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护理行为与心理一致感、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林田 林细吟 万丽红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9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心理一致感、抑郁与自我护理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2型糖尿病自我护理量表(2-DSCS)、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抑郁自评量表(SDS)对门诊就诊和住院的120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6个月以上的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用Pears...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心理一致感、抑郁与自我护理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2型糖尿病自我护理量表(2-DSCS)、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抑郁自评量表(SDS)对门诊就诊和住院的120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6个月以上的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用Pearsons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处理。[结果]2型糖尿病病人心理一致感与自我护理行为相关系数为0.441(P<0.01),抑郁总分和自我护理行为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436(P<0.01)。[结论]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护理行为与心理一致感呈正相关,与抑郁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自我护理行为 心理一致感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I教学理念应用于《护理学导论》双语教学的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林田 蓝宇涛 陈垦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0年第3期637-638,共2页
阐述CBI教学理念及其要素,探讨适用于《护理学导论》双语教学的CBI课程模式,分析CBI课程模式在《护理学导论》双语教学操作中具有指导意义的"六-T"方法,同时提出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CBI教学理念 《护理学导论》 课程模式 “六-T”方法 双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发展史专题学习网站开发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丽芳 王惠珍 +1 位作者 肖灿华 毛俊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23期14-16,共3页
目的评价护理发展史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13位专家和南方医科大学2005级护理专业本科生62人,分别用专家调查表和学生调查表对网站的开发效果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结果专家对该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效果评... 目的评价护理发展史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13位专家和南方医科大学2005级护理专业本科生62人,分别用专家调查表和学生调查表对网站的开发效果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结果专家对该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效果评价结果总分为(8.52±0.27)分,且各项指标得分较均衡,说明网站运行稳定,内容丰富、合理,页面美观,简单易用,具有一定的学习功能。学生评价结果总分为(8.64±0.68)分,说明该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结构合理,模块清晰,页面美观,内容丰富,灵活性好。结论护理发展史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符合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要求,可满足教学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发展史 专题 学习网站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能力发展理论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蔡舒 陈垦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1年第2期360-361,共2页
为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和医药卫生服务体制改革的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以Clackworthy跨文化能力发展理论为基础,创新教学模式,运用事实教学、分析教学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多元文化观念以及跨文化适应力和发展力。
关键词 护理教育 跨文化护理 跨文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学导论》保持型双语教学实践与效果分析
5
作者 蓝宇涛 林田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0年第6期1486-1488,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学导论》保持型双语教学的模式,评价实施效果。[方法]对2007级和2008级全日制护理本科生分班实施《护理学导论》传统中文教学和双语教学,对双语教学进行教学过程评价和教学结果评价。[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实施《护理学... [目的]探讨《护理学导论》保持型双语教学的模式,评价实施效果。[方法]对2007级和2008级全日制护理本科生分班实施《护理学导论》传统中文教学和双语教学,对双语教学进行教学过程评价和教学结果评价。[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实施《护理学导论》双语教学支持率为71%;通过试卷分析,2007级和2008级中文班理论考核的平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3,P>0.05);2007级中文班和双语班各题型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8级双语题型中,中文班优于双语班(χ2=3.85,P<0.05);中文题型中,双语班优于中文班(χ2=13.6,P<0.01)。[结论]针对学生学习需求和能力,分班后实施《护理学导论》双语教学,能完成该课程教学目标和双语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学导论 双语教学 护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校护理本科生实验课学习积极性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静 王娟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1年第4期873-875,共3页
