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后肺纤维化模型构建与机制研究
1
作者 梁晓 李昂昂 +2 位作者 彭勍 刘建勋 李军梅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48-857,共10页
目的肺纤维化的进展是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后临床上常见的预后问题,本实验通过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多次打击筛选构建模拟临床上ALI后肺纤维化的模型,观察急性肺损伤后到肺纤维化的发展过程,并探索介导炎症损... 目的肺纤维化的进展是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后临床上常见的预后问题,本实验通过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多次打击筛选构建模拟临床上ALI后肺纤维化的模型,观察急性肺损伤后到肺纤维化的发展过程,并探索介导炎症损伤向纤维化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1、2、4、8 mg/kg不同剂量的脂多糖不同次数经鼻腔滴入造成急性肺损伤,分别于造模后7、14、21、28、35、42 d,通过观察肺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胶原蛋白-1(collagen-1,Col-1)的表达,肺组织中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胶原纤维沉积,比较不同造模方法肺组织纤维化形成过程及纤维化程度,检测各节点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变化,探讨纤维化形成的机制。结果以1、4、4 mg/kg LPS连续3 d进行打击的M-1组小鼠可以构建稳定的ALI后肺纤维化模型:M-1组小鼠肺组织中α-SMA、Col-1的表达、HYP含量和胶原纤维沉积从7 d后开始随时间依赖性增加,造模后21 d肺组织间质出现明显的胶原沉积,第28、35、42 d纤维化指标持续显著性升高。其余不同剂量、不同打击次数的各模型组小鼠肺组织HYP含量、胶原纤维表达与对照组小鼠比较没有增加或增加不显著。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1组小鼠肺组织中的TGF-β1在打击后的14 d开始表达逐渐增加,到28 d显著高于对照组,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在第7天(急性期)均显著增加,TNF-α的表达至观察的28 d持续增加,IL-1β则在第7天急性期后表达逐渐下降。其余未形成纤维化的各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TNF-α、IL-1β在急性期后表达均持续降低。结论LPS以1、4、4 mg/kg剂量连续3次打击可成功构建ALI后肺纤维化模型,其机制主要可能与TNF-α持续高表达调控TGF-β1诱导成纤维细胞活化与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肺纤维化 脂多糖 炎症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模型移植人源肠道菌群在中医药防治糖脂代谢病中的关键技术和挑战 被引量:2
2
作者 吴佳铭 高翔 +3 位作者 谢抗 荣向路 叶得伟 郭姣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期33-38,共6页
糖脂代谢病是影响和危害全球公共健康的一类重大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向糖脂代谢病和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改变密切相关。但是,临床研究很难在人群进行干预试验揭示肠道菌群改变与疾病核心机理的因果关系。因此,动物模型移植人... 糖脂代谢病是影响和危害全球公共健康的一类重大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向糖脂代谢病和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改变密切相关。但是,临床研究很难在人群进行干预试验揭示肠道菌群改变与疾病核心机理的因果关系。因此,动物模型移植人源肠道菌群成为揭示中医药等干预策略或临床特征与肠道菌群改变因果关系的关键研究策略之一。动物模型移植人源肠道菌群研究方法主要包括4个主要步骤:1)采集观察组和对照人群的的粪便,进行移植菌液制备; 2)广谱抗生素诱导的条件性无菌小鼠诱导; 3)运用整体菌群或经宏基因组学分析鉴定出的特异性菌属,移植到条件性无菌小鼠后,进行代谢性疾病动物模型诱导; 4)比较分别接受干预组和对照组人源肠道菌群移植小鼠的糖脂代谢表型。作为肠道菌群研究领域的前沿方法之一,动物模型移植人源肠道菌群为中医药防治糖脂代谢病提供了新思路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菌群移植 糖脂代谢病 肠道菌群 中医药药效学 无菌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与网络药理学的生姜质量标志物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朱萱萱 王心威 +4 位作者 李军梅 孟硕 任钧国 彭勍 刘建勋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062-2071,共10页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对生姜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方法: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对生姜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运用网络药理学分...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对生姜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方法: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对生姜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生姜传统功效的现代药理作用机制从而初步探索生姜的Q-Marker,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活性成分与靶点蛋白的结合活性。结果:通过UPLC-Q-TOF-MS/MS技术共分析得到生姜中48种化学成分,筛选后得到活性成分33个,以这33个活性成分为Q-Marker候选成分做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得靶点基因508个,作用于157条信号通路,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大鼠肉瘤蛋白(Ras)信号通路等。