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8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师作·品选
1
作者 吴家炜 郭家明 邱能捷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J0013-J0013,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合物法分离回收石油化工厂火炬气工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海秀 周锡堂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6-108,110,共4页
介绍了4种火炬气回收工艺和水合物法气体分离技术,提出了水合物法分离回收石油化工厂火炬气的新工艺——利用水合物的生成逐一分离、回收其中有价值的组分。对流程的特点和技术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对于组分复杂的火炬气可采用水合物... 介绍了4种火炬气回收工艺和水合物法气体分离技术,提出了水合物法分离回收石油化工厂火炬气的新工艺——利用水合物的生成逐一分离、回收其中有价值的组分。对流程的特点和技术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对于组分复杂的火炬气可采用水合物法分离回收。与传统工艺相比,该工艺具有回收彻底、更节能、更环保等诸多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分离技术 回收 石油化工厂 火炬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石油单点系泊系统外检测技术及工程应用
3
作者 刘晓燕 罗耀安 +1 位作者 黄建福 房立祥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4-612,共9页
海洋石油单点系泊(Single Point Mooring,SPM)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海洋油气田开发,是海上石油运输的中转终端,采用合理的检测方案以保障其安全性是海洋石油工程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声学探测、目视检测是常用的单点系泊系统外检测技术。本... 海洋石油单点系泊(Single Point Mooring,SPM)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海洋油气田开发,是海上石油运输的中转终端,采用合理的检测方案以保障其安全性是海洋石油工程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声学探测、目视检测是常用的单点系泊系统外检测技术。本研究基于EdgeTech 6205组合式双频侧扫声呐与条带式多波束测深系统、Innomar SES 2000参量阵浅地层剖面仪、国产FIFISH PRO W6水下机器人等调查装备,介绍了声学探测技术和目视检测技术在国内某单点系泊系统外检测中的应用实例。探测结果表明,该单点系泊区域地形整体平坦,局部受侵蚀冲刷影响,区域内有6条锚链沟发育,锚链沟深度为1.0-4.5 m,锚链摆动小,浮筒稳定性较好;管道埋藏类型分为完全埋藏型、浅埋藏型、裸露型3类。通过综合分析对比,查明了锚链被大量生物附着、腐蚀速度加快的具体位置,提出了定期进行防腐蚀除锈维护的有效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点系泊系统 外探测技术 海底地形地貌 海底输油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频监控与识别技术和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在石化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志海 黄思瑜 +2 位作者 黄雪怡 刘雁 钟源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29,共6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已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创新的重要力量,为石化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综述了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视频监控与识别技术和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在石化行业的应用。通过视频监控与识别技术,可以实时掌握生产运行状...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已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创新的重要力量,为石化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综述了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视频监控与识别技术和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在石化行业的应用。通过视频监控与识别技术,可以实时掌握生产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潜在风险,确保生产安全。智能巡检机器人则能够替代人工进行巡检,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巡检效率,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化行业 视频监控与识别 智能巡检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YOLOv5s网络的石油储罐表面缺陷检测算法
