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汕头地区农田土壤中饲料添加剂的环境风险剖析
1
作者 窦容妮 邓辅财 +1 位作者 黄子灵 牛显春 《畜禽业》 2021年第8期5-5,7,共2页
针对广东汕头地区农田土壤中氨苯胂酸、洛克沙胂和喹乙醇3种常用饲料添加剂污染情况进行环境风险剖析,发现样品中检测出氨苯胂酸和洛克沙胂,未检测出喹乙醇;氨苯胂酸检出率为83%,最高为59.43μg/kg,而最低为23.25μg/kg,平均含量为43.63... 针对广东汕头地区农田土壤中氨苯胂酸、洛克沙胂和喹乙醇3种常用饲料添加剂污染情况进行环境风险剖析,发现样品中检测出氨苯胂酸和洛克沙胂,未检测出喹乙醇;氨苯胂酸检出率为83%,最高为59.43μg/kg,而最低为23.25μg/kg,平均含量为43.63μg/kg;洛克沙胂检出率为100%,最高为130.08μg/kg,而最低为20.33μg/kg,平均含量为54.60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添加剂 氨苯胂酸 洛克沙胂 喹乙醇 农田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EVA装置废溶剂中的醋酸乙烯和异十二烷
2
作者 杜梦琪 曾衍铧 +3 位作者 朱锦羡 温启旺 宋庆彬 彭绍洪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63,168,共4页
准确测定EVA装置废溶剂中的醋酸乙烯和异十二烷含量是实现废溶剂资源化利用的基础。建立气相色谱同时分析EVA废溶剂中的醋酸乙烯和异十二烷含量的方法,优化了待测组分的色谱分离条件及检测参数,考察了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重现性。结果表... 准确测定EVA装置废溶剂中的醋酸乙烯和异十二烷含量是实现废溶剂资源化利用的基础。建立气相色谱同时分析EVA废溶剂中的醋酸乙烯和异十二烷含量的方法,优化了待测组分的色谱分离条件及检测参数,考察了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重现性。结果表明,醋酸乙烯和异十二烷的校准曲线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999和0.9992,方法检定下限分别达到0.28,11.90 mg/L,加标回收率为97.08%~100.15%和99.90%~102.88%,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1.05%与1.80%(n=6),方法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较高的准确度,能够满足EVA装置废溶剂中醋酸乙烯和异十二烷回收工艺的指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废溶剂 EVA 醋酸乙烯 异十二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气敏电极法测定石化废水中氨氮的优化研究
3
作者 王儒珍 殷旭东 +5 位作者 李德豪 陈炯 陈伟銮 吴淑仪 谢文玉 毛玉凤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0-87,共8页
为提高氨气敏电极法测定石化废水中氨氮的准确性和适用性,促进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对石化废水中氨氮测定所需的离子强度调节剂进行系统优化。通过实验筛选,确定最佳离子强度调节剂由2.50 mol/L氢氧化钠、0.25 mol/L酒石酸钾钠和0.... 为提高氨气敏电极法测定石化废水中氨氮的准确性和适用性,促进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对石化废水中氨氮测定所需的离子强度调节剂进行系统优化。通过实验筛选,确定最佳离子强度调节剂由2.50 mol/L氢氧化钠、0.25 mol/L酒石酸钾钠和0.05 mol/L EDTA-2Na组成。优化后的氨气敏电极法具有较低的检出限(0.03 mg/L),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5%~105%之间,在精密度和准确度上都有较好的表现。此外,该方法在1.00~40.00 mg/L的氨氮质量浓度范围内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能够满足石化废水中氨氮测定的实际需求。为验证优化后方法的可靠性,将其应用于某石化企业废水中氨氮的测定,并将结果与采用蒸馏-中和滴定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其相对差异百分比均小于5%,说明在石化废水氨氮的实际测定中,经优化的氨气敏电极法准确度高,适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氨气敏电极法 石化废水 离子强度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尖晶石NiCo_(2)O_(4)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甲硝唑
4
作者 程韵然 杨晓婷 +2 位作者 郑芯靓 杨利红 李庆永 《化工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33,共9页
