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G介导的广东虫草原生质体遗传转化体系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成花 黄虹 +5 位作者 程慧娇 王刚正 陈香女 钟国瑞 李泰辉 邓旺秋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16-28,共13页
【目的】广东虫草是我国特有珍稀食药用菌,其营养成分丰富、活性功效显著,已获批新资源食品,产业化应用前景广阔。建立广东虫草原生质体制备及遗传转化方法,可为广东虫草新品种选育及基因功能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东虫草菌丝... 【目的】广东虫草是我国特有珍稀食药用菌,其营养成分丰富、活性功效显著,已获批新资源食品,产业化应用前景广阔。建立广东虫草原生质体制备及遗传转化方法,可为广东虫草新品种选育及基因功能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东虫草菌丝体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原生质体制备过程中酶解组合、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复苏培养基及抗性标记进行筛选。同时以潮霉素抗性标记质粒pCAMBIA1300为转化片段,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过程中亚精胺浓度、PEG加入间隔时间、抗生素添加时间进行筛选。并以广东虫草中的锌指半胱氨酸转录因子CgPro1敲除片段为目的转化片段,对转化系统进行验证。【结果】广东虫草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组合条件为:采用含有裂解酶+崩溃酶的混合酶体系(1∶1)对广东虫草的菌丝体进行酶解,且酶解温度28℃、酶解时间为5.5 h时原生质体得率最高;原生质体复苏过程中,TB3复苏培养基对广东虫草原生质体的复苏效果最好、其次为0.6mol/L KCl-PDA;PEG介导原生质体转化过程中,加入5 mmol/L亚精胺、PEG加入间隔时间10 min、原生质体复苏3 d后添加250μg/mL潮霉素抗性标记进行筛选,转化效率最高。此外,通过建立的转化系统获得3个CgPro1敲除突变株及3个杂合子,表型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参与广东虫草子实体发育过程。【结论】建立了成熟的广东虫草原生质体制备及PEG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可为今后广东虫草基因功能、蛋白定位等遗传操作研究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为广东虫草遗传育种提供重要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虫草 原生质体 PEG介导 遗传转化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地保护政策驱动的城市碳库时空演变规律——以广东江门为例
2
作者 林海庆 杨旭楠 +3 位作者 黄心怡 张义栋 汪涛 许玫英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35-2146,共12页
为探究双碳政策实施对林地碳库演变影响的规律,选取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屏障——江门市作为案例,基于2000~2020年5期土地覆盖及碳密度数据,使用InVEST模型定量评估研究区的碳储量,并结合政策一致性评价(PMC)指数模型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 为探究双碳政策实施对林地碳库演变影响的规律,选取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屏障——江门市作为案例,基于2000~2020年5期土地覆盖及碳密度数据,使用InVEST模型定量评估研究区的碳储量,并结合政策一致性评价(PMC)指数模型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模型,分析林业政策的质量及其对碳储量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江门市林地和耕地主导了碳储量的变化,2000~2015年,大量林地和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碳储量由34.22×10^(6)t下降到33.59×10^(6)t(林地贡献率72.8%),占同期大湾区碳储量下降的14.35%;2015年后由于森林城市建设等补贴型政策的实施,2015~2020年江门市内碳储量增加的区域面积超过了碳储量减少的区域面积,碳储量提升了0.5%,且激励保障变量被识别为驱动碳储量增加的核心因素.空间变化方面,江门市的碳储量增加与降低区域呈聚类分布,响应了“森林围城,树林进城”政策的实施.本研究根据碳储量密度和建筑密度的联合空间分布特征,提出生态保育区的森林保护、自然荒野区的碳汇规划、中心旧城区的空间改造和新型建成区的园林建设等基于功能分区的碳汇提升建议,为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方案提供理论支撑和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时空变异 政策驱动 江门市 InVE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IR技术在水体沉积物有机碳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义栋 杨旭楠 +2 位作者 陈艳姣 汪涛 许玫英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83-1494,共12页
