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X线摄影和MRI直方图在鉴别乳腺纤维腺瘤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价值 被引量:20
1
作者 冯红梅 郭彩平 +1 位作者 徐志锋 郭奕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探索直方图技术在鉴别乳腺纤维腺瘤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5年9月在我院行乳腺X线摄影及MRI检查的女性患者22例,其中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纤维腺瘤8例,未见明显钙化的浸润性导管癌14例。使用Image J软件计算病... 目的探索直方图技术在鉴别乳腺纤维腺瘤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5年9月在我院行乳腺X线摄影及MRI检查的女性患者22例,其中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纤维腺瘤8例,未见明显钙化的浸润性导管癌14例。使用Image J软件计算病变区直方图的偏度、峰度、均值及中值,直方图模式,病变区密度,统计分析上述指标在良恶性病变中的差异。结果在X线摄影中,浸润性导管癌病变区直方图的密度大于纤维腺瘤(P<0.05),偏度和峰度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磁共振T1WI增强图像,浸润性导管癌病变区直方图峰度、偏度和模式与纤维腺瘤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发现在X线摄影图中,密度与灰度均值有正相关性(P<0.05);在MRI增强图像,密度与直方图峰度有强正相关性(P<0.01)。结论在鉴别乳腺纤维腺瘤和未见明显钙化的浸润性导管癌时,X线摄影直方图和磁共振增强像直方图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直方图 钼靶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诊断血管性病变急腹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梁汉欢 张洪 彭可雨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4期562-566,570,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病变导致急性腹痛的64层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8例血管源性急腹症平扫及增强CT,分析CT表现。结果内脏动脉瘤合并出血6例;腹主动脉及右侧髂总动脉瘤合并出血3例;腹主动脉分支夹层7例;肠系膜上动静脉扭转3例;肠系膜上... 目的探讨血管性病变导致急性腹痛的64层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8例血管源性急腹症平扫及增强CT,分析CT表现。结果内脏动脉瘤合并出血6例;腹主动脉及右侧髂总动脉瘤合并出血3例;腹主动脉分支夹层7例;肠系膜上动静脉扭转3例;肠系膜上动静脉栓塞及血栓形成14例;肾动脉栓塞5例。结论通过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腹部血管性病变能清晰显示其病因、病变范围及其继发改变,达到诊断明确,所以腹痛疑诊为血管性病变时,CTA应作为影像学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病变 急腹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神经源肿瘤的低场MRI诊断 被引量:7
3
作者 邹其源 邓新源 +3 位作者 梁菊香 梁汉欢 李艳 陈巨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 :评价低场MRI对椎管内神经源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源肿瘤 (神经鞘瘤 16例 ,神经纤维瘤 10例 )的低场MRI表现。结果 :2 6例中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 17例、长条形 1例、哑铃状 8例... 目的 :评价低场MRI对椎管内神经源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源肿瘤 (神经鞘瘤 16例 ,神经纤维瘤 10例 )的低场MRI表现。结果 :2 6例中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 17例、长条形 1例、哑铃状 8例。神经鞘瘤 16例中T1WI呈等信号 4例 ,略低信号 4例 ,等、略低信号 8例 ,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 ;增强扫描均匀增强 2例 ,不均匀增强 14例 ,其中多灶样不增强 6例。神经纤维瘤 10例中T1WI呈等信号 6例 ,略低信号 4例 ,T2WI呈较均匀高信号 ;增强扫描均呈均匀增强。结论 :低场MRI检查能诊断椎管内神经源肿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 神经鞘瘤 神经纤维瘤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4
作者 彭可雨 梁汉欢 邹亚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期25-27,共3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表现,分析肿瘤的位置、大小、边缘、密度及增强特征。结果:5例中4例为年轻女性,1例为男...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表现,分析肿瘤的位置、大小、边缘、密度及增强特征。结果:5例中4例为年轻女性,1例为男性,2例位于胰头,3例位于胰体尾部,肿瘤体积较大,边界清楚,均表现为囊实性肿块,以实性成分较多,1例伴有钙化,三期增强扫描时,肿瘤实性成分及包膜呈渐进性、填充式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5例均不伴有胆、胰管扩张。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术前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多层螺旋CT 三期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及MRI在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梁菊香 邓新源 罗志程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7期1178-1181,共4页
