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的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付民 邓燕忠 +1 位作者 邹洁建 肖嘉杰 《广东林业科技》 2010年第6期64-66,共3页
广东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作为广东省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人类公共卫生安全及生态平衡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广东省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现状的总结,深入分析监测工作中存在问题,提出了... 广东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作为广东省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人类公共卫生安全及生态平衡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广东省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现状的总结,深入分析监测工作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完善广东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 疫源疫病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动物救护中存在的问题及救护措施 被引量:7
2
作者 侯方晖 《现代化农业》 2018年第6期58-58,共1页
我国野生动物的救护工作自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在进行,由于相关专业人员严重缺乏、有关部门对野生动物救护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直到1988年我国第一部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才正式出台。之后随着社会的整... 我国野生动物的救护工作自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在进行,由于相关专业人员严重缺乏、有关部门对野生动物救护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直到1988年我国第一部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才正式出台。之后随着社会的整体发展,人类对自身所处自然环境的认识有了长足的进步,进而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开始在整个社会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保护法 救护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救护工作 社会形成 自然环境 新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动物重大疫病的公共卫生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4
3
作者 王付民 谢远崧 +3 位作者 侯方晖 邹洁建 陈鹏飞 廖庆祥 《广东林业科技》 2007年第4期57-60,共4页
野生动物是多数自然界病原体的天然宿主,野生动物重大疫病和人类公共卫生问题息息相关。文章对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几种野生动物重大疫病:禽流感、狂犬病、非典型性肺炎、莱姆病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探讨野生动物重大疫病的公共卫生问题... 野生动物是多数自然界病原体的天然宿主,野生动物重大疫病和人类公共卫生问题息息相关。文章对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几种野生动物重大疫病:禽流感、狂犬病、非典型性肺炎、莱姆病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探讨野生动物重大疫病的公共卫生问题及对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 重大疫病 公共卫生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几个热点问题及解决措施 被引量:6
4
作者 邹洁建 王付民 +1 位作者 邓燕忠 侯方晖 《广东林业科技》 2009年第4期75-78,共4页
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中活跃的、引人注目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建国50多年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及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出现一些新的热点及问题:... 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中活跃的、引人注目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建国50多年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及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出现一些新的热点及问题: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野生动物国际狩猎、药用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标志化管理、野生动物保护有关法律及制度的制定及完善,这些问题是国家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中正在进行或亟待开展的工作。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综述,以期为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 保护 热点问题 解决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部分地区食用蛙类曼氏裂头蚴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光大 龚世平 +4 位作者 王付民 李伟业 魏玉峰 葛研 肖嘉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9-121,共3页