5
作者 张宇 梁根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07-214,共8页
针对当前石油储罐表面缺陷检测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检测精度低、效率慢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的石油储罐表面缺陷检测算法。通过融合全局注意力机制(GAM)与C3结构,有效减少信息弥散,同时放大全局维交互特征,提高检测效率。将... 针对当前石油储罐表面缺陷检测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检测精度低、效率慢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的石油储罐表面缺陷检测算法。通过融合全局注意力机制(GAM)与C3结构,有效减少信息弥散,同时放大全局维交互特征,提高检测效率。将主干网络的部分卷积层替换为改进后的轻量化网络RepVGG,增强主干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最后,使用基于自适应空间特征融合(ASFF)机制提高特征的尺度不变性,使浅层和深层的特征图更合理地进行融合。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在石油产业自采数据集上的均值平均精度(mAP)为92.5%,较原始YOLOv5s提升2.8%;同时,检测精度达到89.8%,较原始YOLOv5s提升4.9%,进一步满足了对石油储罐表面缺陷检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检测 YOLOv5s 全局注意力机制 空间特征融合 RepVG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做好志愿服务 传承红色基因
6
作者 杨浪萍 贺祖豪 刘海彤 《村委主任》 2025年第1期247-249,共3页
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需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提升基层群众精神风貌。红色文化作为革命老区的优势资源,是推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文章在调查研究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金塘镇革命老区传承红色基因现状的基础上... 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需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提升基层群众精神风貌。红色文化作为革命老区的优势资源,是推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文章在调查研究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金塘镇革命老区传承红色基因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构建“党的建设+红色基因传承”“乡村教育+红色基因传承”“乡村治理+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旅游+红色基因传承”的实施路径,将大学生文艺志愿服务与乡村红色旅游创新结合,以点带面强化红色文化人才队伍培育,深入打造乡村红色文化宣传阵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赋能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做好志愿服务 革命老区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轴承故障小样本扩容及智能诊断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迪洋 张清华 胡勤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8,共9页
由于轴承长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从而使得可采集的故障数据十分有限,缺少足够的故障数据导致它与正常数据之间产生了数据不均衡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与Swin Transformer模型相结合的故障诊断新方法... 由于轴承长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从而使得可采集的故障数据十分有限,缺少足够的故障数据导致它与正常数据之间产生了数据不均衡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与Swin Transformer模型相结合的故障诊断新方法。对轴承的振动信号进行连续小波变换(CWT)将其转化为时频图;构建改进的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对故障信号生成的时频图进行样本扩容,以解决其样本不均衡问题;最后利用Swin Transformer模型完成对轴承故障的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可以生成与真实样本相似度较高的生成样本,同时能准确有效地对轴承的各类故障进行分类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不均衡 故障诊断 生成对抗网络 小波变换 样本扩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估体系的构建——基于改进的Delphi法与层次分析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巧慧 吴霖健 +4 位作者 许军 刘莉 刘琛 方浩庭 马真 《中国卫生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4,共7页
