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厚淤泥质软土地层盾构隧道选线及加固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红军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9-147,156,共10页
研究在深厚淤泥质软土地层中盾构隧道的选线及加固技术,旨在为我国城市群建设中的城际铁路工程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针对粤东汕头地区海相沉积软土地层,通过综合地质调查、数值分析和工程实践,提出盾构隧道选线设计的六大原则,包括... 研究在深厚淤泥质软土地层中盾构隧道的选线及加固技术,旨在为我国城市群建设中的城际铁路工程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针对粤东汕头地区海相沉积软土地层,通过综合地质调查、数值分析和工程实践,提出盾构隧道选线设计的六大原则,包括地质条件最优、地表加固可实施性、地表影响最小、规避地下设施、施工可行性和经济性。在选线设计过程中,通过方案比选分析发现,单洞双线隧道方案相较于双洞双线方案在造价、软土加固范围、地表拆迁范围及运营期附加沉降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最终确定采用单洞双线隧道方案。为改善隧道穿越深厚淤泥质软土地层时的施工条件,研究三轴搅拌桩加固技术,并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不同置换率下的地面沉降与管片结构受力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层置换率的提高,地面沉降显著降低,隧道管片应力变化幅度较小且满足规范要求,当置换率达到30%时,地面沉降值满足城市主干道路基沉降控制要求,且经济合理;隧道管片结构在掘进过程中的沉降值也随置换率的增加而减小,进一步验证了加固措施的有效性。文中提出的盾构隧道选线原则、单洞双线隧道方案及三轴搅拌桩加固技术为深厚淤泥质软土地层中的隧道施工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可有效降低施工风险,提高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际铁路 软土地层 盾构隧道 选线设计 加固技术 置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正则化的无缝线路轨温荷载预测模型研究
2
作者 刘兴晨 肖杰灵 +2 位作者 庄丽媛 景璞 余思昕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6-54,共9页
钢轨内巨大的温度力严重危害无缝线路的行车安全,预测轨温,提前掌握轨温变化规律十分必要。针对气温-轨温的关联关系展开研究,在新疆富蕴实地开展监测试验,对气温与轨温实行一年内1—10月的温度监测;分析气温与轨温的波动规律;采用贝叶... 钢轨内巨大的温度力严重危害无缝线路的行车安全,预测轨温,提前掌握轨温变化规律十分必要。针对气温-轨温的关联关系展开研究,在新疆富蕴实地开展监测试验,对气温与轨温实行一年内1—10月的温度监测;分析气温与轨温的波动规律;采用贝叶斯正则化的BP神经网络建立轨温预测模型,对气温与轨头、轨腰与其他部位轨温的变化关系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气温和钢轨各部位轨温的变化均呈现规律的周期性,且其最值的差值变化并不完全符合传统规律所述;实测结果显示,最高轨温与最高气温差值变化范围在3~15℃,其差值变化随气温回升而减小,最低气温与最低轨温差值约为1.08,其差值波动较稳定;基于贝叶斯正则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显示,由日最低气温预测钢轨各部位最低温时,平均误差最小,低至0.311℃,由轨腰日最高温预测钢轨其他部位最高温时,平均误差最小,可达0.877℃。实际工程中,可优先考虑由气温预测最低轨温,由轨腰温度预测其他部位的最高轨温;在冷热交替的时段,应注意及时监测轨温状况,放散温度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线路 轨温预测模型 轨温监测试验 轨温变化规律 贝叶斯正则化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际铁路地下车站公共区防火设计优化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梅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7-151,共5页
城际铁路设计规范要求地下车站建筑消防设计执行地铁标准,但由于城际铁路列车编组长度较地铁长,造成其站厅公共区长度长、面积大,按照地铁消防设计标准,一般单岛车站需要在车站中部增设安全出口,或出入口通道与主体接口进行扩宽处理才... 城际铁路设计规范要求地下车站建筑消防设计执行地铁标准,但由于城际铁路列车编组长度较地铁长,造成其站厅公共区长度长、面积大,按照地铁消防设计标准,一般单岛车站需要在车站中部增设安全出口,或出入口通道与主体接口进行扩宽处理才能满足规范对于站厅疏散距离的要求,一般两线换乘站站厅公共区建筑面积超过5000 m^(2),需要进行防火分隔,并增设出入口或安全出口。