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异黄酮活性组分对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陈伟强 赵宇红 +3 位作者 罗少洪 杨红 金桂芳 潘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43-446,共4页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活性组分对H2 O2 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H2 O2 损伤PC12细胞为氧化应激损伤的模型,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法判断细胞的存活率,LDH法检测细胞的损伤程度。结果:不同浓度大豆异黄酮能明显改...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活性组分对H2 O2 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H2 O2 损伤PC12细胞为氧化应激损伤的模型,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法判断细胞的存活率,LDH法检测细胞的损伤程度。结果:不同浓度大豆异黄酮能明显改善H2 O2 导致的细胞甲瓒减少,大豆异黄酮处理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H2 O2 处理组(P <0 .0 1) ;而LDH漏出率则明显低于H2 O2 处理组(P <0 .0 5 )。结论:大豆异黄酮活性组分对H2 O2 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O2 PC12 大豆异黄酮 细胞损伤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茛总苷对离体蛙心和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榕乐 江欢 谭毓治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研究毛茛总苷对离体蛙心和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的影响。方法:制备离体蛙心,观察毛茛总苷对蛙心基础张力和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脏收缩力的影响;制备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观察毛茛总苷对主动脉基础张力、去甲肾上腺素诱导主动脉环收... 目的:研究毛茛总苷对离体蛙心和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的影响。方法:制备离体蛙心,观察毛茛总苷对蛙心基础张力和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脏收缩力的影响;制备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观察毛茛总苷对主动脉基础张力、去甲肾上腺素诱导主动脉环收缩和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主动脉环舒张的影响。结果:1μg/mL和10μg/mL毛茛总苷可以降低离体蛙心的基础张力,并具有抑制异丙肾上腺素诱导蛙心收缩作用,但对心率没有影响;1mg/mL和2mg/mL的毛茛总苷对主动脉环的基础张力和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主动脉环舒张均没有影响;2mg/mL的毛茛总苷能够明显拮抗由去甲肾上腺素诱导的主动脉环收缩作用,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P<0.01),与酚妥拉明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1mg/mL的毛茛总苷也能拮抗去甲肾上腺素诱导的血管环收缩作用,但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毛茛总苷具有抑制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蛙心收缩作用;毛茛总苷具有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胸主动脉环收缩作用,但对主动脉环的基础张力和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动脉舒张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茛总苷 离体蛙心 主动脉环 去甲肾上腺素 异丙肾上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谷胱甘肽-s-转移酶μ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四桂 王平 +2 位作者 王朝禾 潘雪刁 刘培庆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谷胱甘肽-s-转移酶μ2(glutathione-s-transferase μ2,GSTμ2)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防治左心室肥厚的机制。方法:实验分3组:(1)正常对照组;(2)SHR组;(3)丹参酮ⅡA组。处理后检测...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谷胱甘肽-s-转移酶μ2(glutathione-s-transferase μ2,GSTμ2)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防治左心室肥厚的机制。方法:实验分3组:(1)正常对照组;(2)SHR组;(3)丹参酮ⅡA组。处理后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室重量指数及大鼠左心室GSTμ2的活性,采用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左心室O2.-的产生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GSTμ2的表达情况。结果:SHR组血压与左室重量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左心功能明显下降;丹参酮ⅡA显著逆转了SHR的左心室肥厚,但未明显改善高血压。SHR组左心室O2.-的产生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多,而丹参酮ⅡA治疗后,O2.-产生较SHR组显著减少。GSTμ2的表达及活性在SHR组显著降低,而丹参酮ⅡA显著增加了GSTM2的表达及活性。结论:丹参酮ⅡA能逆转SHR的左心室肥厚,这可能与其增加GSTμ2表达,减少活性氧产生,消除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左心室肥厚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谷胱甘肽-s-转移酶μ2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高瑞萍 臧林泉 +4 位作者 罗容珍 唐蔚 王少梅 黄桂芳 潘阳俊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82-685,共4页
目的:检测卵巢癌组织中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卵巢癌患者标本84例(卵巢癌组),另取正常卵巢组织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磷酸化后的mTOR(p-mTO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及其相对表达... 目的:检测卵巢癌组织中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卵巢癌患者标本84例(卵巢癌组),另取正常卵巢组织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磷酸化后的mTOR(p-mTO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及其相对表达量(IOD值),并随访追踪卵巢癌患者,比较p-mTOR表达阴性和阳性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结果:①卵巢癌组和正常对照组中p-mTO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8%(46/84)和13.3%(4/30),IOD值分别为121.31±26.85和22.46±7.2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p-mTO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肿瘤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对铂类药物的敏感性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mTOR蛋白的IOD值在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对铂类药物的敏感性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mTOR阴性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36.1%)显著高于p-mTOR阳性患者(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OR通路的激活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可能作为肿瘤分级、预后和铂类药物耐药评估的一个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雷帕霉素靶蛋白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7基因转染口腔癌细胞株的免疫调节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潘德顺 陈伟强 陈宏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47-250,共4页
目的:探讨IL-7基因转染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株的免疫调节效应。方法:将已构建的原核/真核表达载体pBK-CMV/IL-7转染到癌细胞株中,采用MTT法检测转染前后肿瘤细胞培养上清对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转移生长因子β1(T... 目的:探讨IL-7基因转染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株的免疫调节效应。方法:将已构建的原核/真核表达载体pBK-CMV/IL-7转染到癌细胞株中,采用MTT法检测转染前后肿瘤细胞培养上清对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IL-10的浓度。将pPK-CMV/IL-7癌细胞株移植于小鼠腹腔,观察肿瘤细胞的成瘤性;并采用MTT法检测其NK杀伤活性。结果:IL-7基因转染癌细胞株的培养上清对鼠脾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并且IL-7基因转染的肿瘤细胞产生TGF-β1、VEGF和IL-10三种免疫抑制因子明显降低(P<0.05);IL-7基因转染组鼠腹腔瘤结节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NK的杀伤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L-7基因转染人舌鳞癌细胞株具有抑瘤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肿瘤细胞产生免疫抑制因子,进而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提高NK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7 免疫调节 口腔癌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晖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1216-1220,共5页
经皮给药系统是当今药物传输系统研究的热点。随着该类制剂的广泛应用,其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对经皮给药药代动力学的机制、数据处理模型及其方法学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 经皮给药 药代动力学 影响因素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承气汤在围手术期应用研究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古炽明 陈艳芬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3期566-567,共2页
关键词 小承气汤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非罗齐在12名健康自愿者的药物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8
作者 江涛 徐为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71-271,共1页
目的 比较两种国产吉非罗齐(GEM)胶囊在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 12名男性健康自愿者随机交叉口服单剂量600mg两种国产吉非罗齐胶囊后,用高效液相—紫外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结果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拟合符合有滞后吸收时... 目的 比较两种国产吉非罗齐(GEM)胶囊在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 12名男性健康自愿者随机交叉口服单剂量600mg两种国产吉非罗齐胶囊后,用高效液相—紫外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结果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拟合符合有滞后吸收时间的一级吸收一房室消除的动力学模型,试验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C_(max)(32.69±5.67)和(29.41±2.60)mg·L^(-1);T_(max)(1.01±0.14)和(1.13±0.37)h;t_(1/2ka)0.46±0.18和(0.62±0.20)h;t_(1/2ke)(1.11±0.32)和(1.32±0.26)h;MRT(2.14±0.27)和(2.37±0.26)h;AUC(91.7±13.2)和(82.2±7.38)mg·h·L^(-1),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试验制剂对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0±9)%.结论 两种胶囊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非罗齐 药物动力学 相对生物利用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 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