目的构建科学有效的基层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估体系。方法第1次指标筛选采用Delphi法对备选应急能力评估指标进行3轮专家意见的征询,然后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再次筛除冗余的指标,最后采用属性层次分析法对保留的指标赋予... 目的构建科学有效的基层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估体系。方法第1次指标筛选采用Delphi法对备选应急能力评估指标进行3轮专家意见的征询,然后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再次筛除冗余的指标,最后采用属性层次分析法对保留的指标赋予权重。共有25名专家参与Delphi法专家咨询。结果本研究所邀请的专家在8个学科领域,平均专业年限15.69年。前3轮征询专家一致性系数Kendall’s W分别为0.375,0.593,0.562。建立三个层级的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为应急制度(权重0.069)、应急部门(权重0.031)、疾病预警与监测(权重0.205)、现场救援和医疗救治(权重0.032)、后勤保障(权重0.177)、应急培训与演练(权重0.154)、公众宣传教育(权重0.106)、危机沟通与心理支持(权重0.132)和应急能力评估与改进(权重0.094),二级指标有22个,三级指标有46个。结论构建基层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估体系可提高社区整体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我们应强化基层医疗工作者的危机意识,完善突发公共卫生危机应急预案和防控机制,合理配置应急资源、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疗机构 应急能力 评估体系 层次分析法 属性层次分析法 DELPHI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石油降解酵母的分离鉴定与降解特性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杰凤 马超 +2 位作者 刘正辉 王春 周天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99-905,共7页
以原油为唯一碳源,采用富集培养、平板涂布分离、平板划线纯化及摇瓶复筛等方法,从表层海水或海泥中分离得到2株具有较强石油降解能力的菌株SYB-5和SYB-2.根据菌落及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显示,SYB-5为季也蒙毕... 以原油为唯一碳源,采用富集培养、平板涂布分离、平板划线纯化及摇瓶复筛等方法,从表层海水或海泥中分离得到2株具有较强石油降解能力的菌株SYB-5和SYB-2.根据菌落及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显示,SYB-5为季也蒙毕赤酵母(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Pichia guilliermondii),SYB-2为长孢洛德酵母(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对2株酵母菌的石油降解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SYB-5和SYB-2以原油组分作为碳源,以(NH4)2SO4和(NH4)3PO4作为氮源,在ρ(NaCl)为30 gL、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生长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6和32℃,pH均为7.0.在最适生长条件下,培养5 d后的原油降解率分别达到45.8%和34.4%.当2株菌混合培养时,培养5 d的原油降解率可提高到53.9%,培养8 d时达到56.4%,说明2株菌利用原油作碳源生长时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生物 石油降解菌 酵母 海洋石油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力推覆试验的土体-沉管隧道反应机制研究
10
作者 程新俊 徐琨鹏 +3 位作者 景立平 崔杰 李亚东 梁海安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43-1453,共11页