该实验初步探究了8-姜酮(8-gingerone)、6-姜烯酚(6-shogaol)、8-姜酚(8-gingerol)、四氢姜黄素(Tetrahydrocurcumin)、1-脱氢-8-姜二酮(1-dehydro-8-gingerdione)和(E)-4-(3,7-dimethylocta-2,6-dien-1-yl)-2-methoxy phenol等6个化合物发挥药效的作用机制并预测为生姜的Q-Marker。结论:本研究初步预测了生姜传统功效的Q-Mark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鲜药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传统功效 作用机制 质量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姜烯酚对急性肺损伤小鼠肺水肿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心威 李军梅 +2 位作者 彭勍 朱萱萱 刘建勋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78-1084,共7页
目的:观察6-姜烯酚(6-SH)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肺水肿的治疗作用,探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6-姜烯酚组、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鼻腔滴注LP... 目的:观察6-姜烯酚(6-SH)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肺水肿的治疗作用,探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6-姜烯酚组、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鼻腔滴注LPS构建ALI模型,对照组滴注等量生理盐水。30 min后,给予6-姜烯酚组灌胃(100 mg/kg);地塞米松组给予腹腔注射(5 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灌胃等量生理盐水,24 h后结束实验,收集样本。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和肺系数;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测定白细胞计数和总蛋白浓度;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计算病理评分;测定BALF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检测肺组织中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水通道蛋白(TLR4/NF-κB/AQP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损伤明显,病理评分、肺系数、W/D增加(P<0.01),白细胞计数、总蛋白浓度及TNF-α、IL-1β、IL-6的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6-姜烯酚组的肺系数和W/D降低(P<0.01或P<0.05),白细胞计数、总蛋白浓度以及TNF-α、IL-1β、IL-6的水平降低(P<0.01或P<0.05),AQP1和AQP5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TLR4、MyD88、NF-κB p65以及p-NF-κB p65的表达水平降低(P<0.01或P<0.05)。结论:6-姜烯酚可能通过调控TLR4/NF-κB/AQPs信号通路发挥其抗炎作用和改善肺组织水液代谢与转运,有效缓解ALI小鼠的肺组织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姜烯酚 脂多糖 急性肺损伤 炎症反应 肺水肿 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水通道蛋白通路 水通道蛋白1 水通道蛋白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文献的糖尿病冠心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子勤 詹会霞 +1 位作者 项磊 朴胜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65-470,共6页
目的:通过对近二十年糖尿病冠心病中医证候临床研究文献的分析和挖掘,揭示糖尿病冠心病临床常见的基本证型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为糖尿病冠心病的中医临床诊治及疗效评价提供更多依据。方法:检索获得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 目的:通过对近二十年糖尿病冠心病中医证候临床研究文献的分析和挖掘,揭示糖尿病冠心病临床常见的基本证型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为糖尿病冠心病的中医临床诊治及疗效评价提供更多依据。方法:检索获得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1998年-2018年公开发表的糖尿病冠心病中医证候临床研究文献542篇,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标准的45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冠心病中医证型有40余种,分布呈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特点,本虚以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以痰、瘀、湿、热为主;糖尿病冠心病证素分布中,病位证素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肾(48.02%)、肝(22.33%)、心(17.98%)、脾(11.66%),病性证素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阴虚、瘀、痰、湿、阳虚、热;证候研究文献中包含舌脉信息的文献较少,仅为3篇,出现2种舌形,9种舌色,7种舌苔,9种脉象。结论:肝在糖尿病冠心病发病中的核心和枢纽地位越来越突出,位于脏腑病位的第二位,高于心和脾;除传统的气虚、阴虚、痰、瘀外,湿、热证素在疾病病机演变中具有重要作用;糖尿病冠心病临床诊治要标本兼顾,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尤其要注重调肝和清利湿热,综合治疗,方可取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冠心病 中医证候 中医证素 文献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小鼠CD4^(+)T细胞的脂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小雨 谭海波 +2 位作者 黄敏仪 贝伟剑 杨祎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1-477,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糖尿病肾病(DKD)小鼠CD4^(+)T免疫细胞在脂质组学方面的差异,筛选出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差异代谢产物。