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菖蒲不同药效部位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认知功能 被引量:52
1
作者 田素民 马宇昕 +3 位作者 孙灵芝 谭亮 刘靖 李国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9-162,167,共5页
目的:探讨石菖蒲不同药效部位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模型小鼠认知功能的机制。方法:雄性NIH小鼠,采用双侧海马CA1内注射淀粉样β蛋白(Aβ1-42,2 g/L,每侧2μL)制备AD小鼠动物模型,并以生理盐水模拟注射和不注射的正常... 目的:探讨石菖蒲不同药效部位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模型小鼠认知功能的机制。方法:雄性NIH小鼠,采用双侧海马CA1内注射淀粉样β蛋白(Aβ1-42,2 g/L,每侧2μL)制备AD小鼠动物模型,并以生理盐水模拟注射和不注射的正常组小鼠为对照。通过水迷宫测试,筛选出与两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的认知障碍小鼠,留作AD动物模型。AD动物模型又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灌胃组、石菖蒲水煎液灌胃组、石菖蒲去油水煎液灌胃组和石菖蒲挥发油灌胃组。每组6只,共4组。以生理盐水灌胃组为对照,石菖蒲不同药效部位灌胃组每天对应灌胃1次(0.2 g石菖蒲/10 g体重),连续3周。灌胃结束,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测定小鼠大脑和海马中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中NOS的表达。结果:水迷宫测试结果表明,石菖蒲不同药效部位(水煎液和挥发油)灌胃2组模型小鼠与生理盐水灌胃组小鼠相比,60 s内跨越平台的次数和在目标象限的探索时间均明显增加(P<0.05);大脑和海马内NOS活性检测显示,石菖蒲不同药效部位灌胃3组AD模型小鼠和其对照组相比,大脑和海马内NOS活性下降,NOS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石菖蒲不同药效部位能显著改善Aβ1-42致AD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疗效可能与降低大脑和海马中的NOS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菖蒲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Β蛋白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菖蒲不同提取部位对β淀粉样蛋白致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马宇昕 李国营 +2 位作者 孙灵芝 谭亮 田素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1-526,共6页
目的:探讨石菖蒲不同提取部位灌服对β淀粉样蛋白致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Aβ沉积的影响。方法:雄性NIH小鼠分为AD模型组、生理盐水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AD模型组又分为生理盐水灌胃组、水提液灌胃组、去油水煎液灌胃组... 目的:探讨石菖蒲不同提取部位灌服对β淀粉样蛋白致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Aβ沉积的影响。方法:雄性NIH小鼠分为AD模型组、生理盐水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AD模型组又分为生理盐水灌胃组、水提液灌胃组、去油水煎液灌胃组和挥发油灌胃组。共6组,每组6只。AD模型组小鼠双侧海马CA1区内注射Aβ1-42(2μg/μl,2μl/侧)。模型制备后,进行第1次水迷宫测试,检测并比较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然后,每天1次的石菖蒲不同提取部位分别进行灌胃(0.2 g石菖蒲/10 g体重),连续3周,以生理盐水灌胃组为对照。灌胃结束后,进行第2次水迷宫测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β在小鼠海马的沉积情况。结果:第1次水迷宫检测显示,与生理盐水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模型小鼠比较,AD模型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第2次水迷宫检测表明,与生理盐水灌胃组相比,石菖蒲灌胃三组模型小鼠其逃避潜伏期均明显缩短(P<0.05)。其中挥发油灌胃组逃避潜伏期最短,但与其它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AD模型小鼠灌服后Aβ沉积明显减少(P<0.01)。但石菖蒲不同部位灌服组与生理盐水灌服组Aβ沉积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石菖蒲三组之间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石菖蒲水溶性部位与挥发油部位一样含有改善学习记忆功能的药效成分,应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但这种改善功效是否与减少Aβ沉积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菖蒲 挥发油 非挥发油成分 AD 海马 Β淀粉样蛋白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栀子苷改善CCl_4引起的小鼠肝纤维化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兰天 曾志 陈颖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752-1755,共4页
目的研究栀子苷的抗肝纤维化药理作用。方法雄性C57小鼠采用腹腔注射CCl4构建肝纤维化模型,同时采用栀子苷进行灌胃给药干预。运用HE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检测肝纤维化的变化;生化检测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以及肝... 目的研究栀子苷的抗肝纤维化药理作用。方法雄性C57小鼠采用腹腔注射CCl4构建肝纤维化模型,同时采用栀子苷进行灌胃给药干预。运用HE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检测肝纤维化的变化;生化检测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以及肝组织的羟脯氨酸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α-SMA的蛋白表达。结果栀子苷显著抑制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程度。与纤维化模型组相比,栀子苷治疗组血清ALT、AST水平及肝脏组织中羟脯氨酸水平明显降低(P<0.01)。栀子苷显著抑制肝组织中TGF-β1和α-SMA的蛋白表达(P<0.01)。结论栀子苷具有显著的改善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苷 肝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子多糖保护缺氧/复氧乳鼠心肌细胞及其抗内质网应激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刘颖 纪超 吴伟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9-463,共5页