采用沉淀—煅烧法制备了纳米尖晶石NiCo_(2)O_(4),将其作为一种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甲硝唑(MNZ)的非均相催化剂。表征结果显示,NiCo_(2)O_(4)具有典型的尖晶石结构、纳米颗粒尺寸(20~30 nm)、大比表面积(164.93 m^(2)/g)和丰富的介... 采用沉淀—煅烧法制备了纳米尖晶石NiCo_(2)O_(4),将其作为一种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甲硝唑(MNZ)的非均相催化剂。表征结果显示,NiCo_(2)O_(4)具有典型的尖晶石结构、纳米颗粒尺寸(20~30 nm)、大比表面积(164.93 m^(2)/g)和丰富的介孔结构(孔径5.538 nm)。实验结果表明:在NiCo_(2)O_(4)用量为0.20 g/L、PMS用量为0.30 g/L、MNZ溶液初始pH为6.5(未调节)、反应温度为30℃的条件下降解10 mg/L MNZ 10 min,MNZ降解率达99.8%,PMS利用率为67.8%,反应速率常数高达0.6232 min^(-1),远高于单一PMS体系的0.0069 min^(-1);SO_(4)^(-)·在MNZ的降解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相同条件下NiCo_(2)O_(4)活化PMS体系对抗生素洛美沙星、左氧氟沙星、卡马西平和染料罗丹明B的降解率分别达91.2%、95.8%、82.3%和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o_(2)O_(4)纳米催化剂 过一硫酸盐 甲硝唑 高级氧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中原位微生物群落和功能代谢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陆文懿 郑逸 +4 位作者 李晋 梁家豪 林润静 陈春茂 王庆宏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4-561,共8页
石油污染土壤中具有丰富的微生物资源,能够以有机污染物为碳源进行生长代谢实现石油降解,恢复土壤生态功能,了解土壤原位微生物群落、功能基因和代谢途径有助于指导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梳理了石油污染土壤中烷烃、芳烃生物降解的关键... 石油污染土壤中具有丰富的微生物资源,能够以有机污染物为碳源进行生长代谢实现石油降解,恢复土壤生态功能,了解土壤原位微生物群落、功能基因和代谢途径有助于指导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梳理了石油污染土壤中烷烃、芳烃生物降解的关键功能基因,综述了石油污染土壤中的原位微生物群落和代谢机制,以期为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微生物 功能基因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掺杂g-C_(3)N_(4)纳米片光催化降解盐酸四环素 被引量:1
6
作者 殷旭东 孙晓杰 +4 位作者 李德豪 谢文玉 毛玉凤 刘志森 刘正辉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2-510,共9页
针对无金属g-C_(3)N_(4)基光催化材料光激发载流子的快速复合限制了其光催化活性的问题,以双氰胺和羟基乙叉二膦酸(HEDP)为前驱体,结合形貌调控和磷掺杂两种改性方法,制备了不同磷(P)掺杂量的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纳米片(PCNNS),... 针对无金属g-C_(3)N_(4)基光催化材料光激发载流子的快速复合限制了其光催化活性的问题,以双氰胺和羟基乙叉二膦酸(HEDP)为前驱体,结合形貌调控和磷掺杂两种改性方法,制备了不同磷(P)掺杂量的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纳米片(PCNNS),对其形貌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分析,并研究了降解盐酸四环素(TCH)的光催化性能和降解机理。结果表明:PCNNS-0.5降解速率最高,为块体g-C_(3)N_(4)(BCN)的2.52倍,降解动力学均符合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O^(-)_(2)和h^(+)是降解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种;经过4次循环实验,PCNNS-0.5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良好的性能。PCNNS良好的光催化性能归因于P原子取代g-C_(3)N_(4)中碳原子所产生的良好的结构、光学和电子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掺杂 石墨相氮化碳 盐酸四环素 光催化性能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三省区农田土壤抗生素的残留与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3
7
作者 何振贤 陶雪琴 孙建腾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02-2013,共12页
为了解沿海地区农田土壤中抗生素的残留及风险状况,在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区域(37个点位)和广东农业产值第一市茂名市(93个点位)共采集了130个土壤样品,采用固相萃取(SPE)-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四极杆/轨道阱高分辨质... 为了解沿海地区农田土壤中抗生素的残留及风险状况,在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区域(37个点位)和广东农业产值第一市茂名市(93个点位)共采集了130个土壤样品,采用固相萃取(SPE)-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四极杆/轨道阱高分辨质谱(Q/OrbitrapMS)法检测分析了土壤中7类抗生素即磺胺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和氯霉素类的残留情况,通过绘图分析解析了土壤中抗生素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混合风险熵值法(MRQ)研究评价了抗生素污染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沿海三省区130个农田土壤样品中抗生素总含量范围为0.4~396.8μg·kg^(-1),点位检出率为100%,22种抗生素的检出率范围为0.8%~77.7%,7类抗生素中β-内酰胺类(均值为28.53μg·kg^(-1))、四环素类(均值为16.49μg·kg^(-1))、喹诺酮类(均值为7.08μg·kg^(-1))和磺胺类(均值为5.56μg·kg^(-1))的平均含量较高。