目前地下结构静力推覆试验仅限于土层一致变形,缺乏面向土层相对变形作用时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试验方法。为此,设计了局部推覆试验机制,开展了土体-沉管隧道静力推覆模型试验,重点分析了沉管隧道、场地土的变形与受力特征,揭示了接头失... 目前地下结构静力推覆试验仅限于土层一致变形,缺乏面向土层相对变形作用时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试验方法。为此,设计了局部推覆试验机制,开展了土体-沉管隧道静力推覆模型试验,重点分析了沉管隧道、场地土的变形与受力特征,揭示了接头失效模式,探讨了场地土-沉管隧道相互作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沉管隧道因柔性接头的作用,对场地的适应性强,随着土层相对变形的加剧,靠近推覆端与远离推覆端管节相同埋深处受到的土压力差最大可达71.6 kPa,管节之间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接头失效时,破坏现象主要集中在靠近推覆端管节剪力键处,其层间位移角达1/223,而远离推覆端管节仅为1/1024;场地土-沉管隧道相互作用主要经历了场地土挤密、土层相对变形迅速发展及接头失效3个阶段,场地土挤密阶段管节本体刚度维持较好,靠近推覆端与远离推覆端土-结构相互作用系数发展缓慢,土层相对变形迅速发展阶段管节之间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靠近推覆端土-结构相互作用系数突破1,远离推覆端土-结构相互作用系数仍发展较缓,接头失效阶段,靠近推覆端土-结构相互作用系数可达3.1,远离推覆端土-结构相互作用系数仅为0.67。研究成果可为沉管隧道抗震性能分析与地震风险评估提供试验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抗震 沉管隧道 静力推覆模型试验 接头 变形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衔草化学成分及其运动损伤易感染病原菌抑制活性研究
11
作者 刘亚丽 刘少文 +4 位作者 王瑜 张祎 王继红 周晓欢 马素丽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4-1530,共7页
目的 研究鹿衔草化学成分及其运动损伤易感染病原菌抑制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滤纸片法检测抑菌活性。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2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anuleosid... 目的 研究鹿衔草化学成分及其运动损伤易感染病原菌抑制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滤纸片法检测抑菌活性。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2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anuleoside H(1)、5-羟基-3,7-二甲氧基-4,-甲基黄酮(2)、5-羟基-3,7,4′-甲氧基黄酮(3)、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4)、5,7-二羟基-3-甲氧基黄酮(5)、7,5,4′-三羟基黄酮(6)、香草酸乙酯(7)、clovandiol(8)、hydroxydihydrobovolide(9)、zanthopyranone(10)、丁香脂素(11)、berchemol(12)、3,7-二甲氧基-5,3′,4′-三羟基黄酮(13)、2,5-dimethyl-7-hydroxychromone(14)、rutalinium(15)、formononetin(16)、8-羟基-4′,7-二甲氧基异黄酮(17)、isoline(18)、dearabinosyl pneumonanthoside(19)、3,5-二羟基桂皮酸(20)、2,4,6-三羟基苯乙酮(21)、对异丙基苯甲酸(22)、geraldone(23)、ethylsyringin(24)、4-羟基苯乙基-2′-羟基丙酸酯(25)。化合物8、10、12、16、24作用于运动损伤易感染病原菌后出现抑菌圈。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鹿衔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10、12、16、24对运动损伤易感染病原菌具有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衔草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运动损伤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孢原毛平革菌的生长及降解石油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谭丽泉 余梅 +3 位作者 黄敏 吴演乐 林楚实 李恒辉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5,共5页
在限氮振荡的条件下研究了藜芦醇、Tween-80、草酸、H2O2对黄孢原毛平革菌(P.C.菌)的生长量和石油降解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藜芦醇质量浓度低于0.05 g/L时促进P.C.菌的生长,高质量浓度时抑制P.C.菌的生长,石油降解率随藜芦醇质量... 在限氮振荡的条件下研究了藜芦醇、Tween-80、草酸、H2O2对黄孢原毛平革菌(P.C.菌)的生长量和石油降解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藜芦醇质量浓度低于0.05 g/L时促进P.C.菌的生长,高质量浓度时抑制P.C.菌的生长,石油降解率随藜芦醇质量浓度增加先升高后下降;Tween-80质量浓度低于7 mg/L时,P.C.菌生长量和石油降解率均随Tween-80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加,Tween-80质量浓度大于其临界胶束浓度时,P.C.菌生长量和石油降解率均低于未加Tween-80时;添加草酸抑制P.C.菌的生长,草酸质量浓度为35 mg/L时石油降解率最高,草酸质量浓度为350 mg/L时石油降解率低于未加草酸时;加入H2O2的体系中,石油降解率明显高于无H2O2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孢原毛平革菌 生长量 石油 生物降解 藜芦醇 吐温-80 草酸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刚石探测器的低噪声高增益电荷灵敏放大器研制
