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日常行为活动对焦虑影响的成分等时替代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谭健怡 黄宝莹 +7 位作者 黄珍惠 徐华富 刘晴 陈青松 庄文敏 李子雄 张岩波 郜艳晖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0-175,共6页
目的:应用成分等时替代模型分析各种日常行为活动对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2020年2月25日至3月27日对广东省和山西省各一所医药类高校学生进行网络调研,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24 h行为活动谱和焦虑量表调查等。共收取10341份有效问... 目的:应用成分等时替代模型分析各种日常行为活动对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2020年2月25日至3月27日对广东省和山西省各一所医药类高校学生进行网络调研,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24 h行为活动谱和焦虑量表调查等。共收取10341份有效问卷。采用成分等时替代模型分析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低强度身体活动(LPA)替代久坐行为导致的焦虑得分变化。结果:全人群大学生焦虑得分为(37.99±8.85);焦虑1108人,焦虑得分为(56.52±6.73)。成分等时替代模型分析发现,全人群大学生用10 min及以上的MVPA替代久坐行为可降低焦虑得分,随替代时间增加,焦虑得分降低得越多,60 min替代后的焦虑得分平均变化量(95%CI)为-0.63(-0.85~-0.41);而在焦虑人群中,60 min以上的MVPA或LPA替代久坐行为后焦虑得分降低,平均变化量(95%CI)分别为-0.56(-1.09~-0.03)、0.13(-0.24~-0.01)。结论:大学生日常行为活动与焦虑情绪之间存在关联。大学生每日用10 min及以上的MVPA替代久坐行为,焦虑大学生用60 min及以上的MVPA替代久坐行为,可缓解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等时替代模型 大学生 焦虑 身体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电阻抗法测量18~42岁成人四肢骨骼肌质量的准确性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郑伊迎 程红 +5 位作者 邝玉娴 马振新 陈伟业 卢可缘 米杰 刘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9-553,共5页
目的评价生物电阻抗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测量成人四肢骨骼肌质量(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ASM)的准确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在广州全市招募836名18~42岁成人,采用BIA与双能X... 目的评价生物电阻抗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测量成人四肢骨骼肌质量(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ASM)的准确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在广州全市招募836名18~42岁成人,采用BIA与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同步检测ASM。以DXA为标准方法,通过组内相关系数以及在对数变换数据中进行Bland-Altman分析判断BIA与DXA所测值的一致性,以此评价BIA测量ASM的准确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BIA识别低肌肉质量的诊断价值。结果最终纳入774名研究对象。男、女性中两法所测ASM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774和0.667。男、女性中BIA与DXA所测ASM比值均值(一致性限)分别为0.94(0.80~1.10)和0.91(0.78~1.05)。BIA识别男、女性低肌肉质量的曲线下面积分别0.91和0.94。BIA判断男、女性低肌肉质量的Z值最佳界值分别为-0.57和-0.66,男性中BIA识别低肌肉质量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2.5%、86.0%,女性中分别为86.8%、93.8%。结论BIA与DXA所测成人四肢骨骼肌质量的一致性尚可,且BIA识别18~42岁成人低肌肉质量的诊断价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阻抗法 双能X线吸收法 四肢骨骼肌质量 低肌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时替代模型下身体活动与儿童青少年肌肉发育的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子微 邓钰莹 +4 位作者 梁晓潼 陈淼 潘顺 张泽辉 刘丽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5-359,共5页
