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肾活血方对更年期大鼠性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赖远征 冯冰虹 +4 位作者 刘美珍 吴志伟 梁倍毓 邓红 张蜀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78-79,共2页
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选用雌性SD大鼠“更年期”模型 5 0只 ,随机分配到生理盐水组和各用药组 (补肾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 ,乙烯雌酚组 ) ,每组 10只 ,设 10只青年SD大鼠为对照组。观察各组子宫重量指数、阴道... 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选用雌性SD大鼠“更年期”模型 5 0只 ,随机分配到生理盐水组和各用药组 (补肾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 ,乙烯雌酚组 ) ,每组 10只 ,设 10只青年SD大鼠为对照组。观察各组子宫重量指数、阴道上皮脱落细胞检查、血清FSH、LH、E2 的变化。结果 :各用药组均能使更年期鼠子宫重量指数增加 ,其与补肾活血方的剂量呈依赖性增加 (高剂量组P <0 0 5 )。各用药组均能使更年期鼠阴道上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角化现象 (补肾活血方中和高剂量组P <0 0 5 )。各用药组均能明显降低更年期鼠血清FSH的含量 (低、中剂量组P <0 0 1,高剂量组P <0 0 0 1) ,有效降低血清LH的含量 (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P <0 0 0 1) ,提高E2 含量 (中、高剂量组P <0 0 1)。结论 :补肾活血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年期综合征 性激素 大鼠 补肾活血方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A1c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及胞内血红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叶少英 阮萍 +3 位作者 雍军光 沈洪涛 廖志红 董晓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9-55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红细胞及胞内血红蛋白(Hb)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人30名为对照组(H组),T2DM患者102例,按Hb A1c水平分为3组:血糖控制良好组(A组)30例(Hb A1c<7.0%);血糖控制较差组(B组)3... 目的:探讨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红细胞及胞内血红蛋白(Hb)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人30名为对照组(H组),T2DM患者102例,按Hb A1c水平分为3组:血糖控制良好组(A组)30例(Hb A1c<7.0%);血糖控制较差组(B组)36例(7.0%≤Hb A1c<9.0%);持续高血糖组(C组)36例(Hb A1c≥9.0%)。利用新型静态显微图像分析技术和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对各组红细胞及胞内Hb进行检测。结果:与H组比较,A、B、C组红细胞的圆度因子明显增大(P<0.05)且与Hb A1c水平呈正相关;B组红细胞的截面积和C组红细胞的全部形态参数均较H组明显增大(P<0.05);A、B、C组,除A、B组间红细胞长短轴参数无显著差异,其它组间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与H组比较,A、B、C组Hb的紫外-可见光谱的谱型和谱峰未出现明显差异,但B、C组Hb的吸光度较H组明显下降(P<0.01),且C组Hb的吸光度也明显低于A组(P<0.05),随Hb A1c水平的升高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随Hb A1c水平的升高,T2DM患者红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变形功能逐渐减弱,胞内Hb的结构可能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A1C 红细胞 血红蛋白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高校4届21183名新生HBV感染状况及ALT检测结果调查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秋红 张信 崔淑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65-2067,共3页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为高校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09年4届新生(共计21183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V感染标志物(HBV-M),并用sysmax-2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为高校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09年4届新生(共计21183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V感染标志物(HBV-M),并用sysmax-2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sAg阳性者1011例,总阳性率为4.77%,有逐年下降趋势;男生多于女生,农村生高于城镇生。感染模式以"大三阳"和"小三阳"为主,无性别差异。ALT升高35例,男生多于女生。HBV-M全阴性10370例,占48.95%;单项抗-HBs阳性9802例,占46.27%。结论:应加强新生HBV-M及ALT的检测,并采取综合性干预对策,预防和控制HBV在高校人群中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HBV-M ALT 大学新生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碱性磷酸酶水平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杨莉萍 杨国柱 +3 位作者 陆幸妍 陈珺 卢丽 李青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72-575,579,共5页
目的调查广州某高校人群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并结合血浆促动脉硬化指数(AIP)分析两指标的临床预测意义以及两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2011~2012年广州地区的某高校505例人群的完整体... 目的调查广州某高校人群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并结合血浆促动脉硬化指数(AIP)分析两指标的临床预测意义以及两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2011~2012年广州地区的某高校505例人群的完整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直接检测法得出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血脂的水平及ALP水平,根据公式计算出non-HDLC,结合AIP指数统计分析不同分组人群血浆non-HDLC水平和ALP水平,探讨non-HDLC对动脉粥样硬化评估的临床预测意义,以及骨代谢指标ALP与血脂之间的关系。结果血脂non-HDLC、LDL0C水平60岁以前同年龄层不存在性别差异,血脂水平都在60岁以后出现高值,且存在性别差异;无论对血脂正常人群按TC或TG分层与否,与LDL-C,non-HDLC都呈现出与AIP更稳定更密切的相关性。60岁以上的男性、女性人群中ALP与血脂non-HDLC均呈正相关(r=0.520、0.226,P<0.001、P<0.05),而男性仅60岁以上的ALP值与AIP呈正相关(r=0.717,P<0.001)。结论较以往单凭LDL-C值的判断,血脂non-HDLC值和AIP值的结合判断能提高临床上对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评估的准确性。血脂与骨指标ALP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碱性磷酸酶 低密度脂蛋白 促动脉硬化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四味清口含片中桂皮醛和橙皮苷的含量 被引量:5
