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1
作者 吴诗丽 谢莹莹 +5 位作者 段雪凝 叶曼诗 徐玮琪 黄桂东 钟先锋 任红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09-217,共9页
为获得高效降解纤维素的菌种及酶资源,以传统发酵食品(白酒糟和酱醪)源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平板筛选和3,5-二硝基水杨酸法酶活筛选产纤维素酶菌株,并对菌株进行菌落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试验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探... 为获得高效降解纤维素的菌种及酶资源,以传统发酵食品(白酒糟和酱醪)源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平板筛选和3,5-二硝基水杨酸法酶活筛选产纤维素酶菌株,并对菌株进行菌落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试验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探究菌株在不同胁迫条件下产酶情况,以及菌株所产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共筛选出了3株纤维素酶活相对较高的菌株,经鉴定均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为109.37±6.89~125.97±4.37 U/mL。不同胁迫条件下菌株产酶性能表明:随着盐含量的增加,菌株酶活力呈下降趋势,当盐含量大于9%,酶活力仍能保留在20 U/mL,且随着盐含量的进一步提高,酶活力基本保持不变;在0%~8%的乙醇含量范围内,菌株酶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株菌的酶活均大于80 U/mL,其中,菌株B12在乙醇含量为6%时酶活力最高,菌株JL39、JL55在乙醇含量4%时酶活力最高。纤维素酶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菌株胞外纤维素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H为5.5~6.5;金属离子Cu^(2+)、Ca^(2+)、Mg^(2+)对3株菌的酶活力都有促进作用,其中Cu^(2+)的促进作用最强,而Fe2+、Mn2+、Fe^(3+)和Ni^(+)对酶活力的作用各有所异。本研究为产纤维素酶菌株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菌种资源,为抗逆性纤维素酶的高效应用提供了宝贵的酶资源,为生物质资源的转化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分子鉴定 贝莱斯芽孢杆菌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酒中高级醇含量控制与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2
作者 黄桂东 吴子蓥 +2 位作者 唐素婷 冯结铧 钟先锋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1,共5页
高级醇是黄酒中主要的风味物质,适量的高级醇能赋予黄酒丰满的口感,增加酒体的协调性。但高级醇过量则会给黄酒带来异杂味并引起较强的致醉性。该文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黄酒中高级醇含量的影响因素以及高级醇的检测方... 高级醇是黄酒中主要的风味物质,适量的高级醇能赋予黄酒丰满的口感,增加酒体的协调性。但高级醇过量则会给黄酒带来异杂味并引起较强的致醉性。该文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黄酒中高级醇含量的影响因素以及高级醇的检测方法进行了阐述,以期为黄酒生产过程中控制高级醇的含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 高级醇 含量 控制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醪源肠球菌的特性研究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区锡敏 王阿利 +7 位作者 孙张乐 魏梓晴 詹紫瑶 李影彤 戴月如 许嫚瑶 黄桂东 钟先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3-88,共6页
肠球菌是发酵食品中常见的乳酸菌,部分肠球菌可作为发酵食品的潜在发酵剂。为了更好地了解从酱醪中分离得到的3株肠球菌的特性,研究了其生长曲线、产酸及抑菌能力等。通过毒力基因检测、氨基酸脱羧酶试验、吲哚试验、溶血试验、耐药性... 肠球菌是发酵食品中常见的乳酸菌,部分肠球菌可作为发酵食品的潜在发酵剂。为了更好地了解从酱醪中分离得到的3株肠球菌的特性,研究了其生长曲线、产酸及抑菌能力等。通过毒力基因检测、氨基酸脱羧酶试验、吲哚试验、溶血试验、耐药性检测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表明:肠球菌接种入酱醪12 h后进入稳定期,具有较好产酸能力,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肠球菌中未检出毒力基因;吲哚试验呈阴性;无溶血作用;对多种抗生素敏感。综上,3株肠球菌发酵特性较好且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醪 发酵食品 肠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对盐胁迫下融合魏斯氏菌生长的影响
4
