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输环境数据采集设备在家电物流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贺志 周晟 +1 位作者 向红 范小平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8-142,共5页
由于国内对产品的真实物流环境缺乏定量的了解,所以介绍了最新路谱采集监控设备(SAVER 9X30)的基本功能、操作与应用,讨论了不同运输环境的路谱特性与相关标准谱的区别。通过家电企业使用SAVER的成功案例,介绍了该设备在家电产品物流环... 由于国内对产品的真实物流环境缺乏定量的了解,所以介绍了最新路谱采集监控设备(SAVER 9X30)的基本功能、操作与应用,讨论了不同运输环境的路谱特性与相关标准谱的区别。通过家电企业使用SAVER的成功案例,介绍了该设备在家电产品物流环境采集、监控与运输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电运输环境 功率谱密度 包装测试 SAV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新风家用空气制冷系统性能测试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喆锋 李金波 +4 位作者 陈双涛 杜顺开 徐振坤 高卓贤 侯予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20,共6页
为解决空气制冷技术对气源的依赖问题,同时简化系统回收膨胀功,本文以高速电机驱动的无油气浮轴承压缩-膨胀一体机为核心部件,搭建了采用开式逆增压循环的全新风家用空气制冷系统实验台,可实现膨胀机、压缩机进出口的温度、压力、流量测... 为解决空气制冷技术对气源的依赖问题,同时简化系统回收膨胀功,本文以高速电机驱动的无油气浮轴承压缩-膨胀一体机为核心部件,搭建了采用开式逆增压循环的全新风家用空气制冷系统实验台,可实现膨胀机、压缩机进出口的温度、压力、流量测量,并可与焓差室对接,获得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和送风参数。在标准空调工况下进行了多个转速下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额定转速为38000 r/min时,制冷量为1.6 kW;送风温度随转速升高而降低,制冷量随转速的升高而增大,基于该特点,空气制冷系统有直接送风和送风温度可调的优势,使空气制冷技术在新风空调领域的应用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风 空气制冷 逆布雷顿循环 透平膨胀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32制冷剂在小管径水平管内的沸腾换热与阻力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浩 曹泽瀚 +4 位作者 梅淏汉 王庆仙 晏刚 褚雯霄 王秋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8-67,共10页
针对污染小、能效高、可燃性差、低毒性的新型R32可替代制冷剂在水平管内低温工况下的沸腾换热特性开展研究,设计并自主搭建了管内对流沸腾相变换热实验系统,分别开展了3 mm、4 mm小管径水平管内低温R32沸腾换热的实验研究,探究了质量... 针对污染小、能效高、可燃性差、低毒性的新型R32可替代制冷剂在水平管内低温工况下的沸腾换热特性开展研究,设计并自主搭建了管内对流沸腾相变换热实验系统,分别开展了3 mm、4 mm小管径水平管内低温R32沸腾换热的实验研究,探究了质量流速、热流密度、饱和温度等参数对R32对流沸腾换热特性的影响,分析了蒸干对沸腾换热系数恶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3 mm内径管的沸腾换热相比4 mm通道平均提升约8%~12%,且高质量流速下的临界干度几乎与管径无关;相较传热特性,R32饱和温度对两相流动阻力更为敏感,饱和温度自13℃降低至11℃时阻力损失提高约23%;利用改进的Fang关联式,可实现小管径水平管内R32对流沸腾换热系数预测,88.56%的实验数据误差可控制在±10%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32制冷剂 小管径水平管 沸腾传热 关联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制冷剂分流均匀性的分配器连接管结构设计 被引量:5
4
作者 刘璐 刘艳涛 +3 位作者 詹飞龙 丁国良 郜哲明 许学飞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1-157,共7页
制冷空调系统采用多流路换热器时,要求制冷剂流量在各流路中均匀分配,其难以实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制冷剂流经折弯型分配器连接管时发生气液两相分离。本文提出将分配器连接管从一次折弯方式改为多次折弯方式的降低相分离程度的新思路,... 制冷空调系统采用多流路换热器时,要求制冷剂流量在各流路中均匀分配,其难以实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制冷剂流经折弯型分配器连接管时发生气液两相分离。本文提出将分配器连接管从一次折弯方式改为多次折弯方式的降低相分离程度的新思路,并用于连接管的结构优化设计。模拟研究了分配器连接管的折弯角度、折弯半径和管路直径对分流均匀性的影响;将这些结构参数进行合理组合,优化设计了具有多次折弯的分配器连接管结构;将该优化结构与原型结构进行分流不均匀度的对比。结果表明:分配器连接管的折弯角度是影响分流均匀性的最主要因素;与采用一次折弯的原设计相比,所设计的三次折弯型分配器连接管结构可使分流不均匀度降低6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器 连接管 分流均匀性 结构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中的气液分离技术 被引量:3