[目的]调查影响护理本科生实验课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广东药学院护理学院2007级、2008级本科护生147人进行实验课学习积极性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在影响护理本科生实验课学习积极性的社会因素、实验室... [目的]调查影响护理本科生实验课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广东药学院护理学院2007级、2008级本科护生147人进行实验课学习积极性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在影响护理本科生实验课学习积极性的社会因素、实验室因素、教师因素和学生因素中分别以护理行业的社会责任感、突出护理特色的实验室设置、教师的护理专业知识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分最高。[结论]影响护生实验课学习积极性因素是多源的,应针对性地提高护生实验课的学习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本科生 实验课 积极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胺和4-氨基吡啶联用建立瘙痒模型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晖 沈非沉 +2 位作者 陈垦 唐晓峰 梁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54-1456,共3页
目的:联合应用组胺和4-氨基吡啶(4-AP)建立一种瘙痒模型。方法:小鼠随机分为4组,在脱毛部位皮下注射造模药物后记录搔抓反应次数和搔抓潜伏期;检测小鼠血清中组胺、IFN-γ和IL-6的浓度;取注射部位皮肤进行病理观察。结果:在行为学实验... 目的:联合应用组胺和4-氨基吡啶(4-AP)建立一种瘙痒模型。方法:小鼠随机分为4组,在脱毛部位皮下注射造模药物后记录搔抓反应次数和搔抓潜伏期;检测小鼠血清中组胺、IFN-γ和IL-6的浓度;取注射部位皮肤进行病理观察。结果:在行为学实验中发现,复合因素组在30min内搔抓次数比组胺组和4-AP组均显著增多(P<0.01或P<0.05),但搔抓潜伏期比组胺组和4-AP组均显著缩短(P<0.01或P<0.05)。与对照组相比,3组瘙痒模型小鼠血清的组胺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但复合因素组升高程度低于组胺组(P<0.05);复合因素组的小鼠血清IFN-γ浓度显著降低(P<0.05);IL-6浓度在组胺组和复合因素组均有显著升高(P<0.01),且复合因素组明显高于4-AP组。病理学检查显示模型各组均出现炎细胞的增殖、浸润,其中复合因素组的反应更为明显。结论:组胺和4-氨基吡啶联用能建立一种较好的瘙痒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 4-氨基吡啶 瘙痒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荷醇的安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8
作者 程阔菊 王晖 陈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77-380,共4页
薄荷醇是一种高浓度存在于薄荷和欧薄荷精油中的饱和环萜醇。一个多世纪以来,它已广泛用于非处方药、化妆品以及糖果等。然而,其潜在的不良反应却没有得到足够深入的研究。将结合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关于薄荷醇不良反应的研究做一综述。
关键词 薄荷醇 薄荷脑 安全性 副作用 中毒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伴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社区“三高”患者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13
9
作者 陆亚琴 由天辉 +5 位作者 周玉兰 赵修春 张桂林 廖海星 王涛 田作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960-2962,共3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社区"三高"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5月至2009年1月同时患有"三高"且经彩超证实患有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个体化组(最终56例)...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社区"三高"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5月至2009年1月同时患有"三高"且经彩超证实患有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个体化组(最终56例)及传统组(最终57例)。个体化组对患者先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再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传统组只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持续随访1年。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血压(SBP和DBP)、TC、LDL、HBAlC、颈动脉IMT和斑块积分(Crouse score)的干预效果。结果:个体化组干预后患者的服药、饮食、戒烟和限酒依从性、SBP、DBP、TC、LDL、HBAlC及IMT均有改善(P<0.01或P<0.05),Crouse score无统计学差异。传统组服药及戒烟依从性、SBP和HBA1C水平有改善(P<0.01或P<0.05),Crouse score有增长趋势,IMT有进展(P<0.01);个体化组对"三高"因素及IMT的干预效果好于传统组(P<0.01),Crouse score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和治疗依从性,更好的控制"三高"水平,从而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健康教育 颈动脉斑块 依从性 高脂血症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由天辉 陆亚琴 +2 位作者 田作军 周玉兰 王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1-314,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心肌缺血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年5月至2008年9月在本院经查冠脉CTA排除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共85例,首先根据平板运动负荷试验的结果将资料分为有无心肌缺血2组,与其影响因素间行单因素及多因...