背景当前研究多在传统回归模型下探讨单一行为对肌肉健康的影响,忽略了身体活动时间变化上的联系,等时替代模型可更精准地量化身体活动时间变化对肌肉产生的综合效应。目的在等时替代模型下探讨广州市儿童青少年中不同身体活动与肌肉发... 背景当前研究多在传统回归模型下探讨单一行为对肌肉健康的影响,忽略了身体活动时间变化上的联系,等时替代模型可更精准地量化身体活动时间变化对肌肉产生的综合效应。目的在等时替代模型下探讨广州市儿童青少年中不同身体活动与肌肉发育的关联。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7767名6~17岁广州市儿童青少年进行身体活动的问卷调查,采用生物电阻抗技术测量去脂体重和四肢骨骼肌质量。基于多重线性回归,以每天30 min为替代单位,在等时替代模型下评估中高强度运动(MVPA)、低强度运动(LPA)或睡眠等时替代久坐对肌肉发育指标的效应。主要结局指标去脂体重指数(FFMI)、去脂体重百分比(FFM%)和四肢骨骼肌百分比(ASMM%)。结果每天用30 min的MVPA等时替代久坐,FFMI、FFM%和ASMM%的Z值分别增加0.08、0.04和0.07(P均<0.05)。以每天30 min睡眠等时替代久坐后,FFMI Z值降低0.04个标准差(P<0.05),FFM%Z值则上升0.03个标准差(P>0.05)。性别和小学/中学分层分析显示出类似结果,且各亚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每天30 min的MVPA替代久坐与FFM、ASMM增长存在关联,用每天30 min的睡眠替代久坐亦可能与全身肌肉发育存在正向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时替代模型 身体活动 肌肉发育 儿童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儿童青少年膳食模式与体成分的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1
4
作者 梁晓潼 邓钰莹 +7 位作者 陈淼 黄子微 纪吉婷 潘顺 张泽辉 龙佳仪 陈敏 刘丽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2-377,共6页
背景膳食对体成分有着重要影响,但儿童青少年膳食模式与体成分的关联研究仍较匮乏。目的探讨广州市儿童青少年膳食模式与体成分的关联。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19年3~12月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6~17岁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 背景膳食对体成分有着重要影响,但儿童青少年膳食模式与体成分的关联研究仍较匮乏。目的探讨广州市儿童青少年膳食模式与体成分的关联。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19年3~12月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6~17岁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学生的13类食物的摄入情况,并进行体成分测量。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膳食模式。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各膳食模式与体成分的关联。主要结局指标体脂率(BF%)、去脂体重指数(FFMI)和体脂量/去脂体重比(FM/FFM)Z值。结果7590名儿童青少年进入分析,年龄(11.7±2.9)岁,男生4064名(53.5%)。共构建了4种膳食模式,分别为均衡膳食、细粮肉类、油炸腌制类和果奶膳食模式。调整人口学特征后,均衡膳食模式中因子得分最高四分位数与最低四分位数相比,BF%Z值(β=-0.07,95%CI=-0.14~0.00)和FM/FFM Z值(β=-0.07,95%CI=-0.14~0.00)均减少0.07个标准差。果奶膳食模式中因子得分最高四分位数与最低四分位数相比,FFMI Z值(β=0.10,95%CI=0.03~0.17)增加了0.10个标准差。其余膳食模式与体成分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均衡膳食模式与脂肪减少存在关联,果奶膳食模式与去脂肪组织或肌肉增长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模式 体成分 儿童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儿童青少年健康生活行为指数与肥胖表型的横断面调查
5
作者 邓钰莹 梁晓潼 +6 位作者 陈淼 黄子微 纪吉婷 张泽辉 龙佳仪 潘顺 刘丽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5-391,共7页
背景肥胖表型的影响因素尚未完全清楚,现有研究多关注单一生活行为与肥胖表型的关联,缺乏综合分析生活行为对肥胖表型影响的研究。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健康生活行为指数及其等级与肥胖表型的关联,为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依据。设... 背景肥胖表型的影响因素尚未完全清楚,现有研究多关注单一生活行为与肥胖表型的关联,缺乏综合分析生活行为对肥胖表型影响的研究。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健康生活行为指数及其等级与肥胖表型的关联,为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依据。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广州市8222名儿童青少年进行生活行为的问卷调查并构建健康生活行为指数,同时进行身体测量和心血管代谢指标检测。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健康行为指数及其等级与肥胖表型的关联。主要结局指标肥胖表型[代谢健康正常体重(MHNW)、代谢异常正常体重(MUNW)、代谢健康超重(MHOW)、代谢异常超重(MUOW)、代谢健康肥胖(MHO)、代谢异常肥胖(MUO)]。结果健康生活行为指数增加与MUNW、MHOW和MUO风险降低存在统计学关联(OR分别为0.95、0.91和0.88,P均<0.05);与行为指数低级相比,高级指数可使MUNW、MHOW和MUO风险分别降低18%、29%和41%(P均<0.05);与MHO相比,高级指数可使MUO风险降低38%(P<0.05)。健康生活行为指数在男生中与MUNW风险存在负关联(OR=0.93,P<0.05),在女生中与MHOW风险存在关联(OR=0.88,P<0.05)。按年龄分层后,高级行为指数使12~18岁儿童MUNW的风险降低21%,使6~11岁儿童MHOW的风险降低41%。结论健康生活行为指数增加与MUNW、MHOW和MUO风险降低存在关联,并且关联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健康生活行为 肥胖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的建立及在广州市肺结核发病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雷宇 何立乾 +3 位作者 张广川 赖铿 谢玮 杜雨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6期569-575,共7页