作者 杜钦钦 崔艺敏 +7 位作者 彭冲 李彩容 黎晓敏 罗佳桦 魏梓晴 钟先锋 黄桂东 王阿利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5-52,共8页
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盐发酵食品中的乳酸菌,具有较强的耐盐特性。为了阐明融合魏斯氏菌应对盐胁迫的适应机制,该研究分析了融合魏斯氏菌JQ3的盐耐受性、盐胁迫下胞内氨基酸的变化以及外源氨基酸对菌株在盐... 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盐发酵食品中的乳酸菌,具有较强的耐盐特性。为了阐明融合魏斯氏菌应对盐胁迫的适应机制,该研究分析了融合魏斯氏菌JQ3的盐耐受性、盐胁迫下胞内氨基酸的变化以及外源氨基酸对菌株在盐胁迫下的生长、形态、细胞膜完整性和钠钾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能在0~90 g/L盐质量浓度下存活,并在盐胁迫条件下于胞内积累7种氨基酸。外源添加32 mmol/L脯氨酸后,菌株在盐胁迫下菌体密度和活菌数显著提高;而且能有效缓解盐胁迫对菌株的细胞形态、细胞膜完整性和离子平衡产生的不利影响,改善菌株的生理状态。研究表明,脯氨酸在融合魏斯氏菌应对盐胁迫过程中起到了渗透保护作用,揭示了氨基酸在微生物盐耐受性中的重要作用,为开发耐盐菌株和改善盐发酵食品生产中的菌株耐盐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魏斯氏菌 盐胁迫 氨基酸 脯氨酸 生理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亚麻籽粕水解工艺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冯结铧 娄华 +2 位作者 钟先锋 区锡敏 耿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9-104,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亚麻籽粕中含有35%左右的蛋白质,是开发生物活性肽和氨基酸的潜在资源,目前以亚麻籽粕水解制备短肽和氨基酸的研究少见报道。目的:以亚麻籽粕为原料,研究其水解工艺并进行优化。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进... 背景:研究表明亚麻籽粕中含有35%左右的蛋白质,是开发生物活性肽和氨基酸的潜在资源,目前以亚麻籽粕水解制备短肽和氨基酸的研究少见报道。目的:以亚麻籽粕为原料,研究其水解工艺并进行优化。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进行优化,选取超声频率、加酶量、pH、温度4个因素,以水解度为考察指标,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结果:获得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超声频率6000 Hz,加酶量3.5%,pH 9.4,水解温度45℃,此时水解度可达31.72%。水解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为2.85885 mg/mL。结论:所得结果为亚麻籽粕短肽制备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粕 水解度 超声辅助酶解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油渣源副干酪乳杆菌体外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8
6
作者 魏梓晴 詹紫瑶 +4 位作者 王阿利 于茜雅 张沛 黄桂东 钟先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0-86,共7页
部分副干酪乳杆菌存在一定致病性,故食品源副干酪乳杆菌安全性评价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科学问题。该实验室前期从酱油渣中分离得到6株副干酪乳杆菌,分别为HT31、HT90、HT111、HT155、HT159、HT197,为了开发其使用价值,通过药敏试验、质... 部分副干酪乳杆菌存在一定致病性,故食品源副干酪乳杆菌安全性评价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科学问题。该实验室前期从酱油渣中分离得到6株副干酪乳杆菌,分别为HT31、HT90、HT111、HT155、HT159、HT197,为了开发其使用价值,通过药敏试验、质粒提取实验、溶血实验、吲哚实验和氨基酸脱羧酶实验对其安全性展开评价。结果表明,在耐药性研究中,6株菌均对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呈现抗性,且均不含有质粒;5株菌(HT31、HT90、HT155、HT159、HT197)对青霉素、头孢噻吩、红霉素、氯霉素敏感,对环丙沙星中度耐药,HT111对青霉素、头孢噻吩、红霉素、氯霉素、环丙沙星敏感,说明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对6株菌的抑制效果较强,其他5种抗生素对6株菌的抑制效果较弱。在有害代谢产物研究中,6株菌均不产生精胺、尸胺、腐胺及色氨酸酶;HT197为β-溶血,HT31、HT90、HT111、HT155、HT159为α-溶血,其中HT31与HT111为轻微溶血。综上,HT197的安全性相对较低,不能作为益生及发酵菌株;HT31、HT90、HT111、HT155、HT159在耐药性检测、产有害代谢物方面相对安全,均没有出现β-溶血,由此可得出这5株副干酪乳杆菌具有良好的体外安全性,为其作为发酵剂应用于食品、解决酱油渣资源浪费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杆菌 安全性 酱油渣 耐药性 有害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酒生物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慕妆 任红 +3 位作者 孙哲 黄芷珊 钟先锋 黄桂东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37,共8页
