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lit蛋白在地鼠颊囊癌变过程中的意义及与血管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媛 王丽京 +2 位作者 韩冰 马宇光 张洁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讨Slit蛋白在地鼠颊囊癌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与肿瘤新生血管之问的关系。方法:采用6~8周龄叙利亚金黄地鼠60只,建立DMBA诱发的颊囊癌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在颊囊癌癌变过程中Slit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范德华... 目的:探讨Slit蛋白在地鼠颊囊癌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与肿瘤新生血管之问的关系。方法:采用6~8周龄叙利亚金黄地鼠60只,建立DMBA诱发的颊囊癌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在颊囊癌癌变过程中Slit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范德华因子(v-WF)的动态表达,计数新生血管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e,MVD)的变化。结果:Slit蛋白在原位癌和鳞癌中高表达,与癌前病变和正常黏膜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阳性表达率及微血管密度(MVD)与Slit蛋白的表达呈一致性。结论:Slit蛋白在地鼠颊囊癌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而发挥促癌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IT 颊囊癌 金黄地鼠 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Slit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韩冰 王丽京 +2 位作者 马宇光 赵媛 张洁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4-477,共4页
目的:研究Slit蛋白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40例人口腔鳞状细胞癌、18例上皮单纯增生、20例上皮异常增生、20例原位癌及19例正常口腔黏膜标本Slit、VEGF的表达和MVD... 目的:研究Slit蛋白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40例人口腔鳞状细胞癌、18例上皮单纯增生、20例上皮异常增生、20例原位癌及19例正常口腔黏膜标本Slit、VEGF的表达和MVD。结果:口腔鳞癌组中有34例Slit表达阳性,与正常黏膜组及癌前病变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19例正常口腔黏膜仅有1例表达为弱阳性,与原位癌组及上皮异常增生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VEGF的表达趋势与Slit蛋白一致,Slit蛋白和VEGF表达均与MVD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口腔鳞癌癌变过程中Slit蛋白阳性表达与其恶性程度呈正相关,Slit在口腔鳞癌中有促血管形成的作用,并可能对口腔鳞癌的发展过程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增生 鳞状细胞癌 血管生成 免疫组化 Slit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DV抑制金黄地鼠颊囊癌生长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洁 王丽京 +2 位作者 韩冰 赵媛 马宇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研究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类短肽对金黄地鼠颊囊癌生长和血管形成的影响,探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RGDV)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8周叙利亚金黄地鼠,建立二甲基苯丙蒽(DMBA)诱发的颊囊癌模型;运用RGDV进行干... 目的:研究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类短肽对金黄地鼠颊囊癌生长和血管形成的影响,探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RGDV)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8周叙利亚金黄地鼠,建立二甲基苯丙蒽(DMBA)诱发的颊囊癌模型;运用RGDV进行干预;从整体水平上观察RGDV对肿瘤生长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肿瘤中BrdU和vWF-VIII的表达。结果:RGDV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瘤体抑制率达到53.36%;RGDV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降低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结论:RGDV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而发挥抗肿瘤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 地鼠颊囊癌 细胞增殖 新生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