从建筑防火的目的及基本原理出发,结合国内相关规范及以往地铁火灾案例开展相关研究,研究表明:建筑防火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生命安全,其次是财产损失可控;站厅公共区面积控制主要与财产损失相关,公共区疏散时间主要与生命安全相关,排烟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的配置情况对可用疏散时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综合考虑车站使用功能、投资、运营管理、消防设置配置情况等因素,建议车站站厅公共区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疏散距离可增加25%,车站站厅公共区建筑面积按10000 m^(2)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际铁路 地下车站 建筑防火 安全疏散 设计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质黏土地层泥水平衡盾构渣土制备同步注浆浆液性能试验研究
4
作者 王红军 陈健 +2 位作者 效明哲 高始军 李明宇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201-210,共10页
为减少泥水平衡盾构渣土外运和处置成本,通过均匀试验和理论分析方法,探究粉质黏土地层泥水平衡盾构渣土替代膨润土制备同步注浆浆液的可行性。研究认为:1)当粉质黏土地层泥水平衡盾构渣土与膨润土主成分相似时,从浆液性能与经济效益上... 为减少泥水平衡盾构渣土外运和处置成本,通过均匀试验和理论分析方法,探究粉质黏土地层泥水平衡盾构渣土替代膨润土制备同步注浆浆液的可行性。研究认为:1)当粉质黏土地层泥水平衡盾构渣土与膨润土主成分相似时,从浆液性能与经济效益上来看,利用渣土完全替代膨润土并部分替代砂配制同步注浆浆液是可行的。2)单因素影响分析中,相较于土胶比,胶砂比对浆液密度、凝结时间、流动度的影响最显著,水胶比对浆液稠度、泌水率、28 d抗压强度的影响较显著。3)渣土掺入量越多,浆液中的蒙脱石和黏粒含量越多,浆液密度越大,凝结时间越短,流动度越低,强度越大。4)各因素交互影响分析中,对浆液密度、稠度、泌水率、凝结时间、流动度、28 d抗压强度交互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分别为土胶比与减水剂掺量、土胶比与减水剂掺量、胶砂比与土胶比、粉灰比与胶砂比、粉灰比与胶砂比、胶砂比与减水剂掺量。5)浆液配制时确定渣土中蒙脱石、黏粒和砂的含量以及各因素的水平范围是浆液配制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水平衡盾构 粉质黏土地层 渣土 同步注浆 单液浆 浆液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圈轨道交通多阶段交路一体化编制研究
5
作者 谭彬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9,共8页
在都市圈轨道交通线网不断织密和互联互通背景下,不同时期的线网结构会影响运行交路方案。考虑都市圈轨道交通网在不同阶段的变化情况,研究都市圈轨道交通多阶段运行交路一体化编制问题。首先,以各阶段交路车型编组与开行频率、直达与... 在都市圈轨道交通线网不断织密和互联互通背景下,不同时期的线网结构会影响运行交路方案。考虑都市圈轨道交通网在不同阶段的变化情况,研究都市圈轨道交通多阶段运行交路一体化编制问题。首先,以各阶段交路车型编组与开行频率、直达与换乘客流配流情况为决策变量,以最小化乘客旅行时间与交路运行里程为目标,考虑客流需求、服务频率、通过能力、交路设置规则、交路多阶段延续性等约束,构建都市圈区域线网多阶段运行交路一体化编制模型。以某都市圈新建城际快轨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一体化编制的不同阶段交路方案具有良好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相比各线路分别运行本线交路模式,能够减少乘客因换乘增加的时间,节时比达到18%~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多阶段交路编制 整数规划 都市圈轨道交通 互联互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T-32远程手动控制救援液压千斤顶的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英 茹正华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6-78,共3页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经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市面上常见手动液压千斤顶的主体与操作机构都是直接连接在一起的,这样导致了手动液压千斤顶操作空间受限,其严重后果可能导致塌方后进行救援时,如发生再次...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经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市面上常见手动液压千斤顶的主体与操作机构都是直接连接在一起的,这样导致了手动液压千斤顶操作空间受限,其严重后果可能导致塌方后进行救援时,如发生再次塌方事故,将给救援人员的生命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针对上述现象,我们进行了深入研究、反复研制,创新出将手动液压千斤顶的操作部分外移,控制部分靠液压油经油管-双向油缸上腔-双向油缸回位弹簧控制的T-32远程手动控制的救援液压千斤顶。这种千斤顶体积小、重量轻、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可使检修及救援人员在操作时不受狭小空间的限制,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动 液压 救援 千斤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Faster R-CNN和正交投影的无砟轨道板裂缝精细化测量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卫东 张晨雷 +4 位作者 胡文博 邱实 王万齐 李娜 王劲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6-56,共11页