方法:先采用CD4 (L3T4) MicroBeads免疫磁珠法分离BKS.Cg-Dock7^(m+/+)Lepr^(db)/J自发性DKD小鼠脾脏CD4^(+)T免疫细胞;... 目的:初步探讨糖尿病肾病(DKD)小鼠CD4^(+)T免疫细胞在脂质组学方面的差异,筛选出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差异代谢产物。方法:先采用CD4 (L3T4) MicroBeads免疫磁珠法分离BKS.Cg-Dock7^(m+/+)Lepr^(db)/J自发性DKD小鼠脾脏CD4^(+)T免疫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CD4^(+)T免疫细胞纯度,LC-MS/MS技术检测CD4^(+)T免疫细胞非靶向脂质组学,对差异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LC-MS法检测出463个代谢产物;PCA和OPLS-DA分析显示代谢组分明显分离;筛选出24种差异代谢物。KEGG及富集分析可知差异代谢物涉及甘油磷脂代谢紊乱。结论:CD4^(+)T细胞磷脂类代谢与DKD的发生密切相关,靶向DKD CD4^(+)T细胞的磷脂类代谢可能是DKD治疗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T细胞 糖尿病肾病 脂质组学 磁珠分选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研究中动物实验样本量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14
7
作者 曹策 李玲美 +4 位作者 訾明杰 付建华 任钧国 李磊 刘建勋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9-105,共7页
在开始人体临床药物试验之前,研究人员需要在动物实验中进行广泛的临床前研究,以初步明确药物的作用、毒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在实验研究中,除了与研究设计有关的一般考虑因素外,动物样本量计算也是核心要素。目前研究人员在动物样本量... 在开始人体临床药物试验之前,研究人员需要在动物实验中进行广泛的临床前研究,以初步明确药物的作用、毒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在实验研究中,除了与研究设计有关的一般考虑因素外,动物样本量计算也是核心要素。目前研究人员在动物样本量的选择方面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仅导致实验结果的可复制性和代表性降低,而且造成了大量资金的浪费。因此,本文将医学实验研究分为探索性研究和验证性研究,并且探讨了基于文献与经验的样本量确定法、精度分析确定法、两样本均数确定法、资源方程式确定法和KISS确定法,旨在为实验中样本量的选择提供计算方案,进而降低对动物伤害与提高实验的准确性。随着医学统计学与医学实验结合的发展和传播,动物实验样本量确定方面的研究将愈加完善,将为研究过程的严谨性及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提供坚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样本量 KISS分析 精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佛手指纹图谱及模式识别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吴春蓉 黎珊珊 +2 位作者 肖雪 朴胜华 郭姣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5期820-824,共5页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佛手指纹图谱,利用模式识别方法比较不同产地佛手的差异。方法: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个产地25批佛手建立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利用相似度评价技术、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从已建立的佛手指纹图谱...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佛手指纹图谱,利用模式识别方法比较不同产地佛手的差异。方法: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个产地25批佛手建立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利用相似度评价技术、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从已建立的佛手指纹图谱中确定26个共有峰,指认出4个共有峰,利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可区分佛手产地。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位置佛手药材相似度存在一定差异,地理位置相近的佛手药材相似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 高效液相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制品调控糖脂代谢性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路 张蕾 +2 位作者 郑皎碧 王琼熠 范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92-300,共9页
