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世界家庭医生组织欧洲分会修订全科医学/家庭医学定义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
作者 杨信 王宏 +2 位作者 韩建军 梁万年 胡丙杰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2712-2719,共8页
世界家庭医生组织欧洲分会(WONCA Europe)于2023年发布新版《欧洲全科医学/家庭医学定义》,旨在适应全球健康挑战和医疗体系变革需求。此次修订强调了“同一健康”(One Health)、“地球健康”(Planetary Health)及“可持续性”(Sustaina... 世界家庭医生组织欧洲分会(WONCA Europe)于2023年发布新版《欧洲全科医学/家庭医学定义》,旨在适应全球健康挑战和医疗体系变革需求。此次修订强调了“同一健康”(One Health)、“地球健康”(Planetary Health)及“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在全科医学/家庭医学领域的重要性,标志着全科医学从传统“个体-家庭-社区”模式向“全球生态系统健康”的范式转型。本文旨在介绍2023年《欧洲全科医学/家庭医学定义》的修订背景、主要内容、意义及影响,主要内容涉及全科医学/家庭医学的服务系统特征、全科医学/家庭医学的专业范畴、全科医生/家庭医生的核心胜任力、全科医学/家庭医学的基本应用特征、全科医学/家庭医学的实施基石。了解上述内容,对于我国全科医学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和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学/家庭医学 定义 世界家庭医生组织欧洲分会 同一健康 地球健康 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慢性病防治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基于政策工具和政策演进及政策主体的三维框架 被引量:2
2
作者 龙春晓 李承璐 +1 位作者 范阳东 石磊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2457-2463,2500,共8页
背景我国对慢性病防治工作日益重视,政策数量和种类呈增长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多重慢病成为公共健康领域面临的关键挑战,亟需优化相关政策。目的旨在揭示慢性病政策的特征、重点领域,并识别政策改进的潜在方向。方法基于政策工... 背景我国对慢性病防治工作日益重视,政策数量和种类呈增长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多重慢病成为公共健康领域面临的关键挑战,亟需优化相关政策。目的旨在揭示慢性病政策的特征、重点领域,并识别政策改进的潜在方向。方法基于政策工具、政策演进和政策主体的三维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NVivo 20.0软件对2009年1月—2024年1月发布的慢性病相关政策文件进行编码及分类分析。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Ucinet 6.0软件对政策主体合作网络进行分析,并使用Excel 2021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纳入的68份政策文件进行分析,识别出政策工具的使用共计279次,其中供给型工具135次,需求型工具27次,环境型工具117次。国务院办公厅涉及的政策工具参考点最多(35.48%,99/27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最少(2.87%,8/279)。社会网络分析中政策主体合作网络密度为0.63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中心度最高。对68份政策进行分析,随着政策演进,政策工具数量与种类呈上升态势,但仍以供给型政策工具为主(35份),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涉及较少(3份)。此外,68份政策中涉及多重慢病的政策仅10份。结论政策工具使用存在结构性不均衡,政策主体间协同性有待加强,多重慢病相关政策数量有限,缺乏专项政策。为应对慢性病防治挑战,建议优化政策工具配置,强化政策主体协同作用,并推动制定多重慢病专项政策,扩大政策覆盖面,且需从单病种管理模式转向多病共管模式,全面提升慢性病综合防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多重慢病 政策工具 社会网络分析 政策文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屏幕时间对35岁及以上多重慢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方莹莹 林伟权 +7 位作者 孙敏英 利耀辉 刘览 杨韵鸥 陈嘉敏 罗丽楹 石磊 刘慧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2501-2507,共7页
背景随着数字媒体的普及,基于屏幕的电子产品在为生活增添便利的同时也会给睡眠带来不利影响。睡眠与健康密切相关,目前较为缺乏屏幕时间对多重慢病患者睡眠质量影响的研究。目的探讨屏幕时间对多重慢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以寻求改善... 背景随着数字媒体的普及,基于屏幕的电子产品在为生活增添便利的同时也会给睡眠带来不利影响。睡眠与健康密切相关,目前较为缺乏屏幕时间对多重慢病患者睡眠质量影响的研究。目的探讨屏幕时间对多重慢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以寻求改善其睡眠状况的措施。方法利用2018年广州市第四次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本研究选取年龄≥35岁的6177例多重慢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估研究对象的睡眠质量。统计研究对象平均每日看电视、使用电脑和手机的时间,本研究调查对象每日屏幕时间的均值为4 h。