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心肌缺血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年5月至2008年9月在本院经查冠脉CTA排除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共85例,首先根据平板运动负荷试验的结果将资料分为有无心肌缺血2组,与其影响因素间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然后再分析其与颈总动脉IMT及斑块的Crouse评分、室间隔及左室壁的厚度之间的相关性;最后建立ROC曲线评估颈总动脉的IMT及斑块的Crouse评分预测心肌有无缺血的价值。结果颈动脉斑块形成被发现是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OR=4.982,P=0.004),伴有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高血压患者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颈动脉无斑块形成的高血压患者(χ2=9.317,P=0.002);高血压患者的心肌缺血与室间隔及左室壁的厚度呈正相关(r=0.362,P=0.001;r=0.298,P=0.009),颈总动脉的IMT与室间隔厚度呈正相关(r=0.231,P=0.045);以Crouse评分预测高血压患者心肌有无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6±0.061,P=0.001;IM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82±0.061,P=0.006。结论颈动脉斑块形成是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其发病呈正相关,但斑块的Crouse评分及颈总动脉IMT均不是预测其心肌缺血的很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肌缺血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预认知行为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由天辉 王瑞 晏晓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89-690,共2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模式是否影响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焦虑状态。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认知行为干预模式和常规健康教育方法,于教育后1、2周进行评定。结果:在未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时,两组的焦虑积分无明显差异...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模式是否影响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焦虑状态。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认知行为干预模式和常规健康教育方法,于教育后1、2周进行评定。结果:在未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时,两组的焦虑积分无明显差异,而在应用干预及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的焦虑积分均有减少,但以干预组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认知行为干预模式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焦虑状态,降低患者的思想压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健康信念模式 化疗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前循环脑梗死发作与颈动脉斑块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3
12
作者 田作军 黎宣谷 +6 位作者 陆亚琴 冯佩玲 江诗智 黄丽娟 刘倩怡 黄科 由天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336-2339,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前循环脑梗死发作与颈动脉斑块的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因头颅DWI诊断为前循环新发脑梗死并患高血压的患者181例,其中同时查颈彩超及头颅MRA共98例(CI组),与同期住院并接受过相同检查的高...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前循环脑梗死发作与颈动脉斑块的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因头颅DWI诊断为前循环新发脑梗死并患高血压的患者181例,其中同时查颈彩超及头颅MRA共98例(CI组),与同期住院并接受过相同检查的高血压性非脑梗死69例(nCI组)相比较。通过χ2检验及均数比较分析两组组内及组间颈动脉的IMT,斑块的类型、Crouse评分和指数的差异。结果:组内比较发现:CI组病灶侧颈动脉扁平斑块比例减少,溃疡斑块和混合斑块比例增多(P=0.012);和非病灶侧相比,病灶侧颈动脉斑块的Crouse评分降低,IMT增高(均P<0.05);nCI组左右两侧颈动脉的IMT、斑块类型、Crouse积分和指数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CI组的SBP(P=0.002)及DBP(P=0.003)、颈动脉斑块的Crouse评分(P=0.002)及指数(P=0.019)均明显高于nCI组。结论:高血压患者前循环发生脑梗死与颈动脉的粥样硬化程度,更与其斑块的脱落有关,溃疡斑块和混合斑块的稳定性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生实习初期焦虑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8
13
作者 李静芝 黄芳 李敏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5期23-25,共3页
目的了解实习初期护生焦虑状况与社会支持状况,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86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12.8%的护生在实习初期存在焦虑情绪,护生获得的社会支持评分处于中等水... 目的了解实习初期护生焦虑状况与社会支持状况,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86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12.8%的护生在实习初期存在焦虑情绪,护生获得的社会支持评分处于中等水平,护生焦虑及社会支持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生焦虑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01)。结论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助于减轻实习护生的焦虑水平,应指导护生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并充分利用社会支持资源,提高实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生 实习 焦虑 社会支持 焦虑自评量表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敏化促进姜黄素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 被引量:6
14
