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圆仓熏蒸过程中磷化氢扩散和分布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何梦婷 葛中健 +5 位作者 张景 郭超 林乾 陈亮 白春启 王智颖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28,共6页
在直径27 m、装粮线高度18 m,仓内体积12000 m^(3),压力半衰期为600 s的浅圆仓中,采用粮面药袋投药和两侧梳型风道环流熏蒸,研究了浅圆仓粮堆纵向和横向上磷化氢扩散及分布特性,评估了粮堆内部不同部位磷化氢C_(t)值。结果表明,浅圆仓... 在直径27 m、装粮线高度18 m,仓内体积12000 m^(3),压力半衰期为600 s的浅圆仓中,采用粮面药袋投药和两侧梳型风道环流熏蒸,研究了浅圆仓粮堆纵向和横向上磷化氢扩散及分布特性,评估了粮堆内部不同部位磷化氢C_(t)值。结果表明,浅圆仓粮堆内磷化氢浓度衰减阶段的浓度呈指数下降趋势,磷化氢浓度衰减阶段浓度和时间符合指数模型C=1061.7e^(-0.071t)模型(R^(2)=0.9171)。环流熏蒸系统促进粮堆内磷化氢的均匀分布,可以避免因过高浓度造成的不利,但粮堆内磷化氢在不同区域浓度仍然存在差异,且难以避免熏蒸死角的存在。在浅圆仓熏蒸初期,从横向方向看,磷化氢在中轴聚集,浓度以中轴为中心向仓壁递减;从纵向方向看,磷化氢从上到下浓度依次降低,粮堆内表层和中轴处磷化氢浓度相对较高。在磷化氢浓度衰减阶段,粮堆中间层和中轴处磷化氢浓度相对较高。浅圆仓环流熏蒸系统A面管、B面管和仓底取样口Ct值低于平均浓度累积值,存在害虫防治隐患。在实际工作中可通过优化改进环流熏蒸风道可以改变粮堆内磷化氢气体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圆仓 熏蒸 磷化氢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地区两种空调控温模式对稻谷安全储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陈月银 黄东阳 +5 位作者 吴问君 魏海山 钟伟先 蔡庆春 郑元欣 郭超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70-176,共7页
研究了温度为22℃、日开启时长13 h和温度为24℃、日开启时长24 h的空调控温模式下高温高湿储粮区稻谷储藏过程粮堆温度变化情况,比较了控温储藏前后稻谷水分和脂肪酸值的变化情况,分析了不同深度粮堆水平方向上各层温度变化差异,评估... 研究了温度为22℃、日开启时长13 h和温度为24℃、日开启时长24 h的空调控温模式下高温高湿储粮区稻谷储藏过程粮堆温度变化情况,比较了控温储藏前后稻谷水分和脂肪酸值的变化情况,分析了不同深度粮堆水平方向上各层温度变化差异,评估了利用空调控温实现准低温储粮的技术可行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空调运行模式下,粮堆平均温度和最高粮温均缓慢升高。空调控温储粮对粮堆表层温度影响较大,对中层粮温影响较小,在空调控温储藏期间下层粮温可能受地坪温度影响。降低控温温度但缩短其控温时长的控温模式更加经济高效,采取22℃+13 h的控温模式比24℃+24 h的控温模式能够节约12.4%左右的用电费用。同时,控温空调对基础粮温较低的粮堆在仓温、表层粮温以及平均粮温的控制效果上较为明显,粮堆基础粮温对控温储粮技术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 控温 稻谷 高温高湿储粮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气气调储藏启封前后小麦品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丽娜 郭超 +5 位作者 陈亮 卢颖欣 许妙霞 郑小善 郭红红 何梦婷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78-184,共7页
研究了在温度为(30±2)℃、相对湿度在75%的条件下氮气气调启封前后小麦的加工品质变化,分析了小麦水分、蛋白质、湿面筋、降落数值、面筋吸水量、面团流变学特性等重要加工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氮气气调储藏60 d和启封后60 d... 研究了在温度为(30±2)℃、相对湿度在75%的条件下氮气气调启封前后小麦的加工品质变化,分析了小麦水分、蛋白质、湿面筋、降落数值、面筋吸水量、面团流变学特性等重要加工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氮气气调储藏60 d和启封后60 d的小麦粉蛋白质的数量和质量、面团流变学特性无显著变化。小麦初始阶段、气调储藏阶段和启封后的蛋白质、湿面筋(全麦粉)、面筋指数、面筋吸水量、湿面筋(小麦粉)、吸水率差异不显著。启封前小麦粉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随时间逐渐增加,气调储藏阶段增速高于启封阶段的变化。小麦粉面团的拉伸能量值、拉伸阻力、拉伸比例随着启封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小麦从缺氧到富氧过程面团的筋力有所增强,面团从开始拉伸到拉断为止所需能量逐渐增大,但其延伸性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气 气调储藏 品质 启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粉加工车间硫酰氟整体熏蒸杀虫效果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智颖 王殿轩 +11 位作者 郭超 赖世椿 劳传忠 何梦婷 李丹青 王双雄 林乾 刘子立 王丽娜 冼庆 张小松 黄敏鹏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0,共6页