发酵作为一种古老的食品加工技术,不仅能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而且具有改变食品特性的功能。随着近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发酵制品的潜在健康价值逐渐显现,在防治糖脂代谢性疾病方面的效应也受到更多关注。该文从调节神经内分泌紊乱、胰岛素... 发酵作为一种古老的食品加工技术,不仅能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而且具有改变食品特性的功能。随着近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发酵制品的潜在健康价值逐渐显现,在防治糖脂代谢性疾病方面的效应也受到更多关注。该文从调节神经内分泌紊乱、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代谢性炎症和肠道菌群失调5个方面阐述发酵制品对糖脂代谢性疾病的作用机制,评估其作为保健品或药剂的潜力,为今后将发酵制品用于防治糖脂代谢性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制品 糖脂代谢性疾病 神经内分泌 胰岛素抵抗 氧化应激 代谢性炎症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武汤治疗肾纤维化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分子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怡萍 王倩 +3 位作者 肖雪 严诗楷 邓远辉 李莎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34-1743,共10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思路及方法探讨真武汤治疗肾纤维化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分子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获取真武汤主要活性成分,利用Uniport、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等数据库预测真武汤活性成分的作...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思路及方法探讨真武汤治疗肾纤维化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分子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获取真武汤主要活性成分,利用Uniport、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等数据库预测真武汤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通过GenGards数据库筛选肾纤维化已知的治疗靶点,借助String数据库构建肾纤维化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采用Cytoscape 3.5.0软件进行网络的构建,利用ClueGO插件对关键节点进行GO生物功能及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最终得到33个药效成分和43个肾纤维化核心靶点,参与通路19条,其中真武汤中药效成分能通过TNF,AKT1,MAPK8,IL6,CASP3,JUN,BCL2,TGFB1,CASP8,ICAM1,NOS3等核心靶点参与调控AGE-RAGE、TNF、胰岛素抵抗等信号通路达到肾脏保护作用。结论真武汤中的山奈酚、β-谷甾醇、芍药苷、茯苓酸、麦角甾醇过氧化物等药效成分可能是真武汤治疗肾纤维化的有效成分,其作用机制可能参与调节胰岛素受体结合、抑制氧化应激及纤维化因子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武汤 肾纤维化 网络药理学 物质基础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主成分分析特征选择算法的山楂叶产地判别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小娟 王娅妮 +4 位作者 马晋芳 孙鹏 郭拓 严诗楷 肖雪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7-314,共8页
为实现山楂叶产地的快速判别,提出一种基于稀疏主成分分析特征选择(SPCAFS)与支持向量机(SVM)建模的定性分析方法。采用近红外积分球漫反射光谱法采集6个产地共41批山楂叶123份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经数据预处理后,通过SPCAFS对代表性特... 为实现山楂叶产地的快速判别,提出一种基于稀疏主成分分析特征选择(SPCAFS)与支持向量机(SVM)建模的定性分析方法。采用近红外积分球漫反射光谱法采集6个产地共41批山楂叶123份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经数据预处理后,通过SPCAFS对代表性特征波段进行选择,并采用SVM建立山楂叶近红外产地判别模型。模型与连续投影(SPA),正则化自表示(RSR)和稀疏子空间聚类(SSC)3种特征选择算法进行对比,以准确率、精确度和灵敏度作为评价标准,评估所提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显示,SPCAFS的特征波段数相比于全波长建模从1500减少到21,预测结果的准确率和精确度分别从78%、76%提升至97%、100%。同时,相比于SPA、RSR、SSC算法,准确率分别提升了6%、3%、3%,精确度分别提升了13%、10%、5%,模型的预测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基于SPCAFS的SVM判别模型可实现山楂叶南北产地的快速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特征选择 山楂叶 产地判别 稀疏主成分分析特征选择算法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缕半枫荷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宇 张昊祯 +6 位作者 Muhammad Ishaq 吴嘉佳 王文沛 李莎莎 肖雪 严诗楷 金慧子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497-3505,共9页
目的研究金缕半枫荷茎枝乙酸乙酯提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HPLC)、高效液相制备色谱等将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波谱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对半枫荷总提、各提取部位和分离得到的14个... 目的研究金缕半枫荷茎枝乙酸乙酯提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HPLC)、高效液相制备色谱等将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波谱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对半枫荷总提、各提取部位和分离得到的14个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鉴定出14个化合物,分别为:肉豆蔻酸(1)、硬脂酸(2)、芝麻素(3)、9-十八碳烯酸(4)、亚油酸(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6)、豆甾醇(7)、β-谷甾醇(8)、羽扇豆醇(9)、齐墩果酸(10)、lup-20(29)-ene-3-[3-keto-hexadecanoate](11)、防葵素(12)、C-藜芦酰乙二醇(13)、2,3-二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丙酮(14)。