黄酒是我国的传统酿造酒,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及独特的风味备受青睐。黄酒发酵过程复杂难控,易产生生物胺等潜在有害物质。生物胺是一类低分子质量含氮有机化合物,过量摄入则会危害人体,对神经、心血管系统造成损伤,产生头痛、心悸... 黄酒是我国的传统酿造酒,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及独特的风味备受青睐。黄酒发酵过程复杂难控,易产生生物胺等潜在有害物质。生物胺是一类低分子质量含氮有机化合物,过量摄入则会危害人体,对神经、心血管系统造成损伤,产生头痛、心悸、呼吸紊乱、血压变化、呕吐和腹泻等不良症状,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该文对黄酒中生物胺合成、代谢途径及含量水平、影响生物胺形成因素、控制措施及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控制黄酒生物胺含量及提高黄酒质量及安全性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 生物胺 影响因素 控制措施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饼叶对豉香型白酒酒饼细菌多样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孙哲 黄芷珊 +3 位作者 刘幼强 曹荣冰 黄桂东 钟先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63-69,共7页
该文以广东省豉香型白酒的酒饼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不同比例酒饼叶生产的豉香型白酒酒饼中的细菌16S rDNA V3-V4区进行测序,分析豉香型白酒酒饼细菌菌群的多样性。结果表明,酒饼中细菌微生物群落构成比较稳定... 该文以广东省豉香型白酒的酒饼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不同比例酒饼叶生产的豉香型白酒酒饼中的细菌16S rDNA V3-V4区进行测序,分析豉香型白酒酒饼细菌菌群的多样性。结果表明,酒饼中细菌微生物群落构成比较稳定,90%以上分布在芽孢杆菌纲中,分别属于乳杆菌属、片球菌属和魏斯氏菌属等(相对丰度≥1%),不同比例酒饼叶对于豉香型白酒酒饼的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影响各不相同;1%桂叶和8%假鹰爪叶生产的酒饼能够很好地提升其细菌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添加酒饼叶对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有抑制作用,桂叶和假鹰爪叶混合生产的酒饼可以大大提高魏斯氏菌属的相对丰度而降低片球菌属的丰度。该研究为优化豉香型白酒酒饼的生产发酵工艺和丰富酒曲微生物菌群数据库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豉香型白酒 酒饼 桂叶 假鹰爪叶 微生物菌群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糯米酒源贝莱斯芽孢杆菌的体外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黄芷珊 任红 +4 位作者 黄炜健 刘少韵 谢卓珊 钟先锋 黄桂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95-100,共6页
针对前期从糯米酒中分离得到的4株抗逆性强且产蛋白酶特性优良的贝莱斯芽孢杆菌,为充分开发其使用价值,该文对这4株贝莱斯芽孢杆菌分别从耐药性检测、耐药质粒检测、溶血实验、毒力基因PCR检测4个方面展开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4株菌均... 针对前期从糯米酒中分离得到的4株抗逆性强且产蛋白酶特性优良的贝莱斯芽孢杆菌,为充分开发其使用价值,该文对这4株贝莱斯芽孢杆菌分别从耐药性检测、耐药质粒检测、溶血实验、毒力基因PCR检测4个方面展开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4株菌均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红霉素、氯霉素、万古霉素敏感;菌株B1、B7、B8对四环素中度敏感,菌株B2对四环素耐药。在耐药质粒检测中,对四环素不敏感的B2中不存在耐药质粒,不具备耐药性通过质粒转移的可能性。在溶血实验中,4株菌皆不溶血。在毒力基因PCR检测中,除菌株B2、B7以外,菌株菌株B1、B8皆检测出携带有溶血性肠毒素hblA基因,但并未检测出携带有编码溶血性肠毒素其他组分的hblC和hblD基因,无法产生溶血素;除菌株B2以外,菌株B1、B7、B8皆检测出携带有非溶血性肠毒素nheC基因,但并未检测出携带编码非溶血性肠毒素其他组分的nheA和nheB基因,无法对蛋白起到抑制作用;4株菌都不具备产生肠毒素和呕吐毒素的可能性。综上,4株菌在耐药性检测、耐药质粒检测、溶血实验、毒力基因PCR检测4个方面皆表现出了良好的安全性,为后续此菌株资源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糯米酒 安全性 耐药性 溶血性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油渣中副干酪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抗氧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唐素婷 区锡敏 +6 位作者 黄桂东 程云辉 蔡逸夫 杨晓萍 银波 张灿 钟先锋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17,23,共8页
