT法对提取物在UVB所致的HaCaT细胞光损伤的防护作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提取物总多酚的含量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热回流法对多酚的提取效果较高,该法提取猴头菇、杏鲍菇和松茸的多酚含量分别为(2.684±0.02)、(4.781±0.06)、(5.028±0.05)mg/g;热回流法的松茸提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非常强,其IC50分别为(0.534±0.03)和(0.271±0.01)mg/m L;当三种食药用菌提取物剂量达100μg/m L均可显著(P<0.05)提高细胞存活率。综上所述,三种食药用菌中热回流法的松茸提取物多酚含量最高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最强,其多酚含量与体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呈正相关,而对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菇 杏鲍菇 松茸 多酚 自由基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城区大气细颗粒物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卢昕烁 李岩 +5 位作者 王芳 刘方芳 金瑶 王婴 陈伟强 李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0-523,共4页
目的:研究细颗粒物(PM2.5)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信号途径。方法:从广州城区采集PM2.5,对PC-12细胞染毒,设对照组、不同浓度PM2.5组和N-乙酰基半胱氨酸(NAC)处理组,染毒24 h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2-DCFDA探针标记法测定细胞... 目的:研究细颗粒物(PM2.5)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信号途径。方法:从广州城区采集PM2.5,对PC-12细胞染毒,设对照组、不同浓度PM2.5组和N-乙酰基半胱氨酸(NAC)处理组,染毒24 h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2-DCFDA探针标记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当浓度大于25μg/m L时PM2.5对PC-12细胞有较强的毒性,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用25、50和100μg/m L的PM2.5染毒24 h细胞内可见大量绿色荧光,说明ROS生成增多;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M2.5染毒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并伴随有Cytochrome C表达上调、Caspase 9和Caspase 3激活及PARP增多;加入抗氧化剂NAC可以抑制氧自由基生成,使细胞凋亡减少并下调相关分子的表达或激活。结论:PM2.5可通过诱导氧化应激,上调Cytochrome C表达,激活Caspase 9/3诱导PC-12细胞凋亡,这可能是PM2.5影响PC-12细胞功能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PC-12细胞 凋亡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种中药提取物在膏霜类化妆品中的抑菌效能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区梓聪 何秋星 +1 位作者 陈佩 方电力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8-152,158,共6页
采用纤维素酶法提取8种中药(丁香、鱼腥草、虎杖、黄连、大黄、细辛、甘草和黄芩),并采用滤纸片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研究8种中药提取物的抑菌效能。根据其抑菌作用进行复配研究,参考美国个人护理品委员会(PCPC)的抑菌效能测试方法对膏霜... 采用纤维素酶法提取8种中药(丁香、鱼腥草、虎杖、黄连、大黄、细辛、甘草和黄芩),并采用滤纸片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研究8种中药提取物的抑菌效能。根据其抑菌作用进行复配研究,参考美国个人护理品委员会(PCPC)的抑菌效能测试方法对膏霜配方进行微生物挑战试验。结果表明,在8种中药提取物中,黄连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2.4±0.4),(11.4±0.6)和(10.7±0.2)mm,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1.25,31.25和15.625 g/L。当黄连和黄芩提取物在膏霜配方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8%和0.6%时,可较强地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可通过微生物挑战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中药提取物 抑菌效能 纤维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妆品用聚丙烯酸类增稠剂的增稠性及耐离子性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晓敏 龙春霞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41-344,共4页
以5种化妆品常用的聚丙烯酸类增稠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试流变学参数黏度对其增稠性及耐离子性进行分析。考察了5种增稠剂水溶液在不同质量分数和pH下的黏度变化,结果表明,共聚物Carbomer 940的增稠效果最好,但黏度在pH=2~11时变化较大... 以5种化妆品常用的聚丙烯酸类增稠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试流变学参数黏度对其增稠性及耐离子性进行分析。考察了5种增稠剂水溶液在不同质量分数和pH下的黏度变化,结果表明,共聚物Carbomer 940的增稠效果最好,但黏度在pH=2~11时变化较大;含金属离子共聚物AVS、EMT-10和HMB增稠效果一般,黏度在pH=5~11时保持稳定;自聚物Zen增稠效果最差,但黏度在pH=2~8时保持稳定。向增稠剂水溶液中加入NaCl和MgCl_2,考察化妆品中常见离子对增稠剂水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盐的加入均破坏了5种增稠剂水溶液的稳定性,其中自聚物Zen的耐离子性最好;对增稠性和耐离子性最好的2种增稠剂复配体系进行分析,发现Carbomer 940和Zen的复配体系在增稠性方面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两者复配使用能得到增稠性和耐离子性都较好的增稠剂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添加剂 聚丙烯酸 增稠剂 黏度 耐离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Pb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广西莪术生长的影响及其富集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家玲 洪嘉夫 刘龙元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2期50-58,共9页