目的建立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并对广州市2021年肺结核月报告发病数进行预测,为广州市肺结核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 目的建立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并对广州市2021年肺结核月报告发病数进行预测,为广州市肺结核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广州市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肺结核月报告发病数据,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建立ARIMA模型,并对2021年广州市肺结核发病情况进行预测。再通过2010—2018年报告发病数据重新拟合模型,检验模型参数的稳定性和预测的准确性。结果2010—2019年广州市肺结核共报告发病115887例,并呈逐年下降趋势,报告发病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每年3—5月报告发病例数出现高峰,报告发病低谷则为2月份。广州市肺结核发病数拟合最佳模型为ARIMA(1,1,1)×(0,1,1)_(12)(P_(残差检验)=0.693,AIC=1215.300),该模型拟合的2020年1—12月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7.29%。通过2010—2018年的报告发病数据拟合最优模型仍为ARIMA(1,1,1)×(0,1,1)_(12)(P_(残差检验)=0.847,AIC=1089.260),该模型拟合的2019年1—12月的预测值与实际报告值的MAPE为4.91%。广州市2021年肺结核预测发病数为8270例,月平均报告发病数为689例,报告发病水平较2020年略有上升。结论ARIMA(1,1,1)×(0,1,1)_(12)模型对广州市肺结核报告发病患者例数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可用于广州市肺结核的短期预期和动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疾病报告 预测 模型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KAT与惩罚回归模型两阶段策略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的应用
7
作者 张俊国 林志丰 +3 位作者 刘丽 李丽霞 杨翌 郜艳晖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2-385,396,共5页
目的本研究提出两阶段分析策略,将SKAT与惩罚回归模型联合应用,为遗传关联研究提供方法学选择的依据和指导。方法本研究使用遗传分析工作组18的数据,分别采用SKAT,LASSO,EN,cMCP,Gel以及两阶段统计分析策略(SKAT+EN,SKAT+LASSO,EN+SKAT,... 目的本研究提出两阶段分析策略,将SKAT与惩罚回归模型联合应用,为遗传关联研究提供方法学选择的依据和指导。方法本研究使用遗传分析工作组18的数据,分别采用SKAT,LASSO,EN,cMCP,Gel以及两阶段统计分析策略(SKAT+EN,SKAT+LASSO,EN+SKAT,LASSO+SKAT)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在基因水平,SKAT法的平均灵敏度与约登指数最高。除SKAT法外,其余统计策略的关联基因选出率均与对结局方差解释的比例和基因中包含SNPs的数目存在关联。在SNPs水平,EN法与EN+SKAT的灵敏度与约登指数最高。不同的统计策略均能把对结局效应贡献最大的真关联基因MAP4与SNPs筛选出来。结论SKAT和EN联合分析策略能够在数百万SNPs中筛选主要的疾病关联基因与SNPs,并在基因水平上统计推断,有着较高灵敏度,同时还能控制严重的假阳性错误,为遗传关联研究提供了一种较为高效的统计分析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AT 惩罚回归模型 基因组关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混合模型在肝硬化住院患者医疗费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马晓敏 贾卫东 +8 位作者 杨朔 梁颖芳 周峰 李粤平 陈舸 李丽霞 周舒冬 郜艳晖 杨翌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2-414,共3页
