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海风藤多糖化学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晓蒙 王定勇 刘慧琼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98-1200,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广东海风藤多糖分子量及其分布和单糖种类的质控方法。方法:分子量及其分布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色谱柱为Ultrahydrogel120Column(300mm×7.8mmID),以已知分子量的葡聚糖为标样,0.2mol·L-1氯化钠为流动... 目的:建立一种广东海风藤多糖分子量及其分布和单糖种类的质控方法。方法:分子量及其分布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色谱柱为Ultrahydrogel120Column(300mm×7.8mmID),以已知分子量的葡聚糖为标样,0.2mol·L-1氯化钠为流动相,示差折光检测器。单糖种类测定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SugarpakTM(16.5mm×300mm),50mg·L-1,EDTACa为流动相,示差折光检测器。结果:利用GPC软件处理,得到广东海风藤多糖的数均、重均分子量。构成广东海风藤多糖的单糖种类有D葡萄糖,D半乳糖,D阿拉伯糖。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广东海风藤多糖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海风藤 多糖 分子量及其分布 单糖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TiO_2催化剂的研制及其催化合成草莓酸酯的研究 被引量:42
2
作者 杨辉荣 邓鹏飞 +2 位作者 宋晓锐 张红 区国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534-536,共3页
选用SO4 2 -/MxOy 型固体超强酸催化草莓酸的酯化反应 ,筛选出催化剂SO4 2 -/ZrO2 -TiO2 ,制备该催化剂的最优条件为 :钛锆物质的量比为 4∶1,氨水调节pH值 8~ 9,用浓度为 0 5mol/L硫酸浸渍 ,马弗炉 5 5 0℃焙烧 3h ;使用该催化剂合... 选用SO4 2 -/MxOy 型固体超强酸催化草莓酸的酯化反应 ,筛选出催化剂SO4 2 -/ZrO2 -TiO2 ,制备该催化剂的最优条件为 :钛锆物质的量比为 4∶1,氨水调节pH值 8~ 9,用浓度为 0 5mol/L硫酸浸渍 ,马弗炉 5 5 0℃焙烧 3h ;使用该催化剂合成草莓酸酯的最优酯化条件为 :催化剂用量 3g/mol,酯化时间 3h ,其催化合成草莓酸戊酯产率可达 90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酸酯 固体超强酸 催化剂 催化合成 合成香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毒催化剂催化合成外消旋聚乳酸及其在药物缓释微球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汪朝阳 赵耀明 +2 位作者 王浚 杨帆 韩芸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77-382,共6页
 以D,L 乳酸单体为原料,使用人体营养添加剂如乳酸锌、乳酸钙、乙酸锌、硫酸锌、牛磺酸等作为无毒催化剂,通过熔融聚合直接合成低分子量的生物降解材料外消旋聚乳酸(PDLLA),粘均分子量接近4000。以PDLLA为载体,应用于制备抗菌药物环丙...  以D,L 乳酸单体为原料,使用人体营养添加剂如乳酸锌、乳酸钙、乙酸锌、硫酸锌、牛磺酸等作为无毒催化剂,通过熔融聚合直接合成低分子量的生物降解材料外消旋聚乳酸(PDLLA),粘均分子量接近4000。以PDLLA为载体,应用于制备抗菌药物环丙沙星聚乳酸微球,用DSC和SEM表征其成球性能,载药微球体外缓释半衰期为31.9h,53.2h后累积释药百分率约为84.0%,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外消旋聚乳酸 D L-乳酸 无毒催化剂 直接熔融聚合 生物降解材料 环丙沙星 药物缓释微球 药物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的直接合成及其红霉素肺靶向药物微球的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赵耀明 汪朝阳 +2 位作者 麦杭珍 严冰 杨帆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45-148,共4页
以DL-乳酸为原料,通过熔融聚合法直接合成外消旋聚乳酸(PDLLA)。以SnCl2为催化剂,用量0.5%(质量),在170℃、70Pa下反应10h,获得了粘均分子量为4100的PDLLA,将其应用于红霉素肺靶向微球的载体。用正交试验确定了红霉素-聚乳酸微球(ERY-PD... 以DL-乳酸为原料,通过熔融聚合法直接合成外消旋聚乳酸(PDLLA)。以SnCl2为催化剂,用量0.5%(质量),在170℃、70Pa下反应10h,获得了粘均分子量为4100的PDLLA,将其应用于红霉素肺靶向微球的载体。用正交试验确定了红霉素-聚乳酸微球(ERY-PDLLA-MS)最佳成型工艺条件,用DSC和SEM表征其成球性能。微球体外缓释半衰期为28h,175h后累积释药百分率约为80%。注射微球混悬剂的兔肺组织中药物含量为普通市售红霉素注射剂的6倍,达到了肺靶向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直接合成 红霉素 肺靶向 药物微球 DL-乳酸 聚乳酸 熔融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价态钨硼稀土杂多蓝在MDCK细胞内抑制流感病毒的活性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杰 梅文杰 +3 位作者 李安兴 谭彩萍 石硕 计亮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共6页