抗生素空间分布有明显的差异,广东省农田土壤中总抗生素的平均含量最高(54.72μg·kg^(-1)),其次是广西壮族自治区(30.06μg·kg^(-1)),福建省最低(19.79μg·kg^(-1)),广东中山市和江门市的抗生素总含量远超其他城市,分别为361.4μg·kg^(-1)和396.8μg·kg^(-1)。广东茂名市种植业肥料消耗趋势与农田土壤中抗生素总含量的趋势基本一致,而抗生素含量与各县区人口密度、生猪出栏量及家禽出栏量均无相关性。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沿海三省区域和茂名市农田土壤中MRQ范围分别为0.0005~99.24和0.004~46.13,高于低风险的点位占比分别为75.7%和96.8%,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是土壤MRQ的主要贡献者,总平均贡献率为97.9%。研究表明,沿海三省区农田土壤中抗生素的生态风险较高,应该引起公众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沿海地区 茂名市 农田土壤 空间分布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化污水中低温水解酸化性能及微生物特性对比
8
作者 姜梁妍 王庆宏 +5 位作者 李晋 梁家豪 尚鹏寅 宋艳珂 李琢宇 陈春茂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654-4663,共10页
以炼化污水为研究对象,对比了中温和低温条件下的水解酸化性能、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中温(35℃)水解酸化更利于COD去除(40.51%)和水质可生化性提高(BOD_(5)/COD提高至0.53),而低温(15℃)COD去除率和BOD_(5)/COD仅为20.96%和0.26。中... 以炼化污水为研究对象,对比了中温和低温条件下的水解酸化性能、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中温(35℃)水解酸化更利于COD去除(40.51%)和水质可生化性提高(BOD_(5)/COD提高至0.53),而低温(15℃)COD去除率和BOD_(5)/COD仅为20.96%和0.26。中温条件有助于难降解化合物(O_(3)S_(1)和O_(4)S_(1))的水解转化,与低温水解酸化相比,中温条件能够产生更多种类的小分子有机物。水解酸化微生物的宏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中温条件更利于微生物生长,有机物降解菌unclassified_p_Chloroflexi和可分泌水解酶的unclassified_o_Bacteroidales丰度较高。中温水解酸化富集了ko00643(苯乙烯降解)、ko00633(硝基甲苯降解)、ko00622(二甲苯降解)、ko00364(氟苯甲酸酯降解)、ko00642(乙苯降解)和ko00365(糠醛降解)等功能基因,促进了芳香类及含氮污染物的降解和出水可生化性能的提高。本研究揭示了炼化污水中低温水解酸化的水质变化及微生物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化污水 中低温水解酸化 有机物组成 宏基因组 厌氧 生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光热转换纤维制备及其在太阳能驱动界面蒸发的应用
9
作者 陈晓青 梁家豪 +4 位作者 谢文玉 邵伟铭 王儒珍 付文 蔡业彬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9-136,共8页
综述了静电纺丝技术对不同结构形式的光热蒸发膜的构筑与制备工艺,总结了不同静电纺光热膜材料在太阳能界面蒸发的应用现状,包括碳基复合膜、金属等离激元复合光热膜和半导体材料复合光热膜。最后,针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太阳能 界面蒸发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海水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氧颗粒污泥处理长链二元酸发酵废水性能及微生物特征研究
10
作者 李巨峰 黄子萌 +3 位作者 梁家豪 王庆宏 陈发源 陈春茂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112,共6页
采用序批式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处理长链二元酸废水,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逐步降低废水稀释比的运行方式,40 d可完成反应器启动。成熟颗粒污泥的粒径大、稳定性高,颗粒完整性系数和粒径>0.9 mm的污泥比重分别达99.68%和75.5%。颗粒污泥具... 采用序批式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处理长链二元酸废水,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逐步降低废水稀释比的运行方式,40 d可完成反应器启动。成熟颗粒污泥的粒径大、稳定性高,颗粒完整性系数和粒径>0.9 mm的污泥比重分别达99.68%和75.5%。颗粒污泥具有丰富的有机物降解菌毛单胞菌属和氧化硫奥托氏菌属,以及具有分泌EPS的除磷菌,可实现95.1%的COD和69.9%的总磷去除。该工艺在去除长链二元酸废水有机污染物和总磷方面具有优势,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二元酸废水 好氧颗粒污泥 除磷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掺杂对Ti/SnO_(2)-Sb-Nd纳米球状电极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李阳 丁家正 +2 位作者 谢文玉 李长刚 梁家豪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71-2077,共7页