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将每日屏幕时间≤4 h和每日屏幕时间>4 h的多重慢病患者进行匹配,并用匹配后的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多重慢病患者屏幕时间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结果6177例研究对象中,睡眠质量差者占20.64%(1275/6177),每日屏幕时间>4 h者占39.40%(2434/6177)。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共匹配到每日屏幕时间≤4 h与每日屏幕时间>4 h的多重慢病患者2123对,共4246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日屏幕时间>4 h的多重慢病患者出现睡眠质量差的风险更高(OR=1.233,95%CI=1.057~1.438);同时,女性(OR=1.648,95%CI=1.352~2.014)、55~64岁(OR=1.617,95%CI=1.171~2.270)、≥65岁(OR=1.979,95%CI=1.412~2.815)、已婚/同居(OR=0.683,95%CI=0.540~0.866)、离退休或无业人员(OR=1.205,95%CI=1.005~1.446)、饮酒(OR=1.318,95%CI=1.103~1.574)、患3~4种慢性病数量(OR=1.612,95%CI=1.363~1.907)、患≥5种慢性病数量(OR=2.314,95%CI=1.799~2.967)也是多重慢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每日屏幕时间>4 h与多重慢病患者的不良睡眠质量有关,减少每日屏幕时间对多重慢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慢病 睡眠质量 屏幕时间 健康管理 倾向性评分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Coach管理模式的儿童多重慢病医疗过渡干预模型构建研究
4
作者 郭艺 韩烜烨 +4 位作者 刘昭君 姜尧尧 付洋 石磊 赵士宏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2530-2537,共8页
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超过90%慢病患儿需从儿科医疗过渡至成人医疗,且患儿所患慢病数量越多,其发病和死亡风险越高。迄今为止,我国研究主要集中在成人多重慢病方面,目前尚无系统完善的多重慢病儿童医疗过渡干预措施。目的构建基于线... 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超过90%慢病患儿需从儿科医疗过渡至成人医疗,且患儿所患慢病数量越多,其发病和死亡风险越高。迄今为止,我国研究主要集中在成人多重慢病方面,目前尚无系统完善的多重慢病儿童医疗过渡干预措施。目的构建基于线上线下一体化健康教练慢病管理模式(简称E-Coach管理模式)的儿童多重慢病医疗过渡干预模型。方法于2024年4月,系统检索国内外儿童多重慢病医疗过渡期相关文献,由2位研究者进行独立筛选,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后,提取并汇总证据,经课题组讨论,初步形成基于E-Coach管理模式的儿童多重慢病医疗过渡干预模型。于2024年5—6月,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后,通过计算专家的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协调系数,以及各级指标的变异系数确定最终的医疗过渡干预模型。结果共检索到1734篇文献,最终纳入11篇文献,汇总得到涉及干预目标、干预形式、干预对象、干预措施4个方面的36条证据。经课题组讨论初步构建的基于E-Coach管理模式的儿童多重慢病医疗过渡干预模型包含4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和21项三级指标。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13、0.830,指标重要性的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270(χ^(2)=149.866,P<0.001)、0.321(χ^(2)=154.058,P<0.001),指标可行性的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266(χ^(2)=147.396,P<0.001)、0.362(χ^(2)=173.605,P<0.001)。最终形成的基于E-Coach管理模式的儿童多重慢病医疗过渡干预模型包括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0项、三级指标19项。结论基于E-Coach管理模式的儿童多重慢病医疗过渡干预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能为临床医护人员开展儿童多重慢病医疗过渡干预工作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管理 E-Coach 多重慢病 医疗过渡期 德尔菲法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人糖尿病与抑郁状态共病:睡眠和运动及社交活动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扶蓉 石磊 何飞英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2491-2500,共10页
