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肿瘤喹唑啉衍生物的定量构效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吴文娟 司徒传艺 郑康成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9-52,共4页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DFT)及分子力学(MM+)方法,计算了一系列抗肿瘤喹唑啉衍生物分子的电子结构、几何结构及分子性质(广义结构参数),并通过回归分析,筛选出主要因素,建立定量构效关系(QSAR)方程。发现该类化合物分子的抗肿瘤活性与一些...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DFT)及分子力学(MM+)方法,计算了一系列抗肿瘤喹唑啉衍生物分子的电子结构、几何结构及分子性质(广义结构参数),并通过回归分析,筛选出主要因素,建立定量构效关系(QSAR)方程。发现该类化合物分子的抗肿瘤活性与一些广义结构参数有密切关系,特别是苯环18位碳上取代基(R)的体积与表面积的比值r18,嘧啶环与苯环(C环)间的距离d,以及次低未占据分子轨道(NLUMO)的能量 NL与抗肿瘤活性显著相关,可通过取代基的选择与计算来筛选药效最佳的先导物。QSAR方程的拟合相关系数(R2)及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分别为0 8516和0 7146,表明所得模型具有可信的预报能力,可用以精确预测该系列化合物活性,并为设计抗肿瘤活性更高的喹唑啉衍生物及作用机理分析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唑啉 抗肿瘤活性 量子化学 密度泛函法 定量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列异构配合物Ru(azpy)_2Cl_2的结构与抗癌活性 被引量:2
2
作者 陈锦灿 李俊 +1 位作者 吴文娟 郑康成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1-396,共6页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DFT)方法,在B3LYP/LanL2DZ的水平上,研究了一系列异构配合物!-,"-,#-,δ-,%-[Ru(azpy)2Cl2](azpy=2-phenylazopyridine)(1~5)的电子结构与几何构型,并着重研究了已报道具有优良抗癌活性的1~3的构效关系(SAR)...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DFT)方法,在B3LYP/LanL2DZ的水平上,研究了一系列异构配合物!-,"-,#-,δ-,%-[Ru(azpy)2Cl2](azpy=2-phenylazopyridine)(1~5)的电子结构与几何构型,并着重研究了已报道具有优良抗癌活性的1~3的构效关系(SAR).计算结果表明,配合物3的两个共轭配体(azpy)的主体部分几乎处于同一平面上,有利于插入到DNA碱基对之间.而配合物1和2的两个共轭配体(azpy)的主体部分几乎相互垂直,对配合物的DNA插入键合空间位阻较大.计算结果还进一步显示了该系列异构体配合物的电子结构特征及相关性质.作为配合物在亲电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的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的能量顺序为%L(2)>%L(1)>%L(3);与反应活性密切相关的LUMO与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之间的能量差("%L-H)顺序为"%L-H(3)<"%L-H(1)<"%L-H(2);反映配合物疏水性的偶极矩顺序为&(2)>&(1)>&(3);此外,与亲电反应有关的配合物共轭配体azpy上正电荷(QL)顺序为QL(3)>QL(1)>QL(2).同时,对迄今尚未见抗癌活性报道的同系列其它两个异构配合物(4和5)进行了活性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Ⅱ)异构配合物 抗癌活性 苯偶氮基 密度泛函理论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石酸根桥联的二维网状铜(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3
作者 潘育方 卢文贯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9-213,共5页
合成了(S,S)-酒石酸根桥联的二维网状铜(Ⅱ)配位聚合物(S,S)-{[Cu2(C4H4O6)2(H2O)2].4H2O}n.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该配位聚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P21空间群,晶胞参数:a=0.837 0(2)nm,b=0.875 5(2)nm,c=1.212 7(3)nm,β=104... 合成了(S,S)-酒石酸根桥联的二维网状铜(Ⅱ)配位聚合物(S,S)-{[Cu2(C4H4O6)2(H2O)2].4H2O}n.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该配位聚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P21空间群,晶胞参数:a=0.837 0(2)nm,b=0.875 5(2)nm,c=1.212 7(3)nm,β=104.54(2)°,V=0.860 2(3)nm3,μ=2.569 mm-1,Z=2,Dc=2.051 mg/m3,F(000)=540,Gof=1.065,最终偏离因子R1=0.023 2,wR2=0.059 4.在(S,S)-{[Cu2(C4H4O6)2(H2O)2].4H2O}n配位聚合物中,每个配位中心Cu(Ⅱ)离子的配位数均为六,这六个配位原子构成一扭曲的八面体结构.配位聚合物分子是通过一个(S,S)-酒石酸根中两端羧基的桥联双齿配位作用而形成无限延伸的二维网状结构.在晶体的堆积中,氢键为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聚合物 酒石酸 铜(Ⅱ)配合物 晶体结构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