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癌症患者化疗期间运动干预焦虑和抑郁状态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杨益成 王丹丹 +2 位作者 沈群策 张磊 吴雪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4-193,共10页
目的探讨运动干预对化疗期间癌症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改善效果和最佳运动剂量。方法构建PICO架构,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纳入有关运动干预对化疗期间... 目的探讨运动干预对化疗期间癌症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改善效果和最佳运动剂量。方法构建PICO架构,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纳入有关运动干预对化疗期间癌症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建库至2023年11月。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EDro)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5.3进行数据合并和分析,采用Stata 18.0进行偏倚风险评估。结果最终纳入13篇随机对照试验,涉及1340例患者。PEDro量表评分5~8分。运动干预对化疗期间癌症患者的焦虑(SMD=-0.70,95%CI-1.18~-0.22,P=0.004)和抑郁(SMD=-0.89,95%CI-1.43~-0.34,P=0.002)状态的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亚组分析发现,改善焦虑状态的最佳运动剂量为每次≤45 min(SMD=-0.26,95%CI-0.46~-0.05,P=0.01),每周≥3次(SMD=-0.26,95%CI-0.46~-0.05,P=0.01),干预周期≤12周(SMD=-0.21,95%CI-0.36~-0.07,P=0.005);改善抑郁状态的最佳运动剂量为单次运动时长≤45 min(SMD=-0.69,95%CI-1.29~-0.08,P=0.03),每周≥3次(SMD=-0.69,95%CI-1.29~-0.08,P=0.03),干预周期≤12周(SMD=-0.52,95%CI-0.92~-0.13,P=0.01)。中高强度的运动干预对焦虑(SMD=-0.21,95%CI-0.37~-0.06,P=0.007)和抑郁(SMD=-0.21,95%CI-0.41~-0.01,P=0.04)状态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运动干预能有效改善化疗期间癌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推荐中高强度运动,每次≤45 min,每周≥3次,不超过12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化疗 焦虑 抑郁 运动干预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办学校的若干矛盾与调适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才甫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00年第7期27-30,共4页
关键词 民办学校 办学形式 矛盾 调适对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线索下特质焦虑个体的返回抑制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瑜 郑希付 +3 位作者 黄珊珊 李悦 杜晓芬 周薇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6-452,共7页
焦虑与注意偏向的研究是近年来情绪与认知领域的热点。为探讨特质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特点及其返回抑制能力是否受不同线索的调节,采用特质焦虑量表筛选高特质焦虑大学生29名,低特质焦虑大学生28名完成线索-靶子任务。要求被试在提示线... 焦虑与注意偏向的研究是近年来情绪与认知领域的热点。为探讨特质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特点及其返回抑制能力是否受不同线索的调节,采用特质焦虑量表筛选高特质焦虑大学生29名,低特质焦虑大学生28名完成线索-靶子任务。要求被试在提示线索消失后,对位置进行快而准地辨别反应,分别探索中性和情绪性提示线索下被试的返回抑制。结果发现:(1)在中性线索条件下,高焦虑个体平均反应时慢于低焦虑个体。(2)在情绪线索条件下,高焦虑个体在负性线索下的反应时小于在正性线索下的反应时;高、低焦虑个体在各种SOA条件下均出现了返回抑制,但各组返回抑制量受到情绪线索的调节:在正性情绪线索条件下,两组返回抑制量没有显著差异;在负性情绪线索下,高焦虑个体返回抑制量显著小于低焦虑个体。这表明,(1)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受到刺激信息的影响:只对负性情绪线索出现注意警觉;(2)只有在涉及负性情绪信息时高、低焦虑个体返回抑制能力才有差异,高焦虑个体存在对负性情绪线索的抑制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质焦虑 返回抑制 情绪线索 线索-靶子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咸伟 徐晓东 +1 位作者 刘欢欢 张英华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7-76,共10页
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支撑教育评价的一种量规,对于促进信息技术与素质评价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领域中研究的缺失,首先通过文献和个案分析,提出评价基本模型,提取有效的一、二、三级指标与观测点,形... 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支撑教育评价的一种量规,对于促进信息技术与素质评价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领域中研究的缺失,首先通过文献和个案分析,提出评价基本模型,提取有效的一、二、三级指标与观测点,形成指标体系初步框架,然后,以佛山市顺德区为例,采用教师问卷法和访谈法,对三级指标与学生行为表现进行两轮筛选,通过德尔菲法对专家进行两轮意见征询并对指标加权,最终构建出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学业表现、身心素质、审美素质和创新实践素质5个一级指标,道德品质、公民素养等14个二级指标以及35个三级指标与学生行为表现,整合了中小学各学段的评价,融入21世纪技能和信息化应用要素,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通用性、可定制性,体现了个性化评价,初步应用效果良好,可作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整合评价以及评价工具开发与应用的标准,促进教育信息化评价的革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中小学生 综合素质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21世纪技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教学后班级管理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9
5
作者 黄维栋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01年第1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分层教学 班级管理 以学生为主体 全体学生 教学管理 最佳发展 教学过程 教学需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慕课”与中小学教育改革 被引量:6
6
作者 赵杰 赵才甫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3-35,共3页
"慕课"是一个以"在线学习"为特征的新课型,它的引入与实施,必将带来课堂教学方式的"翻转","学生中心"、"学习中心"将得以实现。要使这个"舶来品"落地生根,必须正视两种教... "慕课"是一个以"在线学习"为特征的新课型,它的引入与实施,必将带来课堂教学方式的"翻转","学生中心"、"学习中心"将得以实现。要使这个"舶来品"落地生根,必须正视两种教育哲学的差异,必须实现教育时空与教育理念的跨越与超越。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更新教育思想,改善教育生态,优化育人环境,才不致缘木求鱼,才能摆脱教改的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课 课堂教学 课堂翻转 课程改革 教育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ak变换在Gabor框架中的应用
7
作者 王新 殷峰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4-556,共3页
对g∈L2(R),利用Zak变换来研究Gabor系统(g,1,1),给出了一些使得(g,1,1)不是框架的充分条件,并举例说明这些条件不是必要的.