为了解广东省食用蛙类曼氏裂头蚴感染情况,2013年—2015年,从广州、肇庆和韶关等地区农贸市场共采集虎纹蛙、黑斑侧褶蛙、泽陆蛙、沼蛙和棘胸蛙等5种常见食用蛙样本1 304只,并对这些蛙类样本的曼氏裂头蚴感染情况进行剖检。结果显示,曼... 为了解广东省食用蛙类曼氏裂头蚴感染情况,2013年—2015年,从广州、肇庆和韶关等地区农贸市场共采集虎纹蛙、黑斑侧褶蛙、泽陆蛙、沼蛙和棘胸蛙等5种常见食用蛙样本1 304只,并对这些蛙类样本的曼氏裂头蚴感染情况进行剖检。结果显示,曼氏裂头蚴感染个体148只,总感染率为11.35%,共发现裂头蚴553条;沼蛙、黑斑侧褶蛙、泽陆蛙、虎纹蛙和棘胸蛙的感染率分别为3.61%、13.68%、3.11%、25.59%和2.93%;个体平均感染强度分别为1.44、3.41、1.43、4.48、1.16条/只;肌肉、体腔和皮下组织三个部位的寄生率分别为89.69%、6.87%和3.44%。结果表明,广东省食用蛙类曼氏裂头蚴感染比较普遍,对蛙类消费人群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裂头蚴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蛇类曼氏裂头蚴感染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光大 王付民 +4 位作者 龚世平 李伟业 魏玉峰 葛研 肖嘉杰 《广东林业科技》 2015年第5期80-83,共4页
为了掌握广东省蛇类感染曼氏裂头蚴(Spirometra mansoni)情况,于2014-2015年,从广东省广州市、肇庆市、惠州市和韶关市等地农贸市场共采集赤链蛇(Lycodon rufozonatum)、铅色蛇(Hypsiscopus plumbea)、赤链华游蛇(Sinonatrix annularis... 为了掌握广东省蛇类感染曼氏裂头蚴(Spirometra mansoni)情况,于2014-2015年,从广东省广州市、肇庆市、惠州市和韶关市等地农贸市场共采集赤链蛇(Lycodon rufozonatum)、铅色蛇(Hypsiscopus plumbea)、赤链华游蛇(Sinonatrix annularis)和异色蛇(Xenochrophis piscator)4种常见蛇样本共114条,并对这些蛇类样本的曼氏裂头蚴感染情况进行了解剖学检查。结果显示,曼氏裂头蚴感染个体共32条,总感染率为28.07%,共发现裂头蚴243条;赤链蛇、铅色蛇、赤链华游蛇和异色蛇的感染率分别为93.33%、14.58%、38.46%和4.00%;平均感染强度分别为:12.27、0.35、1.58和0.04个/条;肌肉、皮下组织和体腔的感染率分别为80.25%、16.46%、3.29%。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蛇类曼氏裂头蚴感染情况比较普遍,对蛇类消费人群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裂头蚴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教育夏令营儿童心理行为动态研究
7
作者 李银华 谭琳 +2 位作者 王鹤 吕春贺 曾晴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4期132-138,共7页
为探索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自然教育课程对儿童心理发展与自然联结的促进作用,研究采用纵向研究和观察法对参加7天自然教育夏令营的11名5~11岁的儿童进行心理追踪测量和行为观察。结果表明:7天自然教育课程期间... 为探索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自然教育课程对儿童心理发展与自然联结的促进作用,研究采用纵向研究和观察法对参加7天自然教育夏令营的11名5~11岁的儿童进行心理追踪测量和行为观察。结果表明:7天自然教育课程期间,儿童积极情绪始终保持在中高水平;自然教育对儿童自然联结有增进作用;在问题解决课程中,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交力有所提高,优良的自然教育课程能够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和积极行为品质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缺失 自然教育 心理健康 自然联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救护前期穿山甲的日常行为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冉重阳 龙永彬 +4 位作者 许学林 安富宇 吕春贺 王鹤 华彦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2年第5期38-43,共6页
穿山甲作为习性特化的动物,对外界刺激极其敏感。新救护个体经过长途运输或圈禁,容易因应激反应剧烈导致动物拒食或死亡。为了解救护前期穿山甲的行为特点,进而提高穿山甲的救护存活率,利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对处于救护前期的中华穿山甲Man... 穿山甲作为习性特化的动物,对外界刺激极其敏感。新救护个体经过长途运输或圈禁,容易因应激反应剧烈导致动物拒食或死亡。为了解救护前期穿山甲的行为特点,进而提高穿山甲的救护存活率,利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对处于救护前期的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和马来穿山甲M.javanica进行行为的观察记录,共得到11636 min有效观察时间,进一步分析发现:穿山甲休息行为出现的频次和时间占比最高,分别为8.25次/d、66.70%;活动行为中行走出现的频次和时间占比最高,分别为3.81次/d、26.01%;由于环境空间的限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穿山甲行为的多样性降低,嗅探、挖土和站立行为的占比仅为2.45%、1.86%、0.99%。因此,应对环境进行丰荣,模拟野外生活环境,从而增加其行为的多样性,减少刻板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穿山甲 马来穿山甲 救护前期 行为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滴酸·二氯吡和24%氨氯吡啶酸防治薇甘菊成效
