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辣椒红色素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其应对策略
1
作者 陈金德 胡新华 +4 位作者 钱敏 高苏娟 刘立雄 王军喜 赵文红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4期69-73,共5页
辣椒红色素作为一种天然的食品添加剂,其抗氧化、防癌、预防辐射等有益功效和良好加工特性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领域,由于辣椒红色素本身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光、热、氧、pH值、辐照、金属离子等的影响,导致稳定性降低,阻碍其进一步开发... 辣椒红色素作为一种天然的食品添加剂,其抗氧化、防癌、预防辐射等有益功效和良好加工特性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领域,由于辣椒红色素本身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光、热、氧、pH值、辐照、金属离子等的影响,导致稳定性降低,阻碍其进一步开发利用。以辣椒红色素化学本质为出发点,综述辣椒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为辣椒红色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红色素 稳定性 抗氧化 影响因素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结合OAV分析酱油鸡特征风味活性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军喜 叶俊杰 +3 位作者 赵文红 钱敏 刘晓艳 白卫东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0-164,177,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对酱油鸡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提取,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和保留指数(retention index,RI)分离定性。共鉴定出77种挥发性物质,包括烃类18种、醛类19种、醇类13种、酮类7种、酚类5种、酯类5种...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对酱油鸡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提取,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和保留指数(retention index,RI)分离定性。共鉴定出77种挥发性物质,包括烃类18种、醛类19种、醇类13种、酮类7种、酚类5种、酯类5种、酸类4种、醚类2种、杂环类4种。结合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对检出的风味物质进一步筛选,得到1-辛烯-3-酮、辛醛、反,反-2,4-癸二烯醛、反-2-壬烯醛、反,反-2,4-壬二烯醛、丁香酚、肉桂酸乙酯、壬醛、庚醛、糠醛、芳樟醇、己醛、对伞花烃、2-正戊基呋喃、香茅醛这15种"关键风味物质"(OAV≥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鸡 关键风味物质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技术 OA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蒸馏与固相微萃取法对酱油香气成分提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军喜 赵莹 +3 位作者 白卫东 钱敏 刘晓艳 赵文红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1-206,共6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和固相微萃取(SPME)对酱油中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提取,结合气-质联用(GC-MS)仪进行检测,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分析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SDE法检测出73种挥发性物质,SPME法检测出61种挥发性物质,两种方法共...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和固相微萃取(SPME)对酱油中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提取,结合气-质联用(GC-MS)仪进行检测,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分析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SDE法检测出73种挥发性物质,SPME法检测出61种挥发性物质,两种方法共检测出114种物质。SDE法有利于萃取出酱油中重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碳氢类及呋喃类(18.16%),SPME法未检出碳氢类且对呋喃类(2.55%)的吸附相对较少,但萃取出的其他类化合物(18.98%)相对较多,而SDE法检测出的其他化合物(5.38%)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检测方法 香气成分 同时蒸馏萃取 固相微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种市售广式酱油中风味物质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杰 赵莹 +2 位作者 韩舜羽 白卫东 刘晓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5-170,共6页
广式酱油是国内产销量最大的一类酱油,不仅风味独特而且调味效果好。为进一步明晰广式酱油的风味构成,该实验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与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酱油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氨基酸、有机酸进行... 广式酱油是国内产销量最大的一类酱油,不仅风味独特而且调味效果好。为进一步明晰广式酱油的风味构成,该实验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与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酱油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氨基酸、有机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苯乙醇(69.79~11079.31μg/kg)、苯乙醛(43.62~92052.78μg/kg)、4-乙基愈创木酚(71.47~13086.21μg/kg)、愈创木酚(79.78~11542.93μg/kg)与3-苯基-呋喃(52.61~10009.73μg/kg)对广式酱油香气活性值(OAV)贡献较大;谷氨酸(4.85~77.24 mg/g)对酱油滋味活度值(TAV)贡献最大且远高于其他氨基酸,其次是缬氨酸(1.58~4.21 mg/g)、丙氨酸(1.28~5.07 mg/g)与赖氨酸(1.46~3.74 mg/g)等;TAV贡献最大的有机酸是丁二酸(23.78~193.16 mg/mL),其次是柠檬酸(7.29~173.24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氨基酸 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okumi肽的特性及其制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黄煜燃 杨娟 +4 位作者 汪薇 白卫东 曾晓房 黄文彪 陈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339-344,共6页
食物呈味特性十分复杂,无法用单一的基本味觉来进行描述,因此,习惯上用kokumi来形容食物中的浓厚感、丰富度、持续性、协调性和饱满圆润等一种综合性味觉感受。kokumi肽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发酵食品中,其本身没有味道或味道较淡,但... 食物呈味特性十分复杂,无法用单一的基本味觉来进行描述,因此,习惯上用kokumi来形容食物中的浓厚感、丰富度、持续性、协调性和饱满圆润等一种综合性味觉感受。kokumi肽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发酵食品中,其本身没有味道或味道较淡,但少量添加便能增强复合溶液或肉汤的基本味觉,并能赋予其浓厚感、持续性和协调性等特性。本文概括了kokumi肽的来源、结构特性、味觉特性和呈味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结合其制备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kokumi肽的深入研究和新型调味品的研究开发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kumi肽 结构特性 味觉特性 呈味机制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油中风味物质形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陈杰 赵莹 +4 位作者 何一龙 刘晓艳 白卫东 钱敏 赵文红 《农产品加工》 2021年第9期89-93,96,共6页
酱油作为一种传统调味品,主要由高蛋白原料经微生物发酵而来,其营养丰富、滋味鲜美。从酱油的风味物质及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出发,介绍了酱油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和滋味物质(氨基酸与有机酸)的种类、特点、贡献及其检测方法。... 酱油作为一种传统调味品,主要由高蛋白原料经微生物发酵而来,其营养丰富、滋味鲜美。从酱油的风味物质及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出发,介绍了酱油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和滋味物质(氨基酸与有机酸)的种类、特点、贡献及其检测方法。强调了酱油中风味物质的来源及形成机理,并综述了微生物对酱油风味物质产生的影响,为后续开展从微生物角度把控酱油风味物质产生的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氨基酸 有机酸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马鲛鱼的干腌工艺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湘銮 赵文红 +3 位作者 刘巧瑜 白卫东 陈杰 王军喜 《农产品加工》 2020年第11期33-36,共4页
为确定马鲛鱼的最佳干腌工艺,以感官评价为指标,研究不同风干时间、食盐添加量和风干温度对干腌马鲛鱼感官品质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干腌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马鲛鱼的最佳干腌条件为食盐添加量4.02%,风干温度15.11℃,风干时间4... 为确定马鲛鱼的最佳干腌工艺,以感官评价为指标,研究不同风干时间、食盐添加量和风干温度对干腌马鲛鱼感官品质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干腌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马鲛鱼的最佳干腌条件为食盐添加量4.02%,风干温度15.11℃,风干时间4.3 d。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干腌马鲛鱼感官评分与模型预测值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鲛鱼 干腌 响应面分析法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