目的针对医疗费用的偏峰、厚尾分布特征,探讨有限混合模型(finite mixture model,FMM)在识别肝硬化患者住院费用异质性、提高医疗费用预测精度等方面的可行性,为准确估计和预测医疗费用提供统计方法学支持。方法介绍FMM原理,并将其应用... 目的针对医疗费用的偏峰、厚尾分布特征,探讨有限混合模型(finite mixture model,FMM)在识别肝硬化患者住院费用异质性、提高医疗费用预测精度等方面的可行性,为准确估计和预测医疗费用提供统计方法学支持。方法介绍FMM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肝硬化住院患者医疗费用研究,识别群体异质性,分析异质性来源,并与单成分广义线性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2 760名肝硬化患者住院费用进行FMM分析,最优模型为包括低、中等和高费用3个成分,拟合优度与预测效果均高于广义线性模型,异质性来源分析进一步验证了FMM识别各类患者的能力。结论 FMM能够有效地识别医疗费用的异质性,解决医疗费用偏峰和厚尾分布问题,提高医疗费用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费用 有限混合模型 群体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聚类的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治疗模式及费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周峰 郜艳晖 +7 位作者 贾卫东 李粤平 梁颖芳 杨朔 马晓敏 周舒冬 李丽霞 杨翌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研究2008-2012年广州市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住院患者的治疗模式的变化趋势及各模式药费的构成,为制定医保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从2008-2012年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信息系统中筛选出诊断为CHB的住院患者,采用自组织特... 目的研究2008-2012年广州市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住院患者的治疗模式的变化趋势及各模式药费的构成,为制定医保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从2008-2012年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信息系统中筛选出诊断为CHB的住院患者,采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SOM)对其治疗方案进行聚类,比较不同治疗模式患者的住院费用、药费及费用构成。结果 CHB患者(n=5543)的治疗模式分为3类:保肝为主(hepatoprotective-based,HP-based)治疗模式(36.48%)、干扰素结合保肝(interferon-hepatoprotective,IFN-HP)治疗模式(29.33%)和核苷酸类似物结合保肝(nucleostide analogues-hepatoprotective,NAs-HP)治疗模式(34.19%)。NAs-HP患者比例有升高趋势(从2008年的8.21%增至2012年的34.19%);IFN-HP与NAs-HP患者的住院费用、药费均高于HP-based,但NAs-HP患者的药费主要源自保肝药费(41.64%~57.70%)和其他药费(19.11%~47.39%),NAs费用只占15%左右。结论尽管NAs-HP患者比例逐年升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NAs费用并非该类患者药费的主要来源,提示医保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CHB患者NAs的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聚类 慢性乙型肝炎 治疗模式 费用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超声测定法与双能X线吸收法评估18~40岁成人骨健康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邝玉娴 程红 +6 位作者 郑伊迎 陈伟业 马振新 邹高雍 曾鼎 米杰 刘丽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7-742,共6页
目的比较定量超声测定法(QUS)与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广州市18~40岁成人骨密度的一致性,评估QUS识别低骨量的诊断价值。方法在731名研究对象中,采用DXA测量骨密度(BMD),QUS测量超声传导速度(SOS)。采用Bland-Altman分析评价SOS与BMD ... 目的比较定量超声测定法(QUS)与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广州市18~40岁成人骨密度的一致性,评估QUS识别低骨量的诊断价值。方法在731名研究对象中,采用DXA测量骨密度(BMD),QUS测量超声传导速度(SOS)。采用Bland-Altman分析评价SOS与BMD Z值的一致性。以BMD Z≤-2.00作为低骨量的诊断标准,绘制QU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及SOS Z值最佳截断值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诊断指数。结果Bland-Altman分析结果显示,男、女性的SOS和BMD Z值的均值差值分别为1.27(-0.94~3.47)和0.93(-1.33~3.18)。男、女性中SOS Z值诊断低骨量的AUC分别为0.734(95%CI=0.380~0.788)、0.679(95%CI=0.625~0.732)。男性中,低骨量的SOS Z值最佳截断值为-0.35,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诊断指数分别为64.1%、68.6%和0.327;女性中,低骨量的SOS Z值最佳截断值为-1.14,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诊断指数分别为73.9%、54.8%和0.285。结论广州市18~40岁成人中,QUS与DXA诊断骨密度的一致性欠佳,但QUS在识别低骨量上的应用价值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超声测定法 双能X线吸收法 超声传导速度 骨密度 低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混合模型应用于慢乙肝门诊医疗费用的类蒙特卡罗实验及实证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晓敏 贾卫东 +8 位作者 杨朔 梁颖芳 周峰 李粤平 陈舸 李丽霞 周舒冬 杨翌 郜艳晖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2-485,共4页