结论首次通过分离手段从该植物的茎枝中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1、3-7、9、11-14,并且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半枫荷乙酸乙酯部位、分离纯化得到的化合物13和14抗氧化活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缕半枫荷 乙酸乙酯部位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桂枝颗粒治疗鼻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元芳 刘辉见 +3 位作者 肖雪 张怡萍 李莎莎 严诗楷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893-2898,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桂枝颗粒治疗鼻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条件为口服生物利用度≥30%、类药性≥0.18,得到桂枝颗粒的药效成分及其潜在靶点。利用GenCards数据库查找鼻炎相关靶点,STRING数据库、Cytoscape3.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桂枝颗粒治疗鼻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条件为口服生物利用度≥30%、类药性≥0.18,得到桂枝颗粒的药效成分及其潜在靶点。利用GenCards数据库查找鼻炎相关靶点,STRING数据库、Cytoscape3.7.0软件绘制蛋白互作网络,匹配分析发现桂枝颗粒治疗鼻炎的关键药效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ClueGO插件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Cytoscape3.7.0软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筛选得到82种关键药效成分,包括黄酮类、萜类、香豆素、生物碱、植物甾醇,以及22个潜在作用靶点,包括AR、ALOX5、AHR、CAT、CD40LG、CRP、DUOX2、EGFR、GSTM1、HMOX1、ICAM1、IFNG、MAPK1、MAPK14、MAPK3、MAPK8、MPO、PPARG、PGR、STAT3、TNF、VEGFA,主要涉及93个生物过程,与9条信号通路相关。结论桂枝颗粒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介导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治疗鼻炎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颗粒 鼻炎 作用机制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白及治疗肺癌的潜在靶标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4
作者 敖卓君 张云帆 +3 位作者 洪佳娜 肖雪 李莎莎 严诗楷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60-969,共10页
本研究探讨了中药白及治疗肺癌的潜在靶标及作用机制。在TCMSP、ETCM数据库中基于药代动力学特征筛选白及活性成分,Genecards数据库中收集肺癌靶标,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在线工具预测成分作用靶标。经Cytoscape3.7.0软件及其STR... 本研究探讨了中药白及治疗肺癌的潜在靶标及作用机制。在TCMSP、ETCM数据库中基于药代动力学特征筛选白及活性成分,Genecards数据库中收集肺癌靶标,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在线工具预测成分作用靶标。经Cytoscape3.7.0软件及其STRING插件构建"活性成分-作用靶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取交集得到白及和肺癌的共同靶标;将共同靶标导入Metascape中进行基因本体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3.7.0软件构建"成分-潜在靶标互作-信号通路"网络。共获得25个潜在活性成分、20个潜在靶标和5条潜在通路,共确定了16个GO条目。白及治疗肺癌可能与跨膜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和一氧化氮合酶调节活性有关;参与了毒性反应、共生过程、肌肉细胞增殖、线粒体膜电位调节、横纹肌组织发育的正向调节等过程。白及可能通过ESR1、PTGS2、ALB、HSP90AA1、HER2、EGFR、ESR2等靶标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中的转录失调过程等通路,从而发挥治疗肺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白及 肺癌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库的丹参研究趋势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志茹 李莎莎 +3 位作者 王乐琪 肖雪 李卫东 郭姣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23-1530,共8页
丹参为常用大宗中药,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功效。丹参药理活性明显,应用广泛,开发潜力巨大。本文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服务系统检索,对已公开丹参专利的申请年度分布及技术衍变趋势、技术生命周期... 丹参为常用大宗中药,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功效。丹参药理活性明显,应用广泛,开发潜力巨大。本文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服务系统检索,对已公开丹参专利的申请年度分布及技术衍变趋势、技术生命周期、主要专利权人及专利权人技术分布、技术年度分布、高质量有效专利技术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共检索得到29 468条专利,申请量逐年增长,近几年呈现锐增的趋势,丹参的保健食品类及农业类相关研究近期得到较好的发展;技术生命周期结果显示丹参研究处于成长期;前10位主要专利权人平均专利申请量约为100条,技术格局有所不同;近十年丹参专利技术领域分布出现多样化,主要分布于医药、农业、化工、工程等领域;丹参相关研究的热点领域为A61K35和A61K36,专利质量有待提升。目前丹参研究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且涉及范围广泛,在诸多领域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专利分析 研究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素通过改善肠道炎症与黏膜屏障损伤抗肝纤维化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丁鑫 庄黎航 +3 位作者 李盛文 陈诗韵 郭姣 兰天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4-159,I0023,I0024,I0025,共9页