5
作者 张丽珍 周之荣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27-1630,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四味清口含片中桂皮醛和橙皮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条件为Inertsil ODS-SP(4.6 mm×150 mm,5μm)色谱柱分离,检测波长为290 nm,流动相为乙腈-水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四味清口含片中桂皮醛和橙皮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条件为Inertsil ODS-SP(4.6 mm×150 mm,5μm)色谱柱分离,检测波长为290 nm,流动相为乙腈-水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1,柱温为30℃,理论板数不低于3 000。结果桂皮醛进样量在0.025~0.500μg,橙皮苷进样量在0.10~2.0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均良好;在精密度实验、稳定性实验、重复性实验中,桂皮醛和橙皮苷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16%和1.03%,1.27%和1.08%,1.23%和1.28%;桂皮醛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4%,RSD为1.65%(n=9),橙皮苷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9%,RSD为1.85%(n=9)。结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和重复性,加样回收率实验符合要求,能准确、稳定地对四味清口含片中桂皮醛和橙皮苷含量进行定量测定,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味清口含片 桂皮醛 橙皮苷 色谱法 高效液相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BV-M与HBV-DNA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张秋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5-117,共3页
目的: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联合检测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和乙肝病毒复制水平(HBV-DNA)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HBV-M;采用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法(FQ-PCR... 目的: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联合检测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和乙肝病毒复制水平(HBV-DNA)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HBV-M;采用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法(FQ-PCR)检测HBV-DNA的水平。结果:在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血清学模式中,HBV-DNA的阳性率(高达98.84%)、对数平均值(4.26×107拷贝/mL)为最高;在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血清学模式中,HBV-DNA的阳性率(达96.43%)、对数平均值(2.51×107拷贝/mL)也较高;但在部分HBeAg(-)或抗-HBe(+)及抗-HBc(+)模式中,也有一定的HBV-DNA阳性率和一定的含量;从8组血清学模式来看,HBeAg(+)与HBV-DNA含量关系最为密切,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结论:仅从HBV-M模式不能准确地判断HBV的复制程度及传染性强弱,而采用FQ-PCR法检测HBV-DNA准确度高、特异性强,更能真实地反映HBV的复制情况,是评价传染性的可靠指标,在临床上对乙肝患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HBV—M HBV—DNA 临床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大鼠皮质骨和松质骨的不同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杨雪平 陈珺 +8 位作者 卢丽 杨国柱 程晴 高建林 陆幸妍 王晓东 杨莉萍 万超 李青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65-269,共5页
目的探讨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对大鼠不同部位骨骼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20只3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①正常对照组(Ctrl);②糖皮质激素组(dexamethasone,Dex)。每只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灌胃6周,取左侧胫骨上段(proximal ... 目的探讨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对大鼠不同部位骨骼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20只3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①正常对照组(Ctrl);②糖皮质激素组(dexamethasone,Dex)。每只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灌胃6周,取左侧胫骨上段(proximal tibia metaphyses,PTM)和中段(middle part of tibia shaft,TX)进行骨形态计量学检测,取左侧股骨(Left Femur,LF)和第5腰椎(the5th Lumbar Vertebra,LV5)进行骨生物力学检测。结果Ctrl组大鼠的体重随时间(6周)逐渐增加;而Dex组大鼠的体重增加缓慢,甚至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两组大鼠的体重差异具有显著性。与Ctrl组比,Dex组大鼠软组织中:肝、脾、肾、子宫和胸腺重量显著性减少。骨形态计量学静态参数显示:与Ctrl组相比,Dex组大鼠TX段皮质骨的骨量明显降低,骨髓腔增大。动态参数显示:Dex组大鼠的骨内膜面荧光周长百分率、骨形成率明显降低,而骨吸收百分率增加;骨外膜面动态参数无显著性变化,两组大鼠PTM松质骨无论静态参数或动态参数与对照组比无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变化。Dex也没有弱化LF和LV5的力学性能(最大载荷,最大应力,最大应变)。结论短期、少量使用Dex(45d,2.5mg·kg-1,twice per week),仅使大鼠皮质骨丢失,由于几何形状的变化,并不改变生物力学的性能。以这种方式使用Dex,不仅不影响松质骨,也不改变大鼠的生物力学性能。此结论提示Dex短期使用对不同部位的骨骼影响不同,先出现皮质骨的变化。因此需要重视对糖皮质激素导致皮质骨变化的观察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皮质骨 松质骨 形态计量学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