合成了过渡金属取代型硼稀土杂多蓝 Ln2 H3[BW 9W 2 Co(H2 O) O39]· n H2 O(Ln=La,Ce,Pr,Nd,Sm,Eu,Gd) ,并对化合物进行了 IR,UV-Vis,XPS和 ESR等表征 .采用 CPE法测定了化合物在 MDCK细胞内抗流感病毒 (A/H1 N1 /Jingfang/1 /91 ,... 合成了过渡金属取代型硼稀土杂多蓝 Ln2 H3[BW 9W 2 Co(H2 O) O39]· n H2 O(Ln=La,Ce,Pr,Nd,Sm,Eu,Gd) ,并对化合物进行了 IR,UV-Vis,XPS和 ESR等表征 .采用 CPE法测定了化合物在 MDCK细胞内抗流感病毒 (A/H1 N1 /Jingfang/1 /91 ,A/H3 N2 /Jingfang/3 0 /95 ,B/Hufang/1 /87)的活性 .经评定 ,化合物 Ce H3[BW1 1 Co(H2 O) O39]表现出优异的抗病毒活性 ,这些化合物在病毒吸收期间显示出很强的效力 .比较了杂多蓝与母体杂多酸在细胞毒性及抗病毒活性方面的差异 .结果表明 ,杂多蓝的抗病毒活性优于其母体杂多酸 .对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以及抗病毒机理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 ,杂多化合物可抑制病毒早期的复制过程 ,也可能干扰 RNA转录酶的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价态 钨硼稀土杂多蓝 MDCK细胞 抗病毒活性 流感病毒 药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没食子酸酯合成方法改进及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被引量:29
6
作者 李敏谊 陈琳 陈翔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9-12,共4页
没食子酸乙酯、丙酯、丁酯及十二烷醇酯的合成,用对甲苯磺酸替代浓硫酸作催化剂,采用梯度升温法进行合成。乙酯和丙酯的合成还摒弃了带水剂。最佳的合成条件为:丙酯和乙酯:酸、醇、催化剂的摩尔比为0.0825∶0.934∶0.... 没食子酸乙酯、丙酯、丁酯及十二烷醇酯的合成,用对甲苯磺酸替代浓硫酸作催化剂,采用梯度升温法进行合成。乙酯和丙酯的合成还摒弃了带水剂。最佳的合成条件为:丙酯和乙酯:酸、醇、催化剂的摩尔比为0.0825∶0.934∶0.00524,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4h,收率942%和854%。丁酯:酸、醇、催化剂的摩尔比为0.0522∶0.874∶0.00394,反应温度为115~120℃,反应时间5h,收率868%。十二烷醇酯:以1,4二氧六环作溶剂,4A分子筛作吸水剂,酸、醇、催化剂的摩尔比为0.075∶0.091∶0.012,反应温度为124℃,反应时间为14h,收率937%。异丙酯:采用干燥氯化氢作催化剂,没食子酸与异丙醇的摩尔比为0147∶137,加热回流8h,收率881%。十二烷醇酯的抗血小板聚集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酸酯 合成 抗血小板 聚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K/PPARα/SCAD信号途径对心肌肥大的调控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黄金贤 罗佳妮 +5 位作者 刘培庆 陈少锐 黄秋菊 潘雪刁 臧林泉 周四桂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69-778,共10页
目的:研究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short-chain acyl-coenzyme A dehydrogenase,SCAD)在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α(peroxisome pro... 目的:研究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short-chain acyl-coenzyme A dehydrogenase,SCAD)在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α,PPARα)信号途径对SCAD的调控作用。方法:使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筛选干扰SCAD的最优序列,并使用非诺贝特(10μmol/L)提前干预24 h后给予干扰序列,观察SCAD的mRNA、蛋白表达和酶活性以及脂质代谢和心肌细胞表面积的改变。采用RT-PCR检测心肌细胞内肥大标志物心房利钠因子(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ANF)和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mRNA水平,以明确心肌细胞是否发生肥大。分别用10μmol/L非诺贝特和0.5 mmol/L 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糖核苷酸(5-aminoimidazole-4-carboxamide ribonucleotide,AICAR)预处理心肌细胞30 min,用20μmol/L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E)刺激24 h,观察心肌细胞表面积和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检测p-AMPKα、PPARα和SCAD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筛选出的最优干扰序列siRNA-1186和PE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趋势一致,与对照组比较,敲低SCAD表达组的心肌细胞ANF和BNP水平显著升高,心肌细胞表面积明显增大,心肌细胞游离脂肪酸含量明显增加。非诺贝特预处理可显著上调PPARα和SCAD的表达,增加SCAD的酶活性,降低心肌细胞的游离脂肪酸含量,预防敲低SCAD引起的心肌细胞肥大。与对照组比较,PE处理组中p-AMPKα(T172)、PPARα和SCAD的蛋白及mRNA水平均明显下调,SCAD的酶活性下降;与PE组相比,用非诺贝特或AICAR预处理30 min组的心肌细胞表面积明显减少,心肌细胞游离脂肪酸含量明显降低,p-AMPKα、PPARα和SCAD蛋白及mRNA水平均明显上调,SCAD的酶活性增加。结论:SCAD表达下调与心肌细胞肥大及其能量代谢密切相关;AMPK/PPARα/SCAD信号途径对心肌肥大可能具有直接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心肌肥大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根桥联的双核铜髤配合物[Cu_2(phen)_2(H_2O)_2(μ_2-C_2O_4)](NO_3)_2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被引量:7