13
作者 王民川 朱志甫 +4 位作者 黄河 邹继军 邢宗强 方波 陈少佳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8-396,共9页
金刚石探测器在核辐射探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本文基于电荷灵敏放大器的基本原理,采用共源极放大器和差分放大器的组合方式,设计了一种基于金刚石探测器的低噪声高增益电荷灵敏放大器。实验结果显示,本底等效噪声电荷为168 e^(-),能谱... 金刚石探测器在核辐射探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本文基于电荷灵敏放大器的基本原理,采用共源极放大器和差分放大器的组合方式,设计了一种基于金刚石探测器的低噪声高增益电荷灵敏放大器。实验结果显示,本底等效噪声电荷为168 e^(-),能谱分辨率和电荷收集效率分别为2.63%和86%。所有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该放大器有望在金刚石探测器的能谱分析、位置分辨和束流监测等领域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低噪声 高增益 电荷灵敏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白腐真菌降解石油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敏 谭丽泉 +1 位作者 余梅 吴玉宜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7-81,共5页
研究了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Tween80)、辛烷基聚氧乙烯醚(TritonX-10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与十二醇(9∶1)的复配剂6种表面活性剂对白腐真菌降解溶液和土壤系统中石油的影响。实... 研究了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Tween80)、辛烷基聚氧乙烯醚(TritonX-10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与十二醇(9∶1)的复配剂6种表面活性剂对白腐真菌降解溶液和土壤系统中石油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类型、浓度、生物降解性及石油的存在状态等对石油的降解均产生影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溶液体系及土壤体系中石油的降解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溶液体系中石油的降解率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表面活性剂Tween80在浓度为0.2 CMC时对石油的降解率达到62.2%。而土壤体系中,表面活性剂TritionX-100在浓度为5 CMC时降解效果最好,对石油的降解率可达6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白腐真菌 石油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化工艺处理炼油废水的GC/MS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方超 郎春燕 +3 位作者 李德豪 柳莎 曹建平 王小云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3-186,共4页
采用生物吸附-厌氧-移动生物膜反应器(BA-H-MBBR)组合工艺进行炼油废水处理实验研究,并平行模拟原有工艺厌氧-好氧-好氧(A-O-O)工艺进行对比实验,同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质联用仪(GC/MS)对现有A-O-O工... 采用生物吸附-厌氧-移动生物膜反应器(BA-H-MBBR)组合工艺进行炼油废水处理实验研究,并平行模拟原有工艺厌氧-好氧-好氧(A-O-O)工艺进行对比实验,同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质联用仪(GC/MS)对现有A-O-O工艺和新开发的BA-H-MBBR工艺的处理效果进行评价。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监测结果显示,BAH-MBBR工艺出水水质优于A-O-O工艺,且具有更好的单环芳烃族化合物(苯酚、苯胺等)去除能力;GC/MC在进水中共检出60种有机污染物,在A-O-O工艺出水(O_2)、BA-H-MBBR工艺出水(M2)中只分别检出14种和6种有机物,表明进水经过生化工艺处理后,大多数有机污染物均得到降解和去除;M2中检出的有机物种类较O2中的低得多,并且M_2和O_2分别检出2种、7种含氮有机物,显示出BA-H-MBBR工艺更优异的有机物处理能力,并且在处理含氮有机物方面具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 移动生物膜反应器 工艺对比 固相微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色脆肉罗非鱼成因及营养成分分析
16
作者 田晶晶 王广军 +2 位作者 韦明肯 陈先权 郁二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30,共11页