9
作者 黄传勇 古育成 +1 位作者 林健斌 黄万和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6期146-151,共6页
为了抑制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的生长蔓延,该研究连续2年(2021—2022年)采用人工清除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在中山市三乡镇实施薇甘菊防治。化学防治使用24%滴酸·二氯吡或24%氨氯吡啶酸药剂,每年在花期前对薇甘菊进行喷药,连... 为了抑制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的生长蔓延,该研究连续2年(2021—2022年)采用人工清除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在中山市三乡镇实施薇甘菊防治。化学防治使用24%滴酸·二氯吡或24%氨氯吡啶酸药剂,每年在花期前对薇甘菊进行喷药,连续治理3个月,期间至少喷药3次,不适合喷药的地点则使用人工清除。防治工作结束后,调查其残存率和复发度。结果表明,在74.35 hm^(2)和34.60 hm^(2)的防治任务作业区域中,薇甘菊残存率均控制在0.3%及以下,复发度控制在0.2%及以下,两次薇甘菊防治都取得了显著成效,24%氨氯吡啶酸防治薇甘菊的效果与24%滴酸·二氯吡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24%氨氯吡啶酸 24%滴酸·二氯吡 残存率 复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曼氏裂头蚴病诊断方法及其在蛇蛙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光大 肖嘉杰 +2 位作者 龚世平 王付民 魏玉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1-104,共4页
曼氏裂头蚴病是一种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病,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蛇蛙是曼氏迭宫绦虫重要的第二中间宿主,是人裂头蚴病的重要感染源。论文综述了人体曼氏裂头蚴病诊断方法,并重点阐述了该诊断方法在蛇蛙上的应用,以期为蛇蛙曼氏裂头... 曼氏裂头蚴病是一种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病,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蛇蛙是曼氏迭宫绦虫重要的第二中间宿主,是人裂头蚴病的重要感染源。论文综述了人体曼氏裂头蚴病诊断方法,并重点阐述了该诊断方法在蛇蛙上的应用,以期为蛇蛙曼氏裂头蚴病诊断技术的发展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裂头蚴病 诊断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蛙类曼氏裂头蚴病的研究概况及防控措施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杨光大 肖嘉杰 +2 位作者 王付民 邓燕忠 龚世平 《广东林业科技》 2013年第2期62-67,共6页
曼氏裂头蚴病在世界特别是东亚地区广泛流行,对人类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蛙科动物是曼氏迭宫绦虫重要的第2中间宿主。文章对蛙类曼氏裂头蚴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人感染曼氏裂头蚴的主要方式及防控措施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蛙类曼氏裂头蚴病... 曼氏裂头蚴病在世界特别是东亚地区广泛流行,对人类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蛙科动物是曼氏迭宫绦虫重要的第2中间宿主。文章对蛙类曼氏裂头蚴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人感染曼氏裂头蚴的主要方式及防控措施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蛙类曼氏裂头蚴病的深入研究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蛙类 曼氏裂头蚴病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腹锦鸡的人工饲养与繁殖 被引量:8
12
作者 何厚能 邹洁建 侯方晖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08年第4期31-33,共3页
白腹锦鸡(Chinese Copper Pheasant Chrysolophus amherstiae)在分类学上属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雉族(Phasianini),是国家二类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色彩艳丽的雉鸡,俗称铜鸡,观赏性强,为我国特有雉类,无亚种分化。在广东... 白腹锦鸡(Chinese Copper Pheasant Chrysolophus amherstiae)在分类学上属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雉族(Phasianini),是国家二类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色彩艳丽的雉鸡,俗称铜鸡,观赏性强,为我国特有雉类,无亚种分化。在广东无自然分布;常栖于有林山坡的低矮树丛及次生林地、茂密灌丛及竹丛;平时以小群活动为主,通常以1雄(♂)2雌(♀)在一起;以植物的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饲养 种蛋 入孵 产蛋 白腹锦鸡 出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蝙蝠携带的主要人兽共患性病毒及其防控对策 被引量:3
13
作者 肖嘉杰 王付民 《广东林业科技》 2012年第6期71-76,共6页