裂缝的检测和宽度识别是无砟轨道板养护维修作业的重要依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Faster R-CNN和正交投影的裂缝宽度测量方法,并基于虚拟模型合成数据,充分训练深度网络,实现对复杂背景下无砟轨道板表面裂缝的精准检测,以提高裂缝几... 裂缝的检测和宽度识别是无砟轨道板养护维修作业的重要依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Faster R-CNN和正交投影的裂缝宽度测量方法,并基于虚拟模型合成数据,充分训练深度网络,实现对复杂背景下无砟轨道板表面裂缝的精准检测,以提高裂缝几何特征量化的可靠性。首先,基于二维CAD图纸建立参数化的无砟轨道结构三维BIM模型,并通过UE5物理引擎实现真实裂缝特征与虚拟轨道模型的随机融合和真实巡检场景渲染;然后,通过配置虚拟摄像机输出,模拟真实巡检场景下的虚拟裂缝图像,充分训练改进后的Faster R-CNN网络,并在轨道巡检车采集到的原始图像上进行测试;最后,采用正交投影法逐像素地计算检测结果中裂缝的宽度,并与人工取点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Faster R-CNN网络对于裂缝检测的平均精度提高约10%;网络性能随训练数据的虚实图像比例而变化,于4∶1时达到饱和,平均精度达95.12%;使用融合裂缝数据集训练出的网络模型能够在保持高精准率的同时,达到更高的召回率,有效减少了裂缝的错检、漏检;与人工测量相比,正交投影法测得的裂缝最小宽度与最大宽度分别增大了3.64%和22.40%,测量结果更加稳定且接近真实值,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板表面裂缝 虚拟数据 改进Faster R-CNN 正交投影法 裂缝宽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空间效应下瞬变电磁法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4
8
作者 孙玉国 谭代明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6-80,共5页
研究目的:隧道采用瞬变电磁法进行地质超前探测时,激发电流断开瞬间将在掌子面前方和后方产生感应涡流场,接收线圈接收到的是整个围岩空间涡流场的叠加,不同于地面上只有地下半空间涡流场的叠加。本文利用ANSYS模拟隧道全空间无异常体... 研究目的:隧道采用瞬变电磁法进行地质超前探测时,激发电流断开瞬间将在掌子面前方和后方产生感应涡流场,接收线圈接收到的是整个围岩空间涡流场的叠加,不同于地面上只有地下半空间涡流场的叠加。本文利用ANSYS模拟隧道全空间无异常体和有异常体时感应涡流的传播特性,比较异常体在隧道中心和偏离中心时磁场沿水平测线的分布规律,对瞬变电磁法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具有参考意义。研究结论:隧道中的瞬变电磁场表现为"水波效应"的传播特性,而非地面半空间的"烟圈效应";隧道中低阻异常体的出现,显著改变了涡流场的时域特性,使涡流场表现为异常体的感应特征;由于异常体偏离隧道中心而使相反一侧出现磁感应强度的极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空间 瞬变电磁 数值模拟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B调用Matlab在瞬变电磁法反演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谭代明 漆泰岳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5039-5040,F0003,共3页
将VB调用Matlab方法应用到瞬变电磁反演中,介绍了利用ActiveX技术实现VB调用Matlab的详细编程步骤,以VB编写瞬变电磁法反演系统主界面,利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完成对瞬变电磁法探测结果的反演判释,两者相互取长补短。该系统具有良好... 将VB调用Matlab方法应用到瞬变电磁反演中,介绍了利用ActiveX技术实现VB调用Matlab的详细编程步骤,以VB编写瞬变电磁法反演系统主界面,利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完成对瞬变电磁法探测结果的反演判释,两者相互取长补短。该系统具有良好人机交互界面,方便用户使用。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利用VB调用Matlab方法开发瞬变电磁法反演系统,其反演结果可信,且能够满足实际工程中超前探测的要求,反演结果能够用于指导工程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B MATLAB 瞬变电磁法 神经网络 接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