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精神疾病自动分类与预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小怡 周静 +3 位作者 柯鹏飞 孔令茵 吴逢春 吴凯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52-763,共12页
神经精神疾病的神经病理机制仍有许多未知,客观临床诊断标准也十分欠缺,其诊断与预后面临巨大挑战。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神经影像数据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精神疾病神经病理机制的探索和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发掘。相比于实现群体水平... 神经精神疾病的神经病理机制仍有许多未知,客观临床诊断标准也十分欠缺,其诊断与预后面临巨大挑战。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神经影像数据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精神疾病神经病理机制的探索和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发掘。相比于实现群体水平分析的传统单变量分析方法,机器学习模型基于神经影像数据,实现神经精神疾病的个体化、智能化预测。综述近年来基于机器学习的神经精神疾病自动分类与预测研究进展,从机器学习基本原理和精神分裂症、抑郁症、阿尔兹海默症与帕金森病等4种典型神经精神疾病的最新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目前,疾病自动分类与预测研究还存在着样本量小、可重复性低等局限性,未来可以通过多站点数据协同分析来提高研究的样本量。此外,深度学习和跨疾病诊断与预测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神经精神疾病 神经影像 分类与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MRI精神分裂症脑复杂网络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孔令茵 吴逢春 +3 位作者 雷炳业 柯鹏飞 陈军 吴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50-1554,共5页
精神分裂症(SZ)为慢性精神疾病,常伴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MRI可用于观察SZ患者脑结构及功能异常,为识别精神障碍生物标记物提供重要支持。多项研究基于多模态MRI构建脑结构及功能网络,采用人脑连接组学分析方法,发现SZ... 精神分裂症(SZ)为慢性精神疾病,常伴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MRI可用于观察SZ患者脑结构及功能异常,为识别精神障碍生物标记物提供重要支持。多项研究基于多模态MRI构建脑结构及功能网络,采用人脑连接组学分析方法,发现SZ脑复杂网络异常,如最短路径长度增大、聚类系数及网络效率下降、核心节点受损等,进一步支持SZ失连接假说。本文针对SZ脑结构及功能网络、多模态网络等最新研究进行综述,探讨SZ脑复杂网络拓扑结构及属性特异性的特点,讨论现有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磁共振成像 神经网络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磁共振影像的抑郁障碍自动分类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静 彭红军 +3 位作者 杨勇哲 张越 孔令茵 吴凯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83-588,共6页
目的基于多模态磁共振影像,对抑郁障碍患者和正常对照进行自动分类。方法采集40例抑郁障碍患者和40名正常对照的结构磁共振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图像,基于自动解剖标签模板提取90个感兴趣区域的灰质体积、局部一致性、低频振荡振幅和度中... 目的基于多模态磁共振影像,对抑郁障碍患者和正常对照进行自动分类。方法采集40例抑郁障碍患者和40名正常对照的结构磁共振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图像,基于自动解剖标签模板提取90个感兴趣区域的灰质体积、局部一致性、低频振荡振幅和度中心度作为特征进行输入,用基于递归特征消除的支持向量机对抑郁障碍患者和正常对照进行自动分类研究。结果局部一致性和低频振荡振幅的组合为最佳分类特征,分类准确率达到87.50%,并且分类权重最大的脑区主要位于额叶和舌回。结论基于多模态磁共振影像的自动分类能从个体水平上有效区分抑郁障碍患者和正常对照,额叶和舌回的特征用于抑郁障碍的诊断敏感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多模态磁共振影像 支持向量机 递归特征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初步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黄侠 卓敏 +4 位作者 李时佳 吴逢春 陈军 韩俊南 吴凯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01-406,共6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特征与健康对照的差异。方法采集1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的粪便样本,进行16S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患者组肠道菌群中TM7门类菌群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P<0.05);消化链球菌科、乳杆...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特征与健康对照的差异。方法采集1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的粪便样本,进行16S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患者组肠道菌群中TM7门类菌群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P<0.05);消化链球菌科、乳杆菌科、放线菌科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P<0.05),而组织菌科相对丰度低于对照组(P<0.05);放线菌属、斯卡多维亚氏菌属、奇异菌属、Moryella、G07和乳杆菌属菌群丰度相比对照组增加(P<0.05)。功能预测显示,脂肪酸、丙酮酸代谢途径在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肠道菌群特征与健康对照相比发生改变,部分肠道菌群特征可能会成为精神分裂症临床诊断的辅助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16SrRNA 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