蝙蝠种类丰富,分布广泛,寿命较长,与人类接触密切,是多种人兽共患病病毒的自然宿主。蝙蝠体内分离到人兽共患病病毒已达80多种,给人类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文章对蝙蝠的生态特性、携带的主要病毒、传播方式及防控对策等进行综述,... 蝙蝠种类丰富,分布广泛,寿命较长,与人类接触密切,是多种人兽共患病病毒的自然宿主。蝙蝠体内分离到人兽共患病病毒已达80多种,给人类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文章对蝙蝠的生态特性、携带的主要病毒、传播方式及防控对策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防控工作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蝙蝠 人兽共患病 病毒 防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穿山甲源嗜水气单胞菌亚种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雪晴 古河祥 +6 位作者 萨家祺 吴亚江 侯方晖 肖嘉杰 翟俊琼 陈武 邹洁建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1年第4期124-131,共8页
为鉴定马来穿山甲(Manis javanica)腿部致病菌并研究其致病性、耐药性和耐药基因,从救护的1只马来穿山甲腿部溃烂处采集样品,无菌分离培养致病菌,进行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及16S rRNA和gyrB基因测序分析,并开展细菌药敏试验和小鼠致... 为鉴定马来穿山甲(Manis javanica)腿部致病菌并研究其致病性、耐药性和耐药基因,从救护的1只马来穿山甲腿部溃烂处采集样品,无菌分离培养致病菌,进行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及16S rRNA和gyrB基因测序分析,并开展细菌药敏试验和小鼠致病性试验,随后通过PCR扩增6种毒力基因(rtxA、earA、hlyA、alt、act、epa)及19种耐药基因(5种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6种氯霉素耐药基因、2种磺胺耐药基因)。结果显示:分离的1株优势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经16S rRNA和gyrB基因测序以及序列进化树分析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亚种(Aeromonas dhakensis),其gyrB基因序列与马来西亚分离株高度同源,推测此致病菌可能由非法走私的穿山甲从马来西亚携带至我国。药敏试验显示,其对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庆大霉素和氧氟沙星等药物敏感,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头孢克洛、氯霉素、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和林可霉素耐药。4种耐药基因tem、aac(3)-II、flor、sul2为阳性,与抗生素耐药表型相符。4种毒力基因earA、hlyA、alt、act为阳性,小鼠半数致死量为3.75×10^(6 )CFU/mL。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穿山甲,其腿部患处有好转。因此,引起穿山甲腿部溃烂的病原嗜水气单胞菌亚种(Aeromonas dhakensis)可能为国外传入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多重耐药性。本研究为嗜水气单胞菌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感染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亚种 马来穿山甲 耐药性 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典型公园绿地秋季蜜源植物与蜂蝶传粉昆虫调查 被引量:3
15
作者 林安幸 谭珊 +5 位作者 骆金初 代文魁 郭微 李永泉 杨光大 孙延军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1年第5期115-124,共10页
通过对广州市8个公园内蜜源植物实地调查,探讨了广州市城市公园绿地秋季开花植物与蜂蝶类传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8个公园内秋季蜜源植物107种,隶属47科90属,65种植物处于花期;传粉者以蜂蝶类为主,在9:00—11:00时和13:00—15:00时... 通过对广州市8个公园内蜜源植物实地调查,探讨了广州市城市公园绿地秋季开花植物与蜂蝶类传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8个公园内秋季蜜源植物107种,隶属47科90属,65种植物处于花期;传粉者以蜂蝶类为主,在9:00—11:00时和13:00—15:00时是访花高峰时期,蜂类在各时段的访花频次高于蝶类;海珠湖公园、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以及白云湖公园(东湖)的蜜源植物种类和传粉昆虫访花频次均高于其他公园;植物的花部特征和物候期对吸引传粉昆虫传粉存在一定影响。因此,根据园林植物的开花特性和传粉者吸引能力,合理应用园艺品种和外来植物,科学配置蜜源植物景观,有利于城市园林植物传粉,对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绿地 园林植物 传粉昆虫 蜂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山新城登泷沙岛及邻近区域鸟类分布特点 被引量:7
16
作者 陆恒 冯永军 +4 位作者 陈泽雄 李涛 黎明 吕浩荣 邹洁建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9年第5期49-57,共9页