水体沉积物有机碳(SOC)在全球碳循环和生态系统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评估其组成和稳定性对研究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下生态系统碳库的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系统综述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在评估SOC组成与稳定性方面的... 水体沉积物有机碳(SOC)在全球碳循环和生态系统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评估其组成和稳定性对研究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下生态系统碳库的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系统综述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在评估SOC组成与稳定性方面的应用进展,分析了FT-IR在揭示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团特征方面的优势,总结了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吸收峰波数范围和特征指数。FT-IR具有无损性和快速性,使其特别适合大规模和多种分析需要的研究。尽管FT-IR技术展现出显著的分析优势,但其在复杂沉积物基质中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难点,包括定量分析的局限和样品制备过程中的变异性。为克服这些限制,建议加强与其他先进技术进行整合,优化数据处理算法,并建立统一的分析标准。该文揭示了FT-IR技术在识别和理解沉积物中有机碳动态过程中的独特优势,为沉积物中的碳循环解析与环境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有机碳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有机碳稳定性 有机-矿物相互作用 光谱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葡萄球菌应用于化妆品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文霞 冯静 +3 位作者 刘静霞 徐健 陈相孩 谢小保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7,共9页
皮肤微生态系统最大的特点是看似无序实则有条不紊的自我调节功能,为皮肤构筑了内生的免疫系统和外部的战略防线,表皮葡萄球菌是皮肤表面最常见的定殖菌之一,其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性和表型多样性,能长期存活于皮肤表面,同时表皮葡萄球... 皮肤微生态系统最大的特点是看似无序实则有条不紊的自我调节功能,为皮肤构筑了内生的免疫系统和外部的战略防线,表皮葡萄球菌是皮肤表面最常见的定殖菌之一,其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性和表型多样性,能长期存活于皮肤表面,同时表皮葡萄球菌在改善皮肤状态中具有重要功能如延缓皮肤衰老、保湿、抗紫外线、皮肤屏障修复等。文章介绍了表皮葡萄球菌在皮肤微生物中的角色,以及在功效护肤中的作用,并对表皮葡萄球菌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展望,以期为功效护肤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葡萄球菌 化妆品 功效 共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宁酸改性木质素纳米颗粒Pickering乳液在农业除草剂减量增效的应用
5
作者 韩佳志 王丽娜 +1 位作者 陈铭杰 郭延柱 《中国造纸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8-196,共9页
增加农药液滴在叶片上的沉积量和附着率是提高农药利用效率和应对农药应用挑战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硫酸盐木质素为原料,利用单宁酸对木质素结构进行修饰,通过反溶剂法得到单宁酸改性木质素纳米颗粒(TA-LNPs),并将其用于稳定负载异丙甲... 增加农药液滴在叶片上的沉积量和附着率是提高农药利用效率和应对农药应用挑战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硫酸盐木质素为原料,利用单宁酸对木质素结构进行修饰,通过反溶剂法得到单宁酸改性木质素纳米颗粒(TA-LNPs),并将其用于稳定负载异丙甲草胺的Pickering乳液,构建了一种简便、高效的农用化学品递送系统;探究了木质素基Pickering乳液(TA-PEs)在叶面上的沉积性能、缓释行为和紫外光降解行为。结果表明,TA-PEs与叶面的接触角为37.92°,展现出较好的叶面润湿能力;TA-PEs在叶面沉积量可达81.53%;同时,TA-PEs还表现出对异丙甲草胺的紫外防护效果,在紫外线照射24 h后,异丙甲草胺的保留率为77.46%,TA-PEs的叶片润湿性、叶片沉积性能和紫外光稳定性均优于市售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稳定的异丙甲草胺乳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纳米颗粒 Pickering乳液 异丙甲草胺 沉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草菇主要栽培菌株RAPD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邓旺秋 杨小兵 +4 位作者 李泰辉 宋斌 林群英 周洁莹 夏凤娜 《食用菌学报》 2004年第3期1-6,共6页
利用RAPD标记对广东省8个草菇主要栽培菌株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获得了草菇不同菌株的DNA指纹图谱。分子聚类结果表明,8个供试菌株可分成两组:菌株V17、V844和粤草01为一组;粤草02、粤草03、粤草04、V5 1和V23为另一组,且同... 利用RAPD标记对广东省8个草菇主要栽培菌株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获得了草菇不同菌株的DNA指纹图谱。分子聚类结果表明,8个供试菌株可分成两组:菌株V17、V844和粤草01为一组;粤草02、粤草03、粤草04、V5 1和V23为另一组,且同一组内的DNA多态性也有差异。RAPD扩增指纹能有效分辨不同菌株的基因型,可为草菇商业菌株的鉴别提供快速有效的技术手段,为规范食用菌菌种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草菇 栽培 菌株 RAPD 遗传多态性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香菇栽培菌株RAPD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邓旺秋 杨小兵 +2 位作者 李泰辉 林群英 周洁莹 《食用菌学报》 2004年第1期7-11,共5页