8
作者 卢文贯 潘育方 彭翠红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9-712,共4页
A new binuclear copper(Ⅱ) complex, [Cu2(phen)2(H2O)2( μ2-C2O4)](NO3)2,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and UV-Vis spectrum. Its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single crystal X-r... A new binuclear copper(Ⅱ) complex, [Cu2(phen)2(H2O)2( μ2-C2O4)](NO3)2,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and UV-Vis spectrum. Its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echniques. Crystal data: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1/c, a=0.712 21(8) nm, b=1.170 93(14) nm, c=1.783 7(2) nm, β=111.828(2)°, and V=1.380 8(3) nm3, Dc=1.769 Mg·m-3, Z=2, F(000)=744, R1=0.025 4, wR2=0.069 5, Gof=1.077, Δρ=328^-455 e·nm-3. The complex is packed by one centrosymmetry binuclear copper(Ⅱ) unit, oxalate dianion and NO3- anion. In the molecule structure of the title complex, two Cu(Ⅱ) ions are bridged by oxalate dianion and each Cu(Ⅱ) ions coordinates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from 1,10-phenanthroline ligand and one oxygen atom from water to form a five-coordinate distorted square-pyramidal configuration. The hydrogen bonds are observed between coordinated water molecules and NO3- anions. The analysis of the crystal structure indicates that the complex has a two-dimensional stacking network structure, which is formed by intramolecular hydrogen bonds,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s and stacking effect of aromatic ring. CCDC: 2553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铜(Ⅱ)配合物 草酸根桥联 晶体结构 complex analysis CRYSTAL CRYSTAL network NO3^- Cu(Ⅱ) 合成 UV-VIS and spect space group the The data unit with ATOM form one are new Its was ani 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K1/2/PPARα/SCAD信号途径对生理性和病理性心肌肥大的调控 被引量:10
9
作者 黄秋菊 黄金贤 +5 位作者 罗佳妮 刘培庆 陈少锐 潘雪刁 臧林泉 周四桂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27-1432,共6页
目的:研究ERK1/2/PPARα/SCAD(短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信号途径对生理性和病理性心肌肥大调控的不同机制,探索病理性心肌肥大治疗的新靶点。方法:分别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和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 目的:研究ERK1/2/PPARα/SCAD(短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信号途径对生理性和病理性心肌肥大调控的不同机制,探索病理性心肌肥大治疗的新靶点。方法:分别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和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E)刺激心肌细胞,复制生理性和病理性心肌肥大模型,检测心肌细胞表面积,p-ERK1/2和PPARα蛋白表达变化,SCAD mRNA、蛋白表达和酶活性变化,心肌细胞游离脂肪酸含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E和IGF-1刺激后心肌细胞表面积均显著增大。