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4
1
作者 黄永亨 区奕猛 马兴标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4期114-115,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使用腹腔灌洗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4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22例),观察组给予综... 目的研究分析使用腹腔灌洗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4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22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腹腔持续灌洗治疗(2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持续灌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是临床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腔灌洗引流治疗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肝癌侵犯血管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罗永平 刘海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6期189-190,共2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 MRA)对肝细胞癌侵犯血管的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4月~2009年2月我院治疗的60例肝癌患者。在介入治疗或肝脏手术前接受门脉3D CE MRA,采用仪器为Philips achiva 1.5testa超...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 MRA)对肝细胞癌侵犯血管的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4月~2009年2月我院治疗的60例肝癌患者。在介入治疗或肝脏手术前接受门脉3D CE MRA,采用仪器为Philips achiva 1.5testa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扫描所获的原始图像经计算机重建成类似血管造影的3D CE MRA图,用于诊断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受侵情况。3D CE MRA的诊断结果同术中超声X线造影和手术-病理所见相对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3D CEMRA。所有病例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均显示良好。手术或门脉造影发现受累血管门静脉23例,肝静脉15例,下腔静脉12例。3D CE MRA检测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的总体敏感性为97.2%,特异性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92.8%、阴性预测值为100.0%。结论3D CE MRA对肝癌侵犯血管的诊断具有较高准确性,且直观和无创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瘘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区奕猛 罗永平 +3 位作者 连福臻 唐亨力 言纲 余炯标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7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瘘发生与残胰处理方法,残胰管处理方式等相关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0年1月至2006年12月所行67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Child法重建66例,Whipple法重建1例,残胰管内置短管引流65例,长管引流2例。结... 目的探讨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瘘发生与残胰处理方法,残胰管处理方式等相关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0年1月至2006年12月所行67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Child法重建66例,Whipple法重建1例,残胰管内置短管引流65例,长管引流2例。结果全组67例均无手术死亡,无胰瘘发生,胆瘘1例,应激性溃疡出血6例。结论胰瘘的发生与胰吻合方式关系不大,残胰管内置引流管能起到时明显降低胰瘘发生作用,而全胃肠外营养(TPN)的使用及生长抑素的应用能起到预防胰瘘发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