对广东省5个香菇(Lentinulaedodes)栽培菌株或其衍生菌株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APD扩增指纹能有效分辨不同菌株的基因型,可为香菇的商业菌株质量监测提供快速有效的技术手段,为规范食用菌菌种生... 对广东省5个香菇(Lentinulaedodes)栽培菌株或其衍生菌株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APD扩增指纹能有效分辨不同菌株的基因型,可为香菇的商业菌株质量监测提供快速有效的技术手段,为规范食用菌菌种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香菇 栽培 菌株 RAPD 多态性分析 遗传 DNA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菌种保藏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远超 梁晓薇 +4 位作者 莫伟鹏 卓丽君 胡惠萍 黄龙花 谢意珍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共6页
食用菌菌种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菌种质量直接影响着食用菌子实体的产量和品质,因此菌种保藏历来都受到食用菌生产及科研人员的重视。目前食用菌菌种保藏方法,常用的有控制温度的继代培养低温保藏法和超低温(液氮)保藏法,现已将... 食用菌菌种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菌种质量直接影响着食用菌子实体的产量和品质,因此菌种保藏历来都受到食用菌生产及科研人员的重视。目前食用菌菌种保藏方法,常用的有控制温度的继代培养低温保藏法和超低温(液氮)保藏法,现已将分子生物学技术运用于菌种保藏研究,对菌种保藏方法和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退化 液氮保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金针菇鲜品有害微生物的抽检与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胡惠萍 周杰莹 +5 位作者 吴清平 郭伟鹏 张智 夏凤娜 邓梅清 杨小兵 《食用菌学报》 2008年第2期85-89,共5页
本研究对广东省4家大型食用菌生产企业、12家大型超市和30家农贸市场的50个金针菇鲜品样品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总数、酵母总数、沙门氏菌数、志贺氏菌数、金黄色葡萄球菌数和大肠埃希氏菌数等8项微生物指标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 本研究对广东省4家大型食用菌生产企业、12家大型超市和30家农贸市场的50个金针菇鲜品样品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总数、酵母总数、沙门氏菌数、志贺氏菌数、金黄色葡萄球菌数和大肠埃希氏菌数等8项微生物指标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同时参考《国内外技术法规和标准中食品微生物限量》的有关微生物指标,给出了广东省金针菇鲜品的微生物指标推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广东省地方标准 有害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实验室同时运行多种质量体系的风险与应对措施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超武 梁燕珍 曾国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0-94,共15页
首先通过比较良好实验室规范(GLP)和ISO/IEC 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的体系条款、管理方式和技术能力,得出不同质量体系的关系和联系。然后通过实验室内部管理和外部评审中出现的偏离和不符合项,识别出关键环节的潜在风险... 首先通过比较良好实验室规范(GLP)和ISO/IEC 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的体系条款、管理方式和技术能力,得出不同质量体系的关系和联系。然后通过实验室内部管理和外部评审中出现的偏离和不符合项,识别出关键环节的潜在风险。进一步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不同技术要素和管理要素对检测效果的影响,评估实验室应该如何处理不同质量体系之间的关系。最后,希望通过不同角度的比较分析,能够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多种质量管理体系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AS CMA GLP 质量体系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废弃羽毛、菌渣为主的基质及其应用效果
11
作者 谢小林 李成江 +6 位作者 周莲 陈猛 刘玉敏 王勇 李燕旋 姚青 朱红惠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9-125,共7页
