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小东江水系河流沉积物磷素赋存形态及其环境意义
1
作者
毛珊珊
张秋英
+6 位作者
李曹乐
李兆
张宇军
李发东
舒旺
王登超
郝帅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4-504,共11页
河流磷(P)主要来源于底泥内源释放和外源输入,为探讨河流沉积物-水界面磷赋存形态组分及影响因素,本研究以华南地区典型河流小东江为研究对象,采集水体和沉积物样品,分析其磷赋存形态。采用连续提取法逐步进行提取,结合土地利用类型,探...
河流磷(P)主要来源于底泥内源释放和外源输入,为探讨河流沉积物-水界面磷赋存形态组分及影响因素,本研究以华南地区典型河流小东江为研究对象,采集水体和沉积物样品,分析其磷赋存形态。采用连续提取法逐步进行提取,结合土地利用类型,探究沉积物-水中磷赋存形态的组成、分布特征及潜在生物可利用性,辨识沉积物中磷赋存形态的来源。结果表明,水体总磷浓度为0.13~0.33 mg·L^(-1),水体无机磷占水体总磷的64.79%~94.78%。沉积物总磷平均含量为219.44 mg·kg^(-1),沉积物无机磷(占比63.48%)是沉积物总磷的主要表现形式。沉积物无机磷总体表现为铁铝结合态无机磷(44.64%)>潜在活性无机磷(31.40%)>钙结合态无机磷(19.83%)>弱吸附态无机磷(4.12%);沉积物有机磷总体表现为非活性有机磷(46.39%)>中活性有机磷(27.03%)>潜在活性有机磷(19.05%)>弱吸附态有机磷(1.72%)。源解析结果表明:沉积物无机磷与铁铝结合态无机磷、潜在活性无机磷、钙结合态无机磷、中活性有机磷呈显著正相关(P<0.001),生活污水排放、工业废水、农田退水等陆源输入是导致铁铝结合态无机磷含量高的主要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铁铝结合态无机磷与潜在活性有机磷、钙结合态无机磷、非活性有机磷呈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其来源具有一定相似性。沉积物磷释放通量为0.011~0.394 mg·m^(-2)·d^(-1),整体上小东江沉积物表现为磷素的“源”,生物直接可利用磷含量较高且空间差异大,这一趋势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东江
磷赋存形态
人类活动
磷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东江水系河流沉积物磷素赋存形态及其环境意义
1
作者
毛珊珊
张秋英
李曹乐
李兆
张宇军
李发东
舒旺
王登超
郝帅
机构
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中国
环境
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广东省茂名生态环境监测站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
环境
学院
出处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4-504,共11页
基金
茂名市茂南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总体技术服务项目(2023-DFKY-0105)
高州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项目(二次)(E22M2000AL)。
文摘
河流磷(P)主要来源于底泥内源释放和外源输入,为探讨河流沉积物-水界面磷赋存形态组分及影响因素,本研究以华南地区典型河流小东江为研究对象,采集水体和沉积物样品,分析其磷赋存形态。采用连续提取法逐步进行提取,结合土地利用类型,探究沉积物-水中磷赋存形态的组成、分布特征及潜在生物可利用性,辨识沉积物中磷赋存形态的来源。结果表明,水体总磷浓度为0.13~0.33 mg·L^(-1),水体无机磷占水体总磷的64.79%~94.78%。沉积物总磷平均含量为219.44 mg·kg^(-1),沉积物无机磷(占比63.48%)是沉积物总磷的主要表现形式。沉积物无机磷总体表现为铁铝结合态无机磷(44.64%)>潜在活性无机磷(31.40%)>钙结合态无机磷(19.83%)>弱吸附态无机磷(4.12%);沉积物有机磷总体表现为非活性有机磷(46.39%)>中活性有机磷(27.03%)>潜在活性有机磷(19.05%)>弱吸附态有机磷(1.72%)。源解析结果表明:沉积物无机磷与铁铝结合态无机磷、潜在活性无机磷、钙结合态无机磷、中活性有机磷呈显著正相关(P<0.001),生活污水排放、工业废水、农田退水等陆源输入是导致铁铝结合态无机磷含量高的主要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铁铝结合态无机磷与潜在活性有机磷、钙结合态无机磷、非活性有机磷呈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其来源具有一定相似性。沉积物磷释放通量为0.011~0.394 mg·m^(-2)·d^(-1),整体上小东江沉积物表现为磷素的“源”,生物直接可利用磷含量较高且空间差异大,这一趋势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关键词
小东江
磷赋存形态
人类活动
磷来源
Keywords
Xiaodongjiang River
phosphorus form
anthropogenic activity
phosphorus source
分类号
X5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小东江水系河流沉积物磷素赋存形态及其环境意义
毛珊珊
张秋英
李曹乐
李兆
张宇军
李发东
舒旺
王登超
郝帅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