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富水地层水工隧洞新型堵汇排渗控设计与应用研究
1
作者 郭清华 皮进 +3 位作者 李宇 杨健 刘立鹏 曹瑞琅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05-411,共7页
富水隧洞堵排结合处理措施后仍存在难以同时满足外水压力和渗流量标准的双控要求,探索渗控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灌浆堵水对减少隧洞渗流量具有明显作用但难以完全隔绝渗漏,实施后隧洞呈现小流量高水压的典型特点,排水和汇水起到明显卸... 富水隧洞堵排结合处理措施后仍存在难以同时满足外水压力和渗流量标准的双控要求,探索渗控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灌浆堵水对减少隧洞渗流量具有明显作用但难以完全隔绝渗漏,实施后隧洞呈现小流量高水压的典型特点,排水和汇水起到明显卸压效果却无法抑制渗流量,为此在传统堵排设计基础上提出了堵汇排渗控理念,并剖析了不同渗控措施下衬砌周边水环境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排水措施较浅时泄压能力差而较深时削弱了灌浆堵水效率,致使富水高压地层应用中泄压效果受限,通过设置汇水层能有效疏通衬砌周围的渗流通道,能在不影响灌浆封堵且大幅提升排水泄压效果;在局部排水孔堵塞或非全断面排水时,堵汇排设计能够提供衬砌背后局部渗流和水压消散通道,避免了衬砌偏压效应。新型堵汇排措施可为富水地层高外水压力渗控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隧洞 富水地层 堵汇排设计 外水压力 渗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和渗控双因素的富水地层隧洞堵排设计研究
2
作者 李宇 韩科 +2 位作者 段庆伟 杨浩鹏 曹瑞琅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1-411,共11页
制定合适的堵排设计方案对于保障赋存水环境复杂水工隧洞的安全至关重要。通过分析堵排措施后隧洞涌水量及围岩孔隙水压演化特征,利用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明确了衬砌外水压力分布规律以及结构受力特性,提出了基于地质和渗控双因素的... 制定合适的堵排设计方案对于保障赋存水环境复杂水工隧洞的安全至关重要。通过分析堵排措施后隧洞涌水量及围岩孔隙水压演化特征,利用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明确了衬砌外水压力分布规律以及结构受力特性,提出了基于地质和渗控双因素的富水地层隧洞堵排设计方法。结果表明:高压富水地层隧洞外水压力不仅受制于地质因素还取决于渗控措施,应考虑灌浆和排水措施对外水压力折减;排水措施入岩深度过大将削弱灌浆圈堵水作用,反之则影响排水泄压效果,入岩深度达到灌浆圈深度30%~50%时减压控渗综合效果较佳;为解决排水孔非全断面布置引起衬砌局部偏压情况,可设置汇水层以有效疏通衬砌周围的渗流通道,在不影响灌浆封堵效果情况下大幅度提升排水泄压效果。基于地质和渗控双因素的富水地层隧洞堵排设计能为水工隧洞应对富水地层高外水压力提供直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地层 外水压力 渗流量 堵排设计 水工隧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宁波淤泥质黏土参数取值优化模型
3
作者 汪姚文 杨伟峰 +2 位作者 郑鑫源 张方正 万珂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6,共9页
准确确定岩土参数标准值是岩土工程可靠性分析与设计的重要前提,在实际工程中,抗剪强度参数的标准值一般是根据场地多个样本的试验结果通过经典统计学方法进行估计的,在此过程中会产生诸多误差,影响着所确定标准值的精度。依据宁波轨道... 准确确定岩土参数标准值是岩土工程可靠性分析与设计的重要前提,在实际工程中,抗剪强度参数的标准值一般是根据场地多个样本的试验结果通过经典统计学方法进行估计的,在此过程中会产生诸多误差,影响着所确定标准值的精度。依据宁波轨道交通大量勘察数据,以对施工影响最大的软土地层单元之一、呈流塑状态的全新统海积淤泥质黏土为研究对象,共收集352组数据,对该层淤泥质黏土参数进行筛选处理并对剔除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理论的样本抗剪强度参数确定方法,此时模型的预测性能在预测黏聚力时R^(2)达0.664,在预测内摩擦角时R^(2)达0.818;结合贝叶斯理论推导岩土抗剪强度参数概率特征的最大后验估计量,以此对抗剪强度参数标准值确定方法进行优化。最后以区域内一个工程的现场数据进行计算,根据本文方法得到相应的抗剪强度参数的标准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淤泥质黏土 岩土参数 机器学习 贝叶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江水膜污染物质的确定及污染机理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杨海燕 王灿 +5 位作者 赵焱 鄢忠森 佘沛阳 梁恒 徐叶琴 李圭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14,共7页
为探讨东江水中引起超滤膜污染的成分及其污染机理,分别于旱季(11月底)和雨季初期(3月底)对东江水进行超滤膜污染试验,分析原水、超滤出水及化学清洗液亲疏水性及分子质量分布等水质特性,并采用膜堵塞模型对膜污染数据进行拟合.高效液... 为探讨东江水中引起超滤膜污染的成分及其污染机理,分别于旱季(11月底)和雨季初期(3月底)对东江水进行超滤膜污染试验,分析原水、超滤出水及化学清洗液亲疏水性及分子质量分布等水质特性,并采用膜堵塞模型对膜污染数据进行拟合.高效液相色谱(HPSEC)联合分峰技术(peak fitting)对水质进行分析发现,东江水中有机物的主要组分为生物聚合物(98 ku)、腐殖质(1 200 u)、腐殖质基本单元(610 u)及低分子中性物质(270 u).尽管雨季时东江水的生物聚合物和腐殖质组分较旱季时有所增多,两时期试验中的主要膜污染物质都是具有亲水性的生物聚合物及低分子中性物质.膜堵塞模型拟合膜污染过程的结果表明,生物聚合物在膜表面形成滤饼层及低分子中性组分标准堵塞(窄化膜孔)导致膜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江水 膜污染物质 亲疏水性 分子质量分布 膜污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工艺优化提升低碳氮比城镇污水脱氮效能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庞维海 李惠平 +2 位作者 张琨 王曦 谢丽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57-1264,共8页
碳氮比(C/N)是制约污水净化过程脱氮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周期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S)工艺为基础,分别考察了排水比、曝气时间以及进水模式对C/N=1.8的低碳源生活污水脱氮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低C/N值进水下,排水比是影响CASS... 碳氮比(C/N)是制约污水净化过程脱氮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周期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S)工艺为基础,分别考察了排水比、曝气时间以及进水模式对C/N=1.8的低碳源生活污水脱氮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低C/N值进水下,排水比是影响CASS脱氮效果的最主要因素。当排水比分别为30%、40%和50%时,CASS工艺出水的TN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7.8 mg·L-1、9.5 mg·L-1和6.6 mg·L-1,TN去除效果随排水比增加而显著提升;因此,对于CASS工艺而言,排水比宜根据C/N进行适当调整,而不应该统一设置成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氮比 周期循环式活性污泥法 工艺优化 碳源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