为促进废弃羽毛、菌渣的资源化利用,寻找草炭的适宜替代原料,用发酵完全的羽毛、菌渣联合发酵物去替代草炭,添加蛭石、珍珠岩配制成不同比例的基质,研究其对上海青、番茄、辣椒的出苗率、基质理化性质及辣椒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 为促进废弃羽毛、菌渣的资源化利用,寻找草炭的适宜替代原料,用发酵完全的羽毛、菌渣联合发酵物去替代草炭,添加蛭石、珍珠岩配制成不同比例的基质,研究其对上海青、番茄、辣椒的出苗率、基质理化性质及辣椒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草炭基质(CK)相比,用25%、50%、75%和100%的羽毛、菌渣联合发酵物替代草炭,上海青种子出苗率随羽毛、菌渣联合发酵物增加而降低,当替代量为50%时,上述种子出苗率与CK间无显著差异,而当替代量为75%时,上海青种子出苗率则较CK降低44.79%。从基质理化性质来看,用羽毛、菌渣联合发酵物去替代草炭,基质的pH值、EC值、容重较CK显著提高。对于辣椒生长发育及产量而言,当羽毛、菌渣联合发酵物替代量为50%时,辣椒株高、茎粗、叶长、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植株鲜质量较CK显著增加,单果质量和单株产量分别较CK显著增加36.33%和118.95%。综上,用发酵完全的羽毛、菌渣联合发酵物替代草炭能提高基质的pH值、EC值和容重,促进辣椒生长,提高植株鲜质量,从而提高辣椒单果质量和单株产量,但用作种苗培育时,羽毛、菌渣联合发酵物的替代量应控制在50%以下,否则会影响蔬菜种子出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羽毛 菌渣 栽培基质 种苗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SB10的筛选、鉴定及其在番茄青枯病防治中的应用
12
作者 刘玉敏 谢小林 +5 位作者 陈猛 周莲 李成江 王勇 李燕旋 朱红惠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34-143,共10页
为获得雷尔氏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高效拮抗生防菌株资源,从生姜患病组织中分离、筛选出高效拮抗菌株SB10,经理化指标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对病原菌的平板拮抗试验结果表明,SB10具有... 为获得雷尔氏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高效拮抗生防菌株资源,从生姜患病组织中分离、筛选出高效拮抗菌株SB10,经理化指标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对病原菌的平板拮抗试验结果表明,SB10具有广谱抑菌功能,其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大丽轮枝孢菌(Verticilium dahliae)等病原真菌和柑橘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及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等病原细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均在3.0 cm以上。生防盆栽试验结果表明,SB10菌体重悬液和发酵液均对青枯雷尔氏菌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且其发酵液的预防作用的相对防效为80%,显著优于治疗作用的相对防效(42%);且SB10菌体重悬液和发酵液对青枯雷尔氏的防治效果有差异,其菌体重悬液生防效果优于发酵液。促生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菌株SB10菌体重悬液显著地增加了番茄的地上部鲜重。综上,Bacillus velezensis SB10菌株具有广谱抑菌能力,对番茄植株有明显促生效果,可作为番茄青枯病高效生防菌剂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番茄青枯病 广谱抑菌功能 生防作用 促生作用 土传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半乳糖地质杆菌分离筛选及其对畜禽养殖固体有机废弃物的处理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小林 陈猛 +5 位作者 李成江 周莲 刘玉敏 王勇 姚青 朱红惠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2,共7页
为获得畜禽养殖固体有机废弃物的高效降解菌株,本研究采用稀释涂布高温培养方法从东莞市中心定点屠宰场的猪粪泥堆肥中分离得到一株嗜热高温菌株BWTGW1.1,经形态学、生理生化、16S rRNA基因序列建树分析鉴定,初步确定为半乳糖地质杆菌(G... 为获得畜禽养殖固体有机废弃物的高效降解菌株,本研究采用稀释涂布高温培养方法从东莞市中心定点屠宰场的猪粪泥堆肥中分离得到一株嗜热高温菌株BWTGW1.1,经形态学、生理生化、16S rRNA基因序列建树分析鉴定,初步确定为半乳糖地质杆菌(Geobacillus galactosidasius),并进一步对BWTGW1.1菌株的耐盐、耐高温、产耐高温蛋白酶能力和畜禽养殖固体有机废弃物的处理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耐盐方面,BWTGW1.1菌株在盐浓度为1.5%的条件下生长良好,培养48 h后OD_(600)=1.1;在耐高温和产耐高温蛋白酶能力方面,BWTGW1.1菌株85℃培养12 h依然能存活,60℃培养48 h后可产生水解的透明圈,且水解圈直径/菌落直径大于2.0。在116 m^(3)大型立式固体发酵罐中,BWTGW1.1菌液+普通菌剂能使堆体温度发酵24 h就达到58℃,较普通菌剂单独处理提高13℃,且60~70℃高温持续时间达108 h,而普通菌剂处理仅持续60 h。BWTGW1.1菌液+普通菌剂处理猪粪泥发酵168 h后黄瓜种子发芽指数达到86.75%,较普通菌剂处理提高26.24%,表明BWTGW1.1在猪粪泥等畜禽养殖固体有机废弃物堆肥发酵过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糖地质杆菌 嗜热高温菌 畜禽养殖固体废弃物 堆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虫草人工栽培的光温条件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林群英 李泰辉 +1 位作者 黄浩 宋斌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5,共4页