5
作者 吴恒 李银龙 +3 位作者 晏刚 熊通 张浩 陶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9-1142,共14页
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利用气液相变实现热量转移,如何应用气液分离技术对两相工质进行干度调控与流量分配,保证系统运行稳定性并提高系统性能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中气液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系统... 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利用气液相变实现热量转移,如何应用气液分离技术对两相工质进行干度调控与流量分配,保证系统运行稳定性并提高系统性能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中气液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系统中气液分离技术的应用方式,讨论了不同应用方式中该项技术的主要功能与工作机制,并对重点研究方向进行展望。研究发现气液分离技术的主要功能有保障系统运行可靠性、提高换热器性能、对非共沸混合工质进行组分分离以及改进循环流程等,对气液分离器性能提升方面现有的研究尚有不足,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模拟是研究其内部分离机理和对气液分离器进行结构优化的有效方法。气液分离技术应用方式的开发、相分离换热器优化研究与气液分离器的设计优化将会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热泵系统 气液分离 应用方式 工作机制 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冷剂种类与翅片管换热器管径的匹配特性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浩 李金波 +4 位作者 赵夫峰 黄云 樊超超 刘浩 晏刚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6-61,共6页
针对空调用翅片管换热器,本文研究了4种制冷剂在管内的流动阻力及表面传热系数随换热器管径的变化,通过模拟计算给出不同制冷剂对应的最佳换热器管径。根据实际空调器系统确定相关参数,计算得到管内流动阻力损失由大到小依次为R22、R290... 针对空调用翅片管换热器,本文研究了4种制冷剂在管内的流动阻力及表面传热系数随换热器管径的变化,通过模拟计算给出不同制冷剂对应的最佳换热器管径。根据实际空调器系统确定相关参数,计算得到管内流动阻力损失由大到小依次为R22、R290、R410A、R32,表面传热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R32、R410A、R290、R22。在空调器制冷工况,满足换热量需求的条件下,冷凝器入口压力(压缩机排气压力)越低,系统效率越高;根据模拟计算,换热量为2 000 W时,随着换热器管径的增大,不同制冷剂对应的冷凝器入口压力先降低后增加,得到最适宜的换热器管径:R22为7~7.5 mm,R410A与R32为6~6.5 mm,R290为6.5~7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配特性 制冷剂种类 换热器管径 翅片管换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制冷剂房间空调器高温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振 胡茂娟 李廷勋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13,共7页
近年来,新型制冷剂R290、R32逐渐应用于家用房间空调器。本文采用同一房间空调器系统(基于R32特性设计),分别对比R290、R32、R22、R410A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性能,重点测试并评估了4种制冷剂在极限高温工况下(室外环境温度分别为35、46、5... 近年来,新型制冷剂R290、R32逐渐应用于家用房间空调器。本文采用同一房间空调器系统(基于R32特性设计),分别对比R290、R32、R22、R410A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性能,重点测试并评估了4种制冷剂在极限高温工况下(室外环境温度分别为35、46、52、55℃)的性能衰减特性。结果表明:R22在高温工况下表现最优,R290与R22基本相当,R32高温表现最差;R22与R32在55℃时能力衰减相差3.01%,EER衰减率相差6.03%;R32排气温度与系统压力最高,不适用于高温地区空调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空调器 高温特性 新型制冷剂 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工质互溶性较差的润滑油对制冷系统影响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锐 雷博雯 +2 位作者 陈振华 李金波 吴建华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4-70,共7页
