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树林碳汇开发技术与碳交易对策 被引量:5
1
作者 杨芳 王瑁 +3 位作者 王文卿 李瑞利 陈国贵 陈泓璋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3-731,共9页
充分利用碳汇的经济学属性和碳交易市场机制,科学地开发红树林碳汇并实现减排量交易,可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对红树林的保护与恢复工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系统地梳理红树林碳汇概况、开发技术和碳交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充分利用碳汇的经济学属性和碳交易市场机制,科学地开发红树林碳汇并实现减排量交易,可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对红树林的保护与恢复工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系统地梳理红树林碳汇概况、开发技术和碳交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1)加强科学研究,推动我国红树林碳汇项目开发方法学的持续落地;2)利用碳普惠市场机制,扩展红树林碳汇开发途径;3)探索红树林碳汇交易及抵消方式,提高红树林碳汇收益率;4)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红树林碳汇开发和交易,加强红树林的保护与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碳中和 红树林修复 蓝碳 碳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立地类型红树林修复效果评价——以深圳湾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宋雪 石建娅 +2 位作者 李瑞成 肖鑫 王辉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5-314,共10页
为解明不同立地红树林生态修复效果,本研究以深圳湾滨海红树林修复工程为研究对象,选取植物生长状况、修复完成情况和沉积物环境参数3个标准层,以未修复区和裸滩区为对照,分析强风浪海滩、低潮带海滩和砾石质海滩立地条件下红树林修复... 为解明不同立地红树林生态修复效果,本研究以深圳湾滨海红树林修复工程为研究对象,选取植物生长状况、修复完成情况和沉积物环境参数3个标准层,以未修复区和裸滩区为对照,分析强风浪海滩、低潮带海滩和砾石质海滩立地条件下红树林修复后的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环境质量特征,并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对其修复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修复3年后,强风浪海滩和低潮带海滩红树植物的保存率明显高于砾石质海滩,均高于60%。沉积物有机质(TOM)、总磷(TP)、溶解无机氮(DIN)和硝酸盐(NO_(3)^(-)-N)含量提高,说明红树林修复对沉积物环境质量有改善作用。深圳湾红树林修复效果评分为:砾石质海滩(3.754)<低潮带海滩(4.397)<强风浪海滩(4.895)。总体而言,深圳湾滨海红树林修复工程的修复效果为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红树林湿地 立地类型 修复效果 工程评价 深圳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四十年来中国内地红树林保护与恢复措施的生态效益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黄凡非 唐丽丽 李瑞利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3-822,共10页
对近40年来中国内地红树林的面积、碳储量及生物多样性进行剖析,系统地评估红树林保护与恢复措施的生态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在红树林保护与恢复措施的实施下,相较于开发前1970年代的4.88万公顷,1980—2000年红树林面积减少到约1.86万公... 对近40年来中国内地红树林的面积、碳储量及生物多样性进行剖析,系统地评估红树林保护与恢复措施的生态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在红树林保护与恢复措施的实施下,相较于开发前1970年代的4.88万公顷,1980—2000年红树林面积减少到约1.86万公顷,同时红树林碳储量由45.7 Mt CO_(2e)减至15.4 Mt CO_(2e);2000—2020年间红树林的恢复力度加大,2020年已恢复至2.8万公顷,同时碳储量增加至24.1 Mt CO_(2e),但是滞后于面积的恢复;1980—2000年,中国内地原生真红树的物种数量未减少,但种群规模受到较大的影响,物种濒危状况严重,现有的28种真红树(包括从国外引种的拉关木和无瓣海桑)中,有15种不同程度地濒危;2000—2020年,虽然恢复力度加大,但濒危状况未得到显著的改善。基于研究结果,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恢复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保护与恢复 碳储量 生物多样性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淹水复合胁迫对红树植物白骨壤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
4
作者 许天云 李瑞利 +1 位作者 张月琪 沈小雪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1-790,共10页
为了了解气候变化对红树植物根际微生态系统的影响,开展红树植物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的控制实验,模拟昼夜温度(对照组28/25℃,极端低温处理8/5℃,极端高温处理40/37℃)和淹水时间(对照组10 h/d,短淹水处理5 h/d,长淹水处理15 h/d)... 为了了解气候变化对红树植物根际微生态系统的影响,开展红树植物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的控制实验,模拟昼夜温度(对照组28/25℃,极端低温处理8/5℃,极端高温处理40/37℃)和淹水时间(对照组10 h/d,短淹水处理5 h/d,长淹水处理15 h/d)的复合胁迫生境,探究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组成特征和群落结构对温度–淹水复合胁迫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和淹水胁迫均降低根际细菌多样性,其中极端高温胁迫降低Chao1指数(从2367.6降为2017.5)和Shannon指数(从2.40降为2.11)。主坐标分析(PCoA)结果表明,温度对白骨壤根际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起主要作用。短淹水胁迫下的γ-变形菌纲的相对丰度为19%,低于对照组的37%。温度和淹水胁迫显著地降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相对丰度,极端高温与短、长淹水的复合胁迫增加盖丝藻属(Geitlerinema)的相对丰度。与淹水相比,温度对白骨壤根际群落结构影响更大,并且温度与淹水之间存在一定的拮抗作用,其复合胁迫使根际细菌群落的相互作用模式由协作关系转向竞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温度 淹水时间 根际细菌多样性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和微塑料及二者复合对秋茄生长及光合特征的影响