【目的】研究异色脆肉罗非鱼成因及其肌肉品质的差异,为脆肉罗非鱼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体质量分别为(1099±122.3)和(1121±115.5)g/尾的正常脆肉罗非鱼和异色脆肉罗非鱼各10尾,分别采集2 cm×2 cm×2... 【目的】研究异色脆肉罗非鱼成因及其肌肉品质的差异,为脆肉罗非鱼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体质量分别为(1099±122.3)和(1121±115.5)g/尾的正常脆肉罗非鱼和异色脆肉罗非鱼各10尾,分别采集2 cm×2 cm×2 cm背肌鱼肉后,进行肉色参数(亮度值L^(*)和色度维度参数a^(*)、b^(*))、类胡萝卜素、质构特性(硬度、弹性、黏聚性、胶着性、咀嚼性和回复性)、肌肉组织切片和肌纤维直径、常规营养成分(粗蛋白质、粗脂肪、水分和粗灰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等的检测,基于脂肪酸组成计算饱和度(S/P)、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凝血指数(TI)、降胆固醇/致高血脂比率(HH),并通过Spearman方法分析脆肉罗非鱼肌肉内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及脂肪酸的相关性。【结果】异色脆肉罗非鱼背肌肉色亮度值L^(*)指数极显著低于正常脆肉罗非鱼,降幅为17.8%;而色度维度参数a^(*)和b^(*)分别较正常脆肉罗非鱼增大了303.92%和59.61%(P<0.01)。液相质谱分析表明,异色脆肉罗非鱼背肌中的玉米黄素含量极显著高于正常脆肉罗非鱼,增幅为127.31%(P<0.01)。异色脆肉罗非鱼和正常脆肉罗非鱼背肌的质构特征(硬度、弹性、黏聚性、胶着性、咀嚼性和回复性)无明显差异(P>0.05),肌纤维直径主要集中在40~80μm,其分布无明显区别。异色脆肉罗非鱼背肌肌肉中的水分含量为(787.00±0.00)g/kg,极显著低于正常脆肉罗非鱼((798.33±2.87)g/kg)(P<0.01),粗蛋白质((189.33±0.47)g/kg)及必需氨基酸((62.50±0.70)g/kg)、呈味氨基酸((73.70±0.75)g/kg)含量分别极显著或显著高于正常脆肉罗非鱼(粗蛋白(170.33±0.94)g/kg,必需氨基酸(58.20±1.39)g/kg,呈味氨基酸(68.50±1.66)g/kg,P<0.01或P<0.05),脂肪含量((13.33±0.47)g/kg)极显著低于正常脆肉罗非鱼((15.67±0.47)g/kg)(P<0.01)。与正常脆肉罗非鱼相比,异色脆肉罗非鱼背肌中的饱和脂肪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提高了16.11和5.09 g/kg,单不饱和脂肪酸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降低了10.19和11.27 g/kg,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饱和度(S/P)、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凝血指数(TI)分别极显著增加了8.42%,5.96%和5.05%(P<0.01),降胆固醇/致高血脂比率(HH)极显著降低了8.99%(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玉米黄素与肌肉水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所有氨基酸组成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某些特定的脂肪酸(如C18:2、C18:3和C20:1)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异色脆肉罗非鱼在肌肉颜色和营养成分方面与正常脆肉罗非鱼存在明显差异。玉米黄素可能是导致养殖脆肉罗非鱼肉质异常的主要原因,该类胡萝卜素的累积并不会导致罗非鱼脆度或肌纤维直径的变化,但会引起肌肉蛋白质和氨基酸增加及脂肪含量降低。此外,其脂肪酸组成可能对人体心血管健康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色脆肉罗非鱼 吉富罗非鱼 肉质异常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焦与煤混烧特性及动力学 被引量:5
17
作者 廖正祝 田红 《洁净煤技术》 CAS 2013年第6期71-75,84,共6页
以石油焦与煤的混合燃料为研究对象,采用TG-DTG-DSC联用实验技术对混合试样进行了燃烧热重实验。分析了混烧特性曲线,计算了各个燃烧特性指数,并采用差减微分法Freeman-Carroll计算了燃烧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各混合试样均只出现... 以石油焦与煤的混合燃料为研究对象,采用TG-DTG-DSC联用实验技术对混合试样进行了燃烧热重实验。分析了混烧特性曲线,计算了各个燃烧特性指数,并采用差减微分法Freeman-Carroll计算了燃烧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各混合试样均只出现一个位于高温区段的DTG曲线峰和方向向下的DSC曲线的热量释放峰,混合试样的燃烧过程主要是高温阶段焦炭的着火燃烧过程;混合试样S2,S3及S5热量释放相对较少且不集中,燃烧时间长且不完全;混合试样S4及S6的热量释放集中且时间短,燃烧释放的热量相对较多;烟煤含量最多的混合试样S6的着火特性、燃尽特性指数及综合燃烧特性参数均高于其它混合试样以及石油焦的各个相应值,且试样S6的可燃特性指数也大于石油焦的可燃特性指数;混合试样活化能均小于石油焦燃烧的活化能,混合试样比石油焦更易着火燃烧;只要石油焦与煤的混合比例适当,石油焦掺烧烟煤后的燃烧特性优于石油焦单独燃烧特性,此为解决石油焦难以单独燃烧利用提供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焦 燃烧 动力学 热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客家娘酒发酵过程中产β-葡萄糖苷酶酵母菌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叶茂 邓毛程 +2 位作者 何雪莹 欧巧玲 尹爱国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85,共4页