关键词 Zak变换 ~abor框架 连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证基础 发展个性 服务社会 被引量:1
8
作者 廖秉权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2-16,共5页
保证基础发展个性服务社会廖秉权一、我国基础教育要进行深层次改革1983年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确立了我国教育的战略指导思想。《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 保证基础发展个性服务社会廖秉权一、我国基础教育要进行深层次改革1983年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确立了我国教育的战略指导思想。《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教育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个性 课堂教学 课外活动 教学结构模式 服务社会 办学方针 传统教育 形成和发展 动机心理 现代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廖秉权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8-23,共6页
广东碧桂园学校努力构建“保证基础,发展个性,服务社会”的教育模式,对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结构进行了改革,提出了基础学科课程、综合能力课程和个性特长课程,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效果。
关键词 碧桂园学校 课程改革 民办学校 广东 中国 综合能力课程 基础学科课程 课程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棚室番茄枯萎病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威勋 《现代农业研究》 2019年第12期50-51,共2页
本文以棚室番茄枯萎病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棚室番茄枯萎病的症状,然后介绍了棚室番茄枯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棚室番茄枯萎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棚室 番茄 枯萎病 发生原因 综合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预科实验学科的先进性
11
作者 吴恩徐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6-18,共3页
IBDP(国际预科课程 )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代表了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本文以生物学科为例 。
关键词 预科 学科 科学课程 教育理念 课程改革 国际 生物 发达国家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城市典型盆栽花卉蒸散量监测与快速测算
12
作者 王喜娜 何嘉茜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1年第5期1-10,共10页
定量监测各个物种的蒸散量,有助于区域农业物种选择、城市生态景观规划和水资源精细化管理。该文采用称重法监测4种亚热带城市盆栽花卉铜钱草Hydrocotyle vulgaris、长寿花Narcissus jonquilla、碧玉(豆瓣绿)Peperomia tetraphylla和蝴... 定量监测各个物种的蒸散量,有助于区域农业物种选择、城市生态景观规划和水资源精细化管理。该文采用称重法监测4种亚热带城市盆栽花卉铜钱草Hydrocotyle vulgaris、长寿花Narcissus jonquilla、碧玉(豆瓣绿)Peperomia tetraphylla和蝴蝶兰Phalaenopsis hybrid的蒸散量,并基于监测数据改进空气饱和差方法测算单株花卉的潜在蒸散量。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一年的监测期(2019年11月—2020年10月),铜钱草、长寿花、碧玉和蝴蝶兰的花盆单位面积日均蒸散量为3.5、2.5、2.5和1.8 mm;4种花卉的单位叶面积年蒸散量分别为162、29、74和123 mm。4种盆栽花卉的蒸散量都与气温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RH)呈负相关。铜钱草的蒸散量与气温和RH都有显著的相关性;长寿花的蒸散量与气温之间的相关性较弱,与RH的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碧玉和蝴蝶兰在晚上的蒸散量与RH的相关性不显著。风速会提高4种花卉的蒸散量;当土壤水分供给受限或者RH过高(>80%)时,4种花卉的蒸散量急剧减少并趋于雷同。根据日均气温和RH,改进的空气饱和差法能较准确地测算4种花卉的日蒸散量(R^(2)=0.52~57.0 RD=-0.9%~4.4%),这对快速测算4种花卉的潜在蒸散耗水量和自动浇灌设计等有较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基于该蒸散发估算模型,可以根据较为容易获得的气温和相对湿度数据,快速估算和预测植物的蒸散耗水量,从而做好浇水规划和每日自动浇水量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栽花卉 蒸散量 称重法 空气饱和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易、高效的玻璃滴管柱层析法
13
作者 戴景峻 陈昊扬 《生物学教学》 2023年第11期26-27,共2页
对“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设计了简易的玻璃滴管柱层析法,能有效地分离朱蕉叶中三类植物色素。装置原理简单易懂,操作性强且层析液安全易购。对色素的分离效果好,可视化程度较高。能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植物叶片色素的多样性。
关键词 植物色素分离 滴管柱层析法 实验创新 高中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民办教育立法的意义与建议
14
作者 赵才甫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01年第6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民办教育立法 教育经历 全国人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考试的现状与改革
15
作者 赵才甫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00年第9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初中 语文教学 考试 素质教育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