为掌握佛山新城区域特别是登泷沙岛及邻近区域的鸟类现状,为该区域后续规划建设方案提出鸟类多样性的保护建议,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采用样线法对佛山新城登泷沙岛及邻近区域的鸟类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1)共记录鸟类60种,隶属于11目2... 为掌握佛山新城区域特别是登泷沙岛及邻近区域的鸟类现状,为该区域后续规划建设方案提出鸟类多样性的保护建议,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采用样线法对佛山新城登泷沙岛及邻近区域的鸟类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1)共记录鸟类60种,隶属于11目29科。雀形目鸟类最多为17科34种,占鸟类总种数的56.67%;国家II级保护鸟类2种。居留型以留鸟为主(40种),其次为冬候鸟13种,夏候鸟和旅鸟分别为5和2种;2)在区系方面,东洋种与古北种比例相近,说明两大区系成分在该区域相互渗透,具有交错重叠分布的特点;3)在林地灌丛、水域滩涂、草地和农田4种生境中,林地灌丛生境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最高,草地生境的鸟类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最高,草地生境和农田生境的鸟类群落结构相似性系数(Sorenson指数)最高。根据登泷沙岛及邻近区域鸟类的分布特点,提出了总体布局、分区设计的鸟类恢复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山新城 鸟类群落 多样性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坡鹿在广州地区的饲养与繁殖 被引量:3
17
作者 莫卓东 夏晓潮 +1 位作者 邹洁建 陈武 《广东林业科技》 2012年第4期77-79,83,共3页
1999年广州动物园从海南引进一对海南坡鹿进行饲养和繁殖,至今已繁殖5胎,成活4头,成活率达80%。海南坡鹿在广州地区的发情期为每年12月至翌年3月,发情高峰期为1~2月,妊娠期237~240天。海南坡鹿的精饲料以正大康地公司出口的奶牛D19颗... 1999年广州动物园从海南引进一对海南坡鹿进行饲养和繁殖,至今已繁殖5胎,成活4头,成活率达80%。海南坡鹿在广州地区的发情期为每年12月至翌年3月,发情高峰期为1~2月,妊娠期237~240天。海南坡鹿的精饲料以正大康地公司出口的奶牛D19颗粒料为主,辅以黄豆、苹果、番薯,草料以象草和苜蓿草为主。海南坡鹿引种到广州地区进行繁育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坡鹿 广州地区 饲养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笼养噪犀鸟的繁殖行为观察与繁殖技术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侯方晖 王静 《广东林业科技》 2009年第4期51-53,共3页
文章介绍噪犀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繁殖情况。噪犀鸟的饲养环境需要注意防暑、保暖、通风与采光的需要,饲料以谷物和水果为主,人工鸟巢的制作应充分考虑亲鸟体形的大小与雏鸟活动的要求。在广州地区的气候环境下,噪犀鸟5~8月份繁殖... 文章介绍噪犀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繁殖情况。噪犀鸟的饲养环境需要注意防暑、保暖、通风与采光的需要,饲料以谷物和水果为主,人工鸟巢的制作应充分考虑亲鸟体形的大小与雏鸟活动的要求。在广州地区的气候环境下,噪犀鸟5~8月份繁殖,每窝产卵2枚左右,孵化期约30天。在繁殖期,亲鸟对人工鸟巢进行啄土封门,雌鸟在巢内孵卵,雄鸟通过狭窄的洞口供给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犀鸟 饲料 人工鸟巢 繁殖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植物园鸟类种类特征及栖息地植物景观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光大 白晶滢 +1 位作者 许铭宇 陈薇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2期82-88,共7页
为探讨不同植物群落、生境与鸟类栖息地的关系,分析影响鸟类物种和种群分布的因子,研究城市绿地引鸟植物景观构建的可行性方案,在2021年对华南植物园游览区中的鸟类以及植物群落开展调查研究。采用样方法对鸟类物种和鸟类种群进行观测,... 为探讨不同植物群落、生境与鸟类栖息地的关系,分析影响鸟类物种和种群分布的因子,研究城市绿地引鸟植物景观构建的可行性方案,在2021年对华南植物园游览区中的鸟类以及植物群落开展调查研究。采用样方法对鸟类物种和鸟类种群进行观测,通过样方法对华南植物园游览区植物物种、植物群落和植物生境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共记录到鸟类14目40科88种,其中留鸟最多,达64种,占72.73%。鸟类种群分布特征与植物种类和植被结构关系密切,鸟类种群的丰富度、丰度与植物物种多样性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栖息地 植物景观 生物多样性 华南植物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淇澳岛鸟类多样性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争争 熊晴帆 杨光大 《热带林业》 2023年第3期55-60,共6页
淇澳岛是广东地区鸟类重要的栖息地和迁徙休憩点,对于维持区域鸟类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于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逐月进行连续调查,选择样线法和固定样点法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共调查12次。结果如下:(1)记录鸟类5465只,隶属于11目30科78种... 淇澳岛是广东地区鸟类重要的栖息地和迁徙休憩点,对于维持区域鸟类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于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逐月进行连续调查,选择样线法和固定样点法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共调查12次。结果如下:(1)记录鸟类5465只,隶属于11目30科78种。其中,留鸟41种、夏候鸟31种、冬候鸟49种、旅鸟40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6种。(2)鸟类物种多样性指数秋季最高,夏季最低;均匀度指数秋季最高,春季和夏季最低,均为0.75;丰富度指数冬季最高,夏季最低。(3)群落结构上,夏季和秋季差异性最高,Jaccard相异性指数值为0.51;秋季和冬季差异性最低,值为0.30。淇澳岛鸟类群落的季节性变化主要受到冬候鸟和夏候鸟迁入迁出的影响;其中,绝大多数鸟类为水鸟,并且冬候鸟占据数量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淇澳岛 鸟类 多样性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