采用一步水热法成功制备出不同Pt掺杂量下Ti/SnO_(2)-Sb-Nd-Pt纳米球状电极,通过SEM、XRD和XPS表征电极表面的形貌、结构和化学组成,LSV、CV和加速寿命(ALT)测试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和稳定性,并通过降解硝基苯(NB)能力验证电极催化活性。... 采用一步水热法成功制备出不同Pt掺杂量下Ti/SnO_(2)-Sb-Nd-Pt纳米球状电极,通过SEM、XRD和XPS表征电极表面的形貌、结构和化学组成,LSV、CV和加速寿命(ALT)测试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和稳定性,并通过降解硝基苯(NB)能力验证电极催化活性。结果表明,Pt掺杂不会改变电极的SnO_(2)晶型结构,适量Pt掺杂可以使电极表面涂层更加均匀致密,提高电极稳定性,但降低了涂层中吸附氧含量,使得电极催化活性降低。掺杂1.5%Pt后,电极ALT由28.0 min延长至78.2 h,虽然NB去除率由96.53%降至80.61%,但在电极实际使用寿命内,NB理论降解总量由62.6 mg/cm^(2)增至8 754.1 mg/cm^(2)。显示了该电极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为开发高效、稳定的电极材料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SnO_(2)-Sb-Nd电极 PT掺杂 表征 电催化性能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剩余污泥吸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
12
作者 谢文玉 刘婧 +3 位作者 王庆宏 谭湘 李长刚 梁家豪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3-588,共6页
剩余污泥具有“污染”和“资源”的双重属性,利用其吸附性能去除污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是实现“以废治废”和污泥资源化利用的好方法。总结了剩余污泥吸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性能和机理,系统分析污泥特性和环境条件对吸附的影响,最后... 剩余污泥具有“污染”和“资源”的双重属性,利用其吸附性能去除污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是实现“以废治废”和污泥资源化利用的好方法。总结了剩余污泥吸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性能和机理,系统分析污泥特性和环境条件对吸附的影响,最后利用CiteSpace软件分析污泥吸附的研究现状,提出污泥吸附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剩余污泥吸附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难降解有机污染物 剩余污泥 吸附机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污水处理厂挥发性硫化物的排放特征及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13
作者 丁家正 谢文玉 +4 位作者 王庆宏 梁家豪 谭湘 李长刚 陈晓青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22-1828,共7页
挥发性硫化物(VSCs)嗅阈值低、毒性强,由其引发的恶臭污染是当前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难题。城镇污水处理厂作为VSCs的重要排放源,对其有效治理是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总结了城镇污水处理厂VSCs的排放特征及源头... 挥发性硫化物(VSCs)嗅阈值低、毒性强,由其引发的恶臭污染是当前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难题。城镇污水处理厂作为VSCs的重要排放源,对其有效治理是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总结了城镇污水处理厂VSCs的排放特征及源头控制技术和末端治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旨在为城镇污水处理厂VSCs控制技术的开发和工艺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污水处理厂 挥发性硫化物 排放特征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碱渣预处理强化炼厂剩余活性污泥厌氧消化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晋 梁家豪 +3 位作者 马文峰 郭绍辉 王庆宏 陈春茂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609-6619,共11页
热-碱预处理是强化剩余活性污泥厌氧消化的有效手段。为降低处理成本,利用炼厂碱渣替代新鲜碱剂,研究了热-碱渣预处理对炼厂剩余活性污泥(refinerywasteactivatedsludge,RWAS)厌氧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碱渣预处理显著促进了胞内有... 热-碱预处理是强化剩余活性污泥厌氧消化的有效手段。为降低处理成本,利用炼厂碱渣替代新鲜碱剂,研究了热-碱渣预处理对炼厂剩余活性污泥(refinerywasteactivatedsludge,RWAS)厌氧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碱渣预处理显著促进了胞内有机物的释放,蛋白质、多糖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随温度和碱渣剂量的提升而增加,在温度90℃和碱渣剂量4%的条件下,蛋白质、多糖和挥发性脂肪酸分别可达1338.7mg/L、510.9mg/L和651.2mg/L。