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笔势
- 1
-
-
作者
鸿庐
-
机构
泰国格乐大学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书法篆刻工作室
广州市书法家协会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广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
出处
《书画世界》
2025年第2期52-57,共6页
-
文摘
由笔势而生的具体笔法问题,涉及执笔、运笔、笔势具体流动形态等。冯班言:“作字惟有用笔与结字。用笔在使尽笔势,然须收纵有度;结字在得其真态,然须映带匀美。”(《钝吟书要》)不同执笔、运笔方式会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米芾言:“沈辽排字,蔡襄勒字,苏轼画字,黄庭坚描字,臣刷字。”(《佩文斋书画谱》)沈增植在《菌阁琐谈》中言:“因所书之宜适,而字势异、笔势异、手腕之异,由此兴焉。”
-
关键词
艺术风格
黄庭坚
沈增植
佩文斋书画谱
菌阁琐谈
-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
-
题名碑学视野下:二十世纪上半叶碑帖的消长与融合
- 2
-
-
作者
洪权
-
机构
广州美术学院
广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小榄印社
岭南印社
易大厂与岭南印学研究中心
-
出处
《书画艺术》
2021年第5期35-40,共6页
-
基金
广州美术学院科研项目(19XSC15)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碑学观念自明末清初以来不断被强化并逐渐地成为书坛主流观念,至晚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将此观念与时代书风呈现推向高潮。此过程中,书坛中帖学一枝独秀的局面被打破,书法的取法资源更是由此得到极大的拓展,书法的发展穿梭于碑帖语境的消长之中。20世纪书法的发展是在碑学由极盛甚至偏激不断回归理性的道路上穿梭前行。通过梳理20世纪上半叶碑帖语境下书法发展历程的复杂状态,考察20世纪上半叶碑学观念之嬗变,并分析此观念下书风所呈现之面貌的特征与得失,从而更为清晰地认识到近现代书法发展的走向,对未来书法发展也不无裨益。
-
关键词
碑学
帖学
碑帖融合
碑体行草书
-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
-
题名学书札记——雪泥留痕
- 3
-
-
作者
洪权
-
机构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广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小榄印社
岭南印社
广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
-
出处
《书画世界》
2019年第8期39-44,共6页
-
文摘
一、关于"书势"对于艺术而言,韵律是极其重要的。早在汉末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走向自觉,书法理论作为书法艺术自觉标志之一也即伴随而出现。而在这些理论中,"书势""势"乃是极其重要的关键词,甚至被作为文章标题,如《四体书势》《九势》等。近百年来,随着西方学术语言的强势引入和国人醉心于引用西方词语以显得更为时髦和"现代性","书势"一词较少被提及,而代之为"节奏",然而"书势"所具有的内涵与外延则非"节奏"所能概括,反之则能成立。
-
关键词
札记
汉末魏晋时期
书法艺术
《四体书势》
艺术自觉
书法理论
文章标题
学术语言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