目的:观察附子多糖对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的保护,并探讨附子多糖的保护机制是否与其抑制内质网应激反应有关。方法:建立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将乳鼠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缺氧3 h后复氧6 h)和不同浓度附子多糖(0.1... 目的:观察附子多糖对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的保护,并探讨附子多糖的保护机制是否与其抑制内质网应激反应有关。方法:建立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将乳鼠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缺氧3 h后复氧6 h)和不同浓度附子多糖(0.1g/L、1g/L、10g/L、20g/L)+缺氧/复氧组。MTT法测定心肌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分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及caspase-12的表达,荧光定量。PCR进一步检测CHOP及caspase-12 mRNA表达。结果: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中内质网应激反应标志蛋白GRP78表达增加,内质网应激凋亡相关蛋白CHOP及caspase-12蛋白和mRNA表达亦明显升高。与缺氧/复氧组相比较,附子多糖预处理24 h后可以有效抑制缺氧/复氧引起的GRP78、CHOP和caspase-12的表达上调,增加心肌细胞的存活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附子多糖的保护效应呈剂量依赖形式,10 g/L剂量时达到峰值。结论:附子多糖保护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的可能机制与其抑制内质网应激所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多糖 内质网应激 缺氧/复氧损伤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陈美苑 刘青 +4 位作者 曾志 周卓妍 蔡岳鞠 宋燕燕 杨默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44,共8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7日龄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TPO治疗组、缺氧缺血(HIBD)组.于10、14、21日龄检测脑质量损伤百分比、皮层脑组织HE染色、免疫组化观察皮层... 目的:观察外源性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7日龄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TPO治疗组、缺氧缺血(HIBD)组.于10、14、21日龄检测脑质量损伤百分比、皮层脑组织HE染色、免疫组化观察皮层神经元巢蛋白(Nestin)的表达;14、21、28、35日龄检测脑干诱发电位(BAEP).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HIBD组大鼠可见损伤侧的脑皮质组织学分层消失、结构紊乱,切片中出现大量条索状空洞,高倍镜下核异常深染、核固缩;TPO治疗组能明显改善大鼠脑组织形态变化;TPO治疗组在各取样时间点的脑质量损伤百分比均分别小于HIBD组(P<0.05).HIBD组大鼠造模3 d后可见少量Nestin蛋白阳性表达出现在神经细胞胞浆、轴突和树突内,造模后第7天Nestin的阳性表达达到高峰;在相同时间点TPO治疗组Nestin的阳性表达与HIBD组趋势相似.BAEP检测发现,TPO治疗组各日龄绝大部分的波峰潜伏期(PL)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除21日龄的Ⅲ波,28日龄的Ⅱ-Ⅲ波,35日龄的Ⅱ-Ⅳ波外);从14日龄起TPO治疗组绝大部分的PL与HIBD组相比显著缩短(P<0.05,除14日龄的Ⅴ波尚未能测出外);14日龄起,HIBD组大鼠各波峰间潜伏期(IPL)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TPO治疗组大鼠的大部分IPL相比HIBD组明显缩短(P<0.05,14日龄的各个IPL,28日龄的Ⅲ-Ⅴ除外).结论:外源性TPO能够在HIBD发生早期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减轻缺氧缺血导致的脑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血小板生成素 新生大鼠 缺氧缺血 巢蛋白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NSE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刘青 曾志 +3 位作者 周卓妍 蔡岳鞠 陈美苑 宋燕燕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3-597,共5页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的影响。方法:7日龄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EPO治疗组、缺氧缺血(HIBD)组。造模后在不同时间点检测脑质量损伤百分比、皮层脑组织HE染色、免...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的影响。方法:7日龄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EPO治疗组、缺氧缺血(HIBD)组。造模后在不同时间点检测脑质量损伤百分比、皮层脑组织HE染色、免疫组化观察皮层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较,HIBD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明显,EPO治疗组能明显改善大鼠脑组织形态变化和脑质量损伤百分比(P<0.05);HIBD组大鼠造模48 h后可见部分NSE阳性表达出现在神经元外,造模后第4天NSE的阳性表达达到高峰;在相同时间点EPO治疗组可明显减少NSE阳性表达颗粒在神经元间隙的出现;HIBD组大鼠在造模后48h和8 d NSE阳性细胞数目均少于同日龄对照组和EPO组(P<0.05)。结论:EPO在HIBD发生早期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减少神经元的坏死,减轻缺氧缺血导致的脑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新生大鼠 缺氧缺血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合剂的实验性降血糖作用
7
作者 蔡尤彪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296-297,共2页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合剂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实验性降血糖作用。方法:用四氧嘧啶复制小鼠糖尿病模型,对模型小鼠灌服自拟的中药合剂,以小鼠血清中血糖为指标进行降血糖的实验性研究。结果:灌服中药合剂后,高血糖模型小鼠血糖明显下降(...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合剂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实验性降血糖作用。方法:用四氧嘧啶复制小鼠糖尿病模型,对模型小鼠灌服自拟的中药合剂,以小鼠血清中血糖为指标进行降血糖的实验性研究。结果:灌服中药合剂后,高血糖模型小鼠血糖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实验性高血糖小鼠,该中药合剂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实验性 四氧嘧啶 血糖 中草药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