采用七叶苷分离培养基初筛、4-硝基苯-β-D-吡喃葡萄糖苷(p-NPGal)显色法复筛的方法从广东客家娘酒发酵过程中的酒糟中筛选产β-葡萄糖苷酶能力较强的酵母菌,通过26S r DNA D1/D2区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分析。... 采用七叶苷分离培养基初筛、4-硝基苯-β-D-吡喃葡萄糖苷(p-NPGal)显色法复筛的方法从广东客家娘酒发酵过程中的酒糟中筛选产β-葡萄糖苷酶能力较强的酵母菌,通过26S r DNA D1/D2区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获得1株产β-葡萄糖苷酶能力较强的假丝酵母Candida apicola kj312。该菌株所产的β-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宽的底物特异性,最适底物为对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最适反应温度为60℃,在25~65℃范围内,相对酶活力>50%;最适p H值为4.5,在p H值为4.0~7.0酸性范围内,相对酶活力>80%;1 mmol/L的Ca2+、Mn2+、Zn2+和Fe2+及100 mmol/L的Ca2+、Zn2+和Fe2+能显著提高酶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娘酒 Β-葡萄糖苷酶 酵母 筛选 鉴定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油页岩和石油焦混烧特性及其动力学 被引量:2
19
作者 田红 廖正祝 《洁净煤技术》 CAS 2017年第2期60-64,68,共6页
为了充分利用劣质燃料油页岩和难以利用的高硫石油焦,以煤、劣质燃料油页岩及高硫燃料石油焦的混合燃料为研究对象,采用热重-差热的试验方法和差减微分法,对其混烧特性曲线和混烧特性机理进行分析,计算出试样各种燃烧特性参数及燃烧动... 为了充分利用劣质燃料油页岩和难以利用的高硫石油焦,以煤、劣质燃料油页岩及高硫燃料石油焦的混合燃料为研究对象,采用热重-差热的试验方法和差减微分法,对其混烧特性曲线和混烧特性机理进行分析,计算出试样各种燃烧特性参数及燃烧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煤、油页岩、石油焦的质量比为1∶6∶3的混烧试样S7的DTG曲线先后出现挥发分的析出着火燃烧峰和剩余固定碳的着火燃烧峰;煤、油页岩、石油焦的质量比为6∶3∶1的混烧试样S4的可燃特性指数及着火特性指数均大于油页岩及石油焦的值,而且混合试样的燃尽指数均大于煤及石油焦的值,同时,混合样品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均大于油页岩的值;试样S4的活化能最小,该混合试样的燃烧反应最容易进行。只要煤、油页岩及石油焦混合比例适当,其混合燃烧特性将优于油页岩及石油焦单独的燃烧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石油焦 混烧特性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MD与TCN-SENet-BiLSTM网络的轴承寿命预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发振 张清华 +3 位作者 秦宾宾 朱冠华 邓兴超 刘迪洋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3,共9页
传统的滚动轴承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存在缺乏明确学习机制和模型预测精度较低等问题,无法有效提取不同时序特征之间的差异所包含的重要退化信息特征。为了进一步提高预测模型精度,提出一种融合SENet注意力机制的时间卷积网络(TCN)和双向长... 传统的滚动轴承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存在缺乏明确学习机制和模型预测精度较低等问题,无法有效提取不同时序特征之间的差异所包含的重要退化信息特征。为了进一步提高预测模型精度,提出一种融合SENet注意力机制的时间卷积网络(TCN)和双向长短时网络(BiLSTM)的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模型。利用变分模态分解将原始信号分解为多个特征分量,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对特征进行优化,得到重构后的信号作为模型输入。通过TCN-SENet-BiLSTM模型有效学习重构特征信号与轴承退化之间的复杂关系。最后,运用后处理技术输出平滑后的预测结果,并在IEEE PHM 2012数据集上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TCN、TCN-SENet及TCN-BiLSTM 3种模型,基于VMD与TCN-SENet-BiLSTM方法的预测结果最优,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均最低。其中,工况1的3号轴承RUL预测的MAE值相比其他3种网络分别下降了36.49%、50.00%和48.35%;工况2的6号轴承RUL预测的RMSE分别下降了24.11%、33.07%和61.54%,且预测的Score值最高为0.866。实验结果验证了基于VMD与TCN-SENet-BiLSTM模型在轴承剩余使用寿命预测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使用寿命 轴承 时间卷积网络 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 变分模态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