天然工质R290是现今备受关注的房间空调器替代工质之一,但其润滑油的选择尚未统一。应用于R22的矿物油与R290有良好的互溶性,但选用矿物油作为R290压缩机润滑油时,油池中溶解的制冷剂过多,导致润滑油工作黏度不足,并增加系统所需充注量... 天然工质R290是现今备受关注的房间空调器替代工质之一,但其润滑油的选择尚未统一。应用于R22的矿物油与R290有良好的互溶性,但选用矿物油作为R290压缩机润滑油时,油池中溶解的制冷剂过多,导致润滑油工作黏度不足,并增加系统所需充注量,因此需要更大的粘度等级。PAG合成油与R290部分互溶,其互溶程度可以通过改变PAG的分子结构调整。目前,部分R290房间空调器选用了互溶性较差的PAG油。本文针对R290房间空调器的润滑油选择问题,对以往工质替代过程(HFC替代R12、R22,R32替代R410A)中有关制冷剂/润滑油较差的互溶性对空调器性能影响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R290系统应用互溶性较差的润滑油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空调器 润滑油 互溶性 R29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电系统关键零部件识别的Z-ELECTRE-AISM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卫东 秦斌 +3 位作者 石正攀 韩林翀 高鹏 姚艳军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042-4054,共13页
关键零部件的识别是复杂机电系统设计、制造和运维的基础。为客观准确地辨识关键零部件,提出将Z-选择与消去转换法(ELECTRE)与对抗解释结构模型法(AISM)相结合的多属性决策算法。首先,基于风险管理理论和感知风险理论,从零部件功能、结... 关键零部件的识别是复杂机电系统设计、制造和运维的基础。为客观准确地辨识关键零部件,提出将Z-选择与消去转换法(ELECTRE)与对抗解释结构模型法(AISM)相结合的多属性决策算法。首先,基于风险管理理论和感知风险理论,从零部件功能、结构、安全和经济属性4个维度,构建关键零部件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将属性值为语言型Z-数的信息应用于专家权重与各指标权重的计算;最后,融合Z-ELECTRE过程与AISM形成Z-ELECTRE-AISM方法,通过比较两个相互对抗的解释结构模型得到零部件重要程度排序,根据敏感性分析结果确定系统的关键零部件。空调系统关键零部件辨识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Z-ELECTRE-AISM方法较现有方法更具区分度,能够得到更为合理、精确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零部件辨识 Z-数 选择与消去转换法 对抗解释结构模型 空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管径空调冷凝器翅片的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成恩 李创业 +2 位作者 李日新 赵夫峰 刘迎文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0-158,共9页
空调小管径换热器可降低成本、减少制冷剂充注量,对实现节能减排意义重大。对5 mm单排管空调冷凝器的平直翅片进行优化,以代替一款7 mm单排管空调冷凝器。优化对象为管间距、片宽和翅片间距,优化目标为增大换热量、减小空气侧压降并降... 空调小管径换热器可降低成本、减少制冷剂充注量,对实现节能减排意义重大。对5 mm单排管空调冷凝器的平直翅片进行优化,以代替一款7 mm单排管空调冷凝器。优化对象为管间距、片宽和翅片间距,优化目标为增大换热量、减小空气侧压降并降低成本。选用田口法进行实验设计和单目标优化,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综合性能指标法进行多目标优化,最终优化结果为管间距16.0 mm,片宽16 mm,片距1.4 mm,换热量与D7管原型机持平,压降降低35%,成本降低26%,可成功代替7 mm冷凝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冷凝器 平直翅片 田口法 灰色关联度 综合性能指标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两相流分配器参数敏感性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支长双 李创业 +3 位作者 李金波 赵夫峰 杨鹏 刘迎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102,共13页