以盆栽广西莪术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Cd、Pb单一及其复合处理,研究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体内Cd、Pb的积累和迁移。结果表明,Cd 1 mg/kg、Pb 100 mg/kg处理,广西莪术并没有出现毒害现象;其他处理表现出明显的毒害现象,且浓度越高,植株... 以盆栽广西莪术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Cd、Pb单一及其复合处理,研究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体内Cd、Pb的积累和迁移。结果表明,Cd 1 mg/kg、Pb 100 mg/kg处理,广西莪术并没有出现毒害现象;其他处理表现出明显的毒害现象,且浓度越高,植株受到的伤害越大。叶绿素含量均随重金属浓度增大而下降,仅在处理30 d低浓度时,叶绿素含量显著上升。叶绿素a/b随污染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且单一重金属胁迫对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小于复合重金属胁迫。广西莪术对Cd、Pb具有富集作用,地上部和地下部Cd、Pb含量均随着处理浓度升高而显著增加,且复合污染比单一污染的含量高。各处理广西莪术药用部位的Cd、Pb均未达到《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WM/T2—2004)标准,其中对照地下部Cd含量超过标准的7.43倍,Pb含量超过标准的7.58倍,在栽培生产过程中须严格监控土壤中Cd、Pb两种重金属的含量,以免抑制植株生长和重金属含量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莪术 富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大力根化学成分及其抑制破骨细胞产生活性 被引量:17
14
作者 刘雅兰 张毓婷 +2 位作者 顾琼 滕希峰 何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46-2050,2188,共6页
为研究牛大力(Millettia speciosa Champ.)根的化学成分及其抑制破骨细胞产生活性,采用色谱技术从牛大力根部分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质谱以及与文献数据比较,化合物结构鉴定为millettiaosa A(1)、高... 为研究牛大力(Millettia speciosa Champ.)根的化学成分及其抑制破骨细胞产生活性,采用色谱技术从牛大力根部分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质谱以及与文献数据比较,化合物结构鉴定为millettiaosa A(1)、高丽槐素(2)、medicarpin(3)、羽扇豆醇(4)、β-谷甾醇亚油酸酯(5)、β-谷甾醇(6)、单棕榈酸甘油酯(7)、二十七烷酸甘油酯(8)、香草醛(9)、琥珀酸甲酯(10)和1-辛醇(11)。其中化合物5和10为首次从崖豆藤属中分离得到。对化合物1~11的抑制破骨细胞产生活性进行评价,发现化合物2、3、4和6具有显著的抑制破骨细胞产生活性,其IC 50分别为2.23、1.39、2.25和1.63μM。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报道具有抑制破骨细胞产生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大力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抑制破骨细胞产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素在化妆品中多功效研究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1
15
作者 区梓聪 何秋星 +1 位作者 李馨恩 关建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006-2010,1958,共6页
本文以黄芩素为研究对象,通过生化酶学法、自由基清除测试、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及红细胞溶血实验等实验,对其进行美白、抗氧化、抗过敏、抑菌等功效研究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浓度达到2.0 mg/m L的黄芩素,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为60.2... 本文以黄芩素为研究对象,通过生化酶学法、自由基清除测试、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及红细胞溶血实验等实验,对其进行美白、抗氧化、抗过敏、抑菌等功效研究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浓度达到2.0 mg/m L的黄芩素,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为60.20%;当浓度达到0.1 mg/m L和1.0 mg/m L时,其对DPPH·和·OH清除率分别为95.21%和66.69%;当浓度达到10.0 mg/m L时,对透明质酸酶的抑制率是52.51%;当浓度达到1.25 mg/m L时,其对5种菌均有抑制作用;其半数溶血率(HD_(50))为1.80 mg/m L,蛋白质变性指数(DI)为0.34,HD_(50)/DI(H/D)>10。实验表明,黄芩素具有较好的美白、抗氧化、抗过敏、抑菌功效且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化妆品 多功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血清白蛋白初级团聚体分散体在多价反离子作用下的再稳定性和分形结构 被引量:3
16
作者 魏丹 蒋赣 +1 位作者 苏秋岚 夏正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585-3595,共11页
动态光散射的研究发现,牛血清白蛋白初级团聚体(BSA-PAs)的分散体在三价反离子钇离子(Y3+)作用下,团聚出现再稳定现象,即反离子浓度较低时BSA-PAs团聚速度较慢,增大反离子浓度团聚速度加快,再进一步增加反离子浓度其团聚速度反而又变慢... 动态光散射的研究发现,牛血清白蛋白初级团聚体(BSA-PAs)的分散体在三价反离子钇离子(Y3+)作用下,团聚出现再稳定现象,即反离子浓度较低时BSA-PAs团聚速度较慢,增大反离子浓度团聚速度加快,再进一步增加反离子浓度其团聚速度反而又变慢了。经分析,BSA-PAs在高离子浓度下的再稳定性现象是由于过多的三价反离子与BSA-PAs表面结合导致表面偶极子增加所产生的短程排斥性水合力所致。小角光散射仪的静态光散射(SLS)和透射电镜(TEM)测试结果表明BSA-PAs团聚体在低和高反离子浓度时生成结构疏松的纤维状团聚体,在中间浓度时生成结构致密的球形团聚体,SLS和TEM进一步验证了高离子浓度时短程水合力的产生。这种短程水合力只在蛋白质带电或极性区域产生,它只能保护这些区域以免团聚发生,却不能保护两端的疏水性区域,所以BSA-PAs两端在反离子诱导团聚时相互连接生成纤维状团聚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稳定性 团聚 DLVO理论 水合力 光散射 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土蜜树化学成分及抗神经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冯凯 华沛 +3 位作者 顾琼 何琳 滕希峰 曾令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4-268,共5页