作者 旷焱平 陈垦 +4 位作者 何博华 王林静 祝爱珍 刘成成 刘革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47-1252,共6页
目的:探讨光敏化促进姜黄素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方法:用MTT法检测光敏化姜黄素对胃癌MGC-803细胞株的增殖抑制率,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内活性氧... 目的:探讨光敏化促进姜黄素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方法:用MTT法检测光敏化姜黄素对胃癌MGC-803细胞株的增殖抑制率,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内活性氧和Ca2+;比色法检测caspase-3、8和9酶活性;Western blotting分析细胞色素C、Bcl-2、Bax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结果:单纯姜黄素(5.0μmol/L)对MGC-803细胞增殖抑制率为(29.74±2.30)%,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部分凋亡细胞,凋亡率为(12.54±1.75)%。而光敏化姜黄素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则为(44.93±3.61)%,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见明显细胞核形态改变,染色质凝集,凋亡小体形成,凋亡率为(26.58±2.67)%,细胞周期主要阻滞于G0/G1期。光敏化姜黄素显著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增加细胞色素C、细胞内活性氧和Ca2+以及caspase-3、8和9酶活性,与单纯姜黄素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光敏化姜黄素同时显著抑制Bcl-2和HSP70蛋白表达水平。结论:光敏化姜黄素通过Bcl-2和线粒体途径增强其诱导胃癌MGC-803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光敏化 MGC-803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室间隔增厚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由天辉 田作军 +2 位作者 陆亚琴 周玉兰 曾昭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61-764,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室间隔增厚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年5月至2008年9月在本院经查冠脉CTA排除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共152例,首先根据心彩超结果将资料分为有无室间隔增厚2组,对其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再...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室间隔增厚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年5月至2008年9月在本院经查冠脉CTA排除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共152例,首先根据心彩超结果将资料分为有无室间隔增厚2组,对其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再比较2组间各因素均数的大小;最后建立ROC曲线评估IMT及Crouse评分预测室间隔增厚的价值。结果:高血压患者室间隔增厚的发生率在颈动脉IMT>8mm与≤8mm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χ2=5.544,P=0.019);颈动脉的IMT、斑块的Crouse评分、SBP对高血压患者室间隔增厚有影响(ORIMT=36.349,PIMT=0.022;ORCrouse=1.151,PCrouse=0.043;ORSBP=1.025,PSBP=0.053);高血压患者有无室间隔增厚2组间SBP(P<0.05)、颈动脉的IMT(P<0.01)及斑块的Crouse评分(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颈动脉IMT及斑块的Crouse评分预测高血压患者室间隔增厚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为0.669(P<0.05;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是其室间隔增厚的主要危险因素,但颈动脉IMT及斑块的Crouse评分均不是预测其室间隔增厚的很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室间隔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女性性传播疾病知识行为及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旷焱平 阳爱云 王娟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了解成年女性性传播疾病(STD)相关知识和行为的现状,研究成年女性STD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STD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STD女患者170例为病例组,同时抽取健康女性172人为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成年女性STD相关知识和行为调... 目的了解成年女性性传播疾病(STD)相关知识和行为的现状,研究成年女性STD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STD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STD女患者170例为病例组,同时抽取健康女性172人为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成年女性STD相关知识和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病例组STD相关知识及行为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STD知识得分越高者性行为及个人卫生习惯越好;单因素分析STD的危险因素有多个性伴、安全套的使用等。多因素分析示,STD相关知识缺乏、个人卫生习惯较差等是STD的危险因素。结论STD女患者对STD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低于健康成年女性,在性行为及性卫生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方面比健康成年女性差。护理人员应针对性加强对成年女性的健康教育,改变不良习惯,提高认知水平,争取性伴、家庭和社会支持是控制和预防STD发生和传播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女性 性传播疾病 性知识 性行为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的应对方式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晏晓颖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2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的应对方式及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了解银屑病患者的心理行为特点,为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湖南省长沙市、常德市3所医院皮肤科的144例银屑病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病情况、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结果...