目的探讨黄连素改善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损伤与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4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黄连素低剂量组(100 mg/kg)和黄连素高剂量组(200 mg/kg),构建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 目的探讨黄连素改善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损伤与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4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黄连素低剂量组(100 mg/kg)和黄连素高剂量组(200 mg/kg),构建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肝脏与肠道巨噬细胞募集和浸润;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结构;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脏胶原沉积;生化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与内毒素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脏炎症因子、纤维化因子与肠道紧密连接因子的mRNA水平。使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人结肠腺癌细胞(Caco-2)屏障功能损伤模型,通过测定跨膜电阻(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检测细胞通透性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aco-2细胞紧密连接因子与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黄连素能有效减少肠道巨噬细胞浸润与炎症反应,增加肠道紧密连接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改善肠道组织结构及其黏膜屏障功能损伤,减少血清内毒素含量。从而缓解肝脏炎症,减少肝组织损伤与胶原沉积,降低血清ALT含量与肝脏纤维化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改善CCl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与纤维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黄连素可有效降低Caco-2细胞炎症因子mRNA表达水平,上调紧密连接因子的表达水平,改善LPS诱导的屏障功能损伤。结论黄连素可通过减少肠道巨噬细胞浸润与炎症反应,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抑制细菌内毒素渗漏进入肝脏,从而缓解肝脏炎症,改善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素 炎症 肠道黏膜屏障 人结肠腺癌细胞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附丸治疗胃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付江波 桂蓓 +6 位作者 李坤平 杨超燕 魏玲 梁晋如 马江 任孟月 陈艳芬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24-1330,共7页
目的探讨良附丸治疗胃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胃肠排空实验考察良附丸对胃肠运动的影响;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甲醛致痛法考察良附丸的镇痛作用。SPF级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良附丸... 目的探讨良附丸治疗胃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胃肠排空实验考察良附丸对胃肠运动的影响;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甲醛致痛法考察良附丸的镇痛作用。SPF级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良附丸小、中、大剂量组,莫沙必利组,除正常对照组其余均构建胃寒型FD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各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7 d。记录大鼠的一般情况,进行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和胃肠运动实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实验(ELISA)检测5-羟色胺(5-HT)、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的含量,透射电镜观察胃窦、结肠组织中嗜铬细胞,免疫组化(IHC)法观察胃窦及空肠组织中5-HT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良附丸组小鼠疼痛显著缓解,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升高;在胃寒型FD大鼠中,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良附丸组的一般情况明显好转,进食量、饮水量呈明显上升趋势,糖水偏好百分率和旷场实验得分均显著增高,MTL和SP的含量均显著上升,VIP显著下降,胃肠组织中的嗜铬细胞增多,5-HT阳性表达显著增加。结论良附丸对FD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脑肠肽尤其是5-HT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附丸 消化不良 功能性 胃寒型 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亲和色谱法体外筛选大黄降脂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艺丹 周律 +2 位作者 王妮华 范辉 郭姣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4-540,共7页
