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片类拮抗药纳美芬注射剂的单剂量和多剂量I期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2
1
作者 廖日房 曾转萍 温预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816-1819,共4页
目的考察静脉推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后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12名健康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量静脉推注给药2mg后,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5min,0.25,0.5,1,1.5,2,2.5,3,4,6,8,12,24,36和48h采集血样,单剂量试验结束后进入多剂量试验,... 目的考察静脉推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后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12名健康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量静脉推注给药2mg后,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5min,0.25,0.5,1,1.5,2,2.5,3,4,6,8,12,24,36和48h采集血样,单剂量试验结束后进入多剂量试验,8名受试者静脉推注给药2mg,连续给药6d,并于给药后的第4,5,6天早上给药前采静脉血,于第6天给药后按设定时间点采集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血浆中纳美芬的浓度,并采用PKS药动学程序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求算有关药动学参数。结果单剂量静脉推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2mg后,其药-时曲线经拟合符合二室模型,12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给药后其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Tmax,T1/2,AUC0-48,AUC0-∞分别为(7.34±1.56)μg·L-1,0.08h,(12.01±2.20)h,(30.29±9.84)μg·L-1·h,(32.23±9.94)μg·L-1·h,多次静脉推注2mg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Tmax,T1/2,AUC0-48,AUC0-∞分别(8.04±1.09)μg·L-1、0.08h、(12.43±1.44)h、(33.64±9.15)μg·L-1·h和(35.98±9.23)μg·L-1·h,血药浓度波动系数、AUCss和Cav分别为(4.69±1.29)、(19.64±6.20)μg·L-1·h和(1.64±0.52)μg·L-1。结论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单剂量静脉推注2mg和多次给药2mg后人体内的药动学行为与国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在连续多次给药时,并未出现蓄积现象,血药浓度第6天达稳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美芬 药代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性败血症的死亡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于钟 姜骏 +2 位作者 廖日房 曾转萍 蒋龙元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018-2021,共4页
目的分析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易患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本病的死亡危险因素,利用有统计意义的因素建立数学模型,以期对真菌性败血症的预后进行预测,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近17年确诊的91例真菌性败血症患者临床... 目的分析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易患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本病的死亡危险因素,利用有统计意义的因素建立数学模型,以期对真菌性败血症的预后进行预测,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近17年确诊的91例真菌性败血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治愈和(或)显效组、死亡组,先后以单因素及Logistic多元回归考察死亡危险因素,进一步建立Fisher判别方程对本病死亡率进行预测。结果真菌性败血症易患因素多、病死率高,91例中治愈和(或)显效60例,死亡3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高龄(≥60岁)、合并细菌感染、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属ICU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外科术后、化疗、增强免疫药物、抗真菌治疗前的住院时间、抗真菌疗程、侵入性操作种类这12项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Logistic回归显示侵入性操作的种类、MODS、外科手术后、抗真菌治疗前的住院时间这4项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同时建立了Fisher预测方程。结论侵入性操作的种类、MODS、外科手术后、抗真菌治疗前的住院时间可能是真菌性败血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根据相应的Fisher判别方程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败血症 危险因素 Logistic多元回归 Fisher判别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