目的针对医疗费用的极度正偏峰、厚尾等分布特征,探讨有限混合模型(finite mixture model,FMM)识别慢乙肝患者门诊医疗费用异质性的能力和预测精度,为医疗费用的评价和预测提供方法学支持。方法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2年慢乙肝门诊医... 目的针对医疗费用的极度正偏峰、厚尾等分布特征,探讨有限混合模型(finite mixture model,FMM)识别慢乙肝患者门诊医疗费用异质性的能力和预测精度,为医疗费用的评价和预测提供方法学支持。方法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2年慢乙肝门诊医疗费用为全样本,通过类蒙特卡罗(Quasi-Monte Carlo)实验探索FMM拟合慢乙肝门诊医疗费用数据的适用性,进而将实验中的最优模型应用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2年和2015年慢乙肝门诊医疗费用实例数据进行验证,并与单成分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GLM)的预测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Weibull分布的FMM虽有较大的低估偏倚,但在个体预测的准确度和拟合度上均优于Lognormal和Gamma分布。实例验证显示2012年医疗费用模型中BIC最低的为FMM-3,将患者分为低、中和高费用3个成分;2015年医疗费用模型中FMM-2最优,将患者分为低、高费用2个成分,异质性来源主要与治疗特征有关。结论 Weibull分布的FMM可较好地识别广州市慢乙肝门诊医疗费用的异质性,有较强的个体费用预测能力,根据异质性的大小,通过调整成分数更好地拟合数据,具有一定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乙肝 医疗费用 有限混合模型 群体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潜在类别分析的中国≥18岁人群膳食知识与食物偏好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振新 陈伟业 +5 位作者 邝玉娴 郑伊迎 卢可缘 邹高雍 曾鼎 刘丽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0-736,共7页
目的分析中国≥18岁人群食物偏好特征,探讨膳食知识与食物偏好的关联,为促进健康饮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横断面数据,采用潜在类别分析对8783名≥18岁人群食物偏好进行分类,采用多因素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 目的分析中国≥18岁人群食物偏好特征,探讨膳食知识与食物偏好的关联,为促进健康饮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横断面数据,采用潜在类别分析对8783名≥18岁人群食物偏好进行分类,采用多因素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评价膳食知识与食物偏好潜类别的关联性。结果中国≥18岁人群食物偏好可分为少蔬菜(3.28%)、欠缺(11.20%)、多样(4.19%)、健康偏好(81.33%)4种潜类别。研究对象具备膳食知识的比例为36.87%(3238/8783)。4类食物偏好者的膳食知识知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调整性别、年龄、城乡分布、文化程度和家庭年收入后,膳食知识知晓评分每增加1分,研究对象的食物偏好为少蔬菜、欠缺、多样偏好的可能性分别降低22%(OR=0.78,95%CI=0.76~0.80,P<0.001)、13%(OR=0.87,95%CI=0.86~0.89,P<0.001)、3%(OR=0.97,95%CI=0.94~1.00,P=0.030)。此外,与不具备膳食知识者相比,具备膳食知识者的食物偏好为少蔬菜、欠缺、多样偏好的可能性分别降低77%(OR=0.23,95%CI=0.16~0.32,P<0.001)、55%(OR=0.45,95%CI=0.39~0.53,P<0.001)、23%(OR=0.77,95%CI=0.61~0.96,P=0.023)。结论中国≥18岁人群食物偏好可分为少蔬菜、欠缺、多样和健康偏好4种类别,其中健康偏好的比例最高;膳食知识知晓水平越低,越有可能为非健康食物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知识 食物偏好 潜在类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TAIR遗传变异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与肝癌临床特征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桂炎 张俊国 +6 位作者 皮路程 冀晓慧 刘晴 谭健怡 黄宝莹 刘丽 郜艳晖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80-1285,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OX转录反义RNA(LncRNA HOTAIR)遗传变异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与肝癌预后相关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广东省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2010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新发患者923例,采用TaqMan荧光定量PCR技...