研究了我国华南地区某小麦粉加工车间B区、C区,长为108 m,宽为25 m,高为35.2 m,总体积为95040 m^(3),有效熏蒸体积为53842 m^(3)的空间,采用硫酰氟剂量为40 g/m^(3)、密闭时间为48 h的整体性结构熏蒸。在不补充硫酰氟熏蒸剂的条件下,熏... 研究了我国华南地区某小麦粉加工车间B区、C区,长为108 m,宽为25 m,高为35.2 m,总体积为95040 m^(3),有效熏蒸体积为53842 m^(3)的空间,采用硫酰氟剂量为40 g/m^(3)、密闭时间为48 h的整体性结构熏蒸。在不补充硫酰氟熏蒸剂的条件下,熏蒸过程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建立了熏蒸剂的日损失率L d和浓度半数衰减时间HLT,分析了各楼层硫酰氟浓度变化规律和熏蒸剂泄漏程度,评估了杀虫效果。熏蒸剂的日损失率符合模型:L_(d)=100×(1-e^(-b))(e为自然常数;b为衰减常数),浓度半数衰减时间HLT符合模型:HLT=ln^(2)/b。熏蒸剂日损失率的变化随着衰减常数的增大而增大,浓度半数衰减时间HLT的变化随着衰减常数的增大而减小。单次熏蒸时衰减常数为固定值,熏蒸剂日损失率、浓度半数衰减时间HLT为恒定变化。经模型评估,6楼~8楼的日损失率L_(d)和半数衰减时间介于56.7%~71.3%和0.56~0.83 d。3、4楼区域损失率L_(d)和半数衰减时间介于85.0%~92.6%和0.27~0.37 d;除8楼硫酰氟熏蒸剂浓度半数衰减时间HLT超过15 h,其余楼层均未超过15 h。熏蒸后22 d,取样检测发现小麦粉加工车间设备和管道中均发现赤拟谷盗幼虫活虫。采用硫酰氟进行建筑物结构40 g/m^(3)剂量、密闭时间48 h方式熏蒸,可将车间空间区域害虫各虫态以及管道和设备中成虫杀死,存在于设备和管道内的卵可能存活且发育成新幼虫或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粉车间 结构熏蒸 硫酰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热处理对2种常见储粮害虫(书虱)的杀虫效果
5
作者 郭自强 赵超 +3 位作者 吕建华 白月亮 郭超 白春启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4-62,108,共10页
以粮食及食品加工厂场所或设备局部空间为对象,研究局部热处理对2种储粮害虫(嗜卷书虱和嗜虫书虱)的杀灭效果。利用金属置物架搭建1 m×1 m×2 m模拟局部空间,空间内部不同高度距离设置1 m×1 m薄金属板模拟设备内部构造,... 以粮食及食品加工厂场所或设备局部空间为对象,研究局部热处理对2种储粮害虫(嗜卷书虱和嗜虫书虱)的杀灭效果。利用金属置物架搭建1 m×1 m×2 m模拟局部空间,空间内部不同高度距离设置1 m×1 m薄金属板模拟设备内部构造,采用适当尺寸的隔热帐幕密闭,通过可调节功率的暖风机加热空气形成热空气热源,热源分别以下行和上行送风方式进行热处理,在热处理空间上、中、下层设置虫笼、温湿度传感器,分析热处理空间温度分布、书虱死亡率。结果发现:工业暖风机作为热源对局部空间温度有调节作用,空间部位的温度与空间位置、处理时间、热源输送方式密切相关。储粮害虫嗜卷书虱和嗜虫书虱对热敏感,设置下行送风方式,以功率3000 W处理10 min即可杀死分布在空间上层各处的2种书虱成虫。随着目标与热源距离的延长,延长热处理时间至30 min同样可杀死空间中层各处的2种书虱成虫。若目标位置距离热源较远,增加暖风机功率、延长处理时间或缩短热源传送距离可有效提升热处理杀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虱 热处理 储粮害虫 局部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惰性粉的吸湿特性及防虫抑霉风险评估
6
作者 何梦婷 王智颖 +4 位作者 郭超 吕建华 白春启 黄勇 朱可亮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29,共7页
在26.7℃的温度下和相对湿度12%至80%的条件下,采用静态平衡重量法测定了不同相对湿度下惰性粉的吸湿情况,利用二项式回归和模型拟合的方法研究了在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绘制惰性粉吸湿动力学曲线,比较了GAB、GAB-VR和BET等3个水分吸着等... 在26.7℃的温度下和相对湿度12%至80%的条件下,采用静态平衡重量法测定了不同相对湿度下惰性粉的吸湿情况,利用二项式回归和模型拟合的方法研究了在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绘制惰性粉吸湿动力学曲线,比较了GAB、GAB-VR和BET等3个水分吸着等温线模型的适用性,分析了惰性粉水分吸着等温线模型。研究了不同含水量的惰性粉拌入小麦中长角扁谷盗的生存分析、小麦的霉变风险,评估了应用惰性粉安全储粮的平衡含水量临界值。结果表明,在12%至72%的相对湿度下,惰性粉表现为失水过程;在75%至80%的相对湿度下,惰性粉表现为吸湿过程。在80%的相对湿度下,惰性粉的水质量分数由3.65%增加到17.58%,增加了3.8倍。惰性粉含水量越低长角扁谷盗的存活时间越短,在95%的置信区间,当水质量分数低于3.35%时惰性粉对长角扁谷盗的致死作用显著。应用惰性粉做谷物防护剂时应控制粮堆中惰性粉的水质量分数不得超过15.81%,否则粮堆则有可能出现霉变。环境相对湿度越高,惰性粉处理过的小麦粒表面出现霉变的数量越早,数量越多,随着时间的延长霉变率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惰性粉 吸湿特性 长角扁谷盗 霉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