背景糖尿病和抑郁症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与抑郁症显著相关,因此对中老年人糖尿病、抑郁及糖尿病和抑郁共病进行监测和干预至关重要。目的探究中老年人糖尿病、抑郁状态及其共病患病率,以及睡眠、运动和社交活动对其的影响。方... 背景糖尿病和抑郁症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与抑郁症显著相关,因此对中老年人糖尿病、抑郁及糖尿病和抑郁共病进行监测和干预至关重要。目的探究中老年人糖尿病、抑郁状态及其共病患病率,以及睡眠、运动和社交活动对其的影响。方法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纳入≥45岁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资料和糖尿病、抑郁状态患病情况及睡眠时长、运动、社交活动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研究睡眠、运动和社交活动与糖尿病和抑郁状态共病之间的关联,将午睡时长和夜间睡眠时长的乘积纳入回归模型中进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共纳入11177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糖尿病患病率为13.95%(1559/11177),抑郁状态患病率为24.85%(2777/11177),糖尿病和抑郁状态共病患病率为14.64%(1636/11177)。多元无序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夜间睡眠时长7~9 h(OR=0.337,95%CI=0.296~0.384)、夜间睡眠时长>9 h(OR=0.509,95%CI=0.374~0.692)以及午睡时长≥90 min(OR=0.792,95%CI=0.666~0.941)均是糖尿病和抑郁状态共病的保护因素(P<0.05);高水平社交同样能降低患共病的风险(OR=0.778,95%CI=0.686~0.882,P<0.05)。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保持7~9 h夜间睡眠时长,无论午休时间长短,均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和抑郁状态共病患病风险(P<0.001);若夜间睡眠时长<7 h,午睡时长为60~<90 min能降低共病患病风险(OR=0.740,95%CI=0.577~0.950,P<0.05);在夜间睡眠时长>9 h,不午睡(OR=0.270,95%CI=0.125~0.581)或者保持60~<90 min的午睡时长(OR=0.165,95%CI=0.040~0.674)同样能够降低共病患病风险(P<0.05)。结论我国中老年人糖尿病和抑郁状态共病患病率较高,夜间睡眠时长≥7 h、午睡时长≥90 min以及高水平社交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和抑郁状态共病患病风险,中等水平体力活动可分别降低糖尿病和抑郁状态患病风险。午睡则作为一种补偿机制,有助于弥补夜间睡眠不足,若夜间睡眠时长<7 h,午睡时长控制在60~<90 min同样能够降低糖尿病和抑郁状态共病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抑郁 慢性病共病 睡眠 体力活动 社交活动 健康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开展教学门诊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信 潘萱达 +4 位作者 徐浩枫 晏平 余丽娜 叶慧玲 胡丙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3933-3940,共8页
背景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师资开展规范的教学门诊是培养合格全科医生的关键环节,2021年7月中国医师协会组织专家修订了《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教学门诊规范(试行)》,全国各全科住培基地均参照此规范开展教... 背景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师资开展规范的教学门诊是培养合格全科医生的关键环节,2021年7月中国医师协会组织专家修订了《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教学门诊规范(试行)》,全国各全科住培基地均参照此规范开展教学门诊。然而现阶段各住培基地教学门诊的实施仍处于探索阶段,且重视程度不足,教学门诊质量不高、开展形式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目的了解全科住培师资开展教学门诊的意愿和影响因素,并分析开展教学门诊的难点与困惑,提出思考与建议。方法于2021年10月—2023年11月,以参加广东省省级全科住培普通师资培训班、骨干师资培训班的全科住培师资为调查对象(n=1003)。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纳入师资进行调查,内容涉及师资的基本情况、工作情况及全科教学门诊带教情况。通过“问卷星”平台制作电子问卷,并实现问卷的线上发放和回收。结果全科师资的平均年龄为(40.7±14.1)岁,724名(72.18%)师资所在机构开设了全科教学门诊,792名(78.96%)有带教意愿,710名(70.79%)无带教经验,904名(90.13%)自评带教能力为60~89分,583名(58.13%)未接受过全科教学门诊师资培训,462名(46.06%)期望以多种类型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师资培训,分别有417名(41.58%)和309名(30.81%)认为全科教学门诊的教学难点是指导全科住院医师在全科门诊独立接诊患者和分层教学,377名(37.59%)认为最难实现的教学目的是指导全科住院医师掌握全科临床思维、提高其临床决策能力,216名(21.54%)认为全科住院医师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是问诊技巧,456名(45.46%)认为所在机构未开展/不愿意开展教学门诊的原因为缺乏时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所在机构开设全科教学门诊情况、带教经验、自评带教能力、接受全科教学门诊师资培训情况是全科师资教学门诊带教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大部分全科住培师资愿意开展全科教学门诊,但存在带教经验、带教培训、带教能力不足等困难。建议优化和规范全科教学门诊、加强全科教学门诊师资的全科理念培训、强化带教激励措施、完善住培师资监督和反馈机制,以提升全科教学门诊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学 教育 医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师资 教学门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