以自行分离的广东虫草Cordyceps guangdongensis菌种为材料,对其子实体栽培所需的温度和光照条件进行了研究.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广东虫草菌丝的最佳生长温度为23℃,原基形成的最佳温度范围为20~23℃,子实体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3℃... 以自行分离的广东虫草Cordyceps guangdongensis菌种为材料,对其子实体栽培所需的温度和光照条件进行了研究.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广东虫草菌丝的最佳生长温度为23℃,原基形成的最佳温度范围为20~23℃,子实体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3℃;光照度为800—1000lx时,最利于原基的诱导形成,但对子实体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生物转化率为7.87%(按子实体干质量计算),光照度低于400lx时,子实体生长良好,生物转化率高于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属 子实体栽培 光照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发展动态与产业趋势分析
15
作者 杨旭楠 刘丛竹 +7 位作者 陈杏娟 宋仲戬 杜娟 李曼 吴清平 刘东风 俞汉青 许玫英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203,共12页
基于微生物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响应,通过检测其生理生化特征、群落结构或功能变化来评估环境质量的技术体系,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系统健康诊断等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本文通过文献调研,... 基于微生物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响应,通过检测其生理生化特征、群落结构或功能变化来评估环境质量的技术体系,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系统健康诊断等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本文通过文献调研,系统梳理了基于微生物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基础原理与研究进展;基于专利分析,揭示了该领域的技术发展路径和技术发展特点;结合行业调研,评估了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等产业发展条件,阐述了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研究表明,基于微生物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已成为突破传统理化监测局限的重要途径:微生物指示法、微生物传感器和微生物生态评价等技术的创新推动环境监测进入新阶段,合成生物学技术、环境脱氧核糖核酸分析和智能化检测设备的发展使监测手段更加丰富,细分领域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研究建议,强化技术创新与完善微生物组学标准体系建设、构建微生物环境监测产业创新生态、加强政策保障和生物安全管理,促进我国微生物环境监测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环境监测 指示微生物 微生物传感器 环境微生物组 环境脱氧核糖核酸 生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品强化快速生物降解性测试技术的比对验证研究
16
作者 邓桂荣 罗凤娟 +5 位作者 叶芷君 高亮 刘东满 柳燕贞 许玫英 梅承芳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5-304,共10页
基于最终生物降解率数据开展持久性判定是新化学物质危害性分类的关键内容,也是化学品环境风险管控的重要技术手段。为了评估新建立的化学品强化快速生物降解性标准化测试方法的可行性和结果的可再现性,本研究选取2种化学物质,在5家实... 基于最终生物降解率数据开展持久性判定是新化学物质危害性分类的关键内容,也是化学品环境风险管控的重要技术手段。为了评估新建立的化学品强化快速生物降解性标准化测试方法的可行性和结果的可再现性,本研究选取2种化学物质,在5家实验室中分别进行了基于“快速生物降解性:测压呼吸计量法”的强化试验比对。结果显示,各实验室所得数据的有效性均满足标准要求,2种化学物质的生物降解率均呈正态分布;基于稳健总计统计量的Z比分数分别为-0.946~0.416和-0.526~1.303,即|Z|值均小于2,均为可接受的比对结果。上述结果表明新建立的测试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再现性,符合对化学品开展强化快速生物降解性测试的要求,适用于标准化测试。本研究为化学品生物降解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参考,并为化学品持久性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快速生物降解性试验 实验室间比对 持久性评估 稳健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微生物学及其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文茹 谢小保 +2 位作者 施庆珊 欧阳友生 陈仪本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6-140,共5页