目的 探讨CT及MRI在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中的表现,旨在提高对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4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资料,12例行CT和MR检查,3例单行CT检查,1例单行MR检查。... 目的 探讨CT及MRI在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中的表现,旨在提高对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4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资料,12例行CT和MR检查,3例单行CT检查,1例单行MR检查。结果 仅2例为完全实性肿瘤,其余14例肿瘤表现为囊实性。其中6例囊变区以大囊表现为主,1例表现为单发大囊,余5例大囊周边伴发小囊,由位于深部白质区的大囊与位于靠近皮层区的小部分实质构成,以宽基底贴近大脑表面;余8例囊实性肿瘤以小囊表现为主,2例为单发偏心小囊变,余6例见多个囊变区。囊液的CT密度及MRI T2WI信号强度均高于同层面脑脊液。肿瘤实质部分CT呈等、稍高密度,12例肿瘤实质内均见钙化灶,增强扫描肿瘤实质不均匀强化,囊壁及壁结节明显强化。结论 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CT和MR表现有一定特征,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术前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月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 被引量:2
6
作者 邹其源 陈雄进 +2 位作者 李艳 梁汉欢 陈巨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210-211,共2页
关键词 足月新生儿 窦息缺氧缺血性脑病 CT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胸部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成名 朱培贵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7期1095-1097,共3页
螺旋CT图像后处理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功能,将扫描数据经多种技术将人体器官多平面图像、三维立体图像,空腔脏器的内表面图像重建而显示出来嘲。这些技术包括多层面重建法(MPR),含曲面重建法(CMPR);最小密度... 螺旋CT图像后处理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功能,将扫描数据经多种技术将人体器官多平面图像、三维立体图像,空腔脏器的内表面图像重建而显示出来嘲。这些技术包括多层面重建法(MPR),含曲面重建法(CMPR);最小密度投影法(Min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生殖细胞瘤影像学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邓新源 梁菊香 罗志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9期94-95,共2页
目的:探讨生殖细胞瘤的CT与MRI诊断方法。方法:应用CT扫描采用常规轴位扫描,以OM线为基线,层厚5mm,层距5mm,部分病例进行颅底扫描、冠状位扫描。MRI采用每位患者均行平扫及增强检查,平扫应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加权像,自旋回波序列T1加... 目的:探讨生殖细胞瘤的CT与MRI诊断方法。方法:应用CT扫描采用常规轴位扫描,以OM线为基线,层厚5mm,层距5mm,部分病例进行颅底扫描、冠状位扫描。MRI采用每位患者均行平扫及增强检查,平扫应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加权像,自旋回波序列T1加权像行横轴位、矢位及冠状位检查;增强对比剂应用Gd-DTPA,剂量0.1mmol/kg,经肘静脉注射。结果:本组38例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显示,病变位于鞍区的11例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混杂,边缘清晰,CT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呈均匀强化,其病灶范围较平扫时略增加,同时行MRI检查,24例病变位于基底节区、松果体区及鞍区的患者表现为不规则形病灶,T1、T2加权像呈均匀等信号。结论:CT和MRI联合应用可以有效诊断颅内生殖细胞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 生殖细胞瘤 CT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内门静脉周围间隙增宽的CT诊断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梁汉欢 彭可雨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23期117-118,共2页
目的探讨肝内门静脉间隙增宽的CT表现及其常见相关疾病。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肝内门静脉间隙增宽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总结门静脉间隙增宽的CT表现、分布特点及相关基础疾病类型。结果肝内门静脉间隙增宽表现为增强扫描门脉期门静脉左右... 目的探讨肝内门静脉间隙增宽的CT表现及其常见相关疾病。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肝内门静脉间隙增宽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总结门静脉间隙增宽的CT表现、分布特点及相关基础疾病类型。结果肝内门静脉间隙增宽表现为增强扫描门脉期门静脉左右支及其分支周围低密度影,肝左叶及右叶门静脉后支周围表现为"轨道征",右叶门静脉前支周围表现为"晕环征"。16例门静脉间隙增宽中慢性活动性肝炎6例,心功能不全5例,外伤2例,晚期胃癌化疗后1例,骨髓移植术后1例,尿毒症1例。结论肝内门静脉间隙增宽可见于多种疾病,其表现及分布特点具有特征性,是一种重要的CT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周围间隙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中枢性尿崩症影像表现与临床相关性探讨
10
作者 邹其源 梁菊香 邓新源 《中国医学工程》 2010年第1期140-141,共2页
目的分析儿童中枢性尿崩症的脑部影像表现,并与临床相关性作探讨。方法复习36例儿童中枢性尿崩症的临床资料,对其做过CT或/和MRI检查的脑部影像表现及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生殖细胞瘤6例,颅咽管瘤5例,下丘脑胶质瘤2例,垂体腺瘤2例,... 目的分析儿童中枢性尿崩症的脑部影像表现,并与临床相关性作探讨。方法复习36例儿童中枢性尿崩症的临床资料,对其做过CT或/和MRI检查的脑部影像表现及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生殖细胞瘤6例,颅咽管瘤5例,下丘脑胶质瘤2例,垂体腺瘤2例,郎汉氏细胞组织增生症5例;28例行MRI检查病例中,除了2例具有正常垂体后叶T1加权像高信号外,26例垂体后叶T1加权像高信号均消失,其中垂体小、发育不良8例,垂体柄异常16例。结论儿童中枢性尿崩症中继发性尿崩症比例较高,且病因各异,因此对临床确诊的儿童中枢性尿崩症非常有必要做CT或/和MRI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尿崩症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