利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法从酱油渣中分离得到10株副干酪乳杆菌,其中8株为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ubsp.paracasei,称为HT31、HT51、HT90、HT111、HT125、HT159、HT253和HT256;2株为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ubsp.tolerans,称为HT155和HT... 利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法从酱油渣中分离得到10株副干酪乳杆菌,其中8株为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ubsp.paracasei,称为HT31、HT51、HT90、HT111、HT125、HT159、HT253和HT256;2株为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ubsp.tolerans,称为HT155和HT158。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试验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研究其对人工胃肠液耐受能力、疏水能力及抗氧化能力。模拟胃肠液耐受试验结果表明:耐受胃液3 h后,菌株HT31、HT111、HT155菌株存活率分别为(86.33±1.24)%,(31.37±0.50)%,(57.43±1.56)%;在模拟肠液中培养8 h后,菌株HT31、HT111、HT155菌株存活率分别为(60.22±0.16)%,(62.18±0.70)%,(52.84±0.00)%。疏水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T31、HT111、HT155疏水率分别为(18.52±0.76)%,(26.51±0.66)%,(25.41±0.58)%。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T31细胞悬浮液DPPH清除率为(26.25±0.01)%,其无细胞提取物DPPH清除率为(16.03±0.03)%;菌株HT31细胞悬浮液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42.88±0.21)%,其无细胞提取物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27.74±0.01)%,表明菌株HT31具有较好的模拟胃肠液耐受能力、疏水能力及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渣 乳酸菌 人工胃肠液耐受能力 疏水能力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乳来源外泌体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志立 黄桂东 +1 位作者 钟先锋 张宇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72-381,共10页
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一种胞外囊泡,装载了许多有着特定功能的活性物质,包括核酸、脂质和蛋白质等。绝大多数的活细胞都能够分泌外泌体并且将其所携带的内容物传递至靶细胞发挥特定的作用。而牛乳所分泌的外泌体已被证实对人体... 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一种胞外囊泡,装载了许多有着特定功能的活性物质,包括核酸、脂质和蛋白质等。绝大多数的活细胞都能够分泌外泌体并且将其所携带的内容物传递至靶细胞发挥特定的作用。而牛乳所分泌的外泌体已被证实对人体先天免疫、肠道发育等方面具有积极功效。同时,牛乳来源的外泌体也被证实会对罹患肥胖、Ⅱ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展带来潜在的风险。本文对牛乳外泌体的组成、形成途径以及外泌体对人体有益的功能特性和潜在的一些风险进行综述,期望为国内牛乳来源外泌体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牛乳 组成 风险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ABC转运体寡糖结合蛋白的结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思韵 杨思婷 +4 位作者 张宇博 周志立 黄珍金 钟先锋 黄桂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327-334,共8页
益生菌有助于改善宿主的微生态平衡。益生菌摄入寡糖有益于其增殖和代谢,该摄入过程主要是通过ABC转运体完成。ABC转运体的底物结合蛋白能够在胞外区域结合寡糖,并通过跨膜区进一步将其传递。本论文对近年来在益生菌中解析的寡糖结合蛋... 益生菌有助于改善宿主的微生态平衡。益生菌摄入寡糖有益于其增殖和代谢,该摄入过程主要是通过ABC转运体完成。ABC转运体的底物结合蛋白能够在胞外区域结合寡糖,并通过跨膜区进一步将其传递。本论文对近年来在益生菌中解析的寡糖结合蛋白进行综述,着重介绍其结构特性,并对其寡糖底物的功能机制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寡糖结合蛋白 ABC转运体 共性 结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复合抗氧化剂对鲜切苹果防褐变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瑾 梁舒妍 +2 位作者 王漫君 刘宇 钟先锋 《农产品加工》 2019年第21期57-60,63,共5页