目的:评价大黄蒽醌类成分体外降脂活性及筛选其药效成分,探讨其在细胞内的成分代谢。方法:采用体外Hep G2细胞系脂肪变性模型评价大黄蒽醌类成分降脂活性,采用肝细胞亲和色谱法筛选大黄蒽醌类细胞亲和成分,以HPLC法及HPLC-Q-TOF-MS法检... 目的:评价大黄蒽醌类成分体外降脂活性及筛选其药效成分,探讨其在细胞内的成分代谢。方法:采用体外Hep G2细胞系脂肪变性模型评价大黄蒽醌类成分降脂活性,采用肝细胞亲和色谱法筛选大黄蒽醌类细胞亲和成分,以HPLC法及HPLC-Q-TOF-MS法检测鉴定亲和成分。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建立的体外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组细胞内三酰甘油(TG)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不同浓度的五种大黄蒽醌类成分作用后给药组细胞内TG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呈剂量效应关系;肝细胞亲和色谱法筛选出大黄提取液特异性亲和色谱成分主要有4个,分别为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四个化合物,而大黄酸发生了细胞内代谢。结论:大黄蒽醌类5种成分均具有体外降脂活性,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以原型的形式体外肝细胞降脂,而大黄酸可能以细胞内代谢为芦荟大黄素形式降脂。本研究建立了肝细胞亲和色谱法与体外肝细胞降脂活性评价的联用技术,实现了中药成分体外降脂活性评价,药效成分体外代谢的一体化研究,为大黄蒽醌类调脂药物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亲和色谱法 大黄蒽醌类 降脂活性成分 大黄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慢性瘙痒小鼠模型及其行为学评价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易婷 米文丽 王彦青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9-927,共9页
瘙痒是一种可引起抓挠行为的不愉快的躯体感觉。许多皮肤疾病及一些系统性疾病等都存在慢性瘙痒的症状,顽固而剧烈的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稳定可靠且能模拟临床的动物模型是瘙痒机制研究和治疗靶点筛选的基础。近年来... 瘙痒是一种可引起抓挠行为的不愉快的躯体感觉。许多皮肤疾病及一些系统性疾病等都存在慢性瘙痒的症状,顽固而剧烈的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稳定可靠且能模拟临床的动物模型是瘙痒机制研究和治疗靶点筛选的基础。近年来,学界探索建立了多种瘙痒动物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瘙痒机制。本文总结了慢性瘙痒的小鼠模型制作和行为学评价方法,为今后开展瘙痒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瘙痒 小鼠模型 行为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果苷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募集并调控Akt/NF-κB和Smad信号 通路改善小鼠肝纤维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曹家樊 孙跃 +3 位作者 丁鑫 李盛文 陈博 兰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2-659,共8页
目的探究熊果苷(Arb)对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rb低剂量给药组(25mg/kg)和Arb高剂量给药组(50mg/kg),6只/组。通过腹腔注射CCl4建立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灌胃给药持续... 目的探究熊果苷(Arb)对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rb低剂量给药组(25mg/kg)和Arb高剂量给药组(50mg/kg),6只/组。通过腹腔注射CCl4建立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灌胃给药持续6周后取材。取血清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取肝组织进行HE染色、天狼猩红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q-PCR检测肝组织纤维化相关指标a-SMA,Pdgfb,Col1α1,Timp-1基因以及炎症相关指标Ccl2和Tnf-a基因的mRNA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肝组织α-SMA蛋白表达水平。Transwell迁移实验使用Arb处理THP-1和RAW264.7细胞24h后,DAPI染色检测迁移细胞数目。体外实验使用Arb处理LX-2细胞24h,Westernblot法检测Akt、p65、Smad3及其磷酸化p-Akt、p-p65、p-Smad3和α-SMA的蛋白水平。结果与模型组小鼠相比,Arb给药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降低(P<0.05),肝组织损伤和胶原沉积减轻(P<0.001),肝脏巨噬细胞浸润程度和α-SMA蛋白表达水平也降低(P<0.001)。Arb降低CCl4诱导的小鼠肝脏a-SMA,Pdgfb,Col1α1,Timp-1,Ccl2和Tnf-a基因的mRNA水平(P<0.05)。Transwell迁移实验显示,Arb可抑制THP-1和RAW264.7细胞的迁移募集作用。体外实验显示,Arb可抑制LX-2细胞Akt、p65和Smad3的磷酸化,并且降低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Arb可通过减少巨噬细胞募集和浸润,同时干预Akt/NF-κB和Smad信号通路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从而改善小鼠肝脏炎症及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苷 炎症 肝纤维化 巨噬细胞募集 肝星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