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的应对方式及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了解银屑病患者的心理行为特点,为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湖南省长沙市、常德市3所医院皮肤科的144例银屑病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病情况、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结果银屑病患者"面对"、"回避"、"屈服"的得分均高于常模;患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职业、收入等社会人口学特征,以及出血、瘙痒程度、皮损部位、发病年龄、患病时间、家族史、被拒绝的经历等病情特点均会影响其应对方式(P<0.05);疾病严重度、屈服、面对得分与生活质量得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银屑病对患者是一个很大的应激,患者的应对方式受到社会人口学特征和患病情况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应对方式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癌患者应对方式及精神健康预测因子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静芝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24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乳癌患者应对方式及精神健康预测因子,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应对量表和整体精神健康问卷对100例乳癌患者应对方式和整体精神健康进行调查。结果计划、积极转变角度和分散注意力是乳癌患者最常使用的应对方式;... 目的探讨乳癌患者应对方式及精神健康预测因子,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应对量表和整体精神健康问卷对100例乳癌患者应对方式和整体精神健康进行调查。结果计划、积极转变角度和分散注意力是乳癌患者最常使用的应对方式;工作状况(在职)和自责的应对方式是整体精神健康的预测因子。结论乳癌患者的应对方式通常是积极的,工作状况为在职预测其整体精神健康较好,使用自责的应对方式预测其整体精神健康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癌 应对方式 精神健康 预测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复张干预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犬吸痰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9
作者 蓝宇涛 李亚洁 王娟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期1-4,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肺复张干预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犬吸痰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8只健康杂种犬,平均体质量为(23.69±7.35)kg,经静脉注射油酸制备ARDS模型。ARDS犬气管内开放式吸痰后按... 目的探讨不同肺复张干预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犬吸痰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8只健康杂种犬,平均体质量为(23.69±7.35)kg,经静脉注射油酸制备ARDS模型。ARDS犬气管内开放式吸痰后按随机顺序实施以下6种肺复张干预:(1)吸痰后不实施肺复张、不改变吸入氧体积分数(fraction of inspire O2,FiO2);(2)吸痰后不实施肺复张、FiO2从60%调至100%(2 min);(3)吸痰后给予延伸式叹气肺复张、不改变FiO2;(4)吸痰后实施延伸式叹气肺复张、FiO2从60%调至100%;(5)实施增大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的肺复张、不改变FiO2;(6)实施增大PEEP肺复张、FiO2从60%调至100%。观察吸痰前1 min、吸痰后1、3、8、15和30 min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ARDS气管内开放式吸痰,并实施6种不同方式肺复张干预后,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和心输出量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在T1~T6 6个不同时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方式的肺复张干预除在T3时点上对肺动脉楔压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外(F=3.85,P=0.01),在其余各时点对其他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RDS犬气管内开放式吸痰后实施肺复张干预,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轻微、持续时间短,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复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物质致小鼠瘙痒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月葵 王晖 +1 位作者 梁庆 陈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3-135,共3页
目的研究组胺、右旋糖酐40和4-氨基吡啶(4-AP)3种致痒物质对瘙痒动物模型的影响,尝试建立一种新型的瘙痒动物模型。方法用正交实验方法安排实验,各组分别在脱毛部位皮下注射0.1 ml不同致痒剂,记录小鼠30 min内的搔抓潜伏期和搔抓次数,... 目的研究组胺、右旋糖酐40和4-氨基吡啶(4-AP)3种致痒物质对瘙痒动物模型的影响,尝试建立一种新型的瘙痒动物模型。方法用正交实验方法安排实验,各组分别在脱毛部位皮下注射0.1 ml不同致痒剂,记录小鼠30 min内的搔抓潜伏期和搔抓次数,用综合评分法筛选最佳致痒组方。分别取各组小鼠注射部位皮肤,测定皮肤中的组胺含量。结果最佳造模组方为联合应用组胺和4-氨基吡啶;各试验组与空白组比较,30 min内的搔抓潜伏期和搔抓次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皮肤组胺含量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联合应用组胺和4-氨基吡啶可建立一种理想的瘙痒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 右旋糖酐40 4氨-基吡啶 瘙痒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