与对照组相比,IGF-1刺激的心肌细胞SCAD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酶活性显著增高,游离脂肪酸含量明显减少,且PPARα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p-ERK1/2的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E刺激的心肌细胞SCAD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调,酶活性显著降低,游离脂肪酸含量明显增加,且PPARα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调,p-ERK1/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结论:p-ERK1/2/PPARα/SCAD在生理性和病理性心肌肥大中呈现出不一致的变化趋势,表明ERK1/2/PPARα/SCAD信号途径对2种不同肌肥大的调控作用不同。SCAD可能作为2种不同心肌肥大的分子标志物及病理性心肌肥大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大 短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脂肪酸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鼠原位肠-肝血管灌流模型研究甘草酸的代谢 被引量:5
10
作者 钟运鸣 王素军 +4 位作者 曾洁 黄丽花 程漩格 王桂香 臧林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1-505,共5页
目的研究甘草酸在大鼠体内的肠、肝中的生物转化。方法建立大鼠原位肠-肝血管灌流模型,采用LC-MS/MS方法测定灌流液中的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结果甘草酸在单向肠-肝血管灌流模型中稳态肠提取率和稳态肝提取率分别为(4.2±0.6)%和(28.0... 目的研究甘草酸在大鼠体内的肠、肝中的生物转化。方法建立大鼠原位肠-肝血管灌流模型,采用LC-MS/MS方法测定灌流液中的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结果甘草酸在单向肠-肝血管灌流模型中稳态肠提取率和稳态肝提取率分别为(4.2±0.6)%和(28.0±3.0)%,灌流液中未发现代谢物甘草次酸;原位循环肠血管灌流模型中甘草酸的一级吸收速率常数为(0.33±0.06)min-1;甘草酸在大鼠十二指肠给药后,灌流液中主要活性代谢产物为甘草次酸,同时肠腔液也存在大量甘草次酸。结论甘草酸的首过效应明显,口服后其主要被肠道菌群或肝细胞代谢,在肠粘膜细胞仅少量代谢。大鼠原位肠-肝血管灌流模型适用于甘草酸的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 甘草次酸 原位肠-肝血管灌流模型 代谢 大鼠 药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混合粘合剂修饰的碳糊电极测定诺氟沙星 被引量:7
11
作者 朱明芳 宋粉云 +4 位作者 毋福海 曾勇胜 曾常青 黄庆华 廖月镜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8-100,共3页
在pH10.5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 ,当含有0.8mmol/L的NH4Cl,8mg/L的SLS(十二烷基磺酸钠)时 ,诺氟沙星在由69.1% (w)的石墨粉、24.5 % (w)的液体石蜡和6.4 % (w)的甘油组成的混合粘合剂碳糊电极上产生一灵敏的阴极溶出还原峰 ,峰电位为 -1.6... 在pH10.5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 ,当含有0.8mmol/L的NH4Cl,8mg/L的SLS(十二烷基磺酸钠)时 ,诺氟沙星在由69.1% (w)的石墨粉、24.5 % (w)的液体石蜡和6.4 % (w)的甘油组成的混合粘合剂碳糊电极上产生一灵敏的阴极溶出还原峰 ,峰电位为 -1.61V ;峰电流与诺氟沙星浓度在8.0×10 -9~4.0×10 -7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为r=0.9949 ,检出限为3.0×10-9 mol/L ;该法用于测定诺氟沙星胶囊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粘合剂 修饰 碳糊电极 测定 诺氟沙星 伏安法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与心肌肥大关系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6
12
作者 罗佳妮 周四桂 +4 位作者 陈少锐 陈溪 邹剑 耿彪 刘培庆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7-642,共6页
目的研究心脏能量代谢脂肪酸β氧化过程中关键脱氢酶之一的短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short-chain acly-coen-zyme A dehydrogenase,SCAD)与心肌肥大之间的关系,探索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靶点。方法利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 hypertens... 目的研究心脏能量代谢脂肪酸β氧化过程中关键脱氢酶之一的短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short-chain acly-coen-zyme A dehydrogenase,SCAD)与心肌肥大之间的关系,探索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靶点。方法利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 hypertension rats,SHR)和异丙肾上腺素皮下注射两种心肌肥大动物模型,以及苯肾上腺素(PE)刺激的心肌细胞肥大模型,检测SCAD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上表达量的改变;并采用siRNA对SCAD进行干扰,观察对肥大分子指标的影响。