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应用核磁共振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1H,1H NMR)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的代谢组变化。方法临床正常人血清8例和慢性乙肝患者血清20例,采用BRUKER500MHz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进行检测,并运用PCA分析方法,得...目的应用核磁共振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1H,1H NMR)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的代谢组变化。方法临床正常人血清8例和慢性乙肝患者血清20例,采用BRUKER500MHz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进行检测,并运用PCA分析方法,得出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代谢组的特征,探讨相关生化过程的改变。结果分析结果显示慢性乙肝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的代谢组具有明显差异。乙肝患者血清中的脂和葡萄糖是升高的,而乳酸、丙氨酸、缬氨酸、谷氨酰胺以及胆碱类物质则是降低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上述代谢物的变化可以区分正常人和慢性乙肝患者。这种基于核磁共振氢谱和主成分分析的代谢组学方法可以为乙肝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分子水平上的代谢依据。展开更多
采用化学溶液沉积法在ITO玻璃基片上制备铁酸铋Bi Fe O3薄膜。薄膜呈纯钙钛矿结构,无杂相生成。此外,薄膜表面光滑致密、没有微裂痕。薄膜得到的晶粒尺寸较小,约为45 nm。在550℃1 h退火的薄膜有良好的电学特性,在1 k Hz频率下测得的相...采用化学溶液沉积法在ITO玻璃基片上制备铁酸铋Bi Fe O3薄膜。薄膜呈纯钙钛矿结构,无杂相生成。此外,薄膜表面光滑致密、没有微裂痕。薄膜得到的晶粒尺寸较小,约为45 nm。在550℃1 h退火的薄膜有良好的电学特性,在1 k Hz频率下测得的相对介电常数、损耗因子分别约为198、3%;此外,在760 k V/cm电场驱动下,薄膜得到的剩余极化(2Pr)约为25μC/cm2,矫顽电场(2Ec)约为650 k V/cm。BFO薄膜在550℃退后,通过吸收光谱分析得到BFO薄膜的光学带隙为2.7 e V。这些结果表明,退火温度550℃制备的Bi Fe O3固溶体薄膜具有较好的性能,有望成为光电器件的候选材料。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应用核磁共振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1H,1H NMR)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的代谢组变化。方法临床正常人血清8例和慢性乙肝患者血清20例,采用BRUKER500MHz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进行检测,并运用PCA分析方法,得出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代谢组的特征,探讨相关生化过程的改变。结果分析结果显示慢性乙肝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的代谢组具有明显差异。乙肝患者血清中的脂和葡萄糖是升高的,而乳酸、丙氨酸、缬氨酸、谷氨酰胺以及胆碱类物质则是降低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上述代谢物的变化可以区分正常人和慢性乙肝患者。这种基于核磁共振氢谱和主成分分析的代谢组学方法可以为乙肝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分子水平上的代谢依据。
文摘采用化学溶液沉积法在ITO玻璃基片上制备铁酸铋Bi Fe O3薄膜。薄膜呈纯钙钛矿结构,无杂相生成。此外,薄膜表面光滑致密、没有微裂痕。薄膜得到的晶粒尺寸较小,约为45 nm。在550℃1 h退火的薄膜有良好的电学特性,在1 k Hz频率下测得的相对介电常数、损耗因子分别约为198、3%;此外,在760 k V/cm电场驱动下,薄膜得到的剩余极化(2Pr)约为25μC/cm2,矫顽电场(2Ec)约为650 k V/cm。BFO薄膜在550℃退后,通过吸收光谱分析得到BFO薄膜的光学带隙为2.7 e V。这些结果表明,退火温度550℃制备的Bi Fe O3固溶体薄膜具有较好的性能,有望成为光电器件的候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