Person相关性结果表明碱渣剂量对腐殖酸类物质荧光强度和类黑素产量呈正相关,与厌氧消化停滞期呈显著正相关,表明高碱渣剂量会抑制RWAS厌氧消化性能。因此,热-碱渣预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90℃、碱渣剂量1%。该条件下预处理RWAS厌氧消化的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降解率可达66%,最大产酸量为736.2mg/L,甲烷和氢气产量分别是未处理RWAS的5倍和3倍,分别达95.3mL/g-VS(VS为挥发性固体)和11.5mL/g-VS。综上所述,热-碱渣预处理炼厂剩余活性污泥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活性污泥 炼厂碱渣 预处理 厌氧消化 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白土热解残渣强化炼化剩余污泥水热液厌氧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晋 谢萍 +4 位作者 陈平 梁家豪 郭绍辉 王庆宏 陈春茂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5-71,77,共8页
水热处理可以改善剩余污泥的脱水性能,提高减量化效果,副产的水热液含有高浓度有机物,可通过厌氧消化来回收能源。针对炼化剩余污泥水热液厌氧消化甲烷产率低的问题,并基于“以废治废”理念,开展了利用含油废白土热解残渣强化水热液厌... 水热处理可以改善剩余污泥的脱水性能,提高减量化效果,副产的水热液含有高浓度有机物,可通过厌氧消化来回收能源。针对炼化剩余污泥水热液厌氧消化甲烷产率低的问题,并基于“以废治废”理念,开展了利用含油废白土热解残渣强化水热液厌氧消化产能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热解残渣(400 mg/L)可明显促进水解功能,CHO和CHNO类大分子有机物(分子质量>450 u)被有效降解;产酸性能被强化,挥发性脂肪酸(VFA)产率提高100%,质量浓度达到683 mg/L;厌氧消化的甲烷产率得以提升,每克COD的甲烷产量最高可达270 mL,较空白组提高了54%,伴随回收氢气137 mL/g。含油废白土热解残渣具有多孔结构,可为微生物附着提供位点,因此富集了Clostridium、Syntrophorhabdus等水解酸化细菌和Methanosaeta、Methanobacterium、Methanospirillum等产甲烷古菌。同时,其含有的金属元素可促进功能酶合成,并促进种间电子传递,使古菌可直接接收细菌产生的电子及H+并还原CO_(2)产生甲烷,从而提高了甲烷产率。该研究结果可为炼化固废资源化利用和能量回收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液 厌氧消化 废白土 热解残渣 以废治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水热合成In2S3/CdIn2S4异质结微球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开莲 杨凯 +6 位作者 李笑笑 梁若雯 管婕 李文强 黄健 余长林 戴文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602-3613,共12页
利用一步水热法成功制备了In2S3/CdIn2S4异质结微球催化剂,通过降解甲基橙(MO)、酸性橙Ⅱ(AOⅡ)和罗丹明B(RhB)来评价所制备催化剂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In2S3/CdIn2S4异质结微球对MO、AOⅡ和RhB的光催化降解率分别达到了87%、75%和96%... 利用一步水热法成功制备了In2S3/CdIn2S4异质结微球催化剂,通过降解甲基橙(MO)、酸性橙Ⅱ(AOⅡ)和罗丹明B(RhB)来评价所制备催化剂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In2S3/CdIn2S4异质结微球对MO、AOⅡ和RhB的光催化降解率分别达到了87%、75%和96%,明显高于催化剂In2S3和CdIn2S4。瞬态光电流和阻抗测试结果表明,In2S3/CdIn2S4异质结微球受光激发产生的电子空穴对能快速得到分离。捕获主要活性物种实验表明,该反应体系中主要是超氧自由基和空穴起关键性作用。In2S3/CdIn2S4异质结微球催化剂重复使用四次,其催化能力依然保持较高水平。In2S3/CdIn2S4异质结微球活性的增强归因于异质结的形成有助于电子的转移,从而降低了电子空穴对的复合概率。并且合适的能带结构有助于产生大量的光生电子,电子与活性氧的结合最终引起氧化能力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2S3/CdIn2S4 一步水热法 异质结 降解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剩余污泥脱水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谢文玉 郭晓培 +3 位作者 申屠灵女 谭湘 梁家豪 李长刚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共6页
剩余污泥脱水实现减量化是后续处置的关键。利用CiteSpace分析了国内外剩余污泥脱水领域的研究方向,综述了化学调理和氧化(酸/碱预处理、药剂调理、氧化预处理等)、物理预处理(微波、超声、水热、冷融、电渗透等)及生物预处理等预处理... 剩余污泥脱水实现减量化是后续处置的关键。利用CiteSpace分析了国内外剩余污泥脱水领域的研究方向,综述了化学调理和氧化(酸/碱预处理、药剂调理、氧化预处理等)、物理预处理(微波、超声、水热、冷融、电渗透等)及生物预处理等预处理技术强化剩余污泥脱水的机理和效果。最后,基于碳中和背景下,提出剩余污泥脱水前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污泥脱水工艺选择和研发提供有效的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脱水 污泥预处理 剩余污泥 污泥脱水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吸附氨氮沸石的化学再生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帅 叶芳芳 +4 位作者 李长刚 詹彤 彭绍洪 谢文玉 何晓礼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3-76,共4页