结果以上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中SCAD的蛋白表达水平都有明显的下降,mRNA水平表达量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针对SCAD的siRNA干扰后可导致心肌细胞SCAD的表达明显下降,而肥大标记因子ANF、BNP的表达明显上调,进一步明确了SCAD与心肌细胞肥大的关系。结论心肌肥大时SCAD的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均明显下降,干扰SCAD后心肌细胞肥大指标上升,说明SCAD的下降可能参与心肌肥大的病理过程,上调SCAD有可能成为干预心肌肥大的重要环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大 能量代谢 脂肪酸β氧化 短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 心肌细胞 苯肾上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方对更年期大鼠性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赖远征 冯冰虹 +4 位作者 刘美珍 吴志伟 梁倍毓 邓红 张蜀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78-79,共2页
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选用雌性SD大鼠“更年期”模型 5 0只 ,随机分配到生理盐水组和各用药组 (补肾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 ,乙烯雌酚组 ) ,每组 10只 ,设 10只青年SD大鼠为对照组。观察各组子宫重量指数、阴道... 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选用雌性SD大鼠“更年期”模型 5 0只 ,随机分配到生理盐水组和各用药组 (补肾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 ,乙烯雌酚组 ) ,每组 10只 ,设 10只青年SD大鼠为对照组。观察各组子宫重量指数、阴道上皮脱落细胞检查、血清FSH、LH、E2 的变化。结果 :各用药组均能使更年期鼠子宫重量指数增加 ,其与补肾活血方的剂量呈依赖性增加 (高剂量组P <0 0 5 )。各用药组均能使更年期鼠阴道上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角化现象 (补肾活血方中和高剂量组P <0 0 5 )。各用药组均能明显降低更年期鼠血清FSH的含量 (低、中剂量组P <0 0 1,高剂量组P <0 0 0 1) ,有效降低血清LH的含量 (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P <0 0 0 1) ,提高E2 含量 (中、高剂量组P <0 0 1)。结论 :补肾活血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年期综合征 性激素 大鼠 补肾活血方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没食子酸正(异)丁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陈琳 伍贤 陈翔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6,共4页
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用梯度升温法,酸、醇直接酯化合成没食子酸正(异)丁酯。最佳反应条件为:没食子酸丁酯:没食子酸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42,丁醇80ml,反应温度120~125℃,反应时间4h;没食子酸异丁酯:... 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用梯度升温法,酸、醇直接酯化合成没食子酸正(异)丁酯。最佳反应条件为:没食子酸丁酯:没食子酸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42,丁醇80ml,反应温度120~125℃,反应时间4h;没食子酸异丁酯:没食子酸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53,异丁醇90ml,反应温度115~120℃,反应时间4h,平均酯化率分别为94%和91.2%。抗猪油氧化性能为没食子酸异丁酯>没食子酸丁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酸 酯化 抗氧化 性能 羟甲基苯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在大鼠生理性和病理性心肌肥大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周四桂 王平 +4 位作者 路遥 袁茜 潘雪刁 金桂芳 徐立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21-1927,共7页
目的:研究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short-chain acyl-CoA dehydrogenase,SCAD)在大鼠生理性和病理性心肌肥大中的变化,探讨其与心肌肥大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作为病理性心肌肥大模型,游泳运动训练性大鼠作为生理性心肌肥大... 目的:研究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short-chain acyl-CoA dehydrogenase,SCAD)在大鼠生理性和病理性心肌肥大中的变化,探讨其与心肌肥大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作为病理性心肌肥大模型,游泳运动训练性大鼠作为生理性心肌肥大模型。检测大鼠的血压、左室重量指数、血清和心肌游离脂肪酸含量、SCAD mRNA、蛋白表达及其酶活性的变化,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的结构及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运动组大鼠出现了明显的离心性肥大,心肌收缩功能增强;而高血压组大鼠呈现出明显的向心性肥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与对照组比较,运动组和高血压组大鼠的左室重量指数均明显增高,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二者发生了相同程度的心肌肥大。