为研究大叶土蜜树(Bridelia retusa)茎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神经炎活性,采用色谱技术从大叶土蜜树茎部分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质谱以及与文献数据比较,化合物结构鉴定为没食子酸(1)、木栓酮(2)、阿魏酸二... 为研究大叶土蜜树(Bridelia retusa)茎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神经炎活性,采用色谱技术从大叶土蜜树茎部分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质谱以及与文献数据比较,化合物结构鉴定为没食子酸(1)、木栓酮(2)、阿魏酸二十七烷脂(3)、芥子醛(4)、丁香醛(5)、丁香脂素(6)、补骨脂素(7)、补骨脂酚(8)、二十五烷酸(9)、亚油酸(10)和1-Linoleoylglycerol(11)。其中化合物3~11为首次从土蜜树属中分离得到。对化合物1~11的抗神经炎活性进行评价,发现化合物4、5、10和11对LPS诱导BV-2细胞NO生成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12. 57、8. 41、5. 86、5. 86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土蜜树 木栓酮 酚类 有机酸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通孔多孔氧化铝基底上原位生成Pd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梓庭 梁营 《应用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05-711,共7页
以非双通的多孔氧化铝(AAO)(Al基底为支撑体)为模板,基底Al作为还原剂,在AAO孔道内原位合成了Pd单质(Pd/AAO)。本文详细研究了AAO阻挡层的去除以及Pd/AAO的酸腐蚀处理后的情况。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不同条件下形成的形貌,提出了一... 以非双通的多孔氧化铝(AAO)(Al基底为支撑体)为模板,基底Al作为还原剂,在AAO孔道内原位合成了Pd单质(Pd/AAO)。本文详细研究了AAO阻挡层的去除以及Pd/AAO的酸腐蚀处理后的情况。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不同条件下形成的形貌,提出了一个近似合理的生成Pd单质的机理。评价了其对苯硼酸和对溴苯甲醛Suzuki反应的活性。摩尔分数0.06%Pd催化剂在温和的实验条件下可以高效催化Suzuki反应,产率达到99.8%。Pd/AAO固体片状结构在液相反应中直接从溶液中取出即可进行下一次反应,易于分离和回收,可使用性强。此研究为有机反应异相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思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氧化铝 阻挡层 PD SUZUKI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齿苋的多功效研究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晓敏 龙春霞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8-93,108,共7页
以马齿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种方法对其抑菌、美白、抗衰老、抗炎、抗敏等功效进行研究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当马齿苋提取液质量浓度为125 g/L时,对5种常见菌均有抑制效果;质量浓度为2.0 g/L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为82.49%,... 以马齿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种方法对其抑菌、美白、抗衰老、抗炎、抗敏等功效进行研究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当马齿苋提取液质量浓度为125 g/L时,对5种常见菌均有抑制效果;质量浓度为2.0 g/L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为82.49%,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100%,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2.56%,均高于同质量浓度的VC;质量浓度为150 g/L时,对小鼠耳廓肿胀抑制率为55.74%;质量浓度为1.5 g/L时,对透明质酸酶的体外抑制率为72.37%;质量浓度为200 g/L时,RBC溶血率为45.78%,半数溶血量为230 g/L;质量浓度不超过150 g/L的家兔急性眼刺激和人体安全性评价等级为安全无刺激。马齿苋具有较好的抑菌、美白、抗衰老、抗炎、抗敏功效,是一种安全无刺激的化妆品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原料 马齿苋 多功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豨桐凝胶膏剂基质处方的优化及其体外释放度 被引量:7
20
作者 滕希峰 梁颖欣 +3 位作者 陈远云 许晓华 余秋杏 何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00-1505,共6页
目的优化豨桐凝胶膏剂基质处方,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以聚丙烯酸钠、明胶、聚乙烯醇、甘油用量为影响因素,综合评分(初黏力、膜残留量、膏体性状、涂展性、渗出度、皮肤追随性)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基质处方。以奇任... 目的优化豨桐凝胶膏剂基质处方,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以聚丙烯酸钠、明胶、聚乙烯醇、甘油用量为影响因素,综合评分(初黏力、膜残留量、膏体性状、涂展性、渗出度、皮肤追随性)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基质处方。以奇任醇为指标成分,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释放度试验,计算累积释放率。结果最佳基质处方为聚丙烯酸钠用量5.0 g,明胶用量5.0 g,聚乙烯醇用量2.0 g,甘油用量2.0 g,柠檬酸用量0.2 g,甘羟铝用量0.1 g,综合评分94.667。奇任醇在12 h内的累积释放率为76.74%,释放过程符合Weibull方程。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优化后豨桐凝胶膏剂基质处方的体外释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豨桐凝胶膏剂 基质处方 体外释放度 Box-Behnken响应面法 Franz扩散池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