针对制冷系统气液两相流分配不均引起的多流路蒸发器能效低下,以及分配器结构设计不合理问题,基于六面体网格和Euler-Euler模型,构建了分配器中制冷剂气液两相流动模型,详细分析了制冷剂在分配器中的流动特性,研究了不同工况下腔体高度... 针对制冷系统气液两相流分配不均引起的多流路蒸发器能效低下,以及分配器结构设计不合理问题,基于六面体网格和Euler-Euler模型,构建了分配器中制冷剂气液两相流动模型,详细分析了制冷剂在分配器中的流动特性,研究了不同工况下腔体高度、腔体直径以及支管插入深度等参数对分配不均匀度的影响规律,并结合田口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及参数优化,得到了各参数的影响权重及最优参数组合。数值结果表明:随着腔体高度与直径的增大,气液两相流混合效果得到改善,分配不均匀度逐渐下降;随着插入深度的增大,分配器不均匀度先降低后增大,插入深度最优值为5 mm;随着质量流量的增大,腔体高度与插入深度的贡献逐渐增大,而腔体直径的贡献逐渐减小,表明分配均匀性对腔体直径的依赖程度降低;相对于基准案例,所得最优组合的不均匀度降低了6.6%~19.3%。该研究可为抑制气液两相流相分离和分配器结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及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器 气液两相流 不均匀度 敏感性分析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型调整器结构优化的电子膨胀阀降噪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艳涛 朱天杰 +4 位作者 詹飞龙 周绍华 丁国良 冀甲博 郜哲明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122,共9页
空调器中电子膨胀阀入口制冷剂为不稳定的气液两相流型时,容易产生严重的流动噪声。通过在流路中加流型调整器,有望稳定制冷剂流型,从而降低噪声,这需要掌握流型调整器对于噪声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优化其结构参数。先通过实验验证流... 空调器中电子膨胀阀入口制冷剂为不稳定的气液两相流型时,容易产生严重的流动噪声。通过在流路中加流型调整器,有望稳定制冷剂流型,从而降低噪声,这需要掌握流型调整器对于噪声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优化其结构参数。先通过实验验证流型模拟方法的可靠性,然后通过模拟得到典型的制冷剂不稳定弹状流入口条件下,流型调整器孔间隔、厚度、孔径对制冷剂流动噪声的影响规律;并对流型调整器的结构参数进行合理组合,优选得到最有利于降噪的流型调整器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流动噪声随着孔间隔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厚度和孔径的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孔径是影响流型调整效果的最主要因素,通过合理设计该参数可以使流动噪声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本文的研究条件下,可以使噪声降低6.88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膨胀阀 流动噪声 两相流型 流型调整器 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换热器两级均液竖直集管设计及两相分配特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晓宇 宋分平 +3 位作者 谢李高 董超 赵日晶 黄东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125,共12页
制冷剂两相分配均匀性是影响换热器性能的重要因素。针对微通道换热器采用竖直集管分液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两级均液集管的设计方案,通过两相制冷剂分配测试,对比了不同干度和总流量下,各支路的气液相流量比率。实验结果表明:空集管的... 制冷剂两相分配均匀性是影响换热器性能的重要因素。针对微通道换热器采用竖直集管分液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两级均液集管的设计方案,通过两相制冷剂分配测试,对比了不同干度和总流量下,各支路的气液相流量比率。实验结果表明:空集管的顶部支路缺液,底部过液,各支路液相流量的相对标准差(RSD)大于95%;多股流集管通过底部进液腔分配,在多股流通道中向上流动并从侧面出流孔进入环形横隔腔,各支路液相RSD大于60%;在多股流集管中加入芯部整流腔和顶部分配腔后,液相RSD在5%以内,气相RSD在15%以内,分配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换热器 竖直集管 制冷剂分配 两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外换热器可变流路设计及试验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陶骙 邵艳坡 +5 位作者 吴恒 晏刚 肖芳斌 陈磊 黎顺全 李健锋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5,47,共9页
为了确定制冷与制热模式下换热器的最优流路,建立了空调室外机的蒸发器/冷凝器仿真模型,并将换热器仿真模型耦合入系统仿真中,分析了不同流路对系统换热量及系统性能的影响,以确定换热器在制冷与制热模式下所对应的最优流路。结果表明,... 为了确定制冷与制热模式下换热器的最优流路,建立了空调室外机的蒸发器/冷凝器仿真模型,并将换热器仿真模型耦合入系统仿真中,分析了不同流路对系统换热量及系统性能的影响,以确定换热器在制冷与制热模式下所对应的最优流路。结果表明,当分路数在5~20范围内变化时,在制冷模式下整机能力及性能随着分路数增大而减小,在制热模式下整机能力及性能随着分路数增大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制冷模式下的优选分路数为5~7路,制热模式下的优选分路数为14~16路。