与对照组比较,运动组大鼠左心室SCAD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酶活性增高,血清和心肌游离脂肪酸含量明显减少;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SCAD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酶活性下降,血清和心肌游离脂肪酸含量明显增多。结论:SCAD在生理性和病理性心肌肥大中呈现出不一致的变化趋势,可能作为区别2种不同心肌肥大的分子标志物以及病理性心肌肥大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大 高血压 运动 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 脂肪酸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合物[Cu(HPHAc)_2(py)_2](H_2PHAc=苯羟乙酸,py=吡啶)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5
16
作者 卢文贯 潘育方 彭翠红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21-724,共4页
The novel copper(Ⅱ) complex with α-hydroxyphenylacetic acid (H2PHAc) and pyridine (py) ligands, [Cu(HPHAc)2(py)2],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and IR spectroscopy. Its crystal struct... The novel copper(Ⅱ) complex with α-hydroxyphenylacetic acid (H2PHAc) and pyridine (py) ligands, [Cu(HPHAc)2(py)2],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and IR spectroscopy. Its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echniques. The crystal belongs to monoclinic with space group C2/c. The cell parameters are: a=1.712 5(3) nm, b=1.533 2(2) nm, c=0.963 42(14) nm, β=111.866(2)°, V=2.347 6(6) nm3, and Dc=1.483 Mg·m-3, Z=4, F(000)=1 084. The structure was refined to final R1=0.071 4, wR2=0.166 1. The complex has a six-coordinated distorted octahedral geometry, in which copper(Ⅱ) ion coordinates with two carboxylic oxygen atoms and two hydroxyl oxygen atoms from the two α-hydroxyphenylacetic acid ligands, two nitrogen atoms from the two pyridine ligands. The analysis of the crystal structure indicates that the complex has a one-dimensional chain structure, which is formed by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s. CCDC: 2553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羟乙酸 晶体结构 crystal analysis complex 配合物 合成 吡啶 with acid The and space group FINAL chain the cell LIGA Its was are ion t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藿香根与根茎挥发油成分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罗集鹏 冯毅凡 郭晓玲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0年第4期66-70,共5页
应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广藿香根和根茎中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 ,从根油中分离出 50个色谱峰 ,鉴定了 4 7个化合物 ,占总量的 95.0 2 % ,主要含广藿香酮( 81.71% )、d-苦橙油醇 ( 2 .88% )、十六烷酸 ( 2 .2 1% )、广藿香醇 ( 1.9... 应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广藿香根和根茎中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 ,从根油中分离出 50个色谱峰 ,鉴定了 4 7个化合物 ,占总量的 95.0 2 % ,主要含广藿香酮( 81.71% )、d-苦橙油醇 ( 2 .88% )、十六烷酸 ( 2 .2 1% )、广藿香醇 ( 1.98% )和 3,7,11-三甲基 - 2 ,6,10 -十二烷三烯 - 1-醇乙酸酯 ( 1.0 9% )等。从根茎油中分离鉴定出 60个化合物 ,占总量的 94 .2 3% ,主要含广藿香酮 ( 63.4 5% )、d-苦橙油醇 ( 5.17% )、广藿香醇( 5.15% )、十六烷酸 ( 5.15% )、牛儿醇乙酸酯 ( 3.93% )、反式法尼醇 ( 1.63% )、反式 ,反式 -法尼醛 ( 1.4 0 % )等。与地上部分相似 ,唯广藿香酮含量特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根 根茎 挥发油 GC-MS分析 药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油中复合型抗氧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琳 陈育平 +1 位作者 伍焜贤 苏亦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7-39,共3页