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OX转录反义RNA(LncRNA HOTAIR)遗传变异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与肝癌预后相关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广东省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2010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新发患者923例,采用TaqMan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OTAIR rs17105613 T> C、rs12427129 C> T和rs3816153 G> T基因型。采用χ^2检验分析肝癌临床特征分布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OTAIR遗传变异对肝癌TNM分期、门静脉癌栓和发病年龄的影响。结果校正环境因素后,隐性遗传模式下rs17105613和rs3816153与肝癌TNM分期均有统计学关联(P值均<0.05),且rs12427129与吸烟对肝癌发病年龄存在统计学意义的相乘交互作用(P=0.029)和临界统计学意义的相加交互作用(P=0.092)。结论 HOTAIR rs17105613和rs3816153可能与肝癌TNM分期有关,rs12427129与吸烟交互作用可能对肝癌发病年龄有影响,因此HOTAIR遗传变异可能促进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HOTAIR 遗传变异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有变异遗传关联性研究中常用负担检验方法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欣琪 梁融 +5 位作者 张俊国 皮路程 陈思东 刘丽 郜艳晖 方向东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2-169,共8页
为比较稀有变异遗传关联研究中常用负担检验方法(CMC、WST、SUM及其扩展)在不同遗传情境下的统计性能,本文通过计算机模拟产生不同样本量、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参数、混杂非关联变异的个数和不同效应的关联变异等条... 为比较稀有变异遗传关联研究中常用负担检验方法(CMC、WST、SUM及其扩展)在不同遗传情境下的统计性能,本文通过计算机模拟产生不同样本量、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参数、混杂非关联变异的个数和不同效应的关联变异等条件的稀有变异病例对照数据集,运用各种负担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分别计算各方法的一类错误和效能。结果表明,各方法一类错误均在0.05附近;当稀有变异效应方向一致时,除a SUM法外,LD参数越大、混杂非关联变异越少、各法效能越高;当效应方向不一致时,各法效能则显著降低。除强LD外,有方向考虑的方法效能均比无方向考虑的方法高,且样本量越大效能越高。负担检验的统计性能受效应大小和方向、噪音变异和连锁不平衡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在各类方法选择、确定集合单位,权重等时最好结合遗传变异的生物信息先验以提高研究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变异 遗传关联研究 负担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通路分析的遗传交互网络方法:BGTA方法及应用
15
作者 任志强 皮路程 +3 位作者 刘桂炎 刘晴 程金群 郜艳晖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2-507,共6页
目的采用BGTA(backward genotype-trait association)算法结合通路分析策略探索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广泛的遗传交互作用。方法采用GAW19(genetic analysis workshop 19)中无相关人群外显子测序数据及真实高血压表型数据,在KEGG(kyoto enc... 目的采用BGTA(backward genotype-trait association)算法结合通路分析策略探索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广泛的遗传交互作用。方法采用GAW19(genetic analysis workshop 19)中无相关人群外显子测序数据及真实高血压表型数据,在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中选择高血压相关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通路中的遗传变异作为候选变异,采用两阶段的BGTA算法进行基因交互作用分析并构建交互网络图,并与随机森林联合决策树方法结果比较。结果BGTA两阶段分别筛选出76个(含61个低频)和56个(含44个低频)高血压相关遗传变异(P<0.10)。logistic回归验证有16对无主效应的变异间交互作用(P<0.05)。第一阶段随机森林基于MDG(mean decrease Gini)和MDA(mean decrease accuracy)分别筛选出35个(含0个低频)和69个(含30个低频)遗传变异,第二阶段决策树基于MDG和MDA分别筛选出5个和7个遗传变异,未发现低频变异。logistic回归验证了7对无主效应交互(P<0.05)。结论两阶段BGTA在探索RAAS通路遗传变异交互作用与高血压关联时,比随机森林联合决策树方法发现更多无主效应交互作用。将BGTA算法和生物学通路分析方法结合应用于复杂疾病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可提高关联变异的识别能力,为了解复杂疾病的遗传结构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关联研究 反向遗传关联算法 遗传交互网络 高血压相关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