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向阀与电磁阀设计了制冷/制热模式下室外机运行分路数为7路/14路的可变流路方案,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各测试工况下能效均有提升且全年能源消耗能效(APF)提高5.4%,超低温为-15℃时制热量提升6.0%,性能提升2.8%。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换热器设计优化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外换热器 最佳流路 系统能效 可变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纤维增强丙烯腈-苯乙烯复合材料注塑成型与工艺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姜跃平 钱程 +1 位作者 邓勇宏 殷小春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129,共6页
以含量为30%的玻璃纤维(GF)增强聚丙烯腈-苯乙烯(AS)复合材料(GFAS)注塑成型为研究对象,选取塑化温度、注射速度、保压压力及模具温度为因子,以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缺口冲击强度作为评价指标设计了正交实验。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的结果... 以含量为30%的玻璃纤维(GF)增强聚丙烯腈-苯乙烯(AS)复合材料(GFAS)注塑成型为研究对象,选取塑化温度、注射速度、保压压力及模具温度为因子,以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缺口冲击强度作为评价指标设计了正交实验。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注射速度对拉伸强度的影响最显著,保压压力显著影响材料的弯曲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根据正交实验的分析结果进行了保压压力和注射速度的单因素实验,得到最佳的工艺参数组合为塑化温度为250℃、注射速度为50%、保压压力为75MPa与模具温度为65℃,此时,标准样条的拉伸强度为143.4MPa,弯曲强度为199.9MPa,缺口冲击强度为19.2kJ/m^(2),通过优化注塑工艺参数提高了复合材料(GFAS)的综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 长玻纤 注塑工艺优化 力学性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调换热器长效性能衰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6
作者 詹飞龙 丁国良 +3 位作者 赵夫峰 张桃 赵恒谊 高屹峰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23,40,共8页
空调换热器长期使用后性能会衰减,导致整机制冷和制热能力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从粉尘污垢、表面腐蚀、间歇运行及微生物污染四个方面分析了国内外空调换热器长效性能衰减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针对这些因素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 空调换热器长期使用后性能会衰减,导致整机制冷和制热能力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从粉尘污垢、表面腐蚀、间歇运行及微生物污染四个方面分析了国内外空调换热器长效性能衰减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针对这些因素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空调换热器长效性能的研究及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换热器 长效性能 粉尘 腐蚀 间歇运行 微生物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变器功率调节的永磁电机无电解电容控制策略 被引量:23
17
作者 赵楠楠 王高林 +3 位作者 朱良红 张国柱 袁碧荷 徐殿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93-199,共7页
永磁同步电机无电解电容驱动系统具有寿命长和功率密度高的优点。为了提高无电解电容永磁电机驱动系统的功率因数,并减小输入电流谐波,研究一种基于逆变器输出功率调节的无电解电容控制策略。在建立输入电流与负载功率关系基础上,设计... 永磁同步电机无电解电容驱动系统具有寿命长和功率密度高的优点。为了提高无电解电容永磁电机驱动系统的功率因数,并减小输入电流谐波,研究一种基于逆变器输出功率调节的无电解电容控制策略。在建立输入电流与负载功率关系基础上,设计基于逆变器输出功率的比例谐振控制器,其输出作为交轴电流给定,实现功率波动量的同步跟踪。同时,直轴电流采用弱磁控制方式且与输入电网电压同步。最后,通过空调实验平台验证了基于逆变器输出功率控制的无电解电容驱动器高功率因数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无电解电容 功率环控制 高功率因数 低谐波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海外经历与研发国际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静 朱彪 张建翔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88-94,共7页
