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吻合器环形痔切除术后配合中药坐浴治疗Ⅱ~Ⅳ度痔疮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1
作者 巫水周 袁国伟 +1 位作者 朱才雄 郑丽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4期105-107,共3页
目的观察Ⅱ~Ⅳ度痔疮患者实施吻合器环形痔切除术(PPH)后配合中药坐浴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2002年PPH学术研讨会制订的PPH适应证筛选出的Ⅱ~Ⅳ度痔疮患者200例作为研究组,对其实施PPH配合中药坐浴治疗;将通过归档病例查阅到诊断明确... 目的观察Ⅱ~Ⅳ度痔疮患者实施吻合器环形痔切除术(PPH)后配合中药坐浴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2002年PPH学术研讨会制订的PPH适应证筛选出的Ⅱ~Ⅳ度痔疮患者200例作为研究组,对其实施PPH配合中药坐浴治疗;将通过归档病例查阅到诊断明确选取Ⅱ~Ⅳ度痔疮患者19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Milligan Morgan手术方式治疗。两组患者均将术后疼痛的程度、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日、术后并发症情况作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的疼痛程度、平均住院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Ⅱ~Ⅳ度痔疮患者实施PPH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术后配合中药坐浴,可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Ⅳ度痔疮 吻合器环形痔切除术 中药坐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和经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8
2
作者 巫水周 袁国伟 +1 位作者 朱才雄 郑丽芳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2期186-187,共2页
目的评价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和经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选择在笔者所在医院行经腹小切口手术的腹股沟斜疝的46例患儿为传统治疗组,行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的46例患儿为经腹治疗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经腹组... 目的评价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和经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选择在笔者所在医院行经腹小切口手术的腹股沟斜疝的46例患儿为传统治疗组,行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的46例患儿为经腹治疗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经腹组小切口手术的切口大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经腹小切口手术较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而言更安全、美观、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 经腹小切口手术 小儿腹股沟斜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肱骨髁上Ⅱ、Ⅲ型骨折(Gartland分型)手法整复结合有限内固定术后配合中药熏洗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袁国伟 巫水周 +1 位作者 朱才雄 张建云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1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Ⅱ、Ⅲ型骨折(Gartland分型)手法整复结合有限内固定术后配合中药熏洗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5月收治的40例肱骨髁上Ⅱ、Ⅲ型骨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0例患儿在手法整复后,...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Ⅱ、Ⅲ型骨折(Gartland分型)手法整复结合有限内固定术后配合中药熏洗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5月收治的40例肱骨髁上Ⅱ、Ⅲ型骨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0例患儿在手法整复后,使用克氏针固定,并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观察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_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髁上Ⅱ、Ⅲ型骨折,取手法整复,有限内固定术后,使用中药熏洗可有效促进患者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手法整复 有限内固定 中药熏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及临床研究
4
作者 朱才雄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0期184-186,共3页
目的通过对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发病原因的分析探讨,为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20例2010年3月~2013年3月间于我院就诊的消化道出血患者,收集所有的病例资料,然后整理分析,探讨可能的发病原因。结果120例患者... 目的通过对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发病原因的分析探讨,为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20例2010年3月~2013年3月间于我院就诊的消化道出血患者,收集所有的病例资料,然后整理分析,探讨可能的发病原因。结果120例患者中,上消化道出血为75例,占62.5%(75/120);下消化道出血为45例,占37.5%(45/120);上消化道的出血原因中,消化性溃疡是最常见的,共36例,占48.0%(36/75),急性的胃黏膜病变以及食管胃底的静脉曲张破裂为其次,前者共13例,占17.3%(13/75),后者共10例,占13.3%(10/75);下消化道的出血原因中,主要的是肿瘤以及炎症性的病变,前者共25例,占55.6%(25/45),后者共7例,占15.6%(7/45)。结论在出血部位上,消化道出血多发于上消化道,而上消化道的出血原因中最主要的是消化性溃疡,此外下消化道的出血原因中,最主要的是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诊断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