探讨了饱和吸附氨氮天然沸石的再生机理和最佳化学再生条件。结果表明,沸石的再生存在2个途径:碱性溶液对NH4^+的解吸,以及碱性溶液对沸石表面形态的改变。饱和吸附沸石的最佳再生条件:NaOH质量分数为4%,再生时间4 h,再生温度60℃。沸... 探讨了饱和吸附氨氮天然沸石的再生机理和最佳化学再生条件。结果表明,沸石的再生存在2个途径:碱性溶液对NH4^+的解吸,以及碱性溶液对沸石表面形态的改变。饱和吸附沸石的最佳再生条件:NaOH质量分数为4%,再生时间4 h,再生温度60℃。沸石经过25次再生后,吸附能力保持在85.2%,每次再生平均丢失0.6%,具有工业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 吸附 氨氮 化学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Pt对Ag2CO3纳米晶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光催化性能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范云 张萌迪 +2 位作者 马小帅 李家德 余长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34-1040,共7页
采用NaBH4还原法合成了系列Pt沉积的Ag2CO3复合光催化剂。通过在可见光照射下降解甲基橙研究沉积不同含量的Pt对Ag2CO3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应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光电子能谱(XPS)、傅立叶变换红... 采用NaBH4还原法合成了系列Pt沉积的Ag2CO3复合光催化剂。通过在可见光照射下降解甲基橙研究沉积不同含量的Pt对Ag2CO3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应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光电子能谱(XP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光致发光光谱(PL)、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DRS)、光电流(PC)和N2物理吸附等研究了沉积Pt纳米颗粒对Ag2CO3纳米晶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质量分数为0.1%~0.5%的Pt,可使Ag2CO3的活性提升3倍以上,同时光催化剂的稳定性得到极大改善。Pt/Ag2CO3光催化性能大幅提升的主要原因是,沉积少量的Pt可以增强Ag2CO3对可见光的吸收,同时增大Ag2CO3的比表面积和表面羟基的数量;另外,沉积在Ag2CO3表面的Pt粒子可以承担电子俘获中心的作用,使Ag2CO3中光激发产生的电子(e^-)有效地转移到Pt上,加速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速率,产生更多的光催化活性自由基,在提升光催化活性的同时,减少Ag2CO3中的Ag+被光生电子(e^-)还原的几率,增强Ag2CO3的抗光腐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沉积 Ag2CO3 光催化活性 稳定性 光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熵氧化物合成及催化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游子娟 陈汉林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53-63,共11页
高熵氧化物(High entropy oxides, HEOs)作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由五种及以上氧化物以等物质的量或近等物质的量构成的新型氧化物体系,因具有简单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等而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高熵氧化物主要有岩盐型、萤石型、... 高熵氧化物(High entropy oxides, HEOs)作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由五种及以上氧化物以等物质的量或近等物质的量构成的新型氧化物体系,因具有简单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等而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高熵氧化物主要有岩盐型、萤石型、尖晶石型或钙钛矿等固溶体结构,在催化领域(包括热催化、电催化和光催化)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工作介绍了国内外高熵氧化物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固相法、火焰喷雾和喷雾热解法、湿化学法和溶液燃烧合成法等,并比较了各方法的优缺点,还简述了HEOs的主要表征手段;归纳了高熵氧化物在催化等方面的应用,包括热催化、电催化和光催化,并通过分析反应机理,以进一步推动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然后对HEOs的理论计算进行简要介绍,最后指出了高熵氧化物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讨论了解决措施,展望了高熵氧化物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氧化物 合成方法与表征 催化应用 理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