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役晶体硅光伏电池碱法回收工艺研究
1
作者 谢文浩 李欢 +2 位作者 谢建军 顾菁 袁浩然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560-3569,共10页
对铝背场晶体硅光伏电池片的碱法回收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并采用响应曲面(Box-Behnken)法,以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和NaOH浓度为影响因子,铝浸出率、硅保存率和硅铝合金脱除率为响应值,开展回收工艺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铝浸出率和硅... 对铝背场晶体硅光伏电池片的碱法回收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并采用响应曲面(Box-Behnken)法,以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和NaOH浓度为影响因子,铝浸出率、硅保存率和硅铝合金脱除率为响应值,开展回收工艺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铝浸出率和硅铝合金脱除率影响最显著的因素为NaOH浓度(0.2~2.0 mol/L),对硅保存率影响最显著的因素为浸出温度(20~80℃)。此外,在浸出温度为49℃,浸出时间为25 min,NaOH浓度为1.6 mol/L的优化条件下,铝浸出率、硅保存率和硅铝合金脱除率分别达到97.08%、94.79%和100%,并与模型预测数据吻合度高(相对误差均小于3%),证实了优化方案的可靠性。最后,利用拜耳法通过结晶、分离、煅烧等步骤将铝转化为氧化铝,经过表征发现回收所得微纳米氧化铝为χ相。本研究可为退役光伏电池的资源化回收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池 碱法回收 响应曲面法 微纳米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役LiFePO_(4)正极材料强化解离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功起 刘泽健 +1 位作者 顾菁 袁浩然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7-503,共7页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及储能领域快速发展,退役LiFePO_(4)电池的规模化综合回收已成为我国新能源领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关键挑战与迫切需求。总结了退役LiFePO_(4)电池正极材料的主要强化解离技术,包括火法冶金、湿法冶金、机械化学、电化...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及储能领域快速发展,退役LiFePO_(4)电池的规模化综合回收已成为我国新能源领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关键挑战与迫切需求。总结了退役LiFePO_(4)电池正极材料的主要强化解离技术,包括火法冶金、湿法冶金、机械化学、电化学冶金等的原理、优缺点及研究应用现状,进一步阐述了强化解离技术在提高有价组分回收效率、降低成本和减少环境影响方面的创新进展,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磷酸铁锂电池 正极材料 强化解离 综合回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锂电池热转化过程典型有机污染物及其潜在健康风险评估
3
作者 张佳雯 王文捷 +4 位作者 刘世君 朱春友 刘宇 李良忠 袁浩然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9-357,共9页
为识别废弃锂离子电池及其热过程产物中的典型有机污染物、评估呼吸暴露对职业人群的潜在健康风险,运用气相-高分辨质谱和液相-高分辨质谱技术,开展了非靶标筛查分析。结果显示,废弃锂电池样品提取液中检出115种有机化合物,以芳香类化合... 为识别废弃锂离子电池及其热过程产物中的典型有机污染物、评估呼吸暴露对职业人群的潜在健康风险,运用气相-高分辨质谱和液相-高分辨质谱技术,开展了非靶标筛查分析。结果显示,废弃锂电池样品提取液中检出115种有机化合物,以芳香类化合物(34.8%)和脂质类化合物(17.4%)为主,包含多氟/全氟烷基化合物、有机磷酸酯和邻苯二甲酸酯等具有健康危害的新污染物。经过550℃氮气气氛热解,废弃锂电池样品剩余固体中化合物种类显著减少。然而,热解产物中检测到374种化合物,主要分布在热解气和热解油中,以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为主,其中菲的浓度高达1675μg/m^(3)。通过对多环芳烃的终身致癌风险评估,初步发现废弃锂电池热解气体产物可能对职业人群造成潜在的终身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锂电池 热解 非靶标筛查 健康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氧化/还原技术降解水中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研究进展
4
作者 褚梦旭 王骏 +2 位作者 马瑞雪 李良忠 卢伦 《化工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0-330,共11页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具有来源广、易迁移、易蓄积、毒性大等特点,分子中C—F键的强稳定性使得传统处理技术难以对其进行有效去除。电化学技术可以通过直接电子转移或间接电子转移产生活性物种(·OH和H^(*))实现对水中PFASs...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具有来源广、易迁移、易蓄积、毒性大等特点,分子中C—F键的强稳定性使得传统处理技术难以对其进行有效去除。电化学技术可以通过直接电子转移或间接电子转移产生活性物种(·OH和H^(*))实现对水中PFASs的氧化还原降解。本文阐述了单一电化学氧化/还原技术降解PFASs的研究进展,包括降解机理、电极材料发展以及技术优化;总结了电化学与(类)芬顿、过硫酸盐、光催化等技术协同对PFASs的降解效果和技术优势;最后对电化学技术降解PFASs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 电化学氧化 电化学还原 协同技术 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