研究了几种没食子酸酯对猪油氧化的抑制作用,以及与其它物质的协同增效作用,考查了一定配比组成的复合型抗氧化中增效剂的配比,发现没食子酸辛酯与柠檬酸及蛋氨酸按一定配比组成的复合抗氧化剂,对猪油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并有高效... 研究了几种没食子酸酯对猪油氧化的抑制作用,以及与其它物质的协同增效作用,考查了一定配比组成的复合型抗氧化中增效剂的配比,发现没食子酸辛酯与柠檬酸及蛋氨酸按一定配比组成的复合抗氧化剂,对猪油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并有高效、低毒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酸酯类 抗氧化活性 复合抗氧化剂 猪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170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8
19
作者 李英 张晓娟 +1 位作者 佃少娜 谢迦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42-1144,共3页
目的:了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和抗菌药物治疗情况,为临床合理诊治感染性心内膜炎提供依据。方法:调查我院170例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例,将调查项目分别填入设计的调查表中,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基础病因方面,非风湿性... 目的:了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和抗菌药物治疗情况,为临床合理诊治感染性心内膜炎提供依据。方法:调查我院170例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例,将调查项目分别填入设计的调查表中,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基础病因方面,非风湿性瓣膜心脏病比例最高(85例,占51.8%),其次是先天性心脏病(49例,占29.8%),再次是风湿性瓣膜心脏病(30例,占18.3%);患者临床表现方面,发热最常见(65例,占38.2%),其次为贫血和肝脾肿大;血培养阳性率40.7%,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链球菌(21例,占56.8%),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占27.0%);170例患者平均抗感染治疗时间为25 d,86%的患者抗感染疗程达到4周以上。治疗效果好转的有147例(占86.5%),死亡的3例(占1.8%),77%的患者抗感染治疗后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前3位常见的基础病因为非风湿性瓣膜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瓣膜心脏病;临床表现方面,发热最常见,但其发生率已明显降低;最常见的致病菌仍为链球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临床特点 致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在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曾振华 黄秋菊 +5 位作者 黄金贤 舒朝辉 刘培庆 陈少锐 刘冰 周四桂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89-1594,共6页
目的:研究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short-chain acyl-Co A dehydrogenase,SCAD)在心肌细胞凋亡中的变化,探讨其与心肌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叔丁基过氧化氢(tert-butyl hydroperoxide,t BHP)刺激心肌细胞建立凋亡模型。检测细胞存活... 目的:研究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short-chain acyl-Co A dehydrogenase,SCAD)在心肌细胞凋亡中的变化,探讨其与心肌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叔丁基过氧化氢(tert-butyl hydroperoxide,t BHP)刺激心肌细胞建立凋亡模型。检测细胞存活率、SCAD mRNA和蛋白表达、SCAD活性以及游离脂肪酸含量变化;并采用SCAD的最优干扰序列siRNA-1186进行干扰,观察其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t BHP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模型中,SCAD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与阴性对照序列组相比,siRNA-1186干扰后心肌细胞的SCAD表达和活性明显下降,心肌细胞游离脂肪酸含量明显增加,同时,心肌细胞出现了明显凋亡,与t BHP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趋势一致。结论:SCAD表达失调可能参与心肌细胞凋亡的过程,上调SCAD可能成为干预心肌细胞凋亡的重要环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 心肌细胞 细胞凋亡 心力衰竭 能量代谢 叔丁基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