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海洋中尺度涡垂向流速研究进展
- 1
-
-
作者
谢玲玲
黄家辉
-
机构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
广东省粤西热带海洋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广东省高等学校陆架及深远海气候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湛江海洋中心
-
出处
《海洋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7-270,共2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276019)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4YFC2817003)。
-
文摘
中尺度涡垂向流速在海洋物质和能量输送、调节全球碳氧循环和理解涡旋动力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近年来海洋学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空间结构、时间演变和调控机制等不同角度,系统地归纳了海洋中尺度涡垂向流速的研究进展。基于数值模拟和动力诊断的结果显示,中尺度涡垂向流速在不同分辨率下有所不同。中尺度分辨率下,垂向流速的水平分布以偶极子或四极子结构为主,而亚中尺度下,则主要为正负交替的螺旋涡丝状结构且流速增强。与水平流速类似,中尺度涡垂向流速呈现涡心弱、边缘强的特征,常在次表层达到最大值。对于中尺度涡垂向流速的时间演变,数值模拟与实测诊断合成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亟待更多研究。中尺度涡垂向流速受涡度的平流、涡旋的传播和变形、亚中尺度过程、涡-风相互作用、涡-涡相互作用和地形强迫等多种机制调控,其与调控机制的量化关系有待发展。此外,次表层涡旋的报道日渐增多,其垂向流速性质有待探究。
-
关键词
中尺度涡
垂向流速
空间结构
时间演变
调控机制
-
Keywords
mesoscale eddy
vertical velocity
spatial structure
evolution pattern
regulation mechanism
-
分类号
P731.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
-
题名珠江河口潮汐不对称研究
- 2
-
-
作者
刘金贵
李硕
李谊纯
张佳薇
仉天宇
李高琛
-
机构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省近海海洋变化与灾害预警实验室
-
出处
《海洋学报》
2025年第8期26-34,共9页
-
基金
广东海洋大学科研启动经费项目(060302032202)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自主项目(SML2024SP023)。
-
文摘
珠江口是典型的亚热带大型河口,全日潮与半日潮相互作用显著,在全球气候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叠加影响下,潮汐系统呈现显著变异特征。本研究针对全日潮(K_(1)、O_(1))和半日潮(M_(2)、S_(2))的非线性耦合机制,构建融合分潮振幅比、相对相位解析法与偏度理论的综合评估方法,系统揭示珠江河口正压潮变形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潮汐不对称呈现湾口(落潮主导)向湾顶(涨潮主导)的转变特征,其主控机制由外海段的天文分潮组合(O_(1)/K_(1)/M_(2))主导逐步过渡为上游段的半日分潮(S_(2)、M_(2))和浅水分潮(M_(4)、MS_(4))共同作用;2010−2020年间上游分潮振幅衰减、相位增大,潮汐不对称由涨潮主导转为落潮主导,天文分潮相互作用的负不对称性增强,高频分潮的贡献减小;外海海域落潮主导的不对称性趋向减弱,天文−浅水分潮的相互作用表现为正不对称性;受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配置工程及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共同影响,岸线和地形特征均发生了显著改变,进而引发了潮汐动力系统的中长期调整。本研究为理解多尺度扰动下潮汐系统演变规律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对河口综合治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关键词
潮汐不对称
倍潮
复合潮
偏度
珠江河口
-
Keywords
tidal asymmetry
overtides
compound tides
skewness
Zhujiang River Estuary
-
分类号
P721.22
[天文地球]
-