5
作者 柴民伟 吴一凡 +2 位作者 李瑞利 周琳 沈小雪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3-613,共11页
城市红树林面临重金属和微塑料(MPs)复合污染的环境问题。其中,镉(Cd)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聚乙烯(PE)和聚氯乙烯(PVC)是红树林中常见的微塑料污染物。该研究以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obovata)为研究对象,开展重金属Cd(0、5、50 mg·... 城市红树林面临重金属和微塑料(MPs)复合污染的环境问题。其中,镉(Cd)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聚乙烯(PE)和聚氯乙烯(PVC)是红树林中常见的微塑料污染物。该研究以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obovata)为研究对象,开展重金属Cd(0、5、50 mg·kg^(-1))和微塑料(小粒径PE(13μm)、大粒径PE(830μm);小粒径PVC(13μm)、大粒径PVC(830μm))复合胁迫试验,探究Cd和MPs及二者复合对秋茄生长和光合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PE对秋茄生长的影响不显著;在高Cd胁迫(50 mg·kg^(-1))下,大粒径PVC显著抑制根和叶的生长(P<0.05)。(2)叶中营养元素Na、K、Ca、Mg含量受Cd胁迫程度、MPs类型和粒径的影响。(3)MPs与Cd对叶绿素含量的抑制具有协同作用,其中,低Cd(5 mg·kg^(-1))与小粒径PVC复合胁迫下叶片中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低,高Cd与小粒径PVC复合胁迫下叶片中叶绿素b含量最低;在高Cd胁迫下,小粒径PVC处理使叶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及叶片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_(P))和光化学耗散的相对份额(P)显著提高(P<0.05),说明小粒径PVC处理可以缓解Cd胁迫对秋茄光合作用的毒害作用;与单独Cd胁迫相比,Cd与PE复合胁迫对秋茄叶绿素荧光参数无显著影响。综上,PE及其与Cd复合胁迫对秋茄生长及光合作用影响不显著;PVC对Cd胁迫具有较强的协同作用,小粒径PVC缓解Cd对秋茄光合作用的负面影响,而大粒径PVC的毒害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茄 重金属 微塑料 植物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陆交错带红树植物药用资源利用现状及开发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羚郦 张昕 +3 位作者 王健松 沈小雪 唐丽丽 李瑞利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4-718,共15页
对近50年来中国药用红树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效研究进行归纳和评述。2000年以后,药用红树植物的研究数量呈指数增加,其中对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的关注度最高。目前已证实药用红树植物有27种,其药用成分主要包括萜类、黄酮类、甾体... 对近50年来中国药用红树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效研究进行归纳和评述。2000年以后,药用红树植物的研究数量呈指数增加,其中对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的关注度最高。目前已证实药用红树植物有27种,其药用成分主要包括萜类、黄酮类、甾体类、醌类、糖类、苯丙素类和生物碱类。大多数药用红树植物具有抗肿瘤、抗氧化以及抗炎作用,部分红树植物具有独特的药效,如抗抑郁和抗阿兹海默症等。已有研究集中在红树植物药效方面,药理机制尚待解译。最后,针对中国药用红树植物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湖泊沉积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沈小雪 唐丽丽 +3 位作者 杜杰 蒋先逞豪 邱国玉 李瑞利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1-960,共10页
选择“8.8”大地震后(2020年6月)震损物源输入程度有差异的箭竹海和犀牛海,基于同位素定年法分析湖泊沉积速率,通过分析沉积物环境指标的垂直变化特征及其与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阐明影响九寨沟湖泊沉积的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结... 选择“8.8”大地震后(2020年6月)震损物源输入程度有差异的箭竹海和犀牛海,基于同位素定年法分析湖泊沉积速率,通过分析沉积物环境指标的垂直变化特征及其与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阐明影响九寨沟湖泊沉积的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结果表明,从1900年左右至2020年,箭竹海和犀牛海的沉积速率分别约为0.32和0.44cm/a。环境指标(粒度组成、总碳、总氮、总磷和碳酸盐含量)在沉积物表层(0~10cm)的垂直分布特征表现为210Pbex比活度显著增加,沉积物粒径偏大,总碳、总氮和碳酸钙富集,且垂直变动剧烈。同时,受震损物源影响明显的箭竹海表层沉积物扰动深度更大。研究结果揭示,“8.8”大地震导致的地灾松散物源大量入湖,短期内迅速加剧湖泊泥沙淤积,其深层垂直分布特征记录了森林砍伐、不合理排放以及环境保护等人类活动对湖泊沉积长期缓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地 九寨沟 湖泊沉积速率 地灾影响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