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出血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易感性荟萃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光健 陈俊 +1 位作者 王云甫 朱飞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84-687,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性质(出血性与缺血性)与医院感染的易感性。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年1月~2009年4月)、万方数据库(1999年1月~2009年4月)和Medline-pubmed(1965年~2009年4月)为文献检索源,以Review Manager 4.2软件进行荟... 目的探讨脑卒中性质(出血性与缺血性)与医院感染的易感性。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年1月~2009年4月)、万方数据库(1999年1月~2009年4月)和Medline-pubmed(1965年~2009年4月)为文献检索源,以Review Manager 4.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全面评价探讨脑卒中性质(出血性与缺血性)与医院感染的易感性。结果出血性脑卒中医院感染优势比较缺血性脑卒中增加93%(OR=1.93,95% CI1.59~2.36,P<0.00001)。结论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较缺血性脑卒中有更大医院感染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性质 医院感染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相关危险因素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光健 陈俊 +1 位作者 王云甫 朱飞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54-556,共3页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对174例SAH患者人口学因素、健康习惯、既往病史、急性期应激因素、急性期并发症、急性期评价指标、治疗时...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对174例SAH患者人口学因素、健康习惯、既往病史、急性期应激因素、急性期并发症、急性期评价指标、治疗时间和出血累及脑区等因素的多变量Logistic分析和Cox分析,确定CVS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史(OR=1.454,95%CI1.051~2.012;P=0.024)是住院前CVS独立危险因素,白细胞计数增高(OR=1.148,95%CI1.056~1.247;P=0.001)是CVS预测因素;吸烟(HR=1.042,95%CI1.024~1.061;P<0.001)、糖尿病(HR=1.162,95%CI1.025~1.317;P=0.019)和高血压病史(HR=1.042,95%CI1.001~1.083;P=0.042)、Hunt-HessⅣ~Ⅴ级(P<0.11)和CVS发生次数(HR=5.594,95%CI3.769~8.303;P<0.001)是住院期间CVS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尼莫地平(HR=0.983,95%CI0.973~0.993;P=0.001)可以显著降低CVS风险;血管内栓塞和手术夹闭组患者CVS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126,95%CI0.474~2.675;P=0.787)。结论具有长期吸烟、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入院时Hunt-HessⅣ~Ⅴ级及白细胞计数增高的SAH患者,CVS风险显著增加;应用尼莫地平可以显著降低CVS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防性应用尼莫地平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上)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光健 王正军 +4 位作者 王云甫 刘勇 汪晓玲 罗国君 朱飞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28-33,46,共7页
目的评价尼莫地平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OVID、EMBase、Cochrane library、卒中临床试验注册及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数据库,检索截止时间均为2010年11月。收集尼莫地平被预... 目的评价尼莫地平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OVID、EMBase、Cochrane library、卒中临床试验注册及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数据库,检索截止时间均为2010年11月。收集尼莫地平被预防性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8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1499例患者接受了不同指标的试验观察。与安慰剂组比较,尼莫地平组(所有病例)的完全康复率增加了64%[P=0.000 2,OR=1.64,95% CI:1.26~2.13;需要治疗的患者数(NNT)=-1.048],完全康复或中等残疾率增加了79%(P=0.000 7,OR=1.79,95%CI:1.28~2.51;NNT=-5.889),死亡、严重残疾或植物状态发生率降低了38%(P=0.000 3,OR=0.62,95%CI:0.48~0.80;NNT=1.529);脑血管痉挛(CVS病例)的病死率降低了74%(P=0.008,OR=0.26,95%CI:0.09~0.71;NNT=2.298);症状性CVS的发生率降低了46%(P<0.00001,OR=0.54,95%CI:0.42~0.69;NNT=1.952);迟发性神经功能缺损(所有病例)发生率降低了38%(P<0.000 1,OR=0.62,95%CI:0.50~0.78;NN=1.078);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生率降低了46%(P<0.00001,OR=0.54,95%CI:0.42~0.69;NNT=1.079);经CT证实的脑梗死的发生率为安慰剂组的58%(P=0.001,OR=0.58,95%CI:0.42~0.81;NNT=3.314);CVS病例脑梗死的发生率为安慰剂组的35%(P=0.003,OR=0.35,95%CI:0.17~0.69;NNT=3.688),脑梗死(所有病例)发生率为安慰剂组的52%(P<0.00001,OR=0.52,95%CI:0.41~0.66;NNT=1.196);尼莫地平组与安慰剂组再出血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再出血:P=0.15,OR=0.75,95%CI:0.50~1.11;不良反应:P=0.59,OR=1.13,95%CI:0.71~1.81)。结论与安慰剂比较,尼莫地平可显著改善动脉瘤性SAH患者的临床转归,可降低症状性CVS、迟发性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脑梗死的发生率,而再出血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安慰剂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颅内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防性应用尼莫地平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光健 王正军 +4 位作者 王云甫 刘勇 汪晓玲 罗国君 朱飞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70-76,共7页
目的评价尼莫地平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OVID、EMBase、Cochrane library、卒中临床试验注册及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数据库,检索截止时间均为2010年11月。收集尼莫地平被预... 目的评价尼莫地平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OVID、EMBase、Cochrane library、卒中临床试验注册及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数据库,检索截止时间均为2010年11月。收集尼莫地平被预防性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8项研究符合纳人标准,1499例患者接受了不同指标的试验观察。与安慰剂组比较,尼莫地平组(所有病例)的完全康复率增加了64%P=0.000 2,OR=1.64,95%CI:1.26~2.13;需要治疗的患者数(NNT)=-1.048],完全康复或中等残疾率增加了79%(P=0.000 7,OR=1.79,95%CI:1.28~2.51;NNT=-5.889),死亡、严重残疾或植物状态发生率降低了38%(P=0.000 3,OR=0.62,95%CI:0.48~0.80;NNT=1.529);脑血管痉挛(CVS病例)的病死率降低了74%(P=0.008,OR=0.26,95%CI:0.09~0.71;NNT=2.298);症状性CVS的发生率降低了46%(P<0.000 01,OR=0.54,95%CI:0.42~0.69;NNT=1.952);迟发性神经功能缺损(所有病例)发生率降低了38%(P<0.000 1,OR=0.62,95%CI:0.50~0.78;NNT=1.078);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生率降低了46%(P<0.00001,OR=0.54,95%CI:0.42~0.69;NNT=1.079);经CT证实的脑梗死的发生率为安慰剂组的58%(P=0.001,OR=0.58,95%CI:0.42~0.81;NNT=3.314);CVS病例脑梗死的发生率为安慰剂组的35%(P=0.003,OR=0.35,95%CI:0.17~0.69;NNT=3.688),脑梗死(所有病例)发生率为安慰剂组的52%(P<0.000 01,OR=0.52,95%CI:0.41~0.66;NNT=1.196);尼莫地平组与安慰剂组再出血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再出血:P=0.15,OR=0.75,95%CI:0.50~1.11;不良反应:P=0.59,OR=1.13,95%CI:0.71~1.81)。结论与安慰剂比较,尼莫地平可显著改善动脉瘤性SAH患者的临床转归,可降低症状性CVS、迟发性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脑梗死的发生率,而再出血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安慰剂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颅内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