文章基于烙印理论,以2008—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CEO海外经历与企业研发国际化之间的关系,以及CEO两职兼任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分别在CEO海外经历与研发国际化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CEO海外经历会促进企业研... 文章基于烙印理论,以2008—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CEO海外经历与企业研发国际化之间的关系,以及CEO两职兼任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分别在CEO海外经历与研发国际化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CEO海外经历会促进企业研发国际化;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在CEO海外经历与研发国际化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CEO两职兼任或不具有高新技术认定的企业,在CEO海外经历与研发国际化的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而高新技术企业在CEO海外经历与研发国际化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文章丰富了高管海外经历经济后果和企业研发国际化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为我国海外人才引进制度的完善提供了经验证据,对企业研发国际化的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经历 烙印理论 研发国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管节流阀内流动噪声的实验研究及降噪措施
19
作者 周绍华 詹飞龙 +4 位作者 丁国良 张浩 邵艳坡 刘艳涛 郜哲明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13-121,共9页
短管节流阀作为节流机构,因其结构简单而广泛应用于家用空调器中,当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流经短管节流阀时会产生严重的噪声。设计并搭建了短管节流阀流动噪声测试台,实验研究了制冷剂流型、流量和干度对短管节流阀内流动噪声频率和声压级... 短管节流阀作为节流机构,因其结构简单而广泛应用于家用空调器中,当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流经短管节流阀时会产生严重的噪声。设计并搭建了短管节流阀流动噪声测试台,实验研究了制冷剂流型、流量和干度对短管节流阀内流动噪声频率和声压级的影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噪措施。实验结果表明,阀进口流型为搅浑流时产生的流动噪声声压级最大,阀进口流型为泡状流型和环状流型时产生的流动噪声较小;流动噪声的峰值频率随质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质量流量由20 kg/h增大到80 kg/h时,流动噪声的峰值频率增大38.6%;干度由0.05增大到0.4时,流动噪声的平均声压级先增大7 dB,后减小3 dB。提出了将阀芯入口处的突扩突缩结构改为喇叭口渐缩结构的方式来实现降噪的结构优化方案,优化后的结构方案可将流动噪声的平均声压级降低2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管节流阀 流动噪声 两相流型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翅片冷表面多孔性灰尘内水气透湿过程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詹飞龙 胡尊涛 +1 位作者 丁国良 张浩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4-139,共6页
为了能够开发利用灰尘内部结冰胀脱方法来实现换热器翅片表面自清洁的技术,需要研究翅片表面多孔性灰尘内部水气透湿过程的物理机制及影响规律。本文设计并搭建了金属翅片表面多孔性灰尘水气透湿过程的可视化实验台,研究了金属冷板温度... 为了能够开发利用灰尘内部结冰胀脱方法来实现换热器翅片表面自清洁的技术,需要研究翅片表面多孔性灰尘内部水气透湿过程的物理机制及影响规律。本文设计并搭建了金属翅片表面多孔性灰尘水气透湿过程的可视化实验台,研究了金属冷板温度、灰尘样件厚度和入口湿空气相对湿度对多孔性灰尘内水气冷凝量的影响,实验参数范围涵盖金属冷板温度5~7℃、灰尘样件厚度3~8 mm、入口湿空气相对湿度15%~90%。结果表明:湿空气会优先通过由颗粒物团聚体构成的间隙通道渗透至灰尘内部并引起灰尘团聚体形变。低的金属冷板温度会提高灰尘内的水气冷凝速率,当金属冷板温度从7℃降至5℃时,灰尘样件内的水气冷凝速率平均提高约20%;大的灰尘厚度有利于提高水气冷凝量,当灰尘样件的厚度由3 mm增至8 mm时,灰尘样件内的最大水气冷凝量提高约15%;高的相对湿度有利于提高灰尘样件内的水气冷凝速率,但当相对湿度低于30%时,多孔性灰尘内将不会发生水气冷凝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灰尘 翅片 水气透湿 结冰胀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