预测微生物学是运用微生物学、工程数学以及统计学进行数学建模,利用所建模型,通过计算机及其配套软件,预测和描述处在特定的环境下微生物的生长和死亡规律。预测微生物学模型按Whiting和Buchanan的分类方法分为初级模型、次级模型和三... 预测微生物学是运用微生物学、工程数学以及统计学进行数学建模,利用所建模型,通过计算机及其配套软件,预测和描述处在特定的环境下微生物的生长和死亡规律。预测微生物学模型按Whiting和Buchanan的分类方法分为初级模型、次级模型和三级模型,文中按该分类方法分别对预测微生物学及其模型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对预测微生物学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为在食品工业中更好的利用预测微生物学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微生物学 模型 微生物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工程微生物技术与产业发展研究
18
作者 杨旭楠 刘丛竹 +4 位作者 宋仲戬 吴清平 刘东风 俞汉青 许玫英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5-191,共17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技术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本文通过系统的横向对比评述,深入剖析了环境工程微生物技术在水处理、土壤修复、废气治理、固体废物处置以及通用技术等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核心技术路径;研判了环境工程微生物技术的发... 环境工程微生物技术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本文通过系统的横向对比评述,深入剖析了环境工程微生物技术在水处理、土壤修复、废气治理、固体废物处置以及通用技术等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核心技术路径;研判了环境工程微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即在微生物代谢调控、功能载体创新及合成生物学等关键技术的驱动下,从经验应用到理性设计范式,从单一功能菌剂到协同微生物群落,从局部修复到系统级优化;梳理了环境工程微生物产业的发展环境与发展现状,剖析了我国产业发展在政策驱动、市场格局、技术瓶颈等方面面临的挑战。为推动我国环境工程微生物技术及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化应用,研究建议,加强基础研究,着重发展基于多组学技术的功能菌群设计、智能材料介导的微生物菌剂精准投递以及数字孪生系统促进的动态过程优化等技术方向;构建“技术‒产业‒市场”协同创新体系,推动从技术突破到产业落地的全链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微生物技术 水处理 土壤修复 废气处理 固体废物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虫草与冬虫夏草及蛹虫草的成分比较 被引量:30
19
作者 林群英 李泰辉 +1 位作者 宋斌 黄浩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4-57,共4页
对人工驯化的广东虫草(Cordyceps guangdongensis)子实体进行成分分析,并与冬虫夏草和蛹虫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广东虫草的虫草酸含量较高,达151.00 mg/g,高于冬虫夏草(127.80 mg/g)和蛹虫草(39.00 mg/g);腺苷为0.81 mg/g,是冬虫夏草的... 对人工驯化的广东虫草(Cordyceps guangdongensis)子实体进行成分分析,并与冬虫夏草和蛹虫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广东虫草的虫草酸含量较高,达151.00 mg/g,高于冬虫夏草(127.80 mg/g)和蛹虫草(39.00 mg/g);腺苷为0.81 mg/g,是冬虫夏草的3倍;虫草素为0.02 mg/g,粗蛋白为27.5%;水解氨基酸总量为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虫草 有效成分 评价指标 资源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MP法在阪崎肠杆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淑红 吴清平 +2 位作者 徐晓可 张菊梅 郭伟鹏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1-114,共4页
针对阪崎肠杆菌的ompA基因设计4条特异性引物(2条内引物、2条外引物),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阪崎肠杆菌的DNA环介导恒温扩增法(LAMP)。通过对2株阪崎肠杆菌标准菌株、24株阪崎肠杆菌分离株和18株非阪崎肠杆菌测试,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很高的... 针对阪崎肠杆菌的ompA基因设计4条特异性引物(2条内引物、2条外引物),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阪崎肠杆菌的DNA环介导恒温扩增法(LAMP)。通过对2株阪崎肠杆菌标准菌株、24株阪崎肠杆菌分离株和18株非阪崎肠杆菌测试,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对其灵敏度进行检验,发现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可以达到8CFU/mL,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在1份实验室能力验证盲样和26份实际奶粉样品中应用发现,该方法与传统生化方法结果吻合,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阪崎肠杆菌 ompA基因 环介导恒温扩增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