为研究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对鲜切苹果防褐变效果,对鲜切苹果进行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复合抗氧化剂浸泡及保鲜处理,通过测定不同试验组鲜切苹果切片的色度(L*)、褐变强度(BD)等多项抗褐变指标探究其防褐变效果。结果表明,采用0.07 mol/L... 为研究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对鲜切苹果防褐变效果,对鲜切苹果进行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复合抗氧化剂浸泡及保鲜处理,通过测定不同试验组鲜切苹果切片的色度(L*)、褐变强度(BD)等多项抗褐变指标探究其防褐变效果。结果表明,采用0.07 mol/L抗坏血酸溶液和400μmol/L谷胱甘肽溶液浸泡的苹果切片,综合各项指标,抗褐变保鲜效果最佳,在此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试验,摸索出最佳的复配抗氧化剂配方为抗坏血酸0.08 mol/L,谷胱甘肽401.62μmol/L,浸泡时间15.70 min,此时L*值为76.54,经试验验证,L*值为76.46±0.58与预测值接近、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苹果 谷胱甘肽 抗坏血酸 褐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苏糖及其代谢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金钰莹 钟先锋 +7 位作者 徐家豪 郑剑玮 王阿利 陈梓琦 任红 陈忻 卢怀裕 黄桂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93-298,共6页
水苏糖作为一种天然益生元,可促进乳酸菌增殖,但水苏糖在乳酸菌中的代谢途径仍未被完全解析。该研究尝试建立一种检测水苏糖及其代谢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vaporative light-scatteri... 水苏糖作为一种天然益生元,可促进乳酸菌增殖,但水苏糖在乳酸菌中的代谢途径仍未被完全解析。该研究尝试建立一种检测水苏糖及其代谢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vaporative light-scattering detector, HPLC-ELSD)方法,通过水苏糖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动态变化为阐释水苏糖在乳酸菌中的代谢途径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使用Waters BEH Amide色谱柱结合ELSD检测器,洗脱条件为V(乙腈)∶V(水)=80∶20、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 ELSD检测器条件为温度60℃,载气流速1.0 mL/min时,水苏糖及其代谢产物能实现较好分离,且检测重现性好,稳定性高,说明该方法适用于水苏糖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苏糖 代谢产物 高效液相色谱 蒸发光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广式高盐稀态酱油原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于茜雅 鲁骞 +2 位作者 吴昌正 王阿利 黄桂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55-63,共9页
为探究温度在不同季节酿造酱油品质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设置3个发酵温度梯度(37、30、15℃)模拟广东四季温度变化情况并与自然发酵条件进行对比,发酵过程中监测原油风味指标的动态变化,并结合感官评定结果评判原油品质。结果表明:30℃发... 为探究温度在不同季节酿造酱油品质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设置3个发酵温度梯度(37、30、15℃)模拟广东四季温度变化情况并与自然发酵条件进行对比,发酵过程中监测原油风味指标的动态变化,并结合感官评定结果评判原油品质。结果表明:30℃发酵有利于醇类、酯类及酚类形成,且感官评分最高,原油综合品质最佳;37℃发酵的原油中总酸含量较高,易形成苦味氨基酸,且醛酮类、呋喃(酮)类及吡嗪类物质较为丰富,满足了酱香形成的风味物质基础;15℃发酵不利于酸类、苦味氨基酸及酱油特征风味化合物的形成,且感官得分最低;而自然发酵的原油温度变化幅度大,不利于原油中游离氨基酸及风味物质形成。该研究结果为广式高盐稀态酱油的生产工艺升级以及品质稳定性的提升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原油 控温发酵 理化指标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油渣中具有抑菌活性的乳酸菌的筛选及其抑菌特性 被引量:9
16
作者 吕蕾 杨晓萍 +3 位作者 王阿利 钟先锋 黄桂东 赵嘉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37-144,共8页
本研究以实验室前期从酱油渣中分离的16株乳酸菌ZW1~ZW16为出发菌株,拟筛选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较强的菌株,并对菌株产生的抑菌物质、生长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乳酸菌ZW2、ZW9、ZW14对大肠杆菌、金黄色... 本研究以实验室前期从酱油渣中分离的16株乳酸菌ZW1~ZW16为出发菌株,拟筛选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较强的菌株,并对菌株产生的抑菌物质、生长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乳酸菌ZW2、ZW9、ZW14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其中ZW9抑菌效果最好,排除有机酸和H_(2)O_(2)影响后,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蛋白酶K、α-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均显著性降低(P<0.05),初步推断抑菌物质是一种具有蛋白质属性的细菌素。抑菌动力学曲线显示,菌株培养至20 h抑菌活性趋于稳定。抑菌稳定性显示,抑菌物质在40~100℃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紫外线照射、表面活性剂处理下均保持较高的抑菌活性;在pH2.0~6.0抑菌活性无明显变化,pH10.0抑菌能力完全丧失。酱油渣中筛选的3株乳酸菌具有抑菌功能且产生的抑菌物质稳定,对开发成新型生物抑菌剂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渣 乳酸菌 抑菌活性 细菌素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油渣中乳酸乳球菌分离鉴定及对模拟胃肠环境的耐受性 被引量:14
17
作者 黄桂东 唐素婷 +5 位作者 程云辉 孙张乐 陈梓琦 焦叶 张灿 钟先锋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19,26,共6页
利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从酱油渣中分离鉴定乳酸乳球菌,并研究其对模拟胃肠环境的耐受能力。初步从酱油渣中分离得到4株乳酸乳球菌,3株鉴定为Lactococcus lactis subsp.hordniae,称之为HT127、HT223和H... 利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从酱油渣中分离鉴定乳酸乳球菌,并研究其对模拟胃肠环境的耐受能力。初步从酱油渣中分离得到4株乳酸乳球菌,3株鉴定为Lactococcus lactis subsp.hordniae,称之为HT127、HT223和HT227;1株鉴定为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称为HT122。生长曲线测定结果发现,4株菌生长情况基本相似,对数生长期为2~12h。模拟胃肠环境耐受试验结果表明:耐受胃液3h后,菌株HT223、HT127、HT227、HT122的菌存活率达(94.85±0.05)%,(81.67±0.25)%,(77.99±0.58)%,(58.57±0.57)%;在模拟肠液中继续培养8h,菌株HT122、HT127、HT223、HT227的菌存活率为(77.78±0.68)%,(67.42±0.72)%,(34.25±0.08)%,(22.28±0.18)%。说明菌株HT127对人工模拟胃肠液显示出较好的耐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渣 乳酸乳球菌 鉴定 模拟胃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数生长期酿酒酵母胞内代谢情况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曹凤 任红 +3 位作者 黄桂东 祝智航 陈忻 钟先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68-75,共8页
酿酒酵母是发酵产业中的关键微生物,处于对数生长期的酵母菌迅速繁殖,积累大量初级代谢产物,对此时期进行调控可以提高发酵效率。为了解对数生长期酿酒酵母发酵情况,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 酿酒酵母是发酵产业中的关键微生物,处于对数生长期的酵母菌迅速繁殖,积累大量初级代谢产物,对此时期进行调控可以提高发酵效率。为了解对数生长期酿酒酵母发酵情况,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对酵母胞内主要代谢物及其代谢途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对数生长期酿酒酵母胞内共鉴定927种代谢物,含氮和含硫化合物数量及相对含量均最高。这些代谢物参与的代谢途径中,核苷酸代谢、辅因子和维生素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以及氨基酸代谢为酿酒酵母主要代谢途径,核苷酸代谢中相对含量最高的为嘧啶代谢。代谢物和代谢途径主要涉及酵母细胞膜的构建,遗传信息的复制,信号分子的传递,渗透压的调节等。为酵母提供生长所需的基本小分子物质和能量,同时为合成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物质提供原料。此外,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代谢的代谢流分布可更好地支持酿酒酵母进行核苷酸代谢,促进酵母菌的增殖、生长和存活。该研究结果为定向改造酿酒